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老师教育手记:苦学与乐学

常听到有学生说:“唉!终于又熬过了一节课!”那种口气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欣喜,那种表情里带着美梦一般的幻想,中间还加杂着些许难以言表的无奈。为什么本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却在学生眼中充满苦涩的感觉?为什么本应该精彩生动的广阔知识视野却在学生心中感受是那样的枯燥无聊?

“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的故事经常通过老师的教诲和父母的叮嘱回响在学生耳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常常作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名言张贴在教室墙壁,这些故事和格言都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给学生一种观念:学习就是苦。自古以来,在知识的海洋里拼搏,苦不堪言,但他们以苦作舟!想天奔波于一线,马不停蹄,紧追慢赶。大脑不停地转,眼睛不停地看,耳朵不歇地听,手中不断的写,心中还得时时的记,丝毫不得松懈。中学阶段的学习,因为有中考、高考的选拔,学生显得特别辛苦。初中老师对学生说,初中辛苦三年,考上了好高中,就相当于有一只脚进了大学。高中老师对学生说,高中辛苦三年,以后考上了好大学就好了。于是学生心目中更加巩固了一个认识:学习是苦。只要有了好工作,就可以不再学习了,就不再辛苦了。但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困惑了:难道我们注定一辈子受苦了?

在苦学体系下,一旦学生缺少足够的毅力和动力,就很容易产生厌学、逃学情绪,学生们被强迫牢牢地粘在板凳上,机械地学习,反复地做大量的题目,反复翻看他们看了无数次的那几本教科书,无暇顾及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变成了学习机器。学习成为学生在外部压力下不得已的选择,学生心里不一定真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完全是为了给老师学,为了给家长学,唯独不是为了自己。在这个终身学习时代,如果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将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一个不懂快乐的人,一个不会学习的民族,也将丧失存在的意义,这将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

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在苦学的教育思想引领下,许多应该学生自觉完成的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布置、检查、督促才能完成,于是老师们被迫沉浸在日常教学的繁琐事务性工作中,无力解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反思和进一步学习与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受到极大的制约。

从学校管理角度看,老师教学时间越来越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闻鸡起舞,沐着晨风朗读,伴着晨曦背诵,迎着朝阳上学;在夜深人静之时,仍在挑灯奋战。为了一道难题,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背完一篇课文,忧心重重,坐立不安。一天天的,一年年的,学生就是这样“熬”过来的!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种时间的延长几乎已经达到极限,取得的教学效果却离我们的理想和要求仍然很远,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只有精力的消耗,没有效率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于是在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正在我国推行的新课程实验,尽管其内涵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但是它的根本应该是让学生从苦学体系中解放出来,感受学习的快乐,进入到乐学的境界。在苦学体系下,学生往往都是为了不再学习而学习,而在乐学思想中,学生学习则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把学习变成终身的事情,变成生活和生存的方式。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一直有“乐学”的思想。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说到学习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就有乐学的记载:“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宋代张载说:“人若兴致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潜力都会大大降低。就像一根细小的吸管,从这一头输入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蜜的结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人应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学生的本性,挖掘乐学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我们的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快乐。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把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结合起来。他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如何使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接受,着眼点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学内容。至于学生在接受时的情感状况如何,快乐还是烦恼,乐学还是厌学,往往不加关注。寓教于乐作为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要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加工能力状况,而且还要关心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其基本涵义是“乐学”,是教师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学习活动与快乐相联系,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所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就包含着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品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陶行知说:“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一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可见要想让学生做到乐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教的得法。现在许多学校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增强所教学科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产生取之不尽的学习动力,变下苦功夫教为动心思教,老师教得愉快自然,学生才能学得快乐。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教学的根本原则,政治学科知识中的许多理论都可以通过精彩的案例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有一个学生在看了我的一个写有许多案例的教学手记后给我留言:“原来,你可以讲这么多例子让学生理解。只是我没有那个机会听你上一节政治课。”我想到的就是,既然学生喜欢精彩的案例,我们为什么不在教学中加强这个环节呢?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放飞情感和快乐的乐园。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神情投入;教师悉心倾听,真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对话中引导,在对话中感悟,思维的闸门开得很大,思维碰撞的浪花很多。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巧妙地引领学生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敏化语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我始终坚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都是快乐的。从“苦学”到“乐学”,让学生改变过去沉闷、繁重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在愉悦轻松的情境下自觉地学习,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样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够进入一片新的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教学]快乐老师的教育手记
浅谈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
大家 | 陶西平:快乐教育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快乐
用好三“镜” 轻松从教
学科融合+,松亭学子精彩演绎节日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