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简史(20)汉灵帝刘宏——大力支持宦官,大汉终走向覆没。

姓名:刘宏;

生卒时间:公元156年-公元189年,享年33岁,40岁已成东汉皇帝们不可逾越的死亡线。

在位时间:22年

出身:汉章帝的玄孙,上一任皇帝的侄子,诸侯王出身,世袭解渎亭候

如何上位:有外戚窦氏挑选继承人,12岁登基为帝;

如何死的:病死于宫中

帝号含义:孝灵皇帝,史称汉灵帝

年号含义:建宁 熹平 昭和 中平,从这些字可以看出,天下已经不太平了,朝廷和皇帝通过年号,一再的寻求和平、安宁,希望天地正气重临人间,继续汉朝国祚。

主要辅助大臣:窦武、陈蕃、刘儵、尹勋、卢植、臧旻、朱儁、蔡邕、(宦官王甫、曹节);

生平:

这是一个会写诗和赋的皇帝,有多篇作品传世。算是这么多汉朝皇帝中比较能写的。一个诗歌青年,并不是艺术家。所以他在京城还设立一个太学,叫“鸿都门学”,专门招收学生学习、研究诗和赋,他本人也经常到这个太学和学生讨论诗和赋。连朝廷官员都从这里提拔为主,后来因为这种用人方式触动了传统的儒家官僚和太学学子的利益,在不断抗议声中被取消。

他还有个癖好,据说非常享受街市生活,让宫女太监们在皇宫里布置一个街市,然后由宫女太监分别扮演商人小贩和顾客,汉灵帝也乐于扮演各种角色。而且这种游戏一玩就好几年,整个皇宫都被搞的乌烟瘴气,没有家长管教的熊孩子,果然还是什么都敢玩。长大成年后不玩这些,就玩裸跑,他通过宦官们卖官鬻爵,收集钱财在皇宫里建立了一个成年人的游乐场,叫西园。非常大,据说有一千多间房屋,种植非常多的名贵花木,然后命令宫女们裸体游玩,乐在其中。

汉灵帝十二岁以外地侯爵的身份登上王位,第二年就遇到宦官和外戚、文官的政治斗争,以宦官大胜结束。从此朝廷三方势力只剩下宦官一家独大,一个没有根基和背景的皇帝,基本无法摆脱宦官的控制和压力。再加上连太后都被软禁,一个小孩子皇帝,无论是学习、成长都成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无法或者正统的儒家方式的教育,更加无法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成长起来的皇帝,要想有政治抱负、有所作为,也是不太可能。

汉灵帝刚登基皇位,十三岁时就眼看着太监发起政变,以假传圣旨的方式,对他名义上的继母、舅舅和文官进行了打击和屠杀。

十五岁娶宋氏为皇后,然后几年之间都基本处于学习状态,朝廷大事、国家行政基本交由宦官打理。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朝廷和帝国,一切都显示即将亡国的征兆。朝廷每况愈下,天灾之类的好像都已经习惯了不断发生了。一些边疆叛乱、民间起义,基本都由卢植、臧旻、朱儁等这些将军搞定。刘宏对天下的危机,并没有多少意识的。所以这种结果是让他觉得,太监还是不错的,又听话,又能做事。

十六岁那年,中常侍太监王甫因憎恨渤海王刘悝欠钱五千万贿款不给,因此诬陷渤海王造反,后被汉灵帝下狱自杀。这个刘悝是汉桓帝的亲弟,也是汉灵帝的堂叔。

二十一岁那年,因为不喜欢宋皇后,因此后宫其他妃子联合王甫,陷害宋皇后使用巫蛊害人,被汉灵帝打入冷宫,抑郁而死。后来宋皇后的父亲及兄弟也同时被杀,太监也越来越残暴了。

二十三岁,因中常侍王甫被人告发,恶行累累,被下狱处死。同年一批文官看到王甫这个头子被杀,意图发动政变,彻底铲除宦官,但因泄密,主要人员全部被皇帝下令处死。看来汉灵帝对文官一点也没手软,甚至还带点恨意。这种密谋的事情,好像真的很容易泄密,难道古人的保密意识都这么差吗?总结一下所有的密谋,基本上只要能保密就能成功。

二十四岁,力排众议,立底层出身、靠贿赂进入后宫的何氏为皇后,遭到全体官员的反对,但汉灵帝一点也听不进去。何氏父亲被追封为车骑将军、其兄何进官至大将军,权倾一时。后来和袁绍谋划诛杀宦官,但遭到何氏的阻拦,反被宦官砍头。还是袁绍带兵冲入皇宫,杀死全部宦官,才算是彻底清除了宦官。当然这是后话。

