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笔谈99:北伐失败后的赵光义为稳定帝位,威逼政敌赵普出山

本号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为第99篇。


赵光义意气风发、图谋幽云地区的雄心壮志,在两国的相互交战中不断消散。

边境不稳,必有内忧。他深知权力斗争的阴险狡诈,所以整天忧心忡忡,担心内患。他坦言: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981年,趁着契丹内乱,边境暂无大的战争,他没有整肃军纪、加强训练。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内政。赵匡胤儿子赵德昭的被拥立,给他带来了警示;赵德昭的死,更给他带来了启示。既然一时难以建立功业,那就更加需要在身份上加以正名。

此时,他要选择重臣,君臣共同稳固了赵光义的统治。这一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赵光义的选择

981年三月,即赵德昭自杀一年半后,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德芳卒,时年23岁。至此,赵匡胤的儿子全部死掉了,赵光义再无赵匡胤一脉抢夺帝位的担忧。

但是,更大的担忧随之而来。

朝内外大多知道“兄终弟及”的传言,这也是自己能够登基的关键和群众基础,可有什么依据能够证明这点?如果不能证明,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又都无疾而终,这将造成多大的思想混乱?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是“兄终弟及”,那之后难道是要传位赵光美?赵光美会不会也学自己,来个“烛影斧声”?

这种担忧随着赵德芳的死、赵光义的箭伤发作,再次扑面而来。现在,赵光义迫切需要有人去跟他分担,为他谋划。

朝中重臣还有谁在?

薛居正算一个,可惜他981年六月去世了;沈义伦“清介谨厚”,难以担此重任。

卢多逊?他与赵光美的关系可是相当暧昧。自从赵德芳去世,赵光美就惴惴不安,他与卢多逊一起,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卢多逊从赵光义身上尝到了甜头,现在,他会不会再次政治投机、预留后路?

王仁赡、楚昭辅?资历还是浅,不够分量;而武将们,像曹彬、潘美、石守信、张永德、高怀德,不是远离中枢,就是不通权谋。

要为皇帝正名,要替他解决身份危机,要解决传承难题,资历、威望肯定要与皇帝齐名,权谋、智慧必须缺一不可!

赵光义不禁想起了以往的政敌——赵普。也只有他资历足够,也只有他能替自己干这些脏活累活。

问题是,他愿意吗?

赵普的困境

现在的赵普,肯定愿意,他需要出山。

原本他是反对太后遗言的,也愤懑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所有事情都听他的,唯独在这件事上自作主张。待到赵光义即位,他赵普还能说些什么?还能改变些什么?在现实面前,只有承认现实,方可保证帝国稳定。

但他从不认为太后遗言是对的。眼看着赵光义即位了,眼看着赵德昭自杀了,眼看着赵德芳也死了,他没有伤心,没有失落,反而有一种未卜先知的窃喜。

对,是窃喜!看,这就是你赵匡胤不听我劝阻的后果,这就是兄终弟及的必然结局!我对你问心无愧,这一切都是你咎由自取。

但是,现在,他必须出面了。他被卢多逊或者说赵光义授意,逼到悬崖边上,没法继续后退了

赵普从来没把卢多逊放在眼里,包括自己被罢相、虎落平阳,他也不认为卢多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对手。

事实证明,卢多逊不配。说实话,卢多逊虽然为相多年,但在宋朝历史上基本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大政方针也没见他的影子。

他不仅没有治国理政的本领,政治手段也乏善可陈。他根本没有力量把赵普彻底打倒在地,他能做的就是中途截留赵普的上书,然后像以前一样,在皇帝耳边继续不停地唠叨,诉说赵普的不是,比如赵普以前专门阻挠赵光义啦,比如赵普专门与皇帝做对啦,等等。

开始,卢多逊得逞了,因为赵普的处境越来越难。但后来证明,他这么做只达到了两个效果:一是成功引起了赵普的仇恨;二是赵光义更容易逼赵普就范了。

我们回头看看卢多逊到底采取了哪些稚嫩拙劣的手段。

  • 妹夫侯仁宝牺牲于异国他乡

卢多逊先是历经周折,干掉了赵普的妹夫侯仁宝。

侯仁宝,公子哥儿。因为他父亲告老还乡,住在洛阳,赵普就照顾他,让他分管一些洛阳的事务,没有具体工作,就是一份闲职。此时的他,住着洛阳的大房子,占着成片的良田,优哉游哉地过着小日子。

好景不长,973年赵普罢相后,卢多逊从中一掺和,侯仁宝就被弄去援疆了,担任知邕州(今广西南宁)。

当时的邕州,可是刚从南汉的水深火热中归来,而且远离中土,侯仁宝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开始,他还寄希望于赵普什么时候复出。可后来看这希望如此渺茫,自己已经是8年不得归。这种流放生涯好像没有尽头,难不成就这样老死边疆?侯仁宝不甘心。

980年三月,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机会。原本从南汉手中独立出去的交州,是宋朝名义上的一个藩属国。现在,它发生内乱了:交州的丁部领及其子丁琏都死了,丁琏的弟弟丁璇继位,可丁璇太小,黎桓掌握实际大权,并把丁璇家族都给软禁了起来。

这种割据政权,本来南汉当年就应该把它收回来。现在正好,宋朝可以趁机解决这历史遗留问题。

六月,侯仁宝深思熟虑后给赵光义上书,说,我有计策可以收取交州,希望能入朝当面禀报。

好大喜功的赵光义很高兴,他正需要胜利来洗刷高粱河的耻辱。他马上下令,速召侯仁宝!

