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襄公:恪守仁义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名与利究竟该如何抉择?

比如说香菜,有人认为是人间美味,有人却认为跟吃草一样难以下咽。这样完全对立的看法,用在这个宋襄公身上可谓十分合适。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而司马迁却认为:“襄公之时,修行仁义,可为春秋五霸之一”

司马迁——剧照

那么这个宋襄公到底是何方人物呢?他又干了些什么事,才让后人对他的看法两极分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一、位尊爵贵的宋国

要分析宋襄公其人,首先要对宋国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宋国,一直位于春秋各诸侯国的顶端,宋国国君也被称之为“上公”。为什么呢?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而宋国立国之初就被封为了公爵。

这一切来源于宋国的开国君主——微子启。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当年武王伐纣时,微子启因为直言劝谏得罪了纣王,从而出逃。商朝灭亡后,由于殷商贵族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武王不得不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在商朝旧地(今河南安阳)。

三监之乱

武王死后,武庚叛变,发动了三监之乱,周公花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平息。随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周公将微子启分封在商丘,建立了宋国,同时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因此的宋国地位非常特殊,既不是周王室的后代,也不是周朝的功臣,反而是殷商的后裔。有这层关系,宋国也因此被多方钳制。了解了这些,我们或许能对宋襄公做的事有一定的理解。

二、宋襄公登场

宋襄公,名兹甫,为宋桓公的嫡子,他的哥哥叫公子目夷,庶出。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重,兹甫对宋桓公说道:“目夷年长且仁爱,应该立他为君。”但目夷却坚辞不受,因为他认为弟弟兹甫的让国之德才是最大的仁义,自己比不上他。

宋桓公去世后,兹甫继位,是为宋襄公,任用目夷为丞相,协助他处理国务。此时恰逢齐桓公在葵丘组织诸侯会盟,宋襄公因此墨衰赴会。齐桓公认为宋襄公有让国之美,又一表人才,且与之交谈时,对答之间风采卓绝。又因宋国自古位尊爵贵,遂将自己的儿子公子昭托付给了襄公,嘱咐他日后扶立公子昭继位。能得到堂堂霸主的青睐,襄公可谓一时风光无限。

宋襄公——剧照

前642年,齐桓公病逝,齐国五子争位,国内大乱。秦晋两国正饱受饥荒,打的你死我活,无瑕他顾,鲁卫陈蔡又都是小国,春秋诸侯顿时群龙无首。此时北边戎狄蠢蠢欲动,南方的楚国一直有觊觎中原之心。在这个时候,公子昭出逃到宋国,加上齐桓公的托孤之名,这一切无疑给了襄公一个绝佳的机会,因此宋襄公正式登场,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

三、用仁义代替尊周攘夷

但宋国虽贵为上公,可也算不得大国。因此,即使襄公发出号召,也只有几个小国听命于他,随之一起讨伐齐国,共立公子昭为君,是为齐孝公。在立定齐君之后,宋襄公的声望达到了巅峰,也因此,他的野心也开始慢慢暴露出来。

但他的野心真的只是称霸吗?这个问题值得讨论。首先霸主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霸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孟子·离娄·丁音》

也就是所谓的霸主,不过是各个诸侯的盟主。天下太平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尊奉周王,有外族入侵就带领大家一起抵抗外敌。而齐桓公正是因为采用“尊周攘夷”的策略周惠王才封他为方伯,统领诸侯。

襄公争霸的口号——仁义

但我们前面说了,襄公是殷商的后代,在他们的肩膀上,估计从未忘记复商的重任。从后面襄公讨伐郑国前,子鱼说的一番话就可以看出端倪。“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意思就是君将兴商,赤裸裸的揭示了襄公的野心。也因此,“尊周”的旗号肯定是不能打了,于是他搬出自己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仁义”来作为口号。

正因为有这番心思,宋襄公变得非常急躁,在立定齐君之后,干出了一系列蠢事。襄公第一步先约会滕、曹、邾、鄫等小国结盟,鄫国国君因为晚到两天,襄公直接将他杀了用来祭祀河神立威。其后又约会齐楚二国在齐地鹿上会盟,试图借大国之威来震慑小国,而此时楚国的国君乃楚成王,却成为了后面大败襄公之人。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楚国是个什么来头。

四、楚国王位的由来,蛮夷不是吹出来的

其实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周朝只有周王室才能称王,但这个楚国为什么也能称王呢?那是因为楚国的所谓王位,那就是人家自个儿封的。

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来,西周灭亡。周平王建立东周,王室衰微,诸侯群雄并起,弑君篡位屡见不鲜,天下大乱。这样的局面就给了楚国进军中原的机会。率先打破这个局面的是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06年,楚伐随。

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於是始开濮地而有之。

楚武王——熊通剧照

意思是,楚武王让随国去跟周王讨个封号。周王不给,熊通非常生气,既然你不给那我就自己称王就是了。所以说现在湖南人“霸蛮”估计是有传承的,开个玩笑。

话说回来,襄公约会齐楚在鹿上会盟,却不顾齐楚的意见,擅自以主盟自居,先执牛耳,丝毫没有谦让。并私自决定今年八月在盂地会盟,并且不允许带兵甲,这样任性的做法,直接惹怒了齐楚两国。而接下来的会盟,也就开启了襄公的死亡倒计时。

