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的来龙去脉与“虚构”的诸多作者
  (甄士隐、石兄、空空道人、冷子兴、东海孔梅溪、贾雨村、警幻仙姑、曹雪芹)
  重构
  (创建重构智库、生命智力学、人造地形气候学,策划山海经文化产业)

  中国文坛在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忽然间出现了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但是同时代和稍后时代关于该书作者及其成书过程的资料记载却少之又少,以致今天仍然是扑朔迷离。《红楼梦》一书的前身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长期以来,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似乎都在想当然的认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仅仅是《红楼梦》一书的别名。
  通常认为,《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是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生于南京;祖上是清朝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意思是汉族职员),祖父是江宁织造高官曹寅;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时年约14岁的曹雪芹随家人迁居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晚年独子患病早逝,曹雪芹因过度悲伤而辞世。
  凡此种种,使笔者对《红楼梦》一书的作者和成书过程产生了种种猜想,灵光一闪之际,忽然意识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有可能原本是各自成文的4本书,《红楼梦》乃是曹雪芹(或谓生于1715年5月29日芒种节)在上述4本书的基础上增删、合辑、改写、补写而成的一部全新的文学巨著。
  果其不然,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是——谁是《石头记》的作者?谁是《情僧录》的作者?谁是《风月宝鉴》的作者?谁是《金陵十二钗》的作者?谁是《红楼梦》的作者?回答上述这些问题,笔者希望能够从《红楼梦》一书中寻找到若干线索。
  《红楼梦》记述其成书过程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灵通,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开篇文字里,以及第120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结尾文字中。从中可以得知,《红楼梦》是根据《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4本书的故事内容,合辑、增删、改写、补写而成的。《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涉及到的作者,可能有甄士隐、石兄、空空道人、冷子兴、东海孔梅溪、贾雨村、警幻仙姑、曹雪芹等人。鉴于清朝系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维护其统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屡屡大兴文字狱,受害者的遭遇堪称惨绝人寰。在这种情况下,《红楼梦》一书的真正作者不但要把年代、朝廷等时代背景隐去,也要把作者及其故事主角的真实身份精心隐去,因此书中涉及到的甄士隐、石兄、空空道人、冷子兴、东海孔梅溪、贾雨村、警幻仙姑、曹雪芹等等人物姓名,很有可能全都是虚构的。不过,虽然说《红楼梦》里提及的作者都是虚构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真正的作者把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写到上述虚构人物的身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红楼梦》版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印刷版(署名曹雪芹、高鹗著),其依据的底本是“程乙本”(程伟元1792年活字本),参校的版本有“王本”(王希廉1832年评刻本)、“金本”(金玉缘)、“藤本”(藤花榭)、“本衙藏板”(嘉庆、道光年间刻本)、“程甲本”( 程伟元1791年活字残本),以及80回的“脂本”(脂砚斋1760年“四阅评过”钞本)、“戚本”(戚蓼生序本)。
  一 、甄本《石头记》的故事内容及其作者
  甄本《石头记》一书的“石头”指的是“石头城”亦即金陵(南京),其书名含义是“石头城的故事”,描写的主要内容是薛蟠与香菱的故事,以及薛蟠妹妹薛宝钗及其家族各色人物的故事。薛蟠的“蟠”暗指“虎据龙蟠”的金陵,“薛宝钗”的“薛”音同“穴”(借指陵)、“钗”意为金,“薛宝钗”亦暗指金陵(石头城)。
  《红楼梦》第1回描述青埂峰下的通灵宝玉上“须得再镌刻上几个字”(P2),这实际上是在暗示《红楼梦》的第一个成书阶段是原本《石头记》,其作者可能是甄士隐(真实身份不详),因此笔者称其为甄本《石头记》(亦可称薛本《石头记》),该书记载的大量故事情节在《红楼梦》中已被“真事隐”去。
