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海VS武进,两座制造之城的困与路
10月17日,2014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排名公布,南海位列第二。同时,在首次推出的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中,南海区狮山镇强势上榜,全国排名第三。

排行榜也是一张“学习榜”。对南海来说,在本次“百强”中紧追南海的多个地区,同样也有着许多“老资格”。以第三名常州武进为例,在1992年首届百强县名单上,武进排名第二,南海还在其后,排名第四。

南海与武进,虽处于不同区位,但相似的产业结构、经济挑战,都在显露着中国县区经济体的共同苦恼与智慧。而“南海”从“追逐者”身上,能学到什么?


两座制造之城的困与路

地图上的武进位于江苏南部,位于江苏南部,介于上海、南京之间。与南海相似,临近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让当地工业起步很早。

南海、武进两地的制造业结构高度相似。武进政府官网中列出的多个“特色产业”,包括纺织、家电等,都是南海具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

更相近的局面是,武进多个特色产业在镇域高度集中。这与南海“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特色如出一门:在武进湖塘镇,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园区,纺织服装成为支柱产业。而对于南海人来说,纺织业等关键词可以直接联想起西樵。

与之类似的是,在武进区邹区镇,形成了灯具产业集群,据称已是华东最大的灯具集散地,辐射全国各地及出口海外。除此之外,武进的地板、家电等产业,也集中在了相关的镇街。

尽管所属区域不同,但传统产业的命运往往相似。对于20多年前就站在“百强县”顶端的武进和南海来说,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几乎必定遭遇环境与发展间的矛盾困境。回顾两地调整传统行业、着力治污的时间节点,也非常接近。

在佛山市开始调整高污染产业的大背景下,2007年前后,南海已大张旗鼓面对污染问题,打响了一轮引发外界瞩目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之战,并直接影响了多个专业镇此后的发展道路。

在同一年,武进决定,以加大环保投入来推动污染减排,2007年一般预算支出中环保类支出要比2005年增长1.5倍以上,在结构调整减排中,同时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企业。

然而以乡镇为核心节点的“老牌工业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在于污染。老旧、落后的城市设施,有待提升的中心城区功能,也等待掀开新的一页。

几乎在武进收获新荣誉的同时,南海区推出了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佛山市也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南海城市环境直线拉升。

不过,另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是,在环境与城市提升的同时,两地的传统产业格局如何重构?他们都在等待一个契机。


“年轻”的高新区与创新潮

2012年,契机来了。


1月,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移师狮山。

8月,国务院同意武进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此前,武进已经明确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加大财政投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显然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为这一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更能提振信心的利好。


在南海,高新区核心区的落户,为整个佛山科技创新打下了新的格局与平台基础。新的平台为新产业的建设,带来了各种便利和空间,一切只待东风。


武进的心情同样急切。2012年8月,武进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的奖励意见》,对企业推进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给出了各种激励办法。而到这一年的12月,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才正式揭牌。同时,导体照明研发中心等7个科研、产业和投资类重点项目,入驻武进国家高新区。


几乎同一时间,南海背后的佛山市召开了创建国家新型创新城市动员大会,开始了力度空前的创新建设,南海成为主战场之一。新光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平台迅速崛起、完善,新的科技创业团队纷纷入场。


此时,“二次创业”成为两地高新区共同的主题词。


智能装备、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是武进高新区内的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地位尤为特殊,在挂牌国家级高新区之际,高新区曾提出将打造“全球知名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在南海,装备制造业同样是支柱产业之一。特别在2014年佛山提出打造万亿元规模装备制造业后,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当地最具关注度的经济议题。


而武进在智能装备业领域起步更早,也更见规模。早在2011年,常州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园就落户武进高新区。此后武进的成就,足以让南海正视机器人园区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今年初,该园区在上海举行投资说明会时介绍,该园区已有入库企业92家,2013年园区实现销售278.9亿元,同比增长16.2%。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武进高新区值得南海参照的还不止于此。今年有消息称,根据现有产业基础,武进高新区将做强做大轨道交通、汽车整车、通用航空“新三大产业”。


服务业投资热背后的秘密

世事的巧合,往往能让人感到强烈的宿命感。今年8月,南海与武进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城市,再次悄然碰头。8月初,全国第94个万达广场在常州武进开业;月底,第95个万达广场在佛山南海开业。


两个综合体开业的背后,两地都在为提升服务业份额而倍加投入。同样作为民营经济的早期发源地,以及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服务业的优化与壮大在两地都被视为产业调整的关键标志,一直备受关注。


今年初武进公布的一组数据耐人寻味。去年该区工业投资547亿元,增长16.3%;服务业投资327亿元,增长18%。简单而言,当地的服务业投资增幅,超过了工业投资。这对一个老牌工业城市而言,显得格外可贵。


这组数字与此前武进耐心的铺垫大有关系。资料显示,当地2011年起开始实施服务业三年提速计划。与南海服务业阵营中,以迅速壮大的金融业作为龙头有所不同,武进当时首当其冲的是围绕打造长三角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


事实上,在此后南海实施的“中枢带动,两翼核心”战略中,也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南海西部的主打产业,占据了整个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与南海拥有的西樵山5A景区等资源相比,武进旅游业基础毫不逊色,其拥有的西太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去年,其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3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2.5亿元。而佛山市去年的旅游业收入为431.09亿元。换而言之,武进以一个区的旅游业,赚到了佛山全市收入的1/3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服务业投资热潮也就不难解释。


另一方面,在生产服务业领域,物流业被武进作为重点发展。今年有消息称,武进将进一步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完成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以上。


这恰恰是南海最有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之一。普洛斯等世界巨头,以及佛山西站等枢纽正为南海物流业打开新的空间。


而对很多南海企业而言,也许武进“真金白银”鼓励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政策颇具吸引力:根据当地去年中出台的一份文件,当年度在武进区注册经营的物流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可以奖励当年实缴税收地方留成的90%


今年8月,据当地媒体报道,受该政策刺激,大量物流企业回归武进,该区44家物流企业获得了物流业税收奖励1563.2万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制造业标杆佛山与苏州产业发展对比与思考
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规划
学习新加坡抓住新兴产业的鼻子进行转型
京津冀工业基地园区分布 京津冀产业转移
郑州插上制造业的翅膀,需要哪些核心支撑?
金义观察:简析金义新区的产城融合和产业布局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