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庙与王·陵——太阳的光辉(下)

卡纳克神庙位于底比斯城北部,神庙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建于两个中轴线上。建筑物上的铭文和画像涉及宗教、神话、历史、艺术、战争、民族等多方面内容(石像8万多座,画像5千多幅),其面积大约为1.5千米*0.8千米,是世界第二大神庙。

卡纳克神庙平面图

现存的卡纳克神庙是在中王国第12王朝塞索斯特里斯一世圣所基础上修建的,直至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徒都在此留下过痕迹,历经1500多年保留至今。它的名字叫“最美好的地方”,供奉着“阿蒙”与其家人以及战神“孟图”。


“阿蒙”大神庙区全景

卡纳克神庙可分为三个部分:“阿蒙”大神庙区、“穆特”神庙区和“孟图”神庙区。“阿蒙”大神庙区范围呈东南北三面各500米、西面600米的梯形,围墙内面积0.25平方千米。庙前有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公羊首狮身像短道。

“阿蒙”大神庙区平面图

公羊首狮身像神道

公羊身下站着法老

第一塔门是第25王朝或第30王朝修建的,未完工,高43、宽113米,现存8个可插旗杆的凹槽。塔门之后是前庭,第22王朝修建完成,长103、宽84米,原先立有10根高达21米的立柱,如今只剩下1根。

第一塔门

前庭与残破的石柱

前庭唯一完整的石柱

庭院右侧有拉美西斯三世修建的小神庙(包含小塔门、柱厅和圣所),左侧是塞提二世献给“三柱神”的三间式神殿。院内还可见第25王朝的大柱廊遗迹。

右侧拉美西斯三世的小庙

左侧塞提二世的“三柱神”神殿

第25王朝的大柱廊

第二塔门称为“拉美西斯二世塔门”,实际上是拉美西斯一世(或郝列姆赫布)修建的是前庭的后墙,高14、宽98米,破坏严重。塔门前有拉美西斯二世“奥西里斯”形象的雕像2座(仅剩1座在左侧),高15米。

拉美西斯二世和妻子的雕像

第二塔门中部

第二塔门南墙

第二塔门浮雕

通过塔门便进入到多柱大厅,它目前世界建筑物中最大的一个房间,原本有屋顶和天窗,面积103*52米,共计134根巨大立柱,高度13-21米,重量在60-70吨之间。经由拉美西斯一世设计到塞提一世修建最后由拉美西斯二世最终完成。

多柱大厅

多柱厅上的屋顶与天窗

多柱厅四周的围墙上雕刻着重大历史事件和铭文,北面墙是塞提一世远征黎巴嫩的战役、叙利亚战役、卡迭石战役和献祭场面;南面墙是拉美西斯二世对赫梯人的远征及签订的和平条约。

四周围墙上的浮雕

拉美西斯二世和平条约

塞提一世远征西亚的浮雕

北墙的浮雕


南墙的浮雕

出了多柱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第三塔门,塔门南侧记述了法老对“阿蒙”神的捐赠,北侧刻画了他在节日中乘坐圣船的场面(门庭的北侧能看到整个神庙建筑中最早的中王国塞索斯特里斯一世的凉亭)。

第三塔门与中庭的方尖碑

塔门北侧圣船浮雕

而中庭矗立着4座方尖碑,2座为图特摩斯一世树立,2座为图特摩斯二世树立。仅存图特摩斯一世树立的1座,高21米多,其他3座方尖碑仍然保留了其基座。

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与第四塔门

第四塔门为图特摩斯一世建造,连接着第一柱廊。柱廊共有14根柱子,起先由图特摩斯一世设计。其中立了2座哈特舍普苏特的方尖碑,现存的1座高29.5米(铭文记载它来自阿斯旺,用了6个月时间才搬动、树立起来),是埃及现存最高的一座。

第四塔门

第一柱廊残迹

哈特舍普苏特方尖碑

第五塔门和紧接着的第二柱廊也是图特摩斯一世建造的,共有20根毁坏较为严重的立柱。在中央通路的两边有图特摩斯三世建造的一对房间,并修建了神庙最小的第六塔门。小塔门上记载着他远征叙利亚的城市名单。

方尖碑与第五塔门

第六塔门上有图坦卡蒙修复的“阿蒙”神图像,后来又被郝列姆赫布的铭文覆盖,其花岗石大门还被塞提一世修复过。塔门后的庭院入口处有两座象征上、下埃及的莲花和纸莎草形状的方柱,高6.7米。

