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记,是对读书的一份尊重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而为了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大学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泡图书馆。可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明明也没少看书啊,但却连看过什么书都忘了,更别提书中的内容了。尤其当我提笔写文时,一个金句都吐不出来。这个时候,我尤其痛恨自己:为什么当初就没有准备一个笔记本呢!随便记点什么都好啊!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发现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所以,我立马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不过光写笔记还不够,重点是知道如何做笔记。所以经读书达人的指点,我又入手了一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其中,本书里的“一元化笔记法”最实用,也最容易令人坚持。

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是一个“笔记本作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坚持用笔记本记录。因此,在笔记方面也算颇有心得。他的笔记法,如今已在社会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元化笔记法有三条规则,分别是:一元化、时序化和索引化。

规则一:一元化——不做分类,随心记录

一元化的要点在于,把你想记录的一切信息都丢进一个笔记本里。比如:

令你印象深刻的新闻报道、年初计划、读书摘要、日记感想;

外出时的灵感,可以先写在便利贴上。然后等回家后,再贴进笔记本里;

在笔记本中加入书籍的腰封和卡片。以后随手翻阅时,也容易燃起重读的欲望;

把旅游的照片或者导游图贴进去,也可以作为搜集素材的来源;

作者把这个过程,比作收拾孩子的玩具”。对于孩子的玩具,你不需要做到分门别类,而是一股脑的全收进一个大箱子里。这样,当你想找什么笔记时,只要翻开一册笔记本就行了。

一元化整理法

虽然这样做比较缺乏条理,但如果是分门别类的记录,就有可能遭遇找不着的情况。比如,公司临时要开会,但你之前做的笔记,却突然想不起记哪儿了。是日程手账?还是便利贴上?真是越急越找不到啊······

而你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窘境,就是因为记录信息的位置过于分散。而一元化的优点在于,只要你找,就百分百一定能找到。

总得来说,一元化主要有三个优点:

记录的时候很轻松;

找起来的时候很安心;

坚持做的时候不费力。

规则二:时序化——6位日期记录法帮助定位

时序化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书写笔记。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添加表明年月日的6位数。也就是“年份后两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

“1月到9月”,“1号到9号”因为只有1位数,你可以写成“01”、“09”。比如,“2018年12月18日”简记成“181218”。

除了笔记,对于剪报之类的信息,也可以标上日期。比如:【20181218】书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另外,如果当天做的笔记比较少,笔记本的一页纸又很大。为了不浪费空白处,在做完当天的笔记后,你也可以画一条分割线。这样就比较简洁明了了。

笔记多了后,册数也会随之增加,这就难免造成混乱情况。比如,你写了三册笔记后,就可以在每册封面上这么标注:第一册笔记本:【1】20170101~20170712;第二册:【2】20170713~20181212;第三册:【3】20181213~20181218。(其中【】里面的数字表示第几册,后面的两串数字表示“你开始使用的日子—>今天”)

多说一句:如果笔记本封面太光滑,不好做记录。你也可以在本子的切口处做记录。如下图:

切口记录法

规则三:索引化——切口标号与重点信息数字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类似的话题,但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如果有,你不妨试着将笔记进行索引化。

所谓索引化,就是寻找信息的线索。只要抓住线索,哪怕笔记本堆得再多,你都不愁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索引化分为笔记本索引和电脑索引。

【基础篇】笔记本索引

用笔记本做记录的好处就是,只要是自己亲手记录的内容,就不会轻易忘记。

很简单,就像制作图书目录那样,在封面背后或者第一页设置目录。或者是用日期标签代替页码也行。

【进阶篇】电脑索引

电脑索引,一般用Excel表格制作就可以。每一行的信息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组成。

例如:2018年12月18日,你在第一册笔记本上写下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笔记。就可以录制成“001 181218 阅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

等到某天,你想查找这本书的笔记时,就用Excel打开索引文件,检索关键词“信息”,就会显示出符合的条目。如:“001 181218 阅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

然后根据线索,你只要打开第一册笔记本,翻到12月份的笔记进行查找就行了。

不过,如果是对笔记本的所有信息都进行录用的话,会很麻烦。所以作者建议你,只录用一些重要的,日后检索概率比较高的信息就行。比如说,经典书评,演讲笔记,年初计划,旅行游记等等。

数字检索法


如今,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手机上只要点击一键收藏,就能把想要的信息“收入囊中”。但是,花十分钟抄写一篇文章,和花十分钟收藏十篇文章的效果能一样吗?事实上,抄写虽然慢,但记忆力也因此变得更深刻。

正如奥野宣之所说:无论在手机里保存多少本书,书里的内容都不会保存在脑子里。这些内容,既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变成你的无形财富。相反,尽管抄完书也不一定能记住全部内容,但某段文章、某个词、作者的语气和思想等等,都会随着抄写时的身体感觉被深深地刻印在头脑和身体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本笔记本,3条规则,5个原则,让信息真正的为你所用
幸亏看了这本书,否则还在“低效勤奋”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本“大杂烩”笔记本就能搞定
想成为签约作家?必备“硬核”技能了解一下
你离创意,只有一个笔记本的距离
运用笔记本进行知识生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