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关系
 

             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关系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程理论中设计到的一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比如课程目标与教学质量目标的概念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只如此,才能真正有效的推进课程改革,并使课程改革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涵义。

课程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①课程目标是体现在课程开发中的教育价值。它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可以做阶段性划分和级别划分。从阶段上可以有大学课程目标、基础教学目标等;从级别上看,可以有国家课程目标、地方课程目标、学校课程目标等。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供依据。一般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是“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等四个方面。它总体上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②课程教学质量目标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某学科课程在一定阶段内学生所能达到程度,或者简单的讲就是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根据时段来划分为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方面。它是将课程目标直接落实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介于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之间,起着桥梁转换作用。课程目标有哪些属概念,它们之间形成怎样的层第关系?韩和鸣先生在《课程目标问题讨论》中认为,课程目标就是课程培养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课程培养目标是总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之下是构成不同教育课程体系的各具体科类课程目标。科类课程目标的属概念是学段课程目标,学段课程目标也反映在各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如果我们将学段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分,就进入了教学目标的范畴。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统称。“尽管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课程目标引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服从于课程目标,但课程目标是专家制定的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教学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具体实际制定的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课程目标主要由专家来完成,教学目标主要由教师来制定。教学目标依据课程目标但又不拘泥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往往是最低限度要求,教学目标可以根据学生需要超越课程目标。”③同时,课程目标是宏观层次的目标,带有共通性、比较稳定性;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目标,随意性相对较强。另外课程目标是制度化的产物,是静态的,而教学目标是实践化的产物,具有动态性特征。

    二、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科的课程总取向,是通过具体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得以体现和展示的,它凝聚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中,也生存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中。语文科的课程总取向,是学理研究与教育政策的视域融合,语文课程面向何方的抉择,要取更广阔的视野来观照,需要放在教育政策的层面来慎重把握,教育政策的研究同时也应该是价值性质的研究。”④语文课程目标也是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下,并表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价值。所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要遵循这样的基本的观念。从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可以看出,高中一至三年级的课程目标是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等四个方面提出来的。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按照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课程三个方面提出的,其中能力训练又分为阅读、写作和知识。选修课程(包括限定选修与任意选修)的内容与要求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但已经在课程目标中标示出来。到了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文四个部分。200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又发生变化,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文五个部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前两次大纲注重课程目标的“双基”训练,后两次大纲在课程取向上不单在能力上,逐步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将“说话能力”变为“口语交际”。“提法改变,首先是认识的变化,认识的变化,引起提法的改变,提法改变导致语文课程中,听、说取向的重大转移。”④后来颁布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语文课程目标体现在“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上。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点。

    (1)强调课程的整合,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而义务教育阶段表现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五个方面就是指“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思考 领悟”、“应用 拓展”、“发现 创新”。这种课程目标比较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并通过综合表述“打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问题。在突出整体性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过程性。  

   (2)体现语文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必修课程目标要求达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方面,体现基础性与均衡性。选修课程设计到“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与运用”、“文化论著的研读”等五大系统,每个系统下面又有若干个模块。这样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教学等方面可以有较强的选择余地。

   (3)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上的角色转变要有充分的酝酿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由传授者转变为共同学习者、共同参与者。学生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思考,学会学习,并反过来促进老师共同进步。

   (4)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语文的性质上看,语文课程目标上是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别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

    三、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内涵

   (一)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涵义。语文教学质量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并考虑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一般就称之为语文教学目标。它一般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体现和反映,同时也是教师有效完成课堂语文教学、学期语文教学、学年语文教学的价值导向。

   (二)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层级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重要设计到的是具体的教学行为过程内容,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是操作层面的,并最终反映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上。教学质量目标的定位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度,影响到教学效果的。

    具体在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以及每一课时都有一定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学年、学期、单元教学目标往往以教材内容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分级设计的。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一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地贯彻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一个执行课程标准的平台。当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但不管怎样,教材始终是一个最好的平台,因为教材是课程专家与教学实践工作者共同研究的结晶,往往具有学理性质和政策性质。它一方面体现的是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历史人文内涵。教学质量目标是在充分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完成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要求。学年语文教学质量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细化,学期语文教学质量目标是学年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细化,学期语文教学质量目标又细化到各个单元的教学质量目标中。以上三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目标都已经在教材中得到呈现。我们看看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每一册的说明就可以清楚我们在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单元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比如,高中语文第一册的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章两个单元,力图使学生对演讲词、序言的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文学作品两个单元,力图使学生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外国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古代散文两个单元,力图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⑤具体到每个单元还有单元提示,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质量目标。这些目标虽然有比较明确的说明,但没有政策式的规定性,教师还是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顺序等等。

