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经方方证
半夏厚朴汤方证分析

         半夏厚朴汤源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妇人”:此二字,仲景有什么涵义,单从此条很难看出,继续往下读。
         “咽中如有炙脔”:说明“咽部有异物,欲吐不出,欲咽不能”,这让我想到现代人说的“咽炎”。
         “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温性的降气化痰止呕药有消痞散结作用;厚朴,温性的祛湿理气消胀药。通过这两个药,我们暂时可以大概推测,此方的方证与痰湿相关,病性属寒,气机属逆。更多的东西,了解不多,需要“以方测证”,原书这样记载: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200lm  厚朴15g  茯苓20g  生姜25g  干苏叶10g
         上五味,以水1400ml,煮取800ml,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药性:
         半夏:温性的降气化痰止呕药,有消痞散结作用,主要作用于上焦;
         厚朴:温性的祛湿理气消胀药,有下气作用,主要作用于中、下焦,兼主上焦;
         茯苓:通过健脾达到水饮祛、心悸止、神得安、小便正常的作用,寒、热二证皆可用;
         生姜:温性的散饮、止呕、健胃药,有解表功能;
         苏叶:温性的宽中下气药,有发汗解表、祛痰止咳作用。
         综合分析半夏厚朴汤的五味药的药性,可以发现,这5味药都指向“湿”,力量都是“下气”,整个方性温。苏叶开表,有提壶揭盖以利下气的作用;半夏与生姜将上焦的湿往下行;厚朴打通三焦,利于湿往下走;茯苓利小便,给湿以去路,同时还有健脾作用,防止湿邪再次形成。
         因此得出半夏厚朴汤方证:湿邪阻滞三焦所致的咽部异物感、胸腹痞满、作呕、大便不成形等证。
         对于服法,我们也当研究,仲景说,“日三夜一服”,为什么分四次?从此条无法看出,仲景说过“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此条虽为风湿而设,但我们可以知道,治湿病不能急,应当慢慢的不间断的用力。
         总结:半夏厚朴汤有治咽炎的机会,但仅限于偏寒偏湿的咽炎。半夏厚朴汤并不局限于“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只要是偏寒偏湿引起的各证,都可以此汤随证加减使用,如果真做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时,算使用的比较灵活了。如果患寒湿者有“呕、腹胀”二证存在时,使用此方,更是特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与作用,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医宗金鉴》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验案】湿温发热,良方可医——三仁汤的临床应用
李今庸讲半夏厚朴汤
17.湿热病辨治——上焦湿热证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