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朱丹溪治痰之法总结痰瘀共治的源头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长沙  430100
        【摘  要】朱丹溪以阴阳及藏象理论为基础,重视调和气血,认为诸病皆从痰治,痰多挟风热湿火之邪,多阻塞经络,使得气机不畅、清窍昏蒙、经络瘀阻,但痰瘀互结最多见,生成月经病、中风、痹症及眩晕等疾病,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其治疗以治痰之法为基础,多见痰瘀互结,需以祛瘀化痰为基础治疗方案,再根据病因病机,对症治疗。本文从痰证论治,痰瘀共治于妇科、中风及其他疾病入手,阐述痰瘀共治,探寻该治法之源头。
        【关键词】朱丹溪;治痰之法;痰瘀共治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现存著作诸多,如《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创“滋阴派”,其理论具有重脾胃、善用二陈、辨证论痰、痰瘀同治等特点[1]。朱丹溪认为痰邪为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津液布散障碍、积聚而成,属于病理性产物,丰富了痰证理论,辨明痰证病因病机、证候治则,同时灵活运用祛痰药物,促进痰证理论持续发展。本文以痰证论治,痰瘀共治于妇科、中风及其他疾病入手,阐述痰瘀共治,探寻该治法之源头。
        1.痰证论治
        痰证病种类型诸多、病情复杂多变,包含诸多怪病,而且经络、脏腑、四肢末端均可停留,范围非常广泛。朱丹溪认为痰证由来可分为外邪袭体,饮食内伤以及情志不遂,共3个方面,且将痰证分成多个类型,如湿痰、热痰及郁痰等,以及相应的治则、方药,即“痰之原不一”。朱丹溪认为痰瘀同源,津布散不利,积聚生痰,而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瘀阻脉络,而津血同源,互根互用,津血各自病变能够影响对方正常生理功能,即痰瘀病理密切相关,阻碍气机升降。痰为阴邪,向来易留于人体脏腑经络,难以去除,痰凝血瘀,继发气滞,反而使得痰阻更甚,恶性循环,形成痰瘀同病[2-3]。气为一身之根本,气机不畅,精微物质无力上濡头窍,加上“津液气血皆化于痰”,故“无痰不作眩”。朱丹溪认为痰证需“实脾土,燥脾湿”,长于二陈汤治痰,根据不同患者在痰证性质、脏腑虚实等方面的个体化差异灵活用药。朱丹溪首次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认为痰瘀同治,而且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中药。比如痰证轻者常用中药包括陈皮、瓜蒌及贝母等,痰证重者常用枯矾及南星等药材,而痰证日久则需改用海浮石以及皂角子等,注重“顺其为先”,这与上文至痰瘀同源同治相吻合。
        2.痰瘀共治于妇科
        朱丹溪认为妇科疾病多为郁痰,即从郁论治,以经水不调、胎产及带下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脉因证治·经候》认为气实停留于心,使得“心气停结”,需“调心气,通心经”,常用中药包括桃仁、香附及枳壳等。朱丹溪提出越鞠丸及六郁丸,用于痰瘀同治,注重升吐提气,其认为升举、催吐法不应局限于气陷及上中焦之邪,常人多需疏通气机以化痰解郁,然妇人在特殊时期,即经带胎产时,其气机升降,异于常人,如难产时,妇科气血凝滞,予以野天麻熬膏后,经白汤服下,而且多在气血调和稳定后,再用药,方可促胎儿分娩。月经病是妇科病的常见类型,其主要病机为痰邪挟湿邪、内瘀及体虚,故治疗需重于两点,其一为着重血,其二为重痰。月经不调,其原因在于痰多占据血海,肥人偏多,痰多、血虚生热,或因经血色偏淡,月经延后者,则表明痰过多。而崩漏则与胃中痰积流下、或气机升降失调使得津液停聚生痰,痰瘀同病,阻络而生病。


妇科月经病按照证型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其治法也有所差别,比如湿痰月经,则见月经量多少不定,崩漏,带下异常,或间夹血丝,痛经等,治疗多需健脾燥湿,或升中焦气机,强化脾气运化之功以化消痰瘀,部分兼食积者,需化痰、消积二法兼施,常用二陈汤,随症加减,满足临床所需,比如“经水不利”,则需二陈汤加川芎及当归,或加胆南星、香附以及苍术等,若痰多,则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适当黄连及白术,常用中药如二术、川芎等;若痰瘀月经,则见经期前后不定,甚至闭经等症状或体征,需痰瘀同治,如“血枯经闭”,则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入红花及桃仁等,常用中药如桃仁、红花、川芎及黄连等。朱丹溪认为,月经病需以二陈汤为主方,四物汤为辅,可燥湿化痰,通畅气血,消瘀行经。