    另外,就是每个课时教学质量目标是教学质量目标的最根本土壤。它是合理科学地完成教学质量总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语文课时教学质量目标具体化在每一个课时,表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行为中,完成于课堂教学时空。它直接受制于教师、学生等不稳定因素,带有很强的隐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只能凭借课文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合理的教学质量目标因子,所以又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许多教师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虽说,课堂呈现多样色彩,但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定位还是有个规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占主流的备课样式和方法的“阅读”教学。王荣生归纳为两个特征:一个是大的程序,具体是先粗读,了解课文说了什么,包括课文前的提示和课后的联系题;再精读,按提示和联系题的指引,分析课文形式,并作为语文知识的例说;最后是落实联系题的答案。另一个是具体的程序,即分析篇章和讲课的程序,常规是解题、作者介绍、划分段落写出段意、分析结构并用术语概括、按程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细部并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⑥虽说这是过去一段时期内的教学流程,但说明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首先是不明确的。正是因为别人在这么做,也都跟着这么做,不考虑学生实际,不考虑社会期待,不考虑时代发展,殊不知,我们的课堂语文离语文越来越远。问题在哪呢?就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随心所欲。

    四、语文课程目标与教学质量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一)语文课程目标与教学质量目标的区别。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学质量目标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质的规定性的不同。就像课程目标与教学质量目标的区别一样,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学质量目标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立的主体不同。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主体是语文课程专家和具有非常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确立主体是一线的教师。第二,确立的依据不同。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是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是在综合考虑语文教育哲学、语文教育政策、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制定的;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确立依据主要根据语文课程目标,是在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教材情况、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第三,执行的主体不同。语文课程目标的执行主体主要包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执行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二)语文课程目标与教学质量目标的联系。在明确了课程目标与教学质量目标的关系之后,对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教学质量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弄清楚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对二者内涵的把握。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二者最主要的联系有二:第一,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根据,具有最终确立各层级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解释权”。它基本规定了语文教学质量目标的方向,是语文教学的“引路灯”,对语文教学质量目标制定具有导向作用。第二,语文教学质量目标是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保障,它是真正“立文”与“立人”的土壤。语文教学质量目标必须体现语文性,它将决定语文课是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是不是走在“语文”的路上。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最首要的问题。

    五、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

   (一)语文课程目标导向的教学质量目标定位。语文课堂教学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阵地。其中,怎么教学又是受制于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又是教学质量目标的问题,教学质量目标的确定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的。所以我们主要明确在课程目标导向下去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语文教学质量目标定位,一方面要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教学质量目标中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内容。这重要体现在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从教材合理开发利用出发、从教学相长的学教目的出发的目标确立。它体现是合理运用,科学开发,不是每一个课时就要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三个目标“维度”硬从教材中“拓展”出没有用的教学内容。再就是教学质量目标确立注意要细化,可操作,必须是本课时所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套话中空话,或者是不是单个课时所能达到的目标。比如浙江宁波效实中学的沈永廷老师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他确立的教学目标有三: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对列夫 托尔斯泰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2,诵读课文,概括要点,提取精要,体会手法。3,初步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的思想、生平、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我们如果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这三点始终从文本出发,有情感渗透、有知识落实、有能力训练,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都有机地落实在教学质量目标中。再如,《语文学习》06年第1期刊登的刘吉英老师设计的教案《道士塔》。教案《道士塔》确立了“认知”、“能力”、“德育”三级教学目标。从学者散文教学的角度,我们发现有些目标定位还值得探讨。首先在认知目标上,“了解一些敦煌文化的资料和敦煌文化流失的背景史实。” 这不是学习这篇课文非达到不可的,显然不是学习《道士塔》这篇课文的首要任务,至多也只能是学习这篇课文后的“副产品”而已。有人会说语文课要给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这是没有错的。但语文课是确实没有能耐挑起其他课的重担,语文老师也不能“抢”了其他老师的饭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没有必要成为有限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要求。其次在能力目标上,“通过把握历史人物形象来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这里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因为“复杂的思想感情”不仅体现在作者对历史罪人的态度上,更主要表现在对理性的反思与自我审视上,体现的是一个文化人的社会理性批判与民族情感。最后在德育目标上,“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这是语文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浅表化。

    (二)语文教学质量目标设计的程序。语文教学质量目标设计的一般程序,根据薛晓镙的研究,她认为语文教学目标设计要有以下程序: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弄清楚是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动作目标。其次是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主要是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学习材料的不同能力表现。“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可以运用层级分析的方法,它以语文教学目标为起点,用反向推导的方式来分析学习需要,通常用这个问题‘为了掌握这一学习目标,-学生必须先知道什么?’作为引导,一层一层地推演下去,一直到找到适当的基础水平为止。”最后是陈述具体行为目标。⑦陈述教学目标是指用书而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终了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又叫具体行为目标,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能够避免课堂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注释:

①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③  韩和鸣, 课程目标问题讨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

⑤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一册(说明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  ⑥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页

⑦薛晓摞,反思语文教学目标(J)宜宾:〈宜宾学院学报〉2005第10期

   参考文献:

①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③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④   王荣生,新课程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⑤   朱昌元,名师教案精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⑥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第一册(说明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⑦  韩和鸣, 课程目标问题讨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

⑧   薛晓摞,反思语文教学目标(J)宜宾:《宜宾学院学报》2005第10期                  2006-5-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改进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
向语文课堂要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说课资料大全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