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李可染3:转型期画风
 

关注李可染3:转型期画风

 

 
 

一、李可染绘画分期:

①初成期(1942-1949)

李可染先是居住重庆金刚坡,担任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1646年后居住北平,任北平国立艺专副教授,并拜齐白石为师。这个时期的画风主要表现为“简约疏朗”。

②转型期(1950-1965)

受时代大背景影响,李可染开始思考中国画的改造问题,先后进行四次长时间的写生,这四次是:1954上半年到江南,历时三个月;1956到江南、岭南、巴蜀等地,历时八个月;1957年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1959年夏到桂林。大量的写生促使他的画风由“简约疏朗”逐渐走向“满”、“密”,同时注重色彩(红色)的使用。这一时期,题材主要为山水,人物画减少。

③沉迷期(1966-1976)

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李可染绘画活动受到抑制,前一时段(1970年前)绘画较少,但书法练习没有中断,并最终形成“酱当体”书法。后一阶段绘画作品渐多,其对色彩的追求已不同于前一时期,画风在“满”、“密”的基础上向“黑”、“厚”、“崛”、“涩”发展。

④巅峰期(1977-1989)

“满”、“密”、“黑”、“厚”、“崛”、“涩”的绘画作品大量出现,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悲沉的黑色基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这一时期,李可染的成就获得充分肯定: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并从1978年连续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0-颐和园一角
 
 1963-雨霁图

 

  

二、李可染转型期(1950-1965)简历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任中国画副教授。同年,为《人民美术》创刊号撰文《谈中国画的改造》,指出发展中国画的前景。

1951年——随同中央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参加土改。

1952年——参加中央文化部组织的炳灵寺石窟考察团,参观龙门石窟、西安碑林等大型石刻。

1954年——上半年到江南地区首次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同行者有画家张仃、罗铭。9月在北京北海悦心殿举行三画家水墨写生画联展,引起强烈反响。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表明自己的艺术取向。

1956年——再次长途写生,到江南、岭南、巴蜀等地,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返回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大礼堂举行“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作品观摩展”三天,对美术界影响至深。

1957年——与画家关良同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柏林艺术科院为两画家举办联合画展。

1958年——观摩齐白石遗作展并发表《谈齐白石老师和他的画》。

1959年——赴桂林写生。在北京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山水写生画展,并先后在全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同年,捷克布拉格博物馆举办《李可染画展》。

1960年——李可染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

1961年——李可染山水画室成立,逐步形成山水画教学体系,李可染中国画艺术走向成熟。

1962-1964年,冬季到广东从化、夏季到北戴河从事创作。

 

 

三、李可染转型期(1950-1965)作品

 

(1)美丽江南

 

 1956 -绍兴城
 
1962-《春雨江南》

 

1962-多少楼台烟雨中

 

1962-江南春雨图

 

1965-江城朝市  69×46cm

 

1960-《雨后渔村》(局部),水墨设色纸本,69×45.5厘米,北京画院藏。

 

1961-杏花春雨江南

 

1963-雁荡山-66×43.5cm
 
 
1954-天都峰-45×34cm

 

1956-《苏州虎丘》,水墨设色纸本,45×37.5厘米,北京画院藏。

 

1956-无锡梅园-32×44.5cm

 

1956-西湖三潭映月九曲桥-36×54.5cm-

 

1961-人在万点梅花中

 

1963-人在万点梅花中

  

(2)巴蜀景致

1956-从枇杷山公园望重庆山城

 

1956-峨眉幽径

 

1956-嘉定大佛-59×43.5cm

 

1956-万县瀼渡桥

 

1956-巫山百步梯-56×34cm

 

1956-乡雪-56.5×44.5cm

 

1956-重庆山城-46×53cm

 

1962-嘉陵江边

 

1962-山雨欲来 -69×46cm

 

1963 -苍岩白练图

 

1963- 丹霞枫林

 

1963-《闲夏》

 

1963-山亭夕阳-69.5×47cm-

 

1965-昆仑山

 

1965-青山密林图-70×46cm

 

(3)德国写生

 

1957-德国麦森教堂-43×36cm

 

1957-德国森林古堡

 

1957-歌德写作小屋-49×37cm

 

 1957-古老磨房-49×35cm
 
 

(4)桂林胜境

1959-画山侧影-44.5×54.5cm

 

1959-《漓江边上》,水墨设色纸本,59.5×44厘米,北京画院藏。

 

1962-清漓渔船图

 

1962-阳朔木山村渡头

 

1963-漓江之胜

 

1963-漓江山水

 

1965-漓江雨中泛舟图

 

(5)万山红遍

 

1962-1964年,李可染创作的七件《万山红遍》图

 

 

 

1,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2年作,私人收藏

 

2,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3年作-69.5×45.5cm,中国美术馆藏

 

3,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李可染家属收藏

 

4,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私人收藏

 

5,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北京保利2012春拍以2.9325亿元 拍卖成交,创造了李可染全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6,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135.5× 85厘米,北京画院藏。

 

7,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136.7×84.5厘米,荣宝斋藏。

 

 

(6)人物/牧牛

 
1958-观画图
 
1962-犟牛

 

1963-看山图-69.5×46cm

 

1963-放牛图

 

1964-归牧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国画大师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
一代国画巨匠李可染
纪念李可染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
国画常识大全《二》
光影与水墨的完美融合——李可染的山水绘画艺术【壹树山鉴赏】名家赏析40
水墨造化——李小可水墨作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