第六塔门“阿蒙”像

纸莎草形状的方柱

莲花形状的方柱

庭院通向后面的圣殿,由马其顿的菲利普三世在图特摩斯三世圣殿的基础上建造而成。圣殿北侧外墙上记录了图特摩斯三世远征西亚和努比亚的所获得的战利品,被称为“记录厅”(年代记),是现存象形文字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圣殿

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

通过圣殿是一片较为开阔的空地,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废墟。之后便是图特摩斯三世的庆功庙(Festival Hall),长16、宽44米,有20根圆柱和32根方柱支撑,被誉为“最辉煌的纪念物”(The most glorious of monuments)。

中王国时期的庭院

图特摩斯三世的庆功庙

柱厅西南部留下了“卡纳克王名表”,记载了较早的时候修建这座神庙的各位法老,而中间的圣所则已成废墟。圣所左侧的房间有描绘了图特摩斯三世从叙利亚带回动植物的画面;右侧的房间是亚历山大的寓所,有亚历山大和图特摩斯三世向神献祭的浮雕。

卡纳克王名

从叙利亚带回的动植物

“阿蒙”大神庙区并不只有一条中轴线,在第三和第四塔门之间向南延伸出了另一条中轴线,在这条线上的建筑物基本已是一片废墟。向南的第一片空地就是第一庭院,庭院墙壁上续写了拉美西斯二世对赫梯的和平条约。

第一庭院

第一庭院是中王国时期的神庙遗址,被称为“卡纳克的秘藏所”。在上世纪初,庭院地下曾发现了751座石像、17000多个青铜雕像,它们大约是在托勒密时期埋藏的,现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

第一庭院发现的石像

第一庭院之后是第七塔门,宽63米。南面的墙壁上雕刻着图特摩斯三世击打亚洲敌人的场面,下面则是他在叙利亚-巴勒斯坦战役中征服的城镇和民族的名单。塔门南部即第二庭院,还残存着图特摩斯三世的雕像和他的礼拜堂以及第17王朝的柱子。

第七塔门前的雕像

第二庭院与雕像

第八塔门为哈特舍普苏特建造,宽47.4米。塔门之后即第三庭院,有一排皇室人物雕像,其中阿蒙霍特普一世及图特摩斯三世的雕像保存最为完好。

第八塔门与雕像

第八塔门浮雕

第八塔门与第三庭院

第九塔门为郝列姆赫布修建,其原料采用了其他法老建筑物的材料来填充。内部是空心的,允许游客通过楼梯进入顶部。紧接着的是第四庭院,其东侧围墙内外还有一座阿蒙霍特普二世庙。第十塔门也是郝列姆赫布的建筑,有斯芬克斯大道与卢克索神庙相接。

第九塔门

第十塔门

斯芬克斯大道

在第七、八塔门东侧之外还有一个圣湖,长120、宽77米,是祭司们在庙里举行仪式前净化自己的地方。圣湖象征原初之水,其西北角不远处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向太阳神表示敬意的圣甲虫雕像。现在从湖边的座位区可观看声音和灯光表演。

、九塔门及圣湖

圣甲虫雕像

此外在“阿蒙”大神庙区内还有拉美西斯二世小型葬祭庙(东部)、“普塔”和“哈托尔”小神庙(北部)以及“孔苏”神庙、“奥皮特”神庙(西南角)、第25王朝法老塔哈尔卡(Taharka)小庙(中部)、“奥西里斯”礼拜堂等建筑物。

“普塔”小神庙

“孔苏”神庙入口

“孔苏”神庙塔门

哈特舍普苏特红色礼拜堂

中王国时期的白色礼拜堂

“穆特”神庙区位于大神庙区南部大约325米,从大神庙区第十塔门向南的狮身人面像大道直通“穆特”神庙围墙入口。该神庙由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有线索显示可能早至图特摩斯二世或三世),围墙入口为托勒密时期的建筑。

“穆特”神庙平面图

庙宇包括3个主要建筑(拉美西斯三世葬祭庙、“穆特”神庙和阿蒙霍特普三世葬祭庙),有一个马蹄形状的圣湖。现在的“穆特”神庙大部分毁坏严重,正在修复(已经对外开放)。

“穆特”神庙卫星图

该神庙最著名的是发现了母狮女神“赛克美特”的雕像,由黑色花岗岩雕成,还有大约570座雕像同时被放在了这里。这些雕像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都能找到。