  甄本《石头记》薛蟠与香菱(乳名英莲)的故事,很可能是借鉴了《水浒传》、《金瓶梅》里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其一,西门庆策划害死武大郎得了潘金莲,薛蟠打死冯渊得了英莲。其二,西门庆有三个妻妾,她们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薛蟠也有三个妻妾,即英莲、夏金桂、宝蟾。其三,薛蟠与西门庆的恶霸举止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其四,《金瓶梅》的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身份至今仍然是个谜;对比之下,甄本《石头记》的作者“甄士隐”谐音“真事隐”,“隐”掉的是与薛蟠家族有关的大量内容,其真实身份至今仍然也是个谜。
  《红楼梦》第1回(P4)描述空空道人抄录并阅读了甄本《石头记》的故事,或可表明,空空道人也可能是甄本《石头记》的作者之一。
  二 、贾本《石头记》的故事内容及其作者
  贾本《石头记》一书主线描述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此“石头”已变成无才补天的“通灵宝玉”,其作者可能就是石兄或空空道人,其在《红楼梦》里的人物原型以贾宝玉为主。
  《红楼梦》第1回开卷称“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故曰‘贾雨村’云云”,似可表明贾本《石头记》一书的作者也涉及到甄士隐、贾雨村(谐音意为“假语村”言,关于贾雨村的真实身份在本文后面再叙)。
  三 、《情僧录》的故事内容及其作者
  《情僧录》一书顾名思义,主要描写的是“情僧”亦即某出家人的情感故事。在《红楼梦》里,出家人一是贾敬(只能算是半个出家人),二是甄士隐,三是柳湘莲,四是惜春,五是贾宝玉,而称得上“情僧”并兼有文采的非贾宝玉莫属。据此可以推知,《情僧录》描述内容的主要是贾宝玉与侄媳妇(秦可卿)、姨家表姐(薛宝钗)、姑家表妹(林黛玉)、远亲表妹(史湘云)、身边丫鬟(袭人、晴雯)、家庙尼姑(妙玉)等女子,以及一二个亲密男友的情感故事。
  《红楼梦》第1回(P4)描述空空道人抄录并阅读了甄本《石头记》的故事之后——“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第120回(P1545)描述一僧一道把投胎下世游历一番的通灵宝玉又重新安放在青埂峰下,总结道“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接着又写道空空道人再次经过青埂峰,又见道通灵宝玉,发现其上比先前有多了许多故事,便又抄录下来——凡此种种均表明,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实际上是把甄本《石头记》薛蟠的故事与贾本《石头记》贾宝玉的故事合并成为一部新著,亦即所谓的“两番人作一番人”。
  由此观之,《情僧录》的作者应该就是空空道人亦即贾宝玉。大约是贾宝玉出家后读到甄本《石头记》并深受启发,遂将自己亲历的故事写成贾本《石头记》;此后又将贾本《石头记》与甄本《石头记》的故事合二而一,重新创作出《情僧录》一书(内容应还涉及到宝玉出家后的遭际),而这样做更有利于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深深地隐藏起来。
  曹雪芹之所以要这样的描述,意在表明《红楼梦》里的“通灵宝玉”故事,乃是从甄本《石头记》里的故事扩展增删而来。因此,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开篇仍然是要从香菱的故事说起,并借题发挥,巧妙地把“石头城的故事”变换成了“无才补天”的“通灵宝玉”故事。
  欲把两本书或多本书的故事合成一本书,必须要将两套或多套人物的年龄彼此衔接起来,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完全天衣无缝。曹雪芹写《红楼梦》采取的办法一是隐去几乎所有人的属相不提,唯有一处提到秋桐属兔(秋桐原是贾赦房里的丫环,后赏给贾琏作妾)。二是在记述贾宝玉的年龄时,其参照人物乃是甄英莲(香菱),即英莲3岁那一年的夏至,通灵宝玉下世投胎——贾宝玉出生。第1回记述甄士隐“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一日炎夏永昼(即夏至日)···一僧一道···今日这石(即通灵宝玉)正该下世(即投胎,亦即贾宝玉出生)···”(P4-5)。据此可知,贾宝玉比香菱小3岁。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年龄,也是用香菱来参照的。第3回贾雨村说“听见他(即英莲)自五岁被人拐去”,门子道“这种拐子单拐幼女,养至十二三岁,带至他乡转卖”(P45)。第4回讲的是薛蟠买来作妾的女子正是英莲,那么此时英莲的年龄应在十三四岁,同年薛蟠与母亲(薛姨妈)、妹妹(薛宝钗)来到荣国府大姨(王夫人)家。此前不久,比贾宝玉小一岁的林黛玉已来到荣国府的姥姥(贾母)家(P34)。紧接着第5回讲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第6回讲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此时的贾宝玉应在10-11岁之间。贾宝玉出家时的年龄是19岁,见第120回贾政叹道“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P1536)。
