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玩意--冬虫儿--戴任


蝈蝈、蛐蛐、油葫芦并称“三大鸣虫”,其中的蝈蝈是男高音,声音清越响亮,北京人玩蝈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的袁宏道在《促织志》中曾说道:“似蚱蜢而身肥大,京师人谓之聒聒,亦捕养之。”之所以叫蝈蝈,是因为老北京玩虫的人讲究让它的叫声要发出来类似“蝈蝈”的音,然而天然能发出这种音的蝈蝈百中不见一二,于是北京人便发明了一种“点药术”,用朱砂和松香配好的药点在虫儿的翅膀上,叫声就变音了。点药的技巧要精到,虫声才能动听,所以这还是门只有个中高手掌握的独门绝技。

蝈蝈是区区小虫,养蝈蝈却是门艺术,据卖蝈蝈的人介绍,叫得最好的是产自西山的蓝脸粉肚的“铁蝈蝈”。还有漂亮的青蝈蝈。色如碧玉的美虫,放在木刻金镂的葫芦上晒太阳,那伸腿弹须的风姿柔态是极为养眼的。为了让蝈蝈们叫得欢畅,居住的葫芦要每天以酽茶冲洗,晾干。清朝有个姓崔的太监还发明了一种叫做“玉温枕”的东西,就是用胶泥烧成枕形的方盒,内置烧热的炭基,再将蝈蝈葫芦并排置于其上烘暖。

养蝈蝈的葫芦也大有讲究,它兼有实用与观赏双重价值,既可养虫聆叫,又可摩挲赏玩,就其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其中以本长葫芦最为难得,因其形状是完全天生形成的,虽造型有限,却有天然韵致。况且本长葫芦中符合饲虫要求者是凤毛麟角,既适宜虫居住,又能极好地传声,对葫芦的比例大小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

有了蝈蝈和漂亮的葫芦,您还得会溜,冬天揣蝈蝈葫芦,要穿着特制的绒背心,在左右钉满大大小小的口袋,外面罩大长袍大皮袄,再系上褡膊。听卖虫的老板说看见过一次能揣上二十多只大小葫芦,而依然动作潇洒自如的主儿,想想看,那要是都叫起来,满大街这么一走,多“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民俗——北京冬天的蝈蝈
说玩儿虫具丨钟情玩意儿
冬季鸣虫的饲养秘诀
说玩儿蝈蝈丨钟情玩意儿
老北京四大鸣虫
讲述北京 | 当年的夏日虫儿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