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初名徐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公元940年改名李璟,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a]投降后周时又避周讳改名李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附周
《重屏会棋图》中李璟画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璟
别名
徐景通、李景
籍贯
徐州(今江苏徐州)
出生日期
公元916年
去世日期
公元961年
去世地点
南昌府
君王信息
在位时长
19年
陵墓
顺陵
年号
保大(公元943年)、中兴(公元958年)、交泰(公元958年)、显德(沿用周世宗年号)、建隆(沿用宋太祖年号)
谥号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庙号
元宗
都城
金陵(今南京)、南都南昌府
朝代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
登基时间
公元943年
退位时间
公元961年
成就信息
代表作品
《摊破浣溪沙》二首(一名《山花子》)
家庭情况
父亲
南唐烈祖李昪
母亲
元敬皇后宋福金
原配
光穆皇后钟氏
侧室
吴国太夫人凌氏
李璟(公元916-公元961年),初名徐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公元940年改名李璟,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a]投降后周时又避周讳改名李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附周后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1][2][3][4][5]
李璟公元943年继位,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但他注重文治且喜好奢华,朝堂上政党相互倾轧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后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后迁都南昌府,公元961年他病逝于南昌,享年四十六岁,宋太祖特许复其帝号,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葬于顺陵(位于今南京市江宁区)。[1][2][3]
李璟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尤其善长写小词,存词仅四阙,与其子李煜作品收录于《南唐二主词》,另《全唐诗》录存其诗两首(其中一首已残阙)和一些残句,《全唐文》录其文十七篇。[6][7]
人物经历
少年经历
李璟生于公元916年,是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原名徐景通,他的父亲徐知诰(即李昪)自称李唐皇室后裔,改名李昪代吴[b]自立,建立南唐,他也改名为李璟,他的母亲是元敬皇后宋氏。杨吴[b]时期,李璟十岁就被授官驾部郎中,不久又加诸卫大将军。其父掌执掌吴国政权之后,十四岁的李璟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次年又被任命为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诸军事,留守扬州。[4][8][9]
李璟天性文雅,喜好文学,据《马氏南唐书》记载:“(嗣主)美容止,气宇高迈,性宽仁,有文学。”,十岁时就写下《新竹诗》“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十五岁在庐山隐居读书时又有“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的名句,他青少年时期就有出众的文学造诣。[10][11]
帝位之争
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其父代吴自立,建立南唐,封李璟为吴王,后又改封为齐王任诸道兵马大元帅,却没有被册封为太子。李昪有五个儿子,长子李璟、次子李景迁、三子李景遂、四子李景达和五子李景逷。李昪最初喜爱次子李景迁,当时朝中权臣宋齐丘也支持李景迁,李景迁公元937年病死后,宋齐丘转为支持李景遂,而且李景遂也得到了李昪的信任。由于南唐朝中党派斗争,也有一批人支持李璟继位。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李昪册封李璟为皇太子,李璟没有接受。升元七年(公元943年)二月二十二病逝后,一直到三月一日,李璟还在“泣让诸弟”,任爽在《南唐史》中推断:“李璟势单力薄,惧于李璟遂背后的宋齐丘党人,进退两难,而李景遂毫无让步之意,双方僵持不下,以致旷日持久,不能解决。”,后来奉化节度使周宗手取衮冕衣帝以“大行皇帝付殿下以神器之重,殿下固守小节,非所以尊先旨、崇孝道也”为由,直接给李璟披上龙袍才登上帝位,改年号为保大,尊奉母亲元敬皇后宋氏为皇太后,册封妃子钟氏为皇后。[4][12][13][14]
