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临床鑑别与急救方例(二)(仅供参考)

 

三、【小儿惊厥】:

惊厥又叫抽风,常与昏迷同时存在,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发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发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常因一般感染发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如各种脑膜炎、脑炎等所引起。无热惊厥多见于婴儿搐搦证、脑发育不全、癫痫疾病。

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外感“六淫”后极易化火生风,走串入络,热重的可引动肝风,日久损及真阴,可致虚风内动,延绵难愈。本篇仅以常见的发热惊厥作重点介绍。

【诊断要点】

(1)      突然肌肉痉挛,手足抽动,两眼上翻或斜视,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呼吸浅促而不规则,面部及口唇发绀,或伴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2)      多伴高热或其他症状,鑑别高热惊厥的原因可参考高热篇。

(3)      如属一般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惊厥,热退则惊止,预后多较好。如抽痉反复不止,或惊止而仍昏迷、瞳孔缩小或放大,呼吸不规则,当防脑水肿,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春、冬季的“流脑”、夏、秋季的“乙脑”和“中毒性菌痢”等。

【治疗方法】

(一)  紧急处理:

(1)      松解衣扣,使患儿侧卧,避免口腔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如喉头有痰,应立即吸出痰液,以免影响呼吸。

(2)      抽痉昏迷时,以清洁纱布包压舌板,插入上下门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头。有缺氧情况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      针灸疗法:

体针:合谷(可透后溪)太冲(可透涌泉)腰俞。

发热,加大椎、曲池;不发热,加人中、中冲、崐崘。

耳针:交感、神门、皮质下、脑点、心、重证用强刺激,可留针1小时。

(二)  成药:

(1)      小儿回春丹。每次三——五粒,日二——三次。适于高热惊厥。

(2)      琥珀抱龙丸。每次半粒研末服,日二——三次。适用于抽痉兼有痰的。

(3)      止痉散。每次一——二分,吞服,日二——三次。适用于各期的抽痉不止。

(三)【辨证施治】惊厥的辨证,当根据邪的在表或在里、病程的长短而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多见于外感发热初期,病程短而病势急,治以祛风止痉为主。内风多为热性病极期的热极生风,或后期阴伤而致虚风内动;前者治当清热熄风,后者当以滋阴熄风。如伴昏迷可参考昏迷篇。

1)外风:常见于病之初期,发热,烦躁或嗜睡,或呕吐,突然惊厥,苔薄白。

【治法】祛风止痉。

【方药举例】防风6g  僵蚕9g  天麻9g  钩藤12g  薄荷9g  菊花6g 

加减:

无汗,冬、春加葛根9g;夏、秋加香薷5g

呕吐,加玉樞丹五厘——一分五厘。

苔白厚腻,加藿香6g,佩兰9g,菖蒲3g

(1)      内风:

A、热极生风:常见于病之中期,高热有汗或无汗,神昏惊厥,苔黄、质红或干。

【治法】清热熄风。

【方药举例】钩藤12g  生地15g  菊花9g  石决明一两  石膏一两  赤芍9g。另外,同时服紫雪丹二——三分,日三次。

加减:

二目红赤,加龙胆草9g

喉有痰鸣,加天竺黄9g  陈胆星9g  竹沥一两冲服。

舌质红绛,加麦冬9g  玄参9g  天花粉15g

B、虚风内动:常见于病之后期,低热汗出,手足蠕动,偶有抽搐,神倦,舌红少津。

【治法】滋阴熄风。

【方药举例】大定风珠加减。生地15g  阿胶9g  白芍9g  生牡蛎15g  鳖甲15g  生龟板15g

加减:

便溏纳差,面白少华,加党参12g,黄芪12g

睡眠不宁,时有虚烦,加夜交藤15g,枣仁9g

附:后遗症肢体强直拘挛,用乌梢蛇9g,地龙9g,全蠍3g。强直性瘫痪,用当归9g,红花6g,牛膝9g

C、单方草药:

活蚯蚓三——四条,打烂如泥,加食盐少许,涂敷前囱门(发多剃去);适用于婴儿,有止惊作用。

 

四、【休克】

休克是指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所产生的征侯群。属于中医“虚脱”范围。多因严重汗、吐、泻下,大量出血,温病正不胜邪,严重外伤等原因而产生,其病理变化为脏腑气血津液损伤,阴阳衰竭所致,而尤其以亡阳为主。

【诊断要点】

A、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神萎或烦躁、甚至昏迷,舌质淡、脉微数。心音低钝,呼吸微弱,血压下降至收缩压9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50毫米汞柱以下,甚至消失。