  对比之下,薛蟠的年龄则存在着矛盾,而这也表明曹雪芹在利用原本《石头记》的内容,增删、撰写《红楼梦》时,并未能把两者人物的年龄等内容全部协调起来。具体来说,薛蟠幼年丧父,薛宝钗比薛蟠小2岁,薛蟠买英莲作妾时其母年方五十上下(P48)。第5回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年纪虽大不多”(P52),却也是贾宝玉的姐姐,据此薛宝钗应比贾宝玉年龄略大一些,她来到荣国府时的年龄约为11-12岁。由于薛宝钗小薛蟠2岁,因此薛蟠买英莲作妾时的年龄就只有13-14岁——在这样的年龄(即使再大一二岁)就独自在外闯荡,并买下小妾——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更有甚者,《红楼梦》在第4回描述薛蟠买英莲作妾时,并未提及其原配夫人;而在第79回却讲薛蟠(字文起)“悔娶河东吼”——也就是说,薛蟠买英莲作妾在先,而正式娶妻则在后,显然这也是不合情理的。
  关于薛宝钗的年龄,《红楼梦》里也存在着矛盾,第5回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年纪虽大不多”(意思是年龄相差一二岁,如果大过3岁对儿童来说就不是“大不多”了),第6回说袭人比宝玉大2岁,第63回说香菱、晴雯、宝钗与袭人同庚,第1回说香菱比宝玉大3岁——如果香菱与宝钗同岁,那么宝钗就要大过宝玉3岁了。凡此种种,均表明《红楼梦》一书是由两本或两本以上书稿合辑、改写而成的。
  四 、《风月宝鉴》的故事内容及其作者
  《风月宝鉴》一书的内容应该是围绕着“风月宝鉴”展开,但是在《红楼梦》里风月宝鉴仅仅出现在贾瑞与王熙凤的故事情节里,估计其他的内容已被删去。事实上,根据《红楼梦》透露的信息,可以推知,《风月宝鉴》一书的主角原本是宁国府的媳妇秦可卿(乳名兼美),只是其大量故事情节已被曹雪芹在增删《红楼梦》时删除,仅仅留下了若干蛛丝马迹。例如,第5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命运画所描绘的秦可卿命运是“一座高楼(天香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词称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接下来,描写贾宝玉在秦可卿卧室午睡时梦见与秦可卿“作起儿女的事来”。
  第12回写“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第13回紧接着就写“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但是却把其死因“悬梁自尽”改为患病不治而亡;同时又着重渲染秦可卿的公公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操办秦可卿葬礼要“尽我所有罢了”,实际上是在暗指秦可卿与贾珍有染,她或贾珍才是“正照风月鉴”的主角。第7回描述宁国府有功老仆焦大所骂的“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指的正是秦可卿与贾珍、贾宝玉的乱伦关系。
  关于《风月宝鉴》的成书及其作者,《红楼梦》第1回在叙述空空道人在甄本《石头记》和贾本《石头记》的基础上改写出《情僧录》之后,紧接着就说“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据此可知,《风月宝鉴》是在《情僧录》的基础上,增加“风月宝鉴”故事而撰成的一部新著。
  问题是,东鲁孔梅溪又是何许人也?可能的答案有如下几种:
  1 、孔梅溪谐音“恐没戏”、“孔没戏”,属于虚构人名。
  2 、东鲁孔梅溪即曲阜人孔继涵。在百度检索“东鲁孔梅溪”得到如下介绍:1975年6月文物杂志社收到来自江苏盐城周梦庄先生的信涵,承告以红楼梦第一回之东鲁孔梅溪实有其人,闻之殊为惊异。盖历来读者均以孔梅溪为曹雪芹假托之人,并无其人。据周先生涵称:其亡有李鹤仙旧藏孔继涵所书一联上款书南冈,下款署梅溪孔继涵。此联系周亲睹,虽未拍照然随即记下藏之筪笥,历有年所。余意既有目睹当时之笔记,则殊少记忆错误之可能。周先生当时75岁,少时既喜书画文物,其况真伪当亦可信。孔继涵字体生,山东曲阜人,生于乾隆4年,卒48。26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以上摘自吴恩裕《曹雪芹佚著浅探》)。孔继涵(1738-1783),清山东曲阜人,字体生,一字誧孟,号荭谷。孔子第六十九代孙。乾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好天文地志算术之书,遇藏书罕见之本,必校勘付印,曾刻《算经十书》,著有《解勾股粟米法》、《考工记车度补》等(以上见《中国历史大辞典》清代卷上)。笔者认为,上述记载的“曲阜梅溪孔继涵”与《红楼梦》的“东鲁孔梅溪”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是两个同名的山东人。