稳定政局
刚刚继位的李璟帝位并不稳固,他的三弟李景遂还有很大的势力,李璟不得不在父亲灵前盟誓,相约兄弟世世继立,并在保大元年(公元943年)七月册封李景遂为齐王,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朝中也党争不断,当初支持他继位的党人中也有人认为他性格软弱,提议让他的母亲元敬皇后宋氏垂帘听政。李璟任命冯延巳、常梦锡为翰林学士,冯延鲁为中书舍人,陈觉为枢密使,魏岑、查文徽为枢密副使。同年十二月,李璟故意下令将中外庶政都委托给齐王李景遂处理,只有陈觉和查文徽可以当面奏事,其余群臣不被诏见就不得入内。诏书一出,群臣都上书劝阻,侍卫军都虞候贾崇更是声泪俱下进谏李璟,李璟见禁军支持自己便同意了群臣的建议,宋齐丘见势不妙后也假意进言,李璟喝斥他说:“那你怎么不早点说呢?”,恰好这时枢密副使也弹劾陈觉,于是李璟趁机下诏把宋齐丘、陈觉贬斥出朝,宋齐丘以归隐要挟,李璟顺势答应了。这样极大的打击了宋齐丘党人,并削弱了李景遂的实力,维护了自己的统治。[15][16][17][10][4]
对外征战
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南汉[c]有叛贼张遇贤号称中天八国主攻击南唐,他拥众十余万接连攻陷几个县,李璟派洪州营屯虞候严思、通事舍人边镐将张遇贤轻松抓获并使其归降。[3]
对闽战争
保大二年(公元944年),闽[d]国发生内乱,同年十二月,李璟任命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侯与翰林待诏臧循一起攻打闽地。[18]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八月[e],南唐攻陷建州(今福建建瓯),闽国国主王延政投降,至此闽国灭亡,南唐占据了原闽国的大部分国土。[1]
南唐虽然攻灭闽国,但是李弘义仍然占据福州,名义上投降南唐,实际割据一方。保大四年(公元946年)六月,李璟任命陈觉为宣谕使招李弘义入朝,李弘义不从,陈觉便假托李璟之命征发建、汀、信、抚四州军队进攻李仁达。当时魏岑受命安抚漳泉,听闻陈觉发兵,便也擅自出兵响应陈觉,李璟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但冯延巳等人说:“兵业行,不可止”,无奈之下李璟只好派王崇文诸将增兵前往助阵。[3][19]
李弘义见形势危急便向吴越国[f]求援,吴越出兵三万援助李弘义。南唐各将领相互争功互不配合,福州之战南唐军大败,最后吴越国控制了福州,泉州的留从效也趁机发动叛乱控制了泉州和漳州。[20]这样攻闽之战南唐不仅没有得到福州,还失去了泉州和漳州,只是得到了贫瘠的建州、汀州。[21]
对楚战争
保大九年(公元951年),南楚马氏兄弟内讧,李璟趁机派边镐进攻南楚,马希崇、马希萼两兄弟相继投降,南楚灭亡。此后南唐军将在楚国境内横征暴敛,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悉收湖南金帛、珍玩、仓粟乃至舟舰、亭馆、花果之美者,皆徙于金陵,遣都官郎中杨继勋等收湖南租赋以赡戍兵,继勋等务为苛刻,湖南人失望。”[22]李璟的倒行逆施激怒了楚人,楚国降将孙郎和曹进密谋叛乱失败后逃到朗州,朗州守将是名义降唐实际割据自理的楚国降将刘言。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十月,刘言攻下益阳直逼长沙,边镐支撑不住逃回洪州,各地戍守军队也纷纷逃散,至此灭楚之战李璟一无所获。[22][23]
后周伐唐
首次求和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十一月,后周世宗柴荣颁布《伐淮南诏》,正式向南唐宣战,任命李谷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率军进攻寿州。听闻后周军来攻后,李璟任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驰援寿州。但刘彦贞志大才疏,贸然追赶周军导致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了。但寿州城守将刘仁赡坚守寿州城,李谷攻打寿州没有成效,周世宗决定御驾亲征赶赴战场,南唐军队连连战败,李璟惊恐不已,急忙派人向后周求和,信中李璟不仅称臣纳贡,而且进献财货若干,但周世宗没有做任何回应。[24][25]
再次求和
此后后周军队连连攻克南唐泰、舒、光州以及东都扬州等数州之地,保大十四年(公元956年)三月李璟再次求和,言辞更加恭敬谦卑,愿意废除帝号,割让寿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六地并每年上贡百万金帛给后周,但周世宗认为淮南的地区一半都已经攻克,要一举攻克南唐整个长江以北的国土。被俘的南唐李德明便称可回国建议李璟尽献江北之地,李德明回国后被李璟腰斩,谈判失败而寿州也久攻不下,周世宗只好返回汴梁,再做下一步打算。[26][27]
南唐反攻
战争陷入僵持状态,后周伐唐本是以吊民伐罪为说辞,但后周军队却大肆掳掠淮南百姓,百姓们纷纷聚集起来对抗周国军队,李璟也趁机命李景达调集援军开始收复失地,周军被迫收缩战线退往寿州攻打寿州城。保大十五年(公元957年)正月,李景达所率援军到达寿州境内,屯兵紫金山,与寿州城守军刘仁赡部互为犄角,同年二月,周世宗再次亲征,三月到达寿州城下。[26][27]
