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常中有别趣

石雕这玩意儿,也曾风云际会,却总不是骨子里的东西,一时兴过,眼前便真的旧在了那里。或许,在多少年之后,万物萧条,生灭有道,再赏繁华之后的古建骨架,也许让你顿时一痴,半天无语,复叹真正骨子里的东西原本就该如此的“旧”,“旧”到传统的老根儿里去。热爱它的人谁敢说它不是自家精神底色里的那束光芒?!只有它,方有“如故”和“旧知”的惊喜,都是“门前”的故事,形式虽简约,而意趣却儒雅。
  真的,我无端地喜欢上了石雕。
  先说我发现的第一只石头小兽吧。它在草丛中隐约着等待现世,脸上还挂着一坨干牛粪,我的眼睛无风起浪。风已经软化了它的蹄脚,噪声在空间里升高,我小心刨出它,如同捡拾到一尊宝物,想象着让世俗一下就静了。老天,它在荒径中藏了多少年?那个黄昏,夕阳的晚照下,它如一堆美好的文字推动着我的感情不断地向前滑动。我对于收藏物件,一直找不准自己的喜欢,比如那种剧烈的喜欢,总有一种寻觅一直蛰伏在内心最深处。小兽的出现明确了我的方向:我爱上了石头。你说它像猫?像狗?像虎?像狮子?似乎都不像,形体质感表达了一种精神的力度。它灵动、世俗,有一种庸常生活的底色下的光亮,记录着日常人家炕头锅灶边的家族史,它在并不富裕的人家门前,守望麦熟茧老李子黄,一座老屋,一条老街上,它寄托了旧时代的灵魂。抚摸着能感觉到它从远到近地走来,有响动,有重量,有意趣。它让我沉湎其中。
  我走向河对岸的村庄。河道里卵石裸露着,不经意间把我绊得打了个踉跄。铅灰色的云团布满了天空,河水浑浊,那蜿蜒而去的河有多宽?河滩告诉了我。我从河道走往村庄,遇见的乡民总是乐观的,河流给了他们性情、给了他们生机、给了他们无比的荣华。他们并不在意明天是否还会守着一条河流、面对河流,思绪飘然的是我,对于乡民们,世俗,安稳,守成,也有期待和向往,或许他们的愿望是走出去,把河流遗忘在身后。太行、太岳山是石头的山,石头静默,奇崛而粗犷。太行、太岳山褶皱里的村庄,没有一户人家离得开石头,逢到一个阳春好的天气,谁家盖屋不去起石头?那些流逝的时光,如果这时候让匠人保持缄默,这个村庄一定是没有人气的村庄。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出山的条条小路上,拿铁链的、拿撬棍的,川流不息,一座山因为取石材有可能被一座村庄削平。比如门槛,比如锅灶,比如坟墓,比如门前的守卫,比如磨和碾子,不论是哪一种形态出现的石头,对于村民,都可视为一个独具个性的生命形态。
  从沁河古院落柱础的规制上大体是能看出年代来的。唐宋至明清早期,柱石多为下呈正方形、上为隆起盆状,有如覆盆,也有叫覆盆式。随着朝代的不同,其柱石下端正方形展开的幅面大小亦不同,年代越久远,展开的幅面越阔,其柱径亦越粗;年代与今天越近,展开的幅面越小,其柱径亦细。元代柱础的特点是多为不加雕饰的素覆盆式素平柱础。素覆盆式上端隆起较低,周边则呈圆弧形渐收起,呈“扁形圆盆”状,从其柱础、构架用料粗硕和古拙的程度上,在明代遗存的用料中总还能看出元代的影子。沁河两岸的柱础从平面看,造型有圆形、方形、六棱形、八棱形和上圆下方等形状。即便同一形状,其组合方式与体积大小又有许多不同,因建筑的大小不同、院落的进深不一,更因为是不同性情的匠人所造。我看那些雕刻,有的清洁淡雅,少了一些利禄功名、骄奢淫逸的世俗浊气;有的也许是自家手艺不精湛,或主家给少了米面,做工上明显是徒弟的学徒手工。考究人家砌房造屋,对于要雕凿的石头是很有讲究的。我听一位年老卧床的石匠说,讲究的人家,雕凿石头的日子里不能见怀孕的女人,也不能见寡妇;怀孕的女人如知道谁家有石匠活,一定要绕开走,怕一些心会神通的石匠一时起了邪念,无端给自己雕凿一个残缺的娃娃出来。雕凿好的建筑装饰,无论是压窗石和别的构建,点香磕头放鞭后,匠人开始放置它们,大的柱础和门枕石一般要请了阴阳先生来,在柱子的柱脚与柱础之间要放上一枚铜钱或银元,是吉利也是镇物。
  我走过村庄,我看到石桥,石桥上坐着几位年长的女人,她们说话的声音被走过来的我冲淡。傍晚的雾霭浓稠得像碗米汤,她们一个挨一个坐在石桥上,一边压低了声音说话,一边看着我走来。石桥的望柱上雕刻着狮子,那狮子几乎可说是一个幻影,只能去想象了。女人们坐在桥栏上,我真希望夕阳挣出雾瘴辣辣地泼在她们身上。借着最后的夕阳我看那望柱,盆口粗的柱子被岁月刮削得瘦骨嶙峋,看那些透空雕刻的花卉华板,已经是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人到了乡下眼睛自然就满了,看看地里生长的粮食、看看六畜和一茬茬儿接壤起来的农人日子、看看季节连着村人的命脉和浓着淡着的日子、看看山野寥廓而幽深的雾和不高不低的公鸡啼叫,这样的日子常常撩拨起一种情怀:“好风如水”。这时候我的心里会掠过一丝悸动,石头的历史倏忽隐去,消隐于深邃的历史深处,有些痛既是人的,也是河的。生命同一条河厮守,人们通过河流文明改变惯常的事物,无知觉的生活变化中对于美好我们常常不明真相。石头与匠人,在与情境、心绪交相辉映的过程中,给了我们沉默的力量,给了我们与白云共生,给了我们鸟雀笑语,给了我们人欢马叫。
  日本建筑学家黑川纪章说:“建筑是一本历史书,我们在城市中漫步,阅读它的历史。把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就索然无味了。”我走沁河,我感觉每个时代的文明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石头是大地的纸张也是岁月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希望我不是在天堂门前说话。
  日子流着,好风如水,好鸟和鸣,流过悲喜的莫名、爱憎的无言,流过生命中永远永远的恋石情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在天堂门前说话
朔州晚报 第7413期 A7版:石 匠
遇见美丽 石头村
【欢迎支持优秀参赛作品】温柔的石头
蒙溪河,幽静的家乡河(1)
小河流淌过年少的我——长河拾萃(五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