  3 、孔梅溪可能是冷子兴。由于《红楼梦》第2回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而风月宝鉴出现在荣国府,据此可知《风月宝鉴》一书的作者也可能是冷子兴,他讲的荣国府故事被曹雪芹吸收到《金陵十二钗》书稿里。冷子兴在《红楼梦》里的身份是周瑞家的女婿,在都城经营古董,为人见多识广,与贾雨村是好友。冷子兴有一次因买卖古董纠纷与他人打官司,便叫女儿来到荣国府讨情,周瑞家的央求凤姐王熙凤就把事情摆平了。通常人们都认为冷子兴在《红楼梦》中的主要作用是“演说荣国府”,因荣宁二府人口众多,若是一一道来,难免不备,因此借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之女婿冷子兴之口将荣宁二府之重要人物叙述一番。笔者认为,《红楼梦》里几乎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有所指,而“冷子兴”并无特别寓意,因此他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人名(或谓其名字的意思是“冷眼观子兴”,此解颇为勉强),而他能够详详细细“演说荣国府”(包括宁国府)里面的故事,表明冷子兴有可能也是《风月宝鉴》一书的作者或作者之一,似乎东鲁孔梅溪的原型也可能是冷子兴。
  4 、孔梅溪可能是脂砚斋,关于脂砚斋是谁的问题留在后面再述。
  五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内容及其作者
  《金陵十二钗》一书的内容主要是描写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闺阁小姐的故事,其核心是贾家。所谓“十二钗”指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纨、黛玉、秦可卿、巧姐儿、妙玉(以上诸人均为贾家),史湘云(史家),王熙凤(王家),薛宝钗(薛家);而实际上,其中的王熙凤、薛宝钗与李纨、秦可卿一样都属于贾家的媳妇,史湘云后来也嫁到贾家。
  《红楼梦》第1回在记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之后,紧接着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P4),这表明《金陵十二钗》的作者是曹雪芹,他是在《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历经十年创作出《金陵十二钗》的。
  此外,《红楼梦》第5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里,详尽描写警幻仙姑让贾宝玉观看新作的“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这或许暗示警幻仙姑也是《金陵十二钗》(包括《红楼梦》)的作者之一。
  从“警幻仙姑”之名来看,她显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对比之下,“曹雪芹”一名就好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名,绝大多数读者和研究者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其中大多数人相信“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原型就是贾宝玉,贾家就是江宁织造曹頫家族,于雍正五年(1727年)被查封家产。曹雪芹名霑,约生于1715或1724年。胡适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评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断定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周汝昌据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和敦敏之兄敦诚的《挽曹雪芹》一诗,认为曹雪芹应卒于乾隆二十八癸未除夕(1764年)。梅廷秀、徐恭时认为胡适读脂砚斋评语断句有误,曹雪芹实卒于甲申。
  具体来说,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頫-曹寅家族的直系后裔。在曹雪芹的几位朋友留下的不多几首题赠或悼念他的诗篇等零星文字里,也仅有很少的信息。例如,曹雪芹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张宜泉的诗注里说:曹雪芹“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又说:“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明义的《题红楼梦》组诗小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作见其钞本焉。”敦诚的《寄怀曹雪芹霑》中有注曰:“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西清的《桦叶述闻》中称:“《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霑,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官累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问题是,在曹寅支族谱牒上,至今未能找到其踪迹。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曹雪芹谐音“抄写勤”,他也是虚构的人名。
  六 、《红楼梦》的故事内容及其作者
