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督通络汤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转载

壮督通络汤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难治性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腰痛、骨痹范畴。症见腰膝酸软无力,腰部冷痛沉重,下肢麻木。笔者认为,该病为诸邪所致,劳损于肾,筋脉失养,经脉瘀滞,故以补肾壮督,活血通络为大法,自拟壮督通络汤方,验之临床,效果显著。

  组成  巴戟天12克,熟地15克,骨碎补15克,炒杜仲15克,怀牛膝15克,秦艽12克,地鳖虫6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克,寻骨风15克,鸡血藤20克,甘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腰以下冷痛身重,加独活15克,辛热之川乌9克,搜风定痛,通经络,利关节;腰痛拘急或连脊背,加桂枝12克,防风10克,羌活12克;腰痛而热,小便热赤,咽喉红肿,减骨碎补、巴戟天,加入柴胡12克,羌活12克,黄芩15克,发散内蓄风热;临证虚实、寒热错杂,痰瘀互结,留伏经隧,腰际剧痛难已,加白芥子12克,僵蚕9克。如痰瘀胶固,可加入虫蚁搜剔穿透之水蛭3克,研末冲服,可破瘀开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集之处,皆能开之,可用1条。

  对上述各证,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均可使用外敷中药,提高疗效。

  组成  炙川乌10克,红花30克,补骨脂20克,乳香、没药各20克,透骨草40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仙灵脾10克,延胡索30克,伸筋草30克,秦艽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等。

  功能  透穴温阳通痹,舒筋活血止痛。

  用法  上药装入布袋,用醋浸湿诸药,放入蒸锅蒸40分钟,然后置于腰部热敷,每日2次。

中药酒消除血栓 活血通络

全当归、防己、地龙各200克,丹参300克,川芎180克,益母草、水蛭、木通、牛膝、陈皮各150克,糯米3000克,苡米300克,红高粱2500克,酒曲适量。

 

  将以上10味药水煎去渣,取药汁;糯米、红高粱、苡米淘洗干净,水浸6小时,沥干,蒸熟摊开待冷,置于容器中,加入药汁、酒曲搅匀,置保温处令其发酵(春夏1~3天,秋冬3~5天),闻有酒味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每次50~100毫升,温服。

 

  此药酒能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化瘀止痛,有助于消除血栓。

治疗寒痹用养血温经通络法

首批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擅长应用脾胃学说治疗内科杂病,总结出通过药物性味归经以及药效应用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的用药大法,笔者有幸作为弟子跟随李振华学习工作,蒙受教诲,受益匪浅。李振华应用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寒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定义与范畴

  寒痹指寒邪偏重的痹病,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寒气偏胜者,又名痛痹、骨痹。《灵枢·贼风》:“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受寒加剧,得温稍舒者属中医寒痹范畴,是痹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

  病因病机

  李振华认为痹病的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气虚,多因起居不慎,房劳过度,素体虚弱或长期劳损,劳逸失宜,产后、病后引起。若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御邪力弱则邪气乘虚而入,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寒痹的发生主要是内在阳气亏虚,不能温煦肌体,尤其不能抵御寒邪的侵袭而发病。二是外邪侵袭,风、寒、湿、热之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痹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李振华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三气是既合又杂,不是一气致病,风寒、风湿、寒湿也不是各占1/3,风寒湿热造成痹病也不是各占25%,病常有偏重,可偏风、偏寒、偏湿,以及二气杂合为病。偏寒者疼痛以冷痛、怕冷为主,与寒冷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机体阳气不足,寒气侵袭,寒凝血脉,经脉不通故而痛甚,故《素问·痹论》说:“寒气胜者,为痛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欠温,痛处有冷感,寒得阳热则散,气血得热流畅,故得热痛减。李振华特别强调中焦脾气(阳)在寒痹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脾主四肢,脾气(阳)虚则不能温煦四肢末节,也不能抵御寒邪的侵袭,发病后四肢怕冷,遇寒加重。另外瘀血、痰浊阻络也可致痹,邪留日久可致气滞血瘀,故治疗贵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辨证论治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则减,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有冷感,四末欠温,舌淡苔白,脉弦紧等。

  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

  方药: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桂枝15g,知母12g,香附10g,川牛膝15g,川木瓜15g,丹参15g,鸡血藤30g,制川乌6g,制草乌6g,木香8g,制马钱子1g,炮山甲10g,蜈蚣3条,元胡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服。加减:寒邪胜者再加制附片10g,干姜10g,细辛5g,肉桂10g。

  典型病例

  沈某某,男,40岁,2009年9月29日以双膝关节间断发作性疼痛4年,加重1周为主诉来诊,自述每遇寒冷天气变化即加重,周身怕冷,四肢不温,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检查:膝关节皮色皮温正常、无肿胀,活动正常,化验检查:血沉10mm/h,ASO<250 U,RF<20U,CCP(-),X线片无异常。西医诊断: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病(寒痹),辨证:血虚关节失养,阳虚关节失于温煦,寒邪乘虚侵袭,痹阻骨节经络,不通则痛。治法: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止痛。

  方药:拟上方原方,21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诊:2009年10月20日,服上药后关节疼痛大减,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症状也较前缓解,舌质淡暗胖大、舌边仍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效不更方,继服上方21服,水煎服,每日1服。一月后随访病已痊愈。

  小结

  《症因脉治》卷三云:“寒痹之证,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现代医学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本病范畴。李振华认为是日久机体阳气不足,又感受寒邪,内阻经脉而引起,以冷痛为主要表现,也可见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沉困、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

