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里仁》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⑴躬之不逮⑵也。”

注解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说:“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注释】⑴耻——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的意思。⑵逮——音代,dài,及,赶上。

 朱熹《论语集注》:

言古者,以见今之不然。逮,及也。行不及言,可耻之甚。古者所以不出其言,为此故也。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

解读

郭美华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耻是心之觉悟的一种特殊状态,躬是切己之行,言是心与行的中介。

作为“仁”而为“人”,只要相与共在,就不得不有“言”,尤其是教学讲道,岂能不言?而且,思考本身的展开,也不必借助于语言形式才能实现。

但是,言自身容易脱离作为其根底的心与行,流为毫无意义的虚文与形式,这于流俗之言较为突出。所以,孔子注重一个“耻”,以突出言以心和行为切实的根基,避免虚妄无实之言,并非完全否定言本身。

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自己的心,对于自己前后行为之间、行为与心思之间、行为及心思与言说之间的本质内容不一致性的羞愧意识。在这个意义上,不是一个人不用言说表达,而是“不妄言”,有版本说是“言之不妄出”,意思更明显。所以,出的意思,不单纯就是一个“表达出来”、“说出来”的意思,这里与耻相联系,主要是“踰出、出离”之意,即有所背离于心思之悟与切己之行二者。

心思之悟是道理在意识中的实有诸己,躬则是道理在行动中的实有诸己。二者统一,即是耻、躬相及;二者分离,则是耻、躬不及。及与不及,以“言”为中介。

哲学作为生存方式,有秩序之言和富于内容的心思之悟,最后都归结为切己躬行。但是,不能因为躬行以凝成德性,就否定了理性之思和逻辑之言。在一定意义上,基于理性和逻辑的道理在精神上的实有诸己,正因为后世对于古典时代重行的某些偏颇,在我们的传统里显得较为薄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心说|八佾篇3.1:真儒,迎风而立,溯流而上。
中国百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学习、生活
国学经典名言和译文
少说多做,是谓「修行」
转载 值得终身背诵的经典国学100句
本立道生,一以贯之,做学问就要心端身正,抛弃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