  《红楼梦》一书是在《金陵十二钗》的基础上增删改写而成的。对比之下,两者的区别在于,《金陵十二钗》一书侧重于描写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闺阁小姐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在南方的金陵(南京);《红楼梦》一书着重于描述“红楼”(怡红院)主人(贾宝玉)的人生梦想破灭的悲剧(与林黛玉的爱情破灭、有才不能补天的抱负破灭),故事发生地改在北方的京都(北京)。第1回所谓曹雪芹“增删五次”即指从《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到《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红楼梦》第120回在全书故事结尾的最后一段文字里,首先描述“且说那贾雨村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今遇大赦,递籍为民”。接着叙述贾雨村遇到甄士隐,听甄士隐讲“宝玉”缘由,不甚明白;然后甄士隐告辞去度脱因难产而亡的香菱,贾雨村在急流觉迷(寓意急流勇退)渡口草庵中睡着了。接下来叙述空空道人再次经过青埂峰,又见到通灵宝玉,发现其上比先前有多了许多故事——“不如我再抄录一番,寻个世上清闲无事的人,托他传遍”,于是空空道人先找到在急流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的贾雨村,贾雨村接来书稿草草看了一遍说“这事我已亲见尽知···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此后,“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曹雪芹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最后,“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后人见了这本传奇,亦曾题过四句偈语,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看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据此可知,从《石头记》到《红楼梦》,涉及到的主要作者有甄士隐、贾雨村、空空道人、曹雪芹,他们都可能是虚构的人名。其中,贾雨村与曹雪芹这两个人名具有寓意深刻的对应关系,“贾”对应“曹”,“雨”(南方)对应“雪”(北方),“村”(寸木)对应“芹”(斤草),“贾雨村”谐音意“假语村言”对应“曹雪芹”谐音意“抄写勤”。
  如果说,空空道人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关联,那么曹雪芹与《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或许,贾雨村在《红楼梦》里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描述的乃是贾宝玉19岁出家之后的故事(第120回P1536),包括贾宝玉后来又还俗并考取功名及其后半生的所作所为。笔者所谓“还俗”的依据,一是《红楼梦》第1回第一次提到贾雨村,就称其是“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这里的“葫芦庙内寄居”暗指的就是贾宝玉出家后又还俗(P9)。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时贾雨村已经出任应天府,他断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薛蟠为买英莲作妾打死了冯渊——但是,章回的标题却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此表述也是在暗指贾雨村曾经出过家。
  与此同时,纵观《红楼梦》全书,唯有贾雨村一人同时熟悉并亲历了薛蟠家族的故事(属于甄本《石头记》)、贾宝玉家族(包括出任林黛玉的私塾先生)的故事(属于贾本《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因此贾雨村应该是《红楼梦》作者的原型或原型之一,或者是曹雪芹根据贾雨村的叙述丰富了《红楼梦》的内容。
  七 、脂砚斋与《红楼梦》
  这里有必要探讨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该书可称之为脂本《石头记》,其所评之《石头记》,应该是贾本《石头记》。由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80回,可以推知贾本《石头记》的主要内容也在《红楼梦》前80回里。
  有趣的是,脂砚斋在批语中经常以知情人或当事人的资格指点读者,例如在第1回中将《石头记》的写作方法归纳为:“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12回道士说“千万不可照正面”的风月宝鉴时,脂批曰:“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的正面,方是会看。”第17回宝玉听说贾政要进园急忙溜跑开(P188),脂批道:“余初看之不觉怒焉,盖谓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因思彼亦自写其照,何独余哉?”第38回湘云设螃蟹宴,宝玉叫丫环拿合欢花浸的酒给黛玉喝(P464)。脂批道:“作者犹记矮幽页(YAO,头凹)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屈指二十年矣!”
