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的策略

教师的策略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在这里要举行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的教师,来自60所不同的学校,共340名骨干教师。你们过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努力经历不懈的实践与锻炼,在教育教学中做出过突出的成绩。今后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形势。怎样才能做到这些?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因为理念决定我们的行动。这次培训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最大年龄51岁,最小年龄28岁,总体看年龄在三十五岁以内的居多数,要发挥你们的光和热,你们教育工作的路程长着呢!教育现在是你们的,将来更是你们的!

我们共同完成这次培训走到一起,能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和交流很高兴,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这次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我的三个专题内容的确定

我想与大家探讨三个问题,教育问题、教师问题、教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也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研讨中同时把一些成熟的做法介绍出来。这三个专题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都是各位骨干教师所热心关注的问题,教育的改革似乎和我们教师不相干。你改你的革,我教我的课,井水不犯河水,或者说那是领导者们的事,你们定好政策,我执行不就可以了嘛,不必和我们探讨,这个话题远离于我们这些人啊!这是我计划培训中想过的问题,经过筛选还是把它留下了。原因有两点:首先,我们身份决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的老师既是骨干还是学科带头人,应该明确教育的方向,教育走向何处,识时务才能有明智之举,探讨教育改革是你们的义务,否则有愧于骨干带头人的称号。其次,教师的责任驱动,学科带头人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是教学改革的先锋,学科带头人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我县教育发展的速度。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比例大,整体素质虽然很高,但课改经验不足,全县教学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全县中小学教师六千余名,你们是其中佼佼者,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巴彦的教育发展,探讨教育改革是你们的责任。

    解题

策略是什么?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式,是一种应对艺术和方法。

如果问你,你是到那些老师?你会说出孔子、孟子、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还有你的同事等等。

如果问你:那些人可以当你的老师,或者那些人当过你的老师?你可能列举出很多,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太多太多!

如果问你:什么是教师?你可能记得,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能回答“教师就是教书育人”!

 

第一专题   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策略

   

社会的竞争压力,财富利益占有,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媒体和网络不断曝光,大学的学术腐败、学生抄袭、升学潜规则、校园暴力。这是从人人向往的大学说起,再看我们身边中小学办班补课,混乱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当然,办班补课不是局部所独有的。更说明了,这无一不证明价值观沦落。“竞争”、“责任”让人和人之间关系变得紧张和不安,财富利益使人的劣根性暴露无遗,良心世界被滚动的时代车轮碾压得粉碎。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越来越没有了平静和幸福,老师们变成了教育的奴隶。教育重要不重要?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你说重不重要!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育人,可眼下教育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功能,出现了问题,

一、众多不良教育现象。

孩子们从进入学校那一天起,就只是背书、做题,逐步变成考试机器,他们的能力训练、品格塑造、价值观教育十分缺乏,分数和升学率成为多数学校和多数教师工作的指挥棒。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是大量的工作无人胜任,一方面却是相当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不缺的就是人,当然这是相对的,最缺的也是人,最不缺的也是人,却和不缺的辩证关系。

现在最为匮乏的就是信任,有的下级不信任上级,认为领导不是好东西,有的领导也不信任下级,觉得下级随时会背叛自己。有的妻子不信任丈夫,担心老公藏了私房钱、随时会跟别的女人跑了。就说休闲旅游吧,这本是一件惬意,高兴的事,导游也不信任,认为导游要伙同商贩宰自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古训没有错,在扭曲了的指导思想之下,教育变为追求个人功利目的的跳板和工具,并且是唯一出路,这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有一位女生,第一天踏入大学校门时,由她妈妈陪伴着,面对即将开始的高校生活,女生在学生公寓里不知所措,她妈妈手把手地教她如何铺床单,如何叠被子,如何洗衣服。一个19岁的女孩子,不会铺床单,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九月我送孩子上大学报到,看到一个学生七个人陪着,真是前呼后拥,但也看到有自己一人去报到上学的。满目忧患:就业之忧、能力之忧、品格之忧、师道之忧、价值之忧、公平之忧、礼仪之忧、留守之忧……忧心如焚。当前教育在“育人”这个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扭曲。

教育有问题,这是一个毫不含糊没问题的问题。对教育的、忧思,正在陷入困境:它成为无人回应,没有答案的“天问”。不少人在失望和无奈之余,不得不选择饮鸩止渴和推波助澜,投入到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面对教育的无奈和无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兴国的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二、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产生?