        3.痰瘀共治于中风
        中风病最早见于《内经》,不仅记载中风临床表现,而且还记载了中风病位,认为中风与体虚邪中、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阴虚有关;但提出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风之病”。朱丹溪提出中风病机在于痰湿,《丹溪心法·中风》中记载“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即痰湿挟热,需先治痰,再养血活血,需以清热寒凉方剂、中药为主,兼以化痰、行气,以二陈汤为基础方,痰盛则加生姜汁、竹沥,若兼气虚,则合用四君子汤,若兼血虚,则加四物汤[4]。但若中风之中脏腑,头窍失灵,或见便秘,则需联用三化汤及四物汤。而若中风之中经络,则以大秦艽汤以益血养血,濡肌荣筋,若兼热,则联用清热凉血消风方剂,若发病急骤,意识昏蒙,叫之不醒,或可见口角流涎,厚重痰鸣不绝,浮缓脉者,需先化痰,再祛风除热,后养血补阳。若中风见半身不遂者,轻则予以瓜蒂散或稀涎散,若中风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者,或兼见半身不遂,则升举阳气,养血活血,调畅气机,汤剂内服,外用灸法,“微汗而愈”,若女性妊娠后中风,则需大补气血,再从痰治,按照左右手脉象不同,气血分治。
        4.其他疾病
        朱丹溪认为痰瘀同治还可用于痹症、眩晕、赤白浊以及积块等疾病。以痹症为例,多见风寒湿热之外源性邪气,内夹湿痰瘀血;痹症以痛为主症,兼见局部关节麻木不遂,肢体肿胀。朱丹溪提出痹症病机见于“血虚有热”,“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故治疗需清热燥湿,养血益阴,常用当归、龟甲等滋阴补血药物[5-6]。赤白浊病机主要见于湿热、痰虚,故需燥湿化痰、清热补虚,多用二陈汤加减,或用青黛蛤粉丸。
        5.小结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将痰证原因大体上分为三类,即外感、饮食内伤以及情志不遂,认为“肥白人多湿”,并将痰证根据不同病因病机分为风痰、寒痰以及热痰等多个类型,认为“因惊而生”、“因积饮而生热”、“因风而生”等,认为上述三大病因均可造成机体脏腑气血失调,津液布散不利,酿湿生痰,提出百病夹痰,丰富了痰的概念,认为痰随气机升降,来去不定,脏腑经络无处不到[7-8]。朱丹溪认为在痰证的治疗中理气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由于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故燥湿多需健脾。不仅如此,提出痰瘀同在、痰瘀同治的观点,即治痰兼活血;而痰瘀同病,则见于窠囊,或为中风、眩晕等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总之,朱丹溪创“相火论”,系滋阴派创始人,其痰证理论丰富,痰瘀同治思想深刻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卢红蓉,杜松,胡镜清.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源流考[J].中医杂志,2015,56(10):811-815.
        [2]周艳杰.朱丹溪学术思想举要[J].四川中医,2014,32(2):27-29.
        [3]杨喆,刘琴,黎亚,等.朱丹溪“左瘀右痰”论治中风浅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9):33-35.
        [4]李小方.熄风化痰法及其临床运用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5]陈亚光,殷海波,王新贤,等.从痰瘀流注论治痛风[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7):651-652.
        [6]张洁.燥湿化痰法及其代表方剂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7]李瑶.祛痰法的概念诠释与运用法则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8]毛毳.从《格致余论》论肺胀的中医治疗与调养[J].中医学报,2016,31(10):1465-14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治疑难病,识“杂”是关键
中风的辨证施治
郁病
颜氏内科流派传承与应用进展研讨班讲义
疾病的鉴别诊断
「杏林微科普」认识慢性肺病的共同病机——“肺虚夹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