由于楚是大国,同时名声也不怎么好。在襄公临行前,他的哥哥目夷劝他带些兵车。

目夷谏曰:“楚,蛮夷也,其心不测。君得其口,未得其心,臣恐君之见欺也。”

但襄公认为:我讲的就是仁义啊,怎么能带兵车赴会呢?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但这个楚国却早就不怀好心了。公元前639年,襄公赴盂地之盟,楚国埋伏兵甲劫持了襄公。并借此讨伐宋国,后来在目夷的坚守下与鲁国的调和下才将他放了回去。

五、泓水之战,是非对错留待后人评说

话说襄公回国后,受世人嘲笑。越想越气,就开始讨伐楚国的附属国郑国,而在伐郑前,宋襄公誓师曰:“若天不亡我,商可兴矣。”这里也就进一步暴露了襄公复商的野心。

听闻宋国伐郑,楚成王在大将成得臣的建议下,率兵直逼宋国国都睢阳。那么宋国有那么好打吗?如果我们来分析分析宋国的地理位置,就会发现答案——是真的好打。

宋国地处现河南中部,土地皆以平原为主,并且是中原的交通枢纽,宋人对内开辟河流,修建马路,使得舟车发达,同时殷商后人自古就很会做生意,因此与周围国家交易频繁,商业十分发达,从这一点来看宋国应该自古就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春秋宋国地图

但我们前面说过宋是殷商的后裔诶,如果你以为周朝对敌人的后代这么仁慈的话,那你就错了。

仔细分析下,从地图上看,宋国,位处鲁国的西南,陈蔡之北,卫郑之东,在兵事上称之为兵家要冲、四战之地,而鲁陈蔡卫郑都是周室姬姓的国家,一旦宋国想搞什么幺蛾子,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想都不用想,这肯定是周公干的好事。与此同时,由于宋国全是平地,基本无险可守,敌国军队可以长驱直入。因此,宋国其实就是个靶子。

由于这个原因,宋襄公在听闻楚国进攻本国时,立马率师回援,两军在泓水两岸对峙。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爆发。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阵,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阵。”阵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阸,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意思是,泓水之战时,楚国军队还没有渡河,子鱼劝襄公趁对方在渡河过程中就攻击他们,但襄公认为这是不仁义的,等到楚国军队渡河后,子鱼又劝他在楚军阵形没摆好前攻击他们,襄公认为这也是不仁义的。从而完美的错过了两次能赢的机会。

漫画——宋国君臣图

因此,这次战役的结果是襄公大败而回,次年伤重而死。这一仗,动摇了宋国的国本,在此后春秋的历史中,宋国成为各个诸侯争霸的战场,生灵涂炭,这一切与宋襄公脱不了干系。

王小喵说

纵观襄公的一生,小喵认为他算得上一个仁义的长者,却是一个幼稚的政治家。

有人说襄公是假仁假义,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襄公提出让国给目夷,不可谓不仁;他恪守对齐桓公的承诺两次出兵帮助公子昭继承齐国君位,不可谓不义。

在盂地会盟前,子鱼认为楚国乃蛮夷不可轻信,襄公说道:“寡人以诚信待人,人其忍欺寡人哉”,而在泓水之战后,襄公依然坚信“不重伤,不擒二毛”是对的,即春秋的战争是不允许对已经受伤的人再次加害的,也不会捉拿头发发白的老人。

甚至到死,他都坚信“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就是说我虽然是殷商亡国的后人,但我也绝不会攻击没有列好队形的敌人,这一切都说明,襄公的仁义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如果有人非要说襄公讲仁义是有目的的,就不是真仁义。但谁做事没有目的呢?如果因为有目的去做一件事,就去否认他做事的过程,不也可笑吗?

宋襄公——剧照

但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好度,而襄公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人太固执,守死理,不知变通,即使是对楚国,也要讲仁义。

一方面当时的楚国都是什么人?楚武王说的很直接:我蛮夷也。而在盂地会盟时,楚成王也毫不客气的说:论爵位,我是王,所以我才是盟主。襄公也只能恨恨的说:楚王的爵位,乃自称的,奈何以假王压真公乎?楚成王的回答也是绝了:既然我是假王,谁让你邀请我来呢?跟流氓讲道理就是找死。

另一方面,楚国的国力有多强?当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之军进逼楚国,也只敢在楚国边上转一转,却不敢主动出击,最终草草的签了个召陵之盟就完事了。面对楚国的军队,弱小的宋国居然不抓机会,反而固执在自己的理念里,毛泽东评他为“蠢猪式的仁义”丝毫都不为过。

毛泽东在延安

关于宋襄公,看完这篇文章,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时,写了这么久的春秋,却还没提到春秋历史中最闪亮的两颗星——秦国和晋国,他们现在在干嘛呢?关注小喵,接下来,我们来讲秦晋的故事。

参考文献:

《古文观止》

《东周列国志》

《左传》

《史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林洲|春秋五霸之一一宋襄公
宋襄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宋襄公:人心不古的分水岭
自我与他者:先秦诸侯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诸侯国的?
宋襄公是最后的贵族还是蠢猪的仁义?他只是顽固的卫道士
“春秋五霸”中最名不副实者,争霸不成还丢了命,成为千古笑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