总体说,政府管理没有尽到职责,根源在于政府的体制出了问题,包括运行、监督的各环节,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教育发展缺少必要的生机与活力

政府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政府管理部门急功近利,舍弃周期长、效益滞后、成本相对较高的人才培养计划,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成为空话。在高度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教育运行机制缺乏弹性和活力,根本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2、教育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配套机制

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教育公平、公正、公开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学校运行中缺少有效、科学、公正和真实机制。改革中建立起的各种体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相应的改革措施还不配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发展不平衡,改革的力度和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横向比较,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很不平衡。一些学校行动缓慢、改革流于形式,缺乏动真格的措施,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大多处于停滞、等待、观望状态,尚未找到一条适应农村实际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第二,教师聘任制与社会改革不同步,社会保障机制不配套。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总体蓝图。比如在推行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忽视学校行政机构人员设置的配套改革,校长负责制换汤不换药;在推行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的同时,没有建立起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和完整科学量化评价体系,造成管理体制改革与科学管理脱节,致使管理体制改革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正是这个教育之本出了问题,才导致一系列不可破解现象的发生,热切期待着大幅度的教育改革应运而生。

案例:考试制度改革

(一)考试制度的弊端:

我国考试制度类型多、层次多,因此,每种考试制度又存在不同的问题,仅以高考为例,就存在很多弊端:

1、一考定终身。对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仅仅一次考试、一张试卷,而在此之前的一切都不重要。在高考前,将高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处分全部取消,已成为许多学校不成文的惯例。这当中当然有许多是可以也应该取消的,然而,有些行为习惯品行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也因为高考成绩比较好而免去处分。所以不时传来各高校中学生在校严重违纪,甚至酿成大祸的消息,这些从高考分数,从学生档案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对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高考,一切为了高考,只有高考才是正业,其余都是副业,与高考无关甚至关系不大的学习,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2、文理分科。现在分为文科、理科综合考试,高一结束后的分班,原则上是尊重学生意愿,然而为了留住“好苗子”,赶走“差生”,班主任各显其能,甚至老师之间勾心斗角争论不休。甚至有些学校新生一入高一就分文理科,很多文科生的理化生知识为零,很多理科生对人文学科一无所知。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带来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是高考制度造成的。

3、考试极大选拔性、淘汰性,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把他们的学习引向“应试”的歧途;,造成教师“考什么,教什么”,颠倒了考试为教学服务的主次关系;考试内容片面、僵化,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一切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排斥在考试之外,导致学生只知道读死书与死读书;考试方法单一、死板,造成纸上考实验、纸上考实践、纸上考品行的怪现象。学生都说,高考之后最恨的就是学习,他们在高考结束后,把三年中使用的各种书籍集中起来焚烧,这是对高中学习的一种否定,近几年还有高三学生拒绝报考高等学校。我们培养出了一批厌恶学习却只会考试的学生,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选拔性考试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其原因是所有的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只有拼命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学校考试改革的趋势

1、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考试方式方面,方式趋于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如辩论、课题研究、情景测验等,试行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同一考试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考试还可分类、分项进行,加强综合评价。

3、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改革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参考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后者具有选拔的性质。

考试制度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三、教育改革中必须澄清的几个关系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定位教育改革与教育问题、教育实验、教育试验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

1、教育改革与教育问题

过去曾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教育改革都始于问题,没有无缘无故的教育改革。现实的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各样教育问题,比如考试制度问题、应试教育问题、教育评价问题、课程陈旧问题、教师素质问题、教育体制问题、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教育改革的对象?

同样的一件事,持有不同的观点,也就是不同的判断标准,就可以得出“是问题”、“不是问题”,“是大问题”、“是小问题”等不同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教育改革与教育试点

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教育试验直接联系着。我们经常看到,教育改革方案“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因为政府选择试点的背后,是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当改革方案推广时,政府不可能给予非试点单位同样的资源投入,所以,就可以有“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这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体制存在问题,教育试点本身就需要改革。教育改革的过程具有试验探索的性质,所以说,教育改革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特殊的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改革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

教育改革要解决的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社会迅猛发展与落后的教育理念的矛盾;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教育环境的矛盾。

目前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六年,这是教育教学领域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倡导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角色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能否作出积极的理解与回应,能否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将成为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第二专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在西方,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被认为“四个伟大的传统职业”。国际之间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的综合国力竞争,经济和科技的竞争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教师,这是世人的共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一名教师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究拓展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增长专业能力达到专业成熟,表现专业道德的过程。事实上,教师的学习,反思与研究统一于工作实践中,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促进教师成熟内在最根本动力。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根据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关系到每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素质是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有关教师专业素质表述不一。

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和能力?

有人研究发现,学生和家长关注教师的素质,其中,“正直诚实、情绪稳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个性品质。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师排在前5位的重要个性品质依次是:正直诚实(63.5%)、个人情绪稳定(53.8%)、善于组织(40.9%)、风趣幽默(37.4%)、干净整洁(27.2%),家长的认识也大体相同。这反映了,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家长和学生把专业道德素质要求放在了第一位,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教师整体要求。

1、教师的专业素质

1)友善的态度,“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不刺伤学生自尊心,尊重课堂上的每个人,“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戏弄”。

2)有耐心,“决不放弃一个人,直到你做到为止”。

3)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有方法,愿意参与学生活动,多和学生接触。

4)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人舒畅”。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公正,“没有丝毫偏差”,对学生一视同仁。

5)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

6)宽容,理解学生的行为,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明白,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注意教与学的及时反馈。

案例:“老师你进步了吗?”