“穆特”神庙残迹

“赛克美特”雕像

2001-2004年,在马蹄形圣湖的南部发现了42个女性小陶像,可分为6种类型。这些雕像的意义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生育、以及健康等仪式相关。

“穆特”与法老浮雕

大神庙区以北的“孟图”神庙区占地2万平方米,围墙大约呈正方形,大多数建筑保存不佳(不对外开放),包括“孟图”神庙、“玛阿特”(Maat)神庙和“哈普拉”(Harpra)神庙以及托勒密三世的门道。通过这条门道可以通向一个矗立着第25王朝柱廊的大庭院,神庙外部的泥砖围墙由第30王朝的涅克塔尼布修建。

“孟图”神庙区平面图

“孟图”神庙建筑包括塔门、庭院和多柱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中王国时期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拉美西斯二世扩展修建了前院和两座方尖碑。“玛阿特”神庙则以拉美西斯九世审判盗墓贼的法案而著名。“哈普拉”神庙是第29王朝法老哈考尔(Hakor)时期修建的。

托勒密三世门道

新王国时期,“阿蒙”主要与现世王权联系在一起,而与丧葬习俗关系不密切,帝王谷王陵中鲜少见到“阿蒙”的形象。但众多法老都曾经以“阿蒙”的儿子自居。

“阿蒙”神(卡纳克神庙)

而其中与“阿蒙”神关系最密切的法老是阿赫摩斯一世、哈特舍普苏特、图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阿赫摩斯一世将“阿蒙”提升至主神地位,其他三位都利用“阿蒙”神话自己的出生、确保王位的合法继承。

哈特舍普苏特在自己的葬祭庙中,虚构了“阿蒙”与自己母亲交媾的神话,宣称“阿蒙”在众神会议上赋予了她神圣的权利,以此来掩盖她篡夺王位的事实。

哈特舍普苏特葬祭庙中的“阿蒙”

被哈特舍普苏特夺取王位的伟大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幼年曾在“阿蒙”神庙学习。他能最后继承被篡夺的王位也归功于“阿蒙”神的旨意。“阿蒙”神的雕像曾在节日庆典上3次为图特摩斯驻足停留,以显示他应该成为埃及的王。

阿蒙霍特普三世则效仿哈特舍普苏特,在卢克索神庙的“诞生间”刻画了自己神奇的诞生经历、并由“阿蒙”亲自为他加冕的场面和铭文,再次强调王位的合法性与神圣性。

“阿蒙”为阿蒙霍特普三世加冕

新王国时期还有一个头衔值得注意,就是“阿蒙神之妻”(God's Wife of Amun)。这个称谓虽然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就已存在,但直到新王国才发挥出它的作用。刚开始它只是用于非王室妇女的身上,后来则由法老的妻子或母亲所享有。

中王国时期“阿蒙神之妻”形象

“阿蒙神之妻”头衔就是用于法老神圣诞生的神话之中,因为是“阿蒙”神让国王的母亲/妻子受孕。所以优先使用这一头衔的是法老的王后,最先占有该头衔的是阿赫摩斯一世的妻子阿赫摩斯-奈菲尔塔利王后(Ahmose-Nefertari)。

阿赫摩斯-奈菲尔塔利(卡纳克神庙)

这件事记载于卡纳克阿蒙神庙的一块铭碑上。之后她将这个头衔传给她的女儿阿赫摩斯-美丽塔蒙(Ahmose-Meritamon),接着传给了哈特舍普苏特。哈特舍普苏特登基以前一直使用这称呼,随后她又将此头衔传给了自己女儿。

阿赫摩斯-美丽塔蒙(大英博物馆)

哈特舍普苏特治时期结束后,神妻的权力与声望大为减色,直到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四世时才再次被重视起来,而第三中间期是其到达政治权力顶端时候,当波斯人推翻埃及最后的法老后,“阿蒙神之妻”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一任“阿蒙神之妻”雕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埃及行之八-卡纳克神庙
「埃及」“埃及十大著名神庙”:六、宏伟壮观的《卡尔纳克神庙》
卡纳克神庙--古代埃及建筑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无与伦比的卡纳克神庙 环球之旅(57)
发现夏朝之旅一一古埃及深度游纪实(12)一一夏朝国王帝不降的杰作
埃及卢克索——人生必游地(叶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