割地称臣
此时南唐军队内部仍然倾轧不已,导致大将朱元叛唐投周,后周军趁势大破南唐援军,寿州城守将刘仁赡知道援军覆灭后,病倒后卧床不起,城中诸将领只好开城门投降后周。寿州城破后,后周军顺势再次攻陷淮南大部分领土。中兴元年(公元958年)正月李璟下诏改元,三月再次改元交泰,此时后周军进逼长江,南唐外无援军,又有吴越和荆南东西牵制,李璟再次派人见周世宗议和,这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经被后周攻占,李璟于是献出庐、舒、蕲、黄四州,南唐与后周以长江为界,奉后周为宗主国,将名字改为李景以避后周信祖郭璟讳(《新五代史》中载为保大十三年改名,此从陆游《南唐书》《资治通鉴》说法),每年上贡金银财货,使用后周年号,此时为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28][29][3]
迁都南昌
淮南之败后,陈觉假借周世宗之言欺骗李璟,被李璟戳穿谎言后,将陈觉以及和他结党的宋齐丘流放并诛杀。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七月,李璟害怕金陵难守,召集群臣商议迁都洪州(今南昌),但群臣都不同意,只有枢密使唐镐赞成,不过自从李璟诛杀宋齐丘等人后,大臣们都不敢违抗李璟的命令,于是十一月李璟下诏营造新国都,命名南都南昌府。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月,李璟下诏迁都,任命六子李从嘉(即李煜)为太子,留在金陵(今南京)监国。[10][30]
身死南都
迁都南昌不久,李璟又有回迁金陵的打算,但还没有实行,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璟病逝于南昌,享年四十六岁。李璟死前葬在洪州西山,累上数尺为坟就行了,他还说:“违吾命,非忠臣孝子”,不过后主李煜还是将其遗体带回金陵,在上表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同意后,李璟恢复帝号,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葬于顺陵,庙号元宗。[2][31]
施政举措
政治
李璟继位后曾经勤于政事,《江表志》中记载:“帝(璟)谦和明睿,奢俭得中,搜访贤良,训齐师旅,政无大小,咸必躬亲。善晓音律,不至耽溺,深知理体,洞明物事,盛德闻于邻国矣。”,同时也曾关注民生,当保大四年 (公元946年)淮南发生虫灾之时,也能放粮赈济,并免除农民田税,兴学重教,多次贡举选拔人材,敬老礼贤,并且也能倾 听臣下意见及时改正 。但他在政事上缺乏明察、刚断,导致朝中士党纷争,他所信任的“五鬼”与权臣宋齐丘一度把持朝政,使贤臣良将不得进用,南唐政坛腐败不堪。李璟及南唐贵族生活相当腐化奢靡,据《陆氏南唐书》载冯延巳曾称颂李璟:“今上暴师数万于外,宴乐击鞠未尝少辍,此真英雄主也。”,朝廷歌舞宴乐情况可见一斑,频繁无度的宴乐也在政治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马氏南唐书》上有一则小故事就是江南歌女王感化讽刺李璟只知享乐,不理朝政。[32][33][34][35]
军事
李璟即位之初,是南唐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旧五代史》中记载:“其地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尽为其所有,近代僭窃之地,最为强盛。”[8],在大臣们极力主张兴兵统一的呼声中,李璟忘记了他父亲留下的“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36]的告诫,李璟发出“自以唐子孙,慨然有定中原复旧都之意”[37]的主张,定下了“先定南方,再入中原”的策略,发动了对闽、楚的战争。虽然攻灭了闽、楚二国,但是对闽战争只得到数州之地,对楚战争非但没有得到尺寸之地,反而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南唐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保大四年(公元946年),此时中原地区契丹灭后晋后又被迫从中原撤军,中原一时成为无主之地,南唐却现在陷入对闽战争的泥淖中而无力北伐,错过了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至后周建立,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经过几次南下伐唐,南唐淮南十四洲尽数失落,只存江南一隅偏安。[1][34][35]
经济
李璟执政时,因流通需要和长期对闽、楚用兵以及对后周的战争赔款,南唐铸钱很多,先后铸有“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当十钱、“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等,还铸造了青铜材质的大唐镇库钱币。[38]《文献通考》云:“唐主李璟既失江北,困於用兵,钟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日 '永通泉货 ’。谟得罪而大钱废,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为了应对战争赔款,李璟下令铸造“永通泉货”当十钱和铁钱,导致物价飞涨,私铸泛滥,人民生活更加困难。因小钱兑换大钱明显吃亏,民间甚至“匿币而不出”。[39][3]