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又在教学中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需的一般能力,是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2、和学生的交往能力。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向同学了解,看成绩单与操行评语等等,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智力活动、情感表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师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促使学生喜欢和你接近,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愿意和你交往,建立这种融洽关系,成为学生信赖的人,同时成为他们的朋友。

3、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传播知识与交流的手段,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是语音正确,发音标准,说普通话,表达的内容能被学生顺利接受;其次要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准确表达思想内容,既保证规范又通俗易懂,被学生所理解;第三,要系统连贯,逻辑性强,重点突出,结论明确;第四,要富于启发,有感染力,掌握对话艺术,在对话中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进而形成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交流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最后,在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适中而有变化。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一项基本功,是提高文化、业务整体素质的基础。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有意识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高水平。为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还应善于利用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与语言表达相配合,如表情、手势、姿态,与学生的距离、讲话方向等,这些处理恰当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能把课文里写的内容用简笔画画出来,并且从分利用这个资源,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也相当精彩。竭力扬长,适当补短就是发展自身独特价值的最好办法,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人。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价值,也就没有办法进入一个彼此需要。相互满足的组织循环中,那么你很难有可能游离在组织之外,甚至被组织抛弃。要想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人,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有独特价值的人。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传统教育采用的模型、标本、图表、画片,发展为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如绘制幻灯片,编制录音、录像带,乃至进行计算机教学用的简单程序设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能力。

网络的优点是便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危害有四:色情暴力、沉溺网瘾、网友见面、网络恶搞。拿网友见面来说,一定要有准备充分,冷静机智,当然能不见面,最好不见。网络就象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是先进的,也是危险性,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陷阱与诱惑。要趋利避害,享受健康网络。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专业能力、专业情意。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是从事教学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其丰富程度和运用的灵活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有的教师重视学科知识积累和更新,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导致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再如,有的教师仅限于本学科知识的积累,缺乏对其他学科了解,或知之甚少;还有教师对所学学科和教育学方面知识比较重视,而对社会、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一般知识重视不够,能否占有这些专业知识,直接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天因素。

教师的专业知识两个特点: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并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要精通所教学科知识,对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体系中把握自己讲授学科,充分发挥学科知识育人的价值。

(二)教师的专业情意

有的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狂轰滥炸骂一通,或干脆把学生赶出教室;

有的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宣泄的对象,把学生当做出气筒,对于学生出现的过失,往往恶语相加:“蠢猪”、“笨蛋”、“朽木”顺口而出;

有的老师,学生见他就会主动和他打招呼问好,喜欢听他讲课,他说的话,学生能听进去,在学生那里很有说服力;

而对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尽管他“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人响应,即使响应,也是被动、消极、草草应付,学生与他相处整日胆战心惊……。

作为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有丰富感情、思维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直接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专业情意”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打动着学生。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案例:“掌声响起来!”

三、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育要靠教师去创造,面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只有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才能立足发展,谱写完美的教育篇章。教师专业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应把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终身学习策略

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科知识的和学科教育两个方面的行家里手。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有学术的前沿意识。

树立牢固的终身学习观念,做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在专业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抽出业余时间,在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上训练自己,争取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要积累教学智慧,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讲座,定期进行相互交流研讨。认真贯彻落实听课评课制,珍惜每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机会。

1、向书本学习: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善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跟踪阅读学科专业杂志,同时注意汲取多方面的科学和人文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提高理论水平。

2、向同事学习:向名师拜师学艺,与同伴教师交流研讨,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类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实现伙伴互助。

3、向实践学习:以任务为驱动,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反思性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能力。

4、向网络学习:关注思考网、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主流远程教育网站,与同行沟通学习,加强交流,同时以个人教育博客为载体,积累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5、向生活学习:以进取的心态对待工作,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开放的胸襟感受社会,用广阔的视野关注教育,与时俱进,不做落伍于时代的教书匠。

只有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才能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逐渐成长起来。

(二)自我反思策略

反思就是反过来想想自己,对自己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三方面理解反思的含义:①反思是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批判性思考;②反思是为解决问题的自主行为;③反思也是一种实践。

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与“学会研究”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是一个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加完美。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见解,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有:研究自己行为的行动研究,成长史与自传、反思日记。可以分为两类:自主的经验反思和互动的经验反思。我们只交流自主经验反思。

1、经验回顾:

一个人的经历并不等于经验,经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疏理和审视概括。才能形成经验,经历回顾的基本方法是写“成长史与自传”,回顾成长历程事件中有意义的启示,这有利于教师对经验保持提高自我意识。

2、意向重视:

这是一种直观“经历”的技巧,把发生过的事情像“过电影”似地过一遍,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是看长长的电影胶片,可快可慢,可来回看,定格地看,边看边推敲,边看边检讨,边看边深思,检出成功和得意之处,也挑出做错的,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然后剪辑它,保存在心灵里,成为自己以后的参考或样板。也可以借助教学录像进行。

