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阆中王阿訇

陈兴国 /文

在古老的礼拜寺街,有座清真寺,它建于康熙八年,占地2700平方米。为首提出建寺的是世袭穆斯林伊玛目家的保天佐。西来上人(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ī)孙:华哲·阿卜董拉希,后归真于阆中,巴巴寺为其拱北(墓地)——编者注)初来时,保天佐恭迎上人入该寺清修,传授天方教义。

伊玛目主持寺内宗教事务,聘请德高望重又经学渊博之人为阿訇,其中有我小时就认识的阿訇一一王永瑞。

王永瑞,号祥臣,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甘肃省临夏市吴家堡人。据其生前讲,他们王家是吴家堡大姓,因祖上对元朝征战有功,被封为世袭侯爷,至其祖父已是第10代。

当时他家富甲一方,祖坟都是按侯爷等级修建的。光绪初年祖父被土匪绑架,赎人财物送到时其祖父竟已被杀害,因此他才离家到大拱北,一边学习《古兰经》,一边学习医道和国术。他勤学苦练,练成了一手好棍棒和拳脚功夫。

一、阿訇生涯

光绪末年,他第一次来阆中驻守巴巴寺。1917年马万明阿訇受聘到绵阳清真寺开学阿訇,当时阆中清真寺的伊玛目和三道为保证穆斯林的正常生活,去巴巴寺商议聘阿訇之事。当家们大力支持,并推荐王阿訇下山。这是他首任开学阿訇,三年后任满返回大拱北。

阆中巴巴寺

1924年他第二次聘为清真寺开学阿訇,三年任满离职。1938年他再次回到巴巴寺,受到当家们的热烈欢迎,清真寺再次聘他为开学阿訇,直到1952年辞学,三次任阿訇长达20年。

王阿匐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对经典的赞念很认真。赞念是很讲究音韵的。作为开学阿訇,他执教严谨,教学中不仅教经典的赞念讲,而且还教导遵守教门,力行功修。穆斯林家的红白喜事不论贫富都认真主持。

清真寺教坊为格底目教派,巴巴寺为嘎的林耶教派,在赞念讲和认主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作为一位有德性的教长,除尊重教坊“三道”“满拉”和“相老”们的信仰和赞念外,还尊重教坊宗教习惯,搞好教内团结。

他任开学阿訇期间,经他教导的海里凡70余人,满拉20余人,约半个世纪,阆中的念经人绝大多数为他的穆斯弟。

王阿訇任教期间,清真寺多次改扩建和维修,他积极参与策划,亲自管理器材,如果离寺外出就托人看管,回来后一一清点。对拱北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倍加爱护。1953年巴巴寺前山门东侧门因年久而垮塌,他不顾年高回临夏求也贴,并请来大工匠马三宝恢复了原样。

阆中清真寺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改革,住持和当家人因对政策不了解逃离巴巴寺,王阿訇是清真寺开学阿訇,早上按时到清真寺开学,傍晚沙目之后回巴巴寺驻守。

新中国成立初,巴巴寺经济困难,无钱减租退押给细户,王阿訇带领青年驻守,周仕兴回临夏求也贴,承蒙大拱北当家人杨仕俊将个人积蓄无偿献出,甘肃省著名老中医马连芳也出大力,众多的朵斯弟也踊跃出资,使巴巴寺解决了大难题,以实际行动拥护党的土改政策。

1955年,为了嘎的林耶道统读传和维护巴巴寺合法权益,他不顾80多岁高龄和旅途不便,仍回临夏大拱北催班交班,从临夏将两马姓当家带回阆中。

二、国术传承

王阿訇谦虚谨慎,谈吐儒雅。1956年我代表城东小学少先队在川剧团唱歌时,曾近距离地目睹他的风采。王爷身穿白色大掛、脚裹绑腿表演武术,他出手迅猛、刀光剑影、十分投入,全场鸦雀无声。表演结束后他神情自若,舞台上下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他频频弯腰致谢,真有大将之风度。

王阿訇在阆中时,县城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第二十一师师长曾兰夫闻王阿訇精通国术,聘请王阿訇为师部少校国术教官。随后驻防三台,曾推荐给军长田颂尧,任他为军部中校国术教官。