二十八岁,黄巾军起义,朝廷震动,二十九岁那羌族叛乱,无法平定,汉灵帝才算是对天下危机有了一些直观的认知。才从花费无数、豪华奢侈、美女众多的西园沉迷中清醒过来。

在三十二岁那年,铸四把“中兴剑”,并进行了庞大的阅兵式,准备奋发图强,中兴汉朝,让天下回归太平,让刘氏统治重新稳定。

可以天不遂人愿,天下大势,并不是一个人或一场阅兵就能改变的,汉灵帝在三十三岁那年,突然病死于宫中。

汉灵帝刘宏,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多次想废长子立第二个儿子为太子,但没有成功,死后由长子刘辩继位。刚过一百多天,就被董卓废了,立汉灵帝的二儿子刘协为帝,为汉献帝。这下好了,两个儿子都当皇帝了。这个汉献帝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禅位给曹操的儿子曹丕的那个皇帝。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这个皇帝估计比汉朝的好多皇帝都要有名气。简直可以说是史书中的网红。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168年官僚集团第一次铲除宦官失败,史称“九月辛亥政变”:也称第二次党锢之祸;这一年,也是刘宏登基后的第二年,刘宏年仅十二岁,尚未亲政,基本有窦太后、窦武及其家族控制了朝政。本来外戚和宦官是天然的联盟的,多少年都是这样。窦太后等都是依靠宦官控制朝廷大臣、行使部分权力,家族势力只是权力构成的一部分而已。因为经过几个皇帝的支持,宦官的势力已经不是仅仅太监这么简单了,权力是会生长的。

最大的变数是因为窦武,这是一个武将,虽然权倾朝野,却非常羡慕陈蕃这位两朝老臣的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名声。所以邀请这位陈蕃出来主持朝政,而这位陈蕃确是儒家分子的带头大哥。一有机会就提拔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禁止做官的学生。这样些人提拔越多,就感觉自己力量越大,对宦官的憎恨就越多。到这一年的时候,这些知识分子终于忍不住要计划铲除宦官。奇怪的是窦武也很热情的参与了进来,还想先向皇帝报告,取得主动权。却没想到因为这样泄密了,让宦官们了解到了整个计划。所以宦官王甫、曹节就策划了这次政变。

主要手段就是先利用自身优势,控制皇宫和皇帝的印章等,假传圣旨,软禁窦太后。同时利用假圣旨和军令,调动军队抓捕参与的官员,并包围逼死窦武。一个大大有前途的外戚竟然就这样自杀身亡。窦家遭到宦官清洗,陈蕃等人全部被杀,连同多个家族被夷族,逃亡者被追杀,连收容逃亡者、帮助逃亡者的人都被全家处死,手段空前激烈。经过这一次,文官和外戚势力被一网打尽,宦官一方独大,掌控天下,党锢进一步加剧,且更多相关连的人被禁止做官。

2、重用宦官,设立“十二个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后有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十常侍之乱。文官和外戚被一锅端了,朝廷只剩下宦官势力。皇帝年幼,只能依靠宦官维持朝廷和皇宫的运转。所以,汉灵帝刘宏一再扩大宦官的规模,直接将中常侍扩大为十二人。从此,宦官开始处理国家大事,成为皇帝无法摆脱的掣肘和依靠。其实一个小孩子,在皇宫这种高墙大院里,没有亲人,没有玩伴,也只能与太监相依为伴了,不信任太监,还能信任谁?

3、熹平石经:公元175年,汉灵帝组织了一次文化盛世,那就是用石碑刻儒家七经,包括《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一共刻了八年,完成后树立在太学门口,供天下学子抄写、临摹、拓印。成为天下儒家经典的标准版本,是当时儒家经典的正式官方版。据说当时全国各地赶着马车去抄写的经文的人,把整条街都堵住了,成为京师一大盛景。可见天下人都渴望读书,而且读书的都是有钱人,都是开车的。

4、再次打击儒家官僚:在第二次党锢八年之后,即公元176年,一个太守上书要求皇帝取消党锢,但再次刺激了宦官的幼小的心灵。这个太守曹鸾被处死,同时皇帝下令,所有之前涉及党锢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三代三族之内的人,都不得做官。全面扩大了打击范围,儒家知识分子遭到严重打击,基本退出权力中枢,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东汉末年很多天才知识分子、谋臣都隐居各地,不愿或无法为官,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的影响。