3、换位思考

利用一种虚构的或相似的情境,自己“设身处境”换位思考和分析比较,来认识自身教学活动的可取之处或某些偏差。比如,听学生们的演讲“假如我是班主任……”,引发对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反思。

我们老师也有做错事的时侯,想一想平时曾经无数次地用罚抄、罚读、罚做、罚扫地来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们,不暗自惭愧。应该自问:孩子们对老师加给他们的动辄重点上百遍的惩罚,内心一定感到痛苦和无奈。自己为何不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他们被罚以“重复百遍”时的内心痛苦呢?这种教育犯错误孩子的做法早就应该改一改了。

4、给自己提问题

制定一个问题单,可以针对专业发展进入“高原期”表现出的某种停滞,针对目前的境况和期望;针对自己教学中产生的困难与迷惑,提出一系列自己追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思维。

①对自身素质和专业成长的反思:

我为何选择教师职业?

社会对教师的看法如何?

我的教学信念是什么?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何看法?

从过去的经验中我学到了什么?

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原因何在?

②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行为是否明确?

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情境是否和谐?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能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

教学手断优越性是否得以体现?

教学策略是否得当?

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③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包括: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形成了怎样的能力?

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

解决了什么问题?

对课前教学计划的反思?

教案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④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权观?

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是否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5、教历记载

教历是教师即时的扼要记载,如一堂课、一次活动的实施要点、心得感悟。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可以写,文字也可长可短。这种简洁地记载,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习惯。记载基本方法:一种是教后记或日志,可采用工作日记的办法,事后及时写下。另一种是日记与随笔。可以包括生活上的经历、与他人的对话、深度的感触,隐喻期望等等。撰写格式可以灵活,主要运用自我分析的方法,检验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触,以达到自我反省的境界。

(三)经验提升策略

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经历,感触到的片断,分散和零碎的体会,集中起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肯定成绩,明确问题。经过反思或交流,并用文字、音像写下来,这就是经验。总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有经验可总结。二是,要有总结的方法,所以说,教师的经验总结就是这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我们要客观看待所谓的教学经验,不要迷信的过度崇拜。

1、怎样总结经验?

一项成功的经验不是在头脑中自发生成的,也不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而是我们自己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中产生的,既是实践的产物,又是教师不断思索的结果。

要多方面地搜集自己的经验性材料,包括教案、教学笔记、教学心得、随笔、习题集、摄制的录像。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积累材料,不仅要进行保存、归档、还要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思考的问题记载下来,或在教案上标注上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写上课后的心得体会,写教学随笔、教后感之类的文章,及时记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方法手段及所取得的效果。

对教学材料进行分析、加工的过程,也是对各种教学经验进行概括与组合的过程。通过这种分析、加工、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关于经验的主要内容与整体框架。分析和提炼教学经验,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一是纵向比较,自己的现在与以前相比较,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改变;二是横向比较,即把自己的做法与其他教师的做法相比较,看区别在哪里,自己的方法有何特点。要注意提炼自己有特色的经验和与众不同,具有明显效果的经验,既使与其他教师有相同意义和相似内容的经验,也要总结出其中不同的做法,发掘出自己不同的思考点。

2、经验总结报告的撰写

撰写经验总结报告的过程,是对原有材料进行重新整理与组织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清晰条理梳理的过程。在这之前要确定自己经验的主题,根据这一主题选择有价值材料,揭示主题的材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舍去。然后构建文章的框架,把各种材料放到相应的框架内,组成一个有机体系。

写经验总结报告,往往采取记叙、描述、举例等方法,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具体地写出来,让人看懂你是怎么进行教学的。要尽量写出自己在教学中的独特之处,体现出个性。一篇经验报告写成之后,还可以抓住某些经验,写出其它方面的总结文章,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你的教学经验。

我们自己写出了经验文章,不是经验总结的结束,而应当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去开拓新的领域,不断去探索与尝试新的方法手段,获取新的认识和新的经验。把新的认识和方法,补充到原有的经验体系中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获得新的生命力。

四、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1、名师和不发达地区无缘

其实,不发达学校的教师中也有很多名师的苗子,也想参加名师评选。可是,分配特级教师的名额指标比较少。

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所在学校就算是小有名气,在评选地区教育专家时落选了,原因是评委们发现虽然他的其它方面都很优秀,但却没有“省级优质课”的获奖记录。但这位教师从教以来,压根就没听说,什么时候组织过此类赛课!不组织这样的赛课,教师们自然就以为没这类赛课了!

缺少名师,学校自然难以成为名校,教师不管如何努力,也炼不成名师,他们又何必强迫自己向名师的标准看齐?看来,名师工程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宏观教育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名师的名从哪里来?