  不仅如此,实际上脂砚斋还参与了《石头记》的创作过程,例如建议作者删除“秦可卿魂丧天香楼”一节以免带来麻烦,同时又用脂批提示读者:“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可笑!如丧考批。此作者刺心笔也”。
  第52回写晴雯带病连夜补孔雀裘到“自鸣钟已敲了四下”时(P660),脂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或谓此表明作者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人,而脂砚斋不是曹家人,因此可以不避此讳。
  最重要的一条脂批似写于曹雪芹去世之后,位于第1回的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侧:“【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脂砚斋称贾本《石头记》的作者为“石兄”,从其批阅文字内容看,脂砚斋与石兄的关系非比寻常,仿佛二人同时亲历了《石头记》里的故事,因此两者的真实身份及其相互关系就成为红学研究领域的又一个谜,或谓脂砚斋与石兄(论者多谓即曹雪芹的原型贾宝玉)两人是堂表兄弟,或谓两人是叔侄,或谓脂砚斋是贾宝玉的红颜知己史湘云,或谓脂砚斋可能是曹雪芹的祖母李氏的娘家兄弟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李兰芳。
  笔者认为,脂砚斋谐音“纸砚在”,意思是白纸黑字、真实可信。脂砚斋与贾本《石头记》的作者可能是两个人,也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脂砚斋可能仍然是曹雪芹的另一个笔名,为的是让读者去认真解读《红楼梦》里隐去的真实信息。此外,脂砚斋也可能是《风月宝鉴》的作者(或作者之一)东鲁孔梅溪。
  值得注意的是,第38回写道凤姐用寿星老的脑门凸起的形象来讨好贾母时(P461),脂砚斋的批语是“【庚辰双行夹批: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余则将欲补出闺阁中十二钗来,岂不又添一部新书?】”——由此观之,脂砚斋知道《金陵十二钗》一书是在《石头记》之后才有的,而且脂砚斋本人也准备参与《金陵十二钗》的创作。

  八 、高鹗与《红楼梦》
  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又号红楼外史;行一,戊寅年十月十七日寅时生,是年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约卒于嘉庆二十年(1815)前后。镶黄旗满洲都统内府汉军延庆佐领下廪膳生,民籍。始祖可仕,世居沈阳三台子;太高祖世臣,太高祖母萧、白氏;高祖宏璧,高祖母王、陶氏;曾祖尔荣,曾祖母李、徐氏;祖八十一,祖母庄氏;父存住,母孙氏,慈侍下。其女高仪凤也是嘉庆、道光年间颇有名气的诗人。其学生增龄于嘉庆二十一年所写《月小山房遗稿·序》云:“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誊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乃仅存的“高鹗小传”,尽管文字简略,仍然弥足珍贵。
  大体而言,高鹗出身于家道普通的旗人家庭,乾隆五十三年考中举人,乾隆六十年成为进士,出任过内阁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还任过文、武乡试各一任的同考官,还放过一任同知、知县的外任。历次的“京察”工作都得到“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的评语,同僚称其“天才明敏,遇事如锥脱颖,无所不办”,好友张问陶称其“侠气君能空紫塞”。有《砚香词》、《兰墅文存》、《兰墅十艺》、《月小山房遗稿》、《吏治辑要》等诗文集存世。
  从高鹗的文化修养来说,他有相当的文学功力续补《红楼梦》。众所周知,120回的《红楼梦》全书约有108万字,高鹗续补的《红楼梦》后40回也有三十多万字,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的工作量了。据此笔者认为,高鹗能够续补《红楼梦》后40回,应该是手头有曹雪芹的创作提纲(包括章节名称)和初稿,然后才能够补写成功的,因此其续补的内容大体上符合曹雪芹初稿的原意,只是在原结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后增写了“沐皇恩”、“延世泽”等情节。事实上,第120回写贾宝玉出家路上与贾政见了一面,贾政还想追上多说几句,却没了踪影,“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这应该就是曹雪芹原著故事情节的结尾场景(P1536)。高鹗为了避免清朝廷找麻烦,增写“沐皇恩”、“延世泽”等情节,也是不得已而情有可原的事情。
  九 、为什么《红楼梦》在众多虚构作者里要突出描述贾雨村?