该军教导师长王世忠曾亲临住处拜王阿訇为师,1938年部队整编,他辞去军职回巴巴寺,行前王世忠师长厚礼相送。

回巴巴寺不久,他又被清真寺聘为开学阿訇,除教经文外,还教海里凡们国术。抗战期间,政府提倡人民增强体质抗击日寇,当时政府人员及有志青年,都纷拜他为师学国术,邻近县也有青年名来阆参加。

他们有:马伯良、杨全禄、冶玉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县长)等回族青年80余人;汉族的民国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及有志青年有甘涛、罗崇礼、肖毅安、廖敬六、马列武等近100余人;外县来阆有苍溪的侯炳全、中江的罗文玉、绵阳的赵培海等10余人。后来,他的弟子拜成义、蒲敏德、陈邦栋、马列武等先后在阆中群众中教练国术。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进入巴巴寺抄家时,听说是王阿訇的住房,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王爷的住房不能进去!”随后离去。当时王阿訇归真近10年,但他的威望仍那么高,致使巴巴寺的文物古迹、经藏和牌保存完好。

三、逸闻轶事

根据回族老人保光辉的讲述,王阿訇在阆中留下了许多逸闻轶事

善施济困:寺内有一种皮厚质硬的竹子,是建造草房的好材料,有的穆斯林修补草房向他要竹子,他从不拒绝,答应人家什么时候到什么地点去取,实际上他拿自己的钱托人买好后放到某处等人来领走。

扶正压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元二郎山拱北被土豪霸占,且限制驻守人员行动。王阿訇带领陈、周两人徒步走到广元,找伪县长肖毅安解决(肖曾在他名下学过国术,有师生情谊),肖即带员同王阿訇乘轿去南山拱北,会见当地土皇帝许汉英,经处理收回了原拱北和给养地,使该拱北维持了数十年。

1949年上半年,巴巴寺驻守人员经济困难,当时的当家人要给佃户加租,王阿訇知道后坚决反对,给当家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同意向佃户借粮,事后按期归还,数量略有增加。

勤奋学习:他常参加省、地区行署、县的有关会议,他认真听讲,用阿拉伯文与波斯文的“小经”记写会议内容、学习心得或发言提纲(原件在市委统战部有保存)。

助人为乐:他热心助人,在任政协常委和四川省文史研究员期间,政府每月发给他的生活补贴费用,他分文不留,全部用于补贴巴巴寺驻守人员的生活上。

治病救人:王阿訇的医道很出名。小时他在临夏学的祖传打损伤、接续筋骨等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配制秘方。为人消除病患从不多收报酬,对贫穷人家来求医求药也乐于施舍救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深受党和政府的信任,担任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回族代表,继后担任县政协常委和省文史研究员。代表四川省伊斯兰教阿訇,出席全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大会(照片现存临夏国拱北),1956年他出席全国第二届伊斯兰教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照片现存阆中巴巴寺)。

1959年他患病期间,中共阆中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和县伊斯兰教协会都派专人伺候,请县城有名的医生会诊,终因年高体弱医治无效,于腊月二十日在巴巴寺归真,享年85岁。

下葬日,县领导和回汉群众近600人为其送行。王阿匐虽然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他可亲可敬的形象仍然深刻地留在阆中人民心中!

注释

伊玛目一一阿拉伯语,指伊斯兰教的老师父或教主。

阿訇一一波斯语,教师。开学阿訇指从事经学的启蒙教育的老师。

归真一一经堂语,逝世,亦称“归回”。

伊斯两目一一伊斯兰教。

埋体一一遗体。

三道一一指有成望的清真寺管理人员,相当于寺管委主任,委员。

满拉一一波斯语,经堂职员。

相老——仅次于阿訇的人。

海里凡一一学生,才学经文的学生。

也贴一一阿拉伯语,举意、心题,称“真心奉献不图回报的施含”。

沙目——一天五个礼拜中接近黄昏的第四次礼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北行(45)东乡北庄拱北
临夏聋阿訇是什么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派别”与“四大门宦"转载
拉萨清真寺[拉萨清真寺]
甘南行:300年伊斯兰古墓建筑大拱北
回族传统的油香习俗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