按其成长的一般规律,先得有市()级的教学能手称号,然后得有学科带头人之类的头衔,之后需先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然后才可能成为省级的教育教学专家,最后再凭个人的真正实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这些使教师成名的头衔,都得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但给谁,以什么标准给,其中的复杂因素,绝非上级部门出个文件就可以规定好的。

比如,现在级别比较高的头衔都要求候选人,必须有多少篇国家级报刊发表的论文,要求教学上必须有创新和个人特色,但有些地区的候选人中却难找出一两个符合条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姑且不说有的地区在评选本地名师时就有猫腻,以现今不少教育主管部门的选人思维来看,如果学校有这样两位教师:一个教学成绩非常突出,但课堂却毫无创新,也没有一篇符合条件的论文,另一个教学成绩稍微逊色,但课堂非常有个人特色,论文也有一大堆,你说学校领导应该推选哪一个?如果要调动广大教师为学校创高考好成绩的积极性,自然得推选前一位;但若是要创省级以上的名师,谁都知道后者应该更有实力。

3、分析与启示

目前,我们县正在大力打造名师工程,从一个侧面反应缺少名师,究其原因值得反思。我们常说,我们县的某些老师和哈市名校的名师相比,从教学能力到教学效果不差什么,但却参评的资格都没有,也评不上全市的名师,为什么?除了哈市参评的门槛太高之外,还有就是,教师的发展与名师的成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除了个人方面的动力因素外,社会与学校方面的因素也至关重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不能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个人身上,还必须看到社会文化、教育政策、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虑进去,否则难以成为名师。

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外,同样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引导、激励、培养,更多的人文关怀。就算你的成绩已经很好,但若你把心思多花些在教学上,成绩不就会更好吗?俗话说:“是金子自然会发光!”但若是学校和地区不把你往上推,则在小小的范围内“发光”终究还是成不了名师!

教师们能否感到育人教书、工作学习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愿教、乐教”,而不是“苦教,厌教”?

4、什么样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什么是优秀教师?有学问?爱学生?讲课好?敬业?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这需要多长时间?很多教师都问过这样一些,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给优秀教师下一个确切定义。

好的,我把这两个案例,与大家分享!

案例1:优秀教师主要特征

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但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不看。他觉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应也不太好。对此,他很不解。请问,为什么他“好心没得好报”?这样的教师能说是好教师吗?

案例2:一位小学老师,关于优秀教师的三点认识

首先表现在视界上,善于阅读观察与思考,具有教育眼光;

其次在技术上,能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可视的教育行为,而且科学有效;

第三在意志上,为教育,丹心一片,攀登不止。

总之,随着社会竟争的日益激烈,教师面临着职称评定、竟争上岗、绩效定薪等诸多压力,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对职业幸福的追求。新课程的实施推广,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师的身心发展

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对待工作,豁达的为人处事,是发挥自己专业能力从事教学的重要保障。

(一)积极的人生态度

“忙”与“累”是当前教师工作的普遍现象。与其被苦恼困惑,不如放下包袱,寻找心灵的安静和快乐。面临诸多的压力,怎样调整好工作,学习生生活的关系?关键取决于积极的人生态度。做到“五心”,专心、静心、舒心、宽心、怡心(高兴)。

1、专心就是教师要“一心一意为孩子,一言一行成榜样,留心处处有学问,细心时时有发现,上心事事长见识,专心必定有收获”。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幼苗,只要精心照顾,都会发芽、开花、结果。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需要爱,让每个孩子从师爱的脉搏、师爱的气息中受到爱的激励,获得身心的健康与成长。

2、静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一种境界。对待名利看开多一点,计较自然少一点。教师的职业原本就是平凡的工作,但面对下一代,我们又必须做到无愧于学生,不能被荣誉所累。能来的让其自然来,能丢的索性全丢开。不要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干得多,比别人干得好,领导看不见,同事不买账等等,就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人无奢望心自静。

3、舒心温暖的家庭,是每个人解除疲劳、休憩身心的最佳处所。夫妻要用心同奏事业家庭温馨的乐章,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和谐更能促进事业的发展。家庭温馨多一点,心中郁闷就少一点。立足社会大舞台,工作上承受的压力大,再加上纠葛不清的百态人情,人总有负重不堪的时侯。但舒心的家,永远是身心的栖息地。

4、宽心多一点,生气少一点。学生的顽皮和捣蛋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侯确实让人哭笑不得,有时侯也需要不得不拉下脸来,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行为过分到了让老师生气的程度,需要收敛、反思和改正。但转过身来,我们就应让生气情绪飞往九霄云外,该做啥做啥,不要去跟学生叫真。非要想方设法把学生,收拾得服服帖帖方肯罢休,那样做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无助于学生教育问题的解决。

我们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以今天的成熟指责他们的幼稚,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从学生时代过来,像他们这样顽皮地长大。再说,受批评的往往是一些有个性的学生。多年后,谁保他们不会成为一条好汉!他们可能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款,也可能成为某企业的精英。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自身上的问题,海阔天高心自宽。

