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HAOEYOU:《精准医疗》——探究子宫内膜癌关系网
 
 

子宫内膜癌,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其发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也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位居第三。而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不过,关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原因迄今尚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与遗传基因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2%-5%的子宫内膜癌病例是和遗传易感性有关的,而其中,Lynch综合征占绝大多数,故称之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从发生学角度,这些肿瘤很难完全归入子宫内膜癌二元发生模式中的Ⅰ型或Ⅱ型之中,往往易被临床或病理医师忽视!因此,正确认识该病并识别此类人群对降低患者及其家族的致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一篇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墨尔本大学的Aung Ko Win博士及其同事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发表在了JAMA杂志上,该报告也显示:Lynch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是由于染色体中某个DNA错配修复(MMR)引起的基因种系突变而导致的,会增加罹患各种癌症的风险。而且,Lynch综合征根据有无肠外肿瘤还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仅表现为结直肠癌,Ⅱ型除结直肠癌外,还表现为多样性肠外肿瘤,常见的便有子宫内膜癌。

 

从该研究报告中可看出,由于Lynch综合征是其中某个DNA错配修复引起的基因种系突变导致的,所以根据基因突变,70多岁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累积风险被认为高达15%-30%。除了行子宫切除,目前还没有更合适的、具体的个化治疗方案,用来针对减少那些携带有MMR基因突变女性的子宫内膜癌风险;而且也缺乏足够的诊断依据与方法。为此,针对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检测手段进行综述,并讨论其早期筛查手段和临床意义将具有重要作用。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与内分泌因素

 

此外,该研究报告还根据那些患有Lynch综合征的女患者的出生日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发现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和月经初潮的年龄是有关系的!不过,与第一胎和最后一胎活产龄、绝经年龄、绝经后激素使用等这些因素并没有存在明显的统计学联系。

 

该研究在Colon Cancer Family Registry(结肠癌家庭登记处)对1128名携带有MMR基因突变的女性进行了一一确认!这些参与者是在1997年到2012年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心招募而来的,其中133名女性被诊断为患有子宫内膜癌。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月经初潮较晚(初潮在13岁或更晚年龄),有生育史(有一个孩子或者是多个活产婴儿),有使用激素类避孕药(长达一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的女性,她们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小。

    

所以,研究人员认为携带MMR基因突变女性的子宫内膜癌罹患风险与月经初潮年龄较迟、生育年龄推后、激素类避孕药使用频率之间成反比。而该观察结果的方向和已报道的关于普通人群研究中内分泌因素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关的结果是相似的,更加证明月经初潮年龄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人们遭受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起到影响作用。

 

因此,可以说,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涉及原因众多,但这些最终仍主要归结为内源性和/或外源性雌激素的过度刺激,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哺乳、避孕药、激素替代、肥胖、不孕不育等,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诊治进展

 

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鉴别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意义越发重大!该人群同时或异时发生多种癌的风险较高,及早发现此类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及其家族的致癌风险,有望将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降低1%~6%。

 

然而一直以来针对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筛查标准尚未有效建立,应用也不广泛。此前,筛查方法主要Amsterdam姆斯特丹标准及改良Bethesda指南,但方案仅以相关家族史和年龄为指标,有可能遗漏40%-60%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因此,近年来国际妇科肿瘤专家协会(SGO)在Amsterdam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筛查指南,除家族史与年龄外,还将同时或异时患Lynch综合征相关癌作为筛查指标符合率达71%-93%。

 

此外,近年来有研究采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4种MMR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以及MLH1启动子甲基化序列分析三种方法进行该肿瘤的筛查。而患者在接受MMR基因测序前通常会预先接受家族史和肿瘤组织初始检测两轮筛选,最终检测结果可高度怀疑是否为Lynch综合征,但确诊尚须进一步检测外周血MLH1基因和PMS2基因的种系突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 | 你们科室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进行Lynch 综合征筛查了吗?
【1852】【JCO】PMS2突变的Lynch综合征,罹患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轻度增高
肿瘤
开启卵巢恶性肿瘤“精准筛查”的新模式新策略
肿瘤会遗传吗?(一.Lynch综合征)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及疑难病例处理 | 2019 妇产年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