个人评价
李璟史料中多记载其人风度优雅,为人宽厚,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如《全唐文》中评价他:“风度高秀,幼工属文”;[14]《资治通鉴》载:“唐主为人谦谨”;[16]《马氏南唐书》也说:“(嗣主)美容止,气宇高迈,性宽仁,有文学。”[10]
作为一个帝王来说,无疑他是不合格的,四川文史研究馆的王定璋在其《南唐三主的人品及政治》一文中说:“李璟的诸多失误中,最严重因而又是悲剧性的失误则是轻启边衅和用人失当,二者将南唐由强大推向衰弱,最终被北宋消灭 。”,南唐自他治下由盛及衰,但李璟的亲政爱民、礼贤下士也是有口皆碑的,《陆氏南唐书》评其:“(元宗)在位二十年,慈仁恭俭,礼贤睦族,爱民字孤,裕然有人之度”[4],因此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何建明教授认为:“能够体恤社会、并非无所作为;征伐战争 ,恰恰'非始谋之失’。纵观其主政所为,李璟是一位很值得品评玩味的'另类帝王’。”[34][40]
李璟虽无治世之能,但其词却有特色,《词史》评价李璟“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41],他的作品虽然传世不多,但都有鲜明风格特色,清人陈廷焯说它“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他词中的愁苦与悲愤都是同时代词人中所少有的,他不仅仅自己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难得的是他延揽了不少词人,从而造就出如冯延巳、李煜这样的词坛巨匠,故何建明教授称赞其为“南唐时期承前启后的文化舵手”。[42][43][35][34]
个人作品
在文学方面,好读书多才艺的李璟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自己也擅长写小词,《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在他与韩熙载、冯延巳、徐铉等臣子经常议论词章与创作过程中,对南唐词坛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造就了与“花间词派”并称的 “南唐词派 ”,“南唐词派”代表人物就是李璟及其子李煜还有南唐臣子冯延巳。[34][44]
李璟作品没有专门辑录,所以保存不多,《全唐文》收录了他的书、表、小札十七篇,大多属于公文性质,诗作只有《全唐诗》收录的一首七律、一首七古[g]和一些残句。词是他的主要作品,但因与冯延巳、李煜等人作品相互混杂,根据南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卷二十一所著录之《南唐二主词》,李璟存词仅四阙。[7]
作品明细
诗作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景逵(应为景达)进士李建勋中书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登楼赋》
《游后湖赏莲花》[45]
词作
《摊破浣溪沙》二首(一名《山花子》)《应天长》《望远行》[46]
《全唐诗》所录残句
灵槎思浩荡,老鹤倚崆峒。【《古今诗话》:璟割江之后,迁都豫章,每北望忽忽不乐。】[45]
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庐山百花亭刊石。】[45]
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十岁咏新竹。】[45]
作品赏析
李璟的这四阙词,都是上片写伤春或悲秋 , 下片写离恨别愁,写景抒情的同时能使读者产生一种 难以言喻的深切的感触与联想。李清照说 : “ 五代干戈 ,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 , 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 ’,'吹皱一池春水 ’之语。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者也 ” , 她认为李璟词整体以“亡国之音哀以思”为基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王安石则很欣赏“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两句 , 比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慨更深,李璟所写何止是美人迟暮,更是对南唐国运每况愈下的状况,深感无奈与感伤。[47][48][49][50][51]
他的七律《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应为景达)齐王景逵进士李建勋中书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登楼赋》,此诗描写帝王生活,歌咏升平气象。其中“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一句中,两个“姿”,两个“势”,分属雪与梅,将它们的动态与静态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出来。[35]