5、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过有质量的快乐生活。我们要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快乐为本。“生活多美好,活着就好”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人活着就要有好的心态,出现不顺心,及时调整心态。工作之余,经常和朋友聚一聚,谈谈未来……

要有一颗平常心,消除攀比心。幸福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满足,实现全方位的满足,是不可能的。某一方面的满足,常常就是另一方面的不足,或者要以舍弃某种满足为代价。人生的许多痛苦,往往是由错误的不切实际的追求造成的。当前,一些教师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后,产生了心理失落,总是茫然地陷于“他有了,我为什么没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情绪冲动中,总是“自己有的不喜欢,别人有的却羡慕”,郁闷痛苦中。的确,跟一掷千金的富豪相比,与前呼后拥的权贵们对照,我们当教师的显得寒酸,清贫和无奈。可教育工作的神圣、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是任何一行都无法比拟的。一批批天真的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一天天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这种自豪感是别人无法感受的。

学会自我调解,教师每天的工作那么繁重,压力又大,学生又很调皮,班级又有很多问题学生,怎能不愁,怎能不烦?其实要做到快乐也并不是件难事。我们完全可以在紧张的工作中学会自我调节。如空闲时听听音乐,或者自己随使哼哼歌曲,让重复单调的工作变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二)怎样合理利用时间?

做老师的太辛苦,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回到家里还有那么多的家务,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那么怎样解决这些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呢?

1、计划一点。有人说:越忙的人时间越多。这有一定道理,因为忙,他才会充分利用时间来计划工作学习。而闲人无所事事,对时间不去珍惜,也就谈不上计划和利用时间,恰恰把大块的时间浪费掉了。可以根据工作轻重缓急,规划自己的时间,尽可能把每一周要做的事,大致计划一下,每一天列要点做计划,特别是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

2、结合一点。尽可能把自己学习钻研的内容与实际教研、培训和讲课内容结合在一起,既是个人学习钻研,又是工作,也是研究,一石三鸟。珍惜时间,并不等于不讲究方法,不注意休息地蛮干。一个人仅有事业上的成功,只能算成功的一半。唯有兼顾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各方面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在时间利用上要会工作、会学习、会休息、会娱乐,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使用时间。

3、节省一点。尽可能减少和压缩一些应酬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做自己不情愿又无意义且劳民伤财的事,最浪费时间。如你本不喜欢喝酒,玩麻将、唱歌、跳舞等,可你同学、同事、亲友相邀,盛情难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付,结果既浪费了业余时间,又很不开心,其实对有些情况,与其耐着性子去应付,还不如一开始就委婉或直截了当地拒绝,这样可能会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对有些事情敢于说“不”,别人一开始可能不太理解,可慢慢地会理解。

4、利用一点。一个人一生中有令人吃惊的业余时间。假如你今年20岁,到60岁退休,那么40年中就会有116800小时的业余时间,计算方法为40×365×8116800。若你每天肯拿出2小时有计划地从事做某项事情,40年就有29200小时,相当于3650个工作日,也就是整整十年,十年时间能做成很多事。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许多浪费时间的地方,如乱打电话,毫无意义地闲聊,或无节制地看电视、打麻将、摆放东西等等。

我们都是普通人,要为事业、名利、爱情、亲情所困,所以,工作的目的也就不同。为什么工作?比较科学地把教师工作境界归纳为三种类型:谋生型、事业型、快乐型。

(三)工作的三种境界

谋生型,就是把工作做为养家糊口的一种工具,这些人,日复一日被动地、机械似地工作,身心早己麻木,毫无理想。因为他们要赚钱,所以认真努力工作,严格保证工作质量,时刻担心丢掉饭碗。神经紧绷,一有风吹,立刻竖起全身汗毛,惊出一身冷汗,没有一点自由,更无快乐而言。还有混大锅饭吃的人,一心只想少干一点是一点,下班时,悠然自得地扔下一句话,“今天的钱挣到手啦!”这样人过一天混一天,没有目标,没有理想,都属于第一种。

而有些人把工作当做人生的全部,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以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刻肩挑任务和责任两座大山,为工作而生、为工作而工作。做事迹报告时,常常讲到为了工作,为教育事业,牺牲了家庭、牺牲了健康、放弃了理想等等等等。常常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难道要想做一名好老师就得牺牲这么多吗?这样的榜样让我们望而生畏,而这种就是事业型。

最后一种就是快乐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当然是最好的。这种教师能以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除了具有第二种类型的质量外,还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够将自己的所需所爱自然地融合起来,这样的人思想决定行动,积极、主动、乐观地面对一切,成功地做了自己的主人,他们每天不但收获着工作上的成果,还收获着健康和快乐。

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自己事业与家庭兼顾,成为快乐型教师,是教师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一直也是渴望不可及的梦想,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

(四)如何实现教师美好的人生境界?