B、询问发病前有无外伤、出血、高热、大量汗出、严重吐泻、接触或误服农药或毒药、使用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的病史,或以往有无溃疡病、肝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

C、注意检查外伤情况,皮肤出血点,脱水情况,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等有无异常体征,结合血液、大小便等化验检查,有条件者可作心电图等检查,借以鑑别发生休克的不同原因。

【治疗方法】

一、紧急处理:

1、 让病人平卧,不用枕头,注意安静和保暖。

2、 如呼吸停止,或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则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者给予氧气吸入。

3、 针灸疗法:

(1)      体针:人中、涌泉。(先强刺激、间歇捻转15分钟;如症状改善不显著,血压仍不升高,配内关、素窌用持续捻针,或灸气海、关元,直至休克症状消失。

 

五、【瘟疫】:

1)毒热内攻,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痰热内闭,急热惊风。临床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病毒性肺炎、小儿急热惊风属于毒热内陷,热入心包者。

【治疗】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方药举例】安宫牛黄散(丸)(【温病条辨】)。郁金30g  黄芩30g  黄连30g  牛黄30g  雄黄30g  朱砂30g  麝香7.5g  珍珠15g  冰片7.5g  生栀子30g  犀角粉30g。共研细末,蜜丸3g,(散剂0.6——1.2g)每次1丸,每日一——二次。(注:本药与局方至宝丹、紫雪散均为治疗急性热病、热入营血的常用药,故有“三宝”之称。本药清热解毒功效最佳。紫雪散次之,局方至宝丹又次之,在开窍镇惊上则以局方至宝丹功效最优,本品次之,紫雪散又次之。三者均为“凉开”之品。但是同中有异,各有所长,临床应辨证区别选用。)

(2)      痰热内闭,神昏谵语,身热烦燥,痰盛气粗,热盛痉厥,急热惊风。

【治疗】开窍安神,清热镇惊。

【方药举例】局方至宝丹(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犀角30g  生玳瑁30g  冰片3g  朱砂30g  琥珀30g  雄黄30g  牛黄15g  安息香45g  麝香3g。以上各药共为细末,蜜丸3g,(散剂0.6——1.2g/每瓶)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小儿酌减。(按语:本药适用于实热痰火,内闭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目睛天吊,中风昏仆,痰声漉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证侯。临床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脑血管意外、小儿急热惊风、全身感染性疾病等属于热毒痰火、内闭心包者。

(3)      高热烦燥,抽搐惊厥,神昏谵语,口渴唇焦,高热惊风,便闭尿赤。

【治疗】清热止痉,开窍安神。

【方药举例】紫雪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寒水石1.44kg  生石膏1.44kg  生磁石1.44kg  滑石1.44kg  玄参480g  升麻480g  甘草240g  青木香150g  沉香150g  元明粉4.8kg  丁香30g  火硝960g  朱砂45g  麝香9g  犀角1.8g  羚羊角1.8g。每服1.5——3g,温开水送下。小儿减量。(每瓶1.5——3g。)(按语:本药适用于热盛动风和蒙蔽心窍所致之高热神昏,热极惊风,烦燥谵语,目睛天吊,大便秘结,舌绛红,苔薄黄少津等证侯。临床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化脓性扁桃腺炎、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属于毒热内攻、热闭心包者。)

 

六、【其他】:

1)昏迷不省人事,因气怒或因痰厥或中煤毒。

【治疗】开窍安神,清热解毒。

【方药举例】救急散。薄荷6g  冰片3g 麝香0.3g  犀角0.6g  羚羊0.6g  牛黄0.6g  公丁香6g  上朱砂2.1g。以上各药共研细末,每服0.6——1.2g

(1)      中风昏迷。

治疗】开窍安神,散风回阳。

【方药举例】中风急救散。上肉桂21g  麝香0.06g  薄荷冰3g  朱砂3g。以上四味共研细末,放于密封玻璃瓶中,临床,打开瓶盖,闻之。

(2)      中风不省人事。

【治疗】针灸。

【处方】人中  中冲  合谷。

(3)      中风不语。摔倒震伤头部出血,面青色谵语,不断四肢动摇,不省人事。

【治疗】安宫牛黄丸、七厘散加麝香。

【用法】内服安宫牛黄丸,外敷七厘散加麝香,敷头部复生。

(4)      不论男女一时昏倒无知难以决定原因。

【治疗】针灸。

【处方】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  人中(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督脉。)  隐白(两足母趾内侧甲角旁0.1寸,足太阴脾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凉开三宝治热闭证有何不同
《方剂学》学习笔记188
开窍剂
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第10章、急救用药
辨小儿急惊分表里、识六淫积滞定治法
安宫牛黄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