4、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在没有文官的制约下,没有儒家礼学、中庸、春秋等理念和规范的约束下,宦官们的道德水准直线下降。因为天下已经开始大乱,朝廷失去大量税收,但皇宫的庞大人口还是需要保持开支,皇帝刘宏也需要庞大的金钱维持其享乐开支。要想增加收入,唯一的办法就是卖官鬻爵,明码标价,只要能出的钱就能买到各种官衔和爵位。甚至还恶劣到连升官也要按价格买,否则没得升。如果你官位不是买的,那么你要补交钱,而且非常贵,有的要相当于二十年的俸禄,很多人因为交不起钱被罢官,或者自己就不干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进一步失控,接踵而至的黄巾起义也将发生,汉朝倾覆在即。

对历史的影响:

1、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全国八个州的太平道教徒及平民在张角三兄弟的号召下,正是起兵反抗朝廷,计划取代刘氏,建立新的王朝。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年自然灾害不断,地震、洪水、蝗虫、瘟疫频频发生。朝廷没有能力、没有资金、没有人才可以进行有效赈灾。

瘟疫是太平道教发展的温床,落后的医疗条件下,瘟疫无法控制、无法预防、成为底层民众心中最大的恐惧。因此,太平道教这宗宣称依靠灵符、符水、驱鬼等方式可以治愈瘟疫、治愈疾病的说法给予了绝望的底层人们以极大的希望。太平道家得于发展出了庞大的信众,在宗教蛊惑下,终于引发暴动。一时之间,多地州郡失守,地方根本无力应付,朝廷震动。连汉灵帝都被激发的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中兴汉朝。

这次起义虽然规模庞大,但在汉灵帝派出皇甫嵩、朱儁等人组织军队进行镇压后,在当年年底,黄巾军即被扑灭。这次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直接撼动汉王朝。只是促成了地方势力的全面崛起,地方郡守开始掌握军事力量,形成对中央的威慑和对抗的实力。所以有人说泥腿子造反,三年不成,也是有道理,一般的统治者都不怕底层农民造反,而是怕贵族造反,那才是致命的。

2、重置州牧:这是汉灵帝在死前一年(公元188年)做出的一大改革政策,是为了应对地方不断增多的起义、动乱、杀官、抢劫等问题的。具体就是将原来监督郡县官员的刺史,改为州牧,全国设十三个州牧。本来这种官名的改变也没什么,但它却不单止是名字的改变,而是权力结构的改变。原来的刺史只有监督权、军队调动权等。改为州牧后,朝廷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了这个州牧,包括人事权、招兵权、军队控制调动权、税收财政权等,几乎将该有的和不该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这个地方官上。

这种改革,其实只是添乱,但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经过几十年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和扰乱朝纲,朝廷已经失去了地方的税收;军队的费用、朝廷的开支,已经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因为党锢之祸、卖官鬻爵和宦官的打杀,地方已经没有能做事的官员了。但如果那些起义、动乱不制止,天下就要没了。所以皇帝还是要想办法解决,最后想到的就是朝廷将权力给到地方,让地方官员州牧负责搞定所有的事情。皇帝只负责在皇宫的西园和美女们玩裸跑。

而且这放权的政策,从来都不可能是从上至下主动实施,都是在既定事实的情况下,给予认可而已。也就是说,在汉灵帝设立州牧的时候,其实地方权力从黄巾军起义开始,已经明显的被地方掌握,中央已经无法管理地方,从而只能承认权力给州牧。

这就等于放出一头真正的怪兽,一个能真正威胁皇权、取代皇帝的怪兽。一旦州牧掌握所有权利,包括军队和财政、人事,就等同于一个小朝廷。什么事情都不用通过皇帝就可以做主。时间一长,州牧如果不是地方豪族出身,也会和地方豪族联合,不管经营地方、发展势力,都是需要双方的合作的,走到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情。然后一个个的独立王国就出来了,其实东汉不是灭亡在黄巾军手里,而是灭亡在地方州牧手里。

3、边疆叛乱:这边黄巾军刚刚覆灭,估计西边的少数民族还未接到黄巾军已经覆灭的消息。还想趁着天下大乱浑水摸鱼。凉州羌族等少数民族首领如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在185年又起兵叛乱。从此再没能平定,从来打击边患没有输过的大汉朝是真的衰弱了。后来这些起兵的人,都是三国诸侯争霸前期的有名军阀。三国时代正式开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札记(二):东汉的“朋克”皇帝,不过是个缺少安全感的孩子
我的图书馆
汉恒帝驾崩后,窦太后为何选择立刘宏为帝?
权力终局:以天下奉一人
东汉末年的动乱是如何造成的,为何会首次出现地方军阀控制朝廷
傀儡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