孟子曾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贪心,有得必有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学会取舍。事业和个人生活是可以兼备的,其中事业还包括工作和理想,个人生活就包括家庭与生活,就看你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工作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处理事业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公私分明;二是互帮互助。这样听起来可能有点矛盾,其实不然。

所谓公私分明,指的是时间上和精神上,上班时间认真工作,坚持今日的事今天做完,不把工作带回家。下班回到家里,尽量不去想与工作有关的事情,让自己的身心一起下班,得到彻底放松,工作上的事情留到第二天上班再说。所谓精神上的就是不要把个人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影响工作质量,当然积极的、能够促进工作的情绪也是有益的,反之就会影响工作。

所谓互帮互助,是指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其实个人生活也是一种学习,比如交友、运动、娱乐、旅游等,都有助于丰富自己,并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对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又奠定了我们良好的品行,学识基础,这样我们不仅外在乃至气质上都会与众不同,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谦和的气质,让我们在个人生活中成为众人所瞩目的焦点。

人的事业包括工作和理想两个方面,单纯的工作不能算是事业。事业成功与否,要看工作与理想能否共同实现、和谐相处,为了一方牺牲另一方都是不成功的事业。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理想必然也是他所向往又非常感兴趣的,这就决定了,这一方面就是他的长处所在,但很多人并不能够如愿以偿,从事自己所喜爱又擅长的工作。放弃其中一方,那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对于工作而言,我们可以让自己的长处服务于工作,取长补短,让它成为你的工作特色。比如你是学美术的,却教了数学,那你可以不用圆规,轻松地画出一个很圆的圆,随便一出手,就能画出一幅立体几何图形。

如果把工作与生活看作是鱼和熊掌,你想怎么吃?只选一个太可惜了吧!聪明的人会说:“我可以先吃鱼再吃熊掌,这样两种都能吃到。”那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方法,你可能上班时“吃鱼”,下班时“吃熊掌”,“营养”一样齐全。

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抓基础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创建和谐温馨的课堂;情绪饱满,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情感人,提高学生审美观。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必须做到备课深入,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让你的课堂激情迸发,妙语连珠,也才能在课堂上创造出更多的高潮……,教学的“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备学情、备方法。

教师专业化中,法规是前提,行政是关键,学校是基础。

 

第三个专题  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以往调研听课中,许多教师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学充分体现“实”和“情”的统一,用真实、朴实、扎实去教育学生,以激情、热情、真情去感染学生。有的教学追求“五性一重”,即集科学性、创新性、准确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以学生为重,利用多种教学手断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成长。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探索。越来越多的教师卖出可喜的步伐。

一、课堂教学可喜的六大变化

 (一)从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因为学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就业,而要贯穿于学生整个一生,教学应定位在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从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

要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会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差异,研究差异,千人一面的教育要不得。

(三)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在听课过程中见到,教师上课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四)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从单向交流向综合交流转变。

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交流方式:

1、讲授法为主,单项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

2、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

3、讨论法为主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

4、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

显而易见,后两种交流方式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多向交流方式为最佳方式。这种方式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的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的学生实现“互补”, 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六)从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学生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认识、智慧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忽略情感过程,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会造成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过程中要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小孝的问题

二、语文教学的朗读和作文

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主要从抓字词教学入手,培养自觉识字的习惯,往往第一课的处理以识字为主,第二课时则以阅读为主,这也是语文教学面对的两大教学内容。

(一)朗读教学误区

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语文老师的重视,各学段都比较重视读这个环节,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这些教师在公开教学中,琅琅感情朗读书声阵阵不绝于耳。因为“思考”“倾听”“写作”,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被认为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的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振奋,得到教师的青睐。认为阅读就是“朗读”指导课,只要学生读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依据就是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际上这些老师弄错了一问题:学生的储备还不丰富,也就是如果凭学生原有知识,根本不理解课文的意义,那么读百遍千遍也是无济于事。产生公开课中的误区,课堂上热热闹闹,下了课心里空空荡荡。

(二)恰当的作法

1、首先深入课文找到文章中心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结合的切入点,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读。如教学《梅花魂》时,你从文章的哪些部分读出了梅花的魂,怎样读,才能读出和作者同样的感受……。又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伴》时,那样漫长的旅途,作者选择一本书,到底为什么呢?让我们去大声读一读作者的回答吧!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时,你从哪些细致的描写中,读出了主席的悲伤?使学生整个阅读的过程,围绕一条完整的情感主线,文章的读并就不孤立存在了。

2、其次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也很重要。在深入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个性化朗读,引导学生品出不同的味道,读出不一样的语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情感不同,对语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读也不同。学生的主观个性,自悟自读,能够产生有个性高效的朗读效果。

还是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插入话题,如:作为旁观者,你认为主席应该怎么办?既可以达到“读与思”的训练,又进行了一次口语训练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在对课文每一部分的品读中,也这样进行巧妙的点拨,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思考回答,如:从主席的表现,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会想些什么?再如:你从紧锁的眉头中看到了什么?他的悲痛如果不强忍着,会有哪些表现?那“无限的眷恋”中他在眷恋什么?从他“下意识的踌躇”中你读出了什么?所有这些点拨,都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渗透。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一点点地融入学生的思维,孩子的心与作者的语言逐渐产生共鸣。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读、思、说有机地融在起,共同起到了领会人物情感的作用。