  纵观《红楼梦》全书,对《红楼梦》众多虚构作者里的贾雨村却是着墨最多。事实上,《红楼梦》对其他虚构作者的描述都是正面的,而且几乎都没有描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唯独对贾雨村的生平事迹描述甚多,而且对其品性行为的描述充满着矛盾,既有褒义,又多贬义。那么,为什么《红楼梦》在众多虚构作者里要突出描述贾雨村?这只能表明贾雨村与《红楼梦》创作的关系非同一般,贾雨村与曹雪芹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红楼梦》对贾雨村出身经历的描述是“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洲人士,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因进京求取功名···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故(甄)士隐常与他交接”云云(P9)。后来在甄士隐相助下,贾雨村有钱上路赶考,并一举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贾雨村因贪酷徇私被革职,他并不在乎,反而趁机游历名山大川,后到林如海家做林黛玉的家塾先生。林黛玉母亲(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去世,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到姥姥(贾母)家。在贾政的帮助下,这位贾家的远房亲戚又官复原职,直至官居大司马之高位。在《红楼梦》120回全书故事结尾时,贾雨村因婪索属员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递籍为民,此后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
  (一)《红楼梦》对贾雨村的正面描述
  《红楼梦》通过甄士隐家的丫环娇杏(谐音“侥幸”)的话说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应该称得上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贾雨村第一次出任知府,首先报答了当年甄士隐的资助之恩,然后娶了娇杏(有知音之情)作二房;不久正室去世,贾雨村便将娇杏扶了正,而娇杏也给他生有一子。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认为贾宝玉“将来色鬼无疑了”,对此贾雨村发表了义正言辞的长篇议论(P20-21):“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所余之秀气”即使遭遇邪气,秉此气者“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驱制。”显然这是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阐述自己的人生准则——追求自由。


  (二)《红楼梦》对贾雨村的负面描述
  《红楼梦》书中评价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而其被革职的罪名是“生情狡猾,擅篡礼仪”。例如贾雨村在作官其间,做过几件令人不齿的坏事。比较突出的是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薛蟠为了买英莲(甄士隐的女儿,后改名香菱、秋菱)作妾而打死冯渊,贾雨村故意放了真凶,也没有把被拐卖的英莲送回其母亲封氏那里。不过,这或许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当时甄士隐已出家,而书中未提封氏是否还在世。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第48回,贾琏其父贾赦看中石头呆子家藏的二十把好扇子,让贾琏务必买到,而偏偏石头呆子贵贱不卖;贾雨村利用官府权力,栽赃石头呆子拖欠官银,罚没石头呆子家藏的二十把好扇子,作价给了贾赦;贾赦责怪贾琏不会办事,贾琏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就挨了一顿打。平儿因贾琏被其父打破了脸,咬牙骂道:“都是那什么贾雨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由于《红楼梦》出自《石头记》,众所周知“石头”一词在全书有着独特的寓意即专指贾宝玉,因此这里偏偏要用“石头呆子”一名,显然体现着作者的用心良苦——笔者推测,官府讹下石头呆子家藏宝扇一事,有可能是贾宝玉家道衰败后真实发生过的遭遇。此外,这里要通过平儿之口大骂贾雨村,实际上也是在暗示在现实生活中贾琏与贾宝玉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相信绝大多数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讨厌贾雨村的为人,笔者也不例外。问题是,《红楼梦》明明说贾雨村是该书的重要作者之一,为什么对贾雨村的人品却有着矛盾的描述?或许,把官场的丑事写在贾雨村的身上,乃是《红楼梦》真正作者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为的是避免现实生活中有人“对号入座”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十 、《红楼梦》的时间隧道:少年的贾宝玉与成年的贾雨村

  十 、《红楼梦》的时间隧道:少年的贾宝玉与成年的贾雨村
  长篇小说《红楼梦》一书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无疑与其作者的文学创作技巧密不可分。笔者愿意指出的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还有一个独特的创作秘诀,亦即时间隧道穿越术(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不知经过“几世几劫”):故事原型人物取自青少年的贾宝玉,青壮年的贾雨村,中晚年的曹雪芹。作者巧妙地几乎是天衣无缝地,把故事主人公亦即青少年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成年贾雨村的所作所为,写在了同一个时期;用成年时期贾雨村的“不肖”对比青少年时期贾宝玉的“纯情”,从而传递出作者对自己(包括诸多才女)人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其所处时代压制人才弊端的强烈质疑。如其不谬,我们今天要想破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真实身份,不但要从贾宝玉的生活环境里去寻找,而且还应当从贾雨村的经历中去寻找,这样才能够找到《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我们知道,生活在大观园里的贾宝玉,特别讨厌功名利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有着贾母的溺爱,衣食无忧。但是,当贾家衰败、贾宝玉出家又还俗之后,贾宝玉就必须考虑自谋生路了,这时的贾宝玉或许就会变成类似贾雨村式的人物。事实上,贾雨村是《红楼梦》中有抱负的少数人之一,第1回就特意描写了贾雨村对甄士隐谈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并高吟一联云:“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其中后一句或许是双关语,吴世昌先生认为暗指后来宝钗嫁与贾雨村。也就是说,《红楼梦》里描写贾母(实际上主谋是王夫人、薛姨妈)把宝钗嫁给贾宝玉,相当于宝钗嫁给贾雨村。