结果卢多逊知道了,他从中插了一脚。他看出来了,侯仁宝纯粹是找个理由回京城,估计回来后就会再想办法赖着不走了。卢多逊把住了赵光义急于求成的脉。他说,取交州,关键是要出其不意;如果先召回侯仁宝,肯定会中途泄密,难度加大,不如直接从荆湖调兵一两万,让侯仁宝奇袭交州,这样迅雷不及掩耳,方能成功。

赵光义深以为然。七月,他任命侯仁宝为交州路水陆转运使,孙全兴等为邕州路兵马都部署,刘澄、贾湜、王僎为廉州路兵马都部署,水陆一起出兵。

见偷鸡不成,侯仁宝只得打起精神,争取立功,这样才有机会返京。

之后,黎桓派人进京纳贡,并以丁璇名义上表,说明情况,希望阻止发兵。但赵光义兵都已经发出了,自然不会理他。

981年三月,宋军先是在白藤江口(白藤江是下龙湾通往河内市的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破敌军一万五千,斩首千余级。

然后,侯仁宝催促部队前进,结果孙全兴等人要在花步地区停下来等刘澄。侯仁宝急了,自己率前军走了。

孙全兴他们这一等就是七十天。与刘澄合兵后,他们走到了多罗村,却不见交州军的踪影,就又再返回花步。

就这样,侯仁宝成了孤军。黎桓这边使了一个简单的诈降,侯仁宝就信以为真,结果牺牲在异国他乡了

交州之战就此告一段落,这只是宋朝历史的一小朵浪花,却不啻于赵普家中的惊涛骇浪。卢多逊历经八年的多次周折用计,终于消灭了赵普的妹夫。

  • 卢多逊再瞄向赵普儿子

几个月后,卢多逊又瞄向赵普的儿子,赵承宗身上。

赵承宗当时在外地任职,是潭州知州。他受诏回朝举行婚礼,娶的是高怀德与赵匡胤妹妹的女儿。结果婚礼还不到一个月,卢多逊就要他回潭州。

人家新婚燕尔,而且合理合规地留京,卢多逊都要干涉,更何况女方还是皇亲国戚。卢多逊的拙劣手段可见一斑。

赵普心中此时只有愤怒。本来他罢相后,身边的人就全跑了,就剩下王继英一个小吏和自己家人。所以,赵普的感情基本都寄托在家人身上。

卢多逊整人整成这样,难道下一步要轮到自己吗?

赵光义登基以后,赵普节度使被罢,他没有怨恨,那在意料之中;北汉被灭人人有赏,唯独他没有,他也不在意。而现在,赵普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情绪中。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方能体会那种无言的伤楚。

想当年,自己与赵匡胤一道,亲手创建这个帝国,并力保其稳定;谁成想,赵匡胤为了赵光义,调头对付自己;而赵光义即位以来,自己处境更加艰难,现在都要殃及家人乃至自身性命了。

权力就如一种魔力,可以让人挥洒自如,亦可让人寸步难行。

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状况,必先转变自己的心态,适应这个社会!

必须要有所转变了,不能再让卢多逊这样下去。赵普发誓,将要加倍奉还给他,并教会他什么才是权谋!

卢多逊对这些是一窍不通的。因为,他和赵光美搅合在一起了,他压根没有想到赵光义的下一步动作。

没能领会领导的意图,反而背道而驰,这样的智商还能在朝廷混多久?

赵普深知赵光义急于解决的难题。虽然他内心很不情愿携手赵光义,很不愿意对付赵光美,但是,于公、于私,他都需要摒弃个人意愿,主动适应帝国现状,然后改变这种状况。

于公而言,赵匡胤的儿子都死了,必须承认赵光义的帝位,为他正名。赵普个人也希望保持自己亲手打造的帝国的稳定,维持该有的嫡子继承制度,真正终结兄终弟及的异常现象。

于私而言,失去权力太久的赵普,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处境,他要让卢多逊付出代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最强权谋高手,开国宰相赵普,为何能二次为相?
黄袍加身赵匡胤,为何在烛光斧影当晚暴毙,死后为何是兄终弟及?
宋太宗赵光义的烦恼,皇位该怎么传下去?赵普说了一句话帮他搞定
赵光义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弟弟赵光美?
宋太宗永熙陵
梨花雨|​|两朝三相说赵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