人际关系
家庭成员
父亲:南唐烈祖李昪[52]
母亲:元敬皇后宋福金[53]
兄弟:二弟李景迁、三弟李景遂、四弟李景达和五弟李景逷[52][53]
妻子:光穆皇后钟氏、吴国太夫人凌氏 [53]
儿子:李璟有十个儿子,可考证者八人,另外两人名字无从考据【文献太子李弘冀,庆王李弘茂,后主李煜(李从嘉),韩王李从善(改封楚国公),邓王李从益(改封江国公),吉王李从谦(降封鄂国公),邵平郡公李从度,文阳郡公李从信。】[33][52][53]
女儿:太宁公主、永禧公主(疑似流落辽国的李芳仪,芳仪为妃嫔称谓不是名字)[53]
文臣武将
宰相:宋齐丘、李建勋、冯延己、徐游、孙晟、严绩、陶潜。[33]
使相:李德成、王崇文、郭宗、柴克宠、谢匡、朱业、孙汉威、皇甫晖、刘彦真、刘仁赡。[33]
枢密使:严绩、汤悦、李征古、陈觉、唐镐、陈处尧、魏岑。[33]
将帅:马先进、陈诲、魏韶、何洙、林仁肇、张汉卿、郭彦华、兵仁诩、陆孟俊、王建封、祖重恩、马存贵、郑再诚、张彦卿、刘崇进、张金约、时厚、武彦晖、成师朝、查文徽、许文綦、边镐、陈承昭、高弼。[33]
文臣:江文蔚、王仲连、李夷业、游简言、汤悦、常梦锡、朱巩、陈元藻、冯延鲁、潘承祐、高远、张义方、田霖、高越、贾潭、张纬、钟谟、李正明、张易、赵宣、陈继善。[33]
趣闻轶事
一次李璟喝醉,让江南歌女王感化唱歌,王感化故意反复吟唱“南朝天子爱风流 ”,李璟知道是王感化讽谏他不应该只图享乐不理朝政,于是感叹道:“使孙陈二主得此一句,不当有衔璧之辱也。”[32]
一次李璟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跟你有什么关系?”,冯延巳说:“不如陛下您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是冯延巳词作《谒金门》中名句,“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李璟词作《山花子》中名句,这不仅是冯延巳对李璟的一种吹捧,也是一种文人之间的雅趣,冯延巳的意思是我的“一池春水”再怎么样也比不过陛下“吹彻玉笙寒”,于是李璟大喜。[54][55]
保大二年(公元944年),李璟在宫中建造了一座高楼,召集群臣观看,众人都叹赏赞美。只有萧俨说:“只恨楼下没有修个井。”李璟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这个不如陈后主的景阳楼而已。”李璟明白萧俨是暗喻陈后主躲在景阳楼下枯井中被俘的事,觉得他是讽刺自己会做亡国之君,于是大怒,把萧俨贬官到舒州。[17]
后世纪念
陵寝墓地
李璟的陵墓顺陵,与其父李昪钦陵合称南京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1950年~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人员科学发掘,出土文物640余件,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56]
李璟墓-顺陵
顺陵在钦陵西北侧,为砖结构墓。墓道长约15米,墓室南北全长21.9米,东西宽10.12米,分前中后三室,有主室三间,侧室八间。各主室均为窟窿顶,壁面有仿木结构砖砌柱、枋、斗栱,原有彩画已剥落。后室为李璟夫妇灵柩安放之地,窟窿顶表面用石灰粉刷绘有天象图,地面以方块青石铺成,北部正中用大青石四块合成棺座,石面粗糙无纹饰,相比钦陵,后室入口与棺座都没有龙形浮雕,反映当时南唐国力衰弱,取消帝号称国主的状况,顺陵共清理出整残不一的石哀册、陶俑、陶瓷器、金属器等文物220件。[57]
开先寺
李璟即位之前,曾在庐山东南鹤鸣峰下买地建读书堂 , 隐居于此 , 研习经传诗书数年 , 继位之后九年(公元951年) , 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先兆之意名为开先寺,据《庐山志》记载:“南唐李中主璟问舍于五老峰下,野夫献之,买为书堂;及即位,以为寺,故名开先。”,清代康熙皇帝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自此改名为秀峰寺。[58][59]
相关影视作品
年份
影视作品
影视题材
演员
1986年
《绝代双雄》[60]
新加坡电视连续剧
邬伟强
1996年
《情剑山河》[61]
中国大陆电视剧
许承先
2007年
《李后主与赵匡胤》[62]
中国大陆电视剧
吴兰辉
2015年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63]
中国大陆电视剧
苏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唐中主的政治悲歌
南唐第一宰相宋齐丘:身后有余忘缩手
2南唐元宗(中主)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961年在位19年,终年46岁)
历史故事——爱好文艺的南唐中主李璟
五代十国南唐历史沿革
古今一帝——柴荣的一生(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