  贾雨村选择了考举当官之路,以其才智果然中举当官,并混迹于官场文化之中,但是本性难移几次官场沉浮之后终被递籍为民,此后的贾雨村就又变成了类似曹雪芹式的人物,他开始深刻的反思自己的人生,并披阅十载撰写《红楼梦》。事实上,纵观《红楼梦》全书,唯有贾雨村一人同时熟悉并亲历了薛蟠家族的故事(属于原本《石头记》),熟悉并亲历了贾宝玉家族的故事(属于《情僧录》、《风月宝鉴》),熟悉并亲历了林黛玉家族的故事。
  据此可知,《红楼梦》一书的作者实际上运用了时间隧道写作技法,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即曹雪芹是玩时空穿越的高手——青少年阶段的故事取自贾宝玉,青壮年阶段的故事取自贾雨村,中晚年阶段的故事取自曹雪芹。对于中晚年的曹雪芹来说,他苦苦求索而不得解的问题是:青少年纯情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众才女都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青壮年的贾雨村施展才能的结果仍然是递籍为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笔者阅读《红楼梦》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是:曹雪芹为什么要虚构出贾雨村作为《红楼梦》的重要作者之一?而且《红楼梦》一书对贾雨村的评价并不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自己贬低自己?或许这正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一来是让读者轻易猜不透作者的真实身份,二来这也是作者自己在解剖自己。
  事实上,《红楼梦》第1回开篇之言: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欲提醒阅者之意。”
  所谓“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云云,正是《红楼梦》作者的反省之词。而且,上述这种说法,并非是仅指贾宝玉的所作所为,而是也兼指贾雨村的所作所为。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来说,他既非常留恋青少年时期的纯情,又耿耿于怀自己“不能补天”——而这实际上不是自己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国家体制的责任——当然这是不能够明说的。对此,脂砚斋是心知肚明的:《红楼梦》第一回故事开篇就讲空空道人见通灵宝玉“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接下来,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笔者认为,这正是《红楼梦》一书的伟大现实意义所在,可惜读《红楼梦》者、论《红楼梦》者往往忽略于此。略晚于曹雪芹的清代政治家龚自珍(1792-1841年)大声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看透了清王朝衰败的症结所在“后世儒益尊,儒者颜益厚”(“儒者”指墨守成规的既得利益者),遗憾地是历史表明“东方睡狮”的苏醒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缓慢而又痛苦的过程。
  笔者在《生命智力简史: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已有美国版、香港版)一书中指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与非生命的分水岭在于生命拥有生命智力,生命智力的实质是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以及生命智力系统自身的不断发展。从生命智力学的角度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存与发展,生命意义的本质是生命智力的使用和施展。这里所说的“生存”包括繁衍,“发展”包括进化。许多昆虫,例如蚕蛾在交尾撒子之后,很快就会死去,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大马哈鱼等鱼类身上。对于上述这些动物个体来说,它们的生命价值主要就是繁衍后代,或者说它们的生命智力主要的使用价值就是复制自己的生命(包括对自己生命改进后的复制)。对于人类来说,生命的意义要丰富得多,既包括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和享受,也包括繁育后代,以及对自己的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的充分使用和施展——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作者及其主人公的人生痛苦和悲剧,其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她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在社会上正确施展的条件。笔者之所以强调“正确施展聪明才智”,乃是因为人类拥有最高层次的生命智力,而这种层次的生命智力能够对地球生物圈产生前所未有的毁灭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必须承担着正确使用其生命智力的责任,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否则就会像王熙凤一样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来说,能否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引领人类社会前行,关键仍然在于能否为13亿中华儿女提供正确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充分条件和公平机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红楼梦》主人公的故事取自贾宝玉、贾雨村等,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是因为,无论是贾宝玉,还是贾雨村,他们的故事实际上都吸收了其他人的故事,因此贾宝玉、贾雨村都是《红楼梦》文学故事里的角色,并不是作者本人的回忆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侃红楼】《红楼梦》叙事有那三条线索?(闲侃红楼之四十九)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是什么?
红楼梦章回的 “内容梗概”资料 人教版
《红楼梦》石头秘境之创造与隐身追踪
《红楼梦》欣赏随想之一谐音文化
甄士隐为何出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