  李振华以养血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寒痹效如桴鼓,屡用屡效。方中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制川乌温经定痛,制草乌治疗痛痹之功效较川乌更著,二者均为大辛大热之品,可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为治寒痹必用之药。现代研究证实:川乌、草乌、桂枝等可降低ASO、CRF、ESR、RF的滴度;丹参、鸡血藤、穿山甲等通经活络,知母、桂枝寒热并用滋阴不伤阳,温阳而不损阴;制马钱子、炮山甲、蜈蚣、元胡行气通络止痛,制马钱子常用量为0.5~1g,以甘草佐制其毒性,疗效好且未见有毒副作用;川牛膝、川木瓜引药下行达膝关节,木香、香附行气以活血,气行则血行之意也。□ 郭会卿 李沛 河南省中医院 

补心通络汤方解与加减

组成:潞党参15g,炙黄芪20g、炙黄精15g、全当归12g、山萸肉10g、新绛香10g、瓜蒌皮12g、郁金10g、紫丹参20g、水蛭10g、炒枣仁20g、石菖蒲10g。

  功能:益气养心、化痰通络。

  主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不足、痰瘀阻络证)。症见心慌、胸闷或胸前区疼痛反复发作,呈紧缩或压榨感,多与情绪及活动有关。伴倦怠、乏力、气短,脉细弦或沉细,苔薄自,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心电图示:定位性ST-T波变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方解: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为主要的发病机制。中医学认为是心气虚衰、痰瘀互结、阻滞心络所致。拟以益气养心、化痰祛瘀、理气通络为其大法。方中选用党参、炙黄芪补益心气,黄精、全当归、山萸肉滋心阴,五药合用以养心、增强气血运行为君药;瓜蒌皮重在利气化痰,郁金为气中之血药、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石菖蒲化痰湿、开心窍。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具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水蛭为虫类药,以活血祛瘀、疏通心络为著。上药共伍化痰通络为臣药;炒枣仁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新绛香理气开窍、为引经药,两者共为佐使药。绛香配合郁金、瓜蒌皮以增强理气开窍之功。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心、化痰通络之效。

  加减:

  (1)气机不畅:胸闷、憋气者加枳壳(枳实)、川芎理气通脉;腹胀者加柴胡、佛手、大腹皮疏肝理气:气郁化热致舌红少津者加黄连、生地、玄参、或生脉散养阴清热;

  (2)瘀血阻滞:胸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薤白活血通阳;连及后背痛甚加片姜黄、元胡、失笑散理气活血。舌质有瘀斑者加红花、桃仁、全蝎祛瘀通络。

  (3)痰浊阻滞:舌苔白厚者加佩兰叶、藿香叶芳香化浊;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砂仁、白豆蔻健脾化湿;痰阻胸阳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阳:苔黄腻者加竹茹、胆星、天竺黄清化痰热:食欲不振者加香橼、焦三仙、莱菔子健脾理气。

  (4)阴寒凝滞:胸痛剧烈加桂枝、干姜、高良姜、细辛、附子温通散寒;心阳虚衰加人参、附子、肉桂温补心阳。

  (5)阴血亏损:虚烦不寐者加山栀、生地、天冬、知母、重用酸枣仁清热除烦,养血安神;纳呆、失眠者加远志、茯神、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半夏曲健脾、养心、安神:夜间易惊醒者加珍珠母、灵滋石、琥珀、生龙骨、生牡蛎、紫贝齿重镇潜阳安神。

虫类中药:祛风通络佳品

中药里有一些虫类药,如蝎子、蜈蚣、穿山甲等,这些药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对关节疼痛、心血瘀阻、胸痹胸痛、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等病证都有很好的疗效。须注意的是,笔者在坐诊时发现,有些人服用方法不很科学,导致效果欠佳。

一天,有个熟人来找我看病,他说:“大夫,我有风湿性关节炎,天一冷,腿就疼。后来,儿子给我带回来一些全虫(即全蝎),说这东西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的作用,是好东西,也很贵。但我吃了三四个月,也没感觉这东西对我有什么帮助。”

我问他是怎么吃的。他说:“老伴有时给炒着吃,有时给蒸着吃,味道不错。”

我一听,马上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我说:“您把全虫炒着吃、蒸着吃,它都变成肉了,能不香吗?但它的药效也就没有了。”

我教他把全虫焙干,碾成粉装在胶囊里,每天饭后半小时吃两粒。没出半个月,效果就出来了。

总之,虫类药最好使用原生药。如白花蛇、全虫、水蛭等,煎煮后基本上跟肉没什么区别了,服用后当然没有效果。从中药店买回来的虫类药,都是药厂已经初步炮制好了的,所以只要把它们焙干,碾碎,打成粉,然后装进胶囊,每天吃一些即可。

我曾碰到过一个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我让他到药店买等量的全虫、蜈蚣,碾碎后装入胶囊里,每天服用一些。那人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很好。

虫类或善飞行,或善疏土,或善游水,或善爬行,总之是擅长走窜,因而虫类药大多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效。

中医认为虫类药是“血肉有情”之物,有血、有肉、有骨、有髓以及有类似于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因此,它们对人体有显著的补益作用。

一个人痹症发作的时候会出现关节疼痛。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大多是经络不通所致。比如说穿山甲,无论多么坚硬的石土,它都可以穿破。因此,很多中医在治疗痹症的时候就选它做药引子。吃了穿山甲,我们便可以借用穿山甲的“性情”来打通经络。

总之,虫类药用之得当,则“起陈疴,疗重疾”;用之不妥,则“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运用虫类药经验总结(二)痹证,附医案
尪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重症类风湿之六虫汤
马钱子的临床应用
甘草学园 | 李济仁:痹病大法应先从寒热入手,之后再分型论治疗
李振华用养血温经通络法治寒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