3、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以诗句入手,进一步回顾全文,如:写下这诗句意味着什么?读出来。这决定容易吗?让学生自己捕捉课文内容,进行表述,教师再进一步提炼精华。整个过程依然是读、说、思的融合过程,然后教师引导,从这些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他具有怎样的胸怀?自然而然突破了难点。

无论是“思”还是“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同时并存,无论是“读与思”还是“读与说”都要有目的指导。如今追求热闹的课堂悄然间变成了一种潮流。那么是不是学生都站起来了,说了,发言的话题很多,气氛热烈,就是成功的课堂呢?我觉得语文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语言表达的规范,有条理,这个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它应当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而且是极大的重视。作为教师,你可以不是博士、学者,你却可以把你的学生培养成博士、学者,关键是我们的有效教学。

(三)学生自主批改作文

语文教学有一个头痛的问题,作文批改。作文批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直沿用的教师评改的传统模式;另一种是由学生批改。语文教师一本一本精心地批,仔细地改,一字一句都不放过,真象愚公移山。每一次作文批改教师焦头烂额,可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得不到明显提高,原因何在?究其原因,在于老师辛苦批出来的批语,学生常常连看都不看,作文本一发下来,就被塞到书包里。至于老师在作文本上面提示他们如何修改之类的话,几乎没有机会和学生见面,又怎能发挥作用呢?

学生自主批改作文可以解决。让学生从自主评改小练笔开始,批改要求由易到难。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找出错别字,学生自己找出的错别字,下次习作中很少会再出现,改变了平时在批改中,老师找出的错别字,下次习作中还会出现的现象。

1、基本要求

每周抽出固定的两节课进行互评作文。学生可以从四方面写出批语。其中,每个方面5分,作文满分20分。

1)卷面是否整洁

批改时学生一目了然,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们都产生竟争意识,原来基础好,写字好的同学,越来越好,原来基础差,写字不好的卷面会逐渐整洁起来。

2)错别字

发现错别字,要把它圈起来,并在空白处画一个括号写上正确的字。这一环节,避免粗心的学生挑不出错字,可以小组合作交流作业。每组四人,相当于每本作文要经34人之手检查。每组的同学都会认真批改,可以争论、讨论、甚至以查字典做为裁判。发现错别字,每三个字扣1分,扣到5分不再多扣。

3)找出病句并指导改正

找病句,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就可以分小组评改,发挥集体优势,由小组长负责,全组成员共同审批。凡是病句都用横线画出来,写出病在何处,该如何改正。并在文后的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1分,扣到5分不再多扣。

4)标点符号的使用

强调句号、问号、叹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1处扣0.5分,扣到5分不再多扣。

这四条都是写作文的基本要求,学生逐渐掌握成熟。

2、这样做好处在于:

1)经过批改实践,学生准确地记住写作文的基本要求。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从中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明,别人出现的缺点和错误自己也会引以为鉴,对学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2)互批作文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学习的体会,在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的同时,自己的写作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3)学生更关注作文的批语了,对批改作文产生了兴趣。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尽量保持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通过一段的尝试,继续把学生互批作文的方式,加以完善,如果应用不当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3、注意的问题:

1)这种学生互批作文的方式一定要由简到繁,先从简单的小练笔开始,批改的要求也要以最基本的要求入手,让学生逐渐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

2)学生毕竟知识有限,所以一定要采取小组批改的方法,发挥集体的优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样才能保证批改的质量,也能照顾到让后进生参与进来。

3)采取这种方式,并不是说老师可以甩手不管。学生互批后,教师应随机抽取一部分作文,分别给习作人和批改人写出评语,这一点十分重要,以便把握学生的作文发展状态,为学生作文素养的增强提供恰当的指导。复批时还要考虑学生修改的情况,把不当之处做以记录,及时加以指导。

三、生动数学课堂的构建

简单几个字:有趣、有效、有生活,

(一)有趣

教学中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贴近学生的语言感染学生,形成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形式多样化

1、上课形式一定要多样化,如果太单一太平淡,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不太长时间,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喜欢动,喜欢说。太枯燥的学习方式吸引不了他们太长时间,所以老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在教学法过程中不断摸索一套适合的学习方式。并且这个方式要不断更新,只有老师不断进步才能带动学生不断进步。

比如在教学千克与克的时侯,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家人的体重,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时让他们量一下教室、操场的周长等。教学形式千变万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课堂才能生动有趣。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成功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动力,尤其是对中差等生来讲,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可能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做练习时,可以根据层次不同的学生,分配难易不同的习题,这样优秀学生能吃饱,中、差等生的脸上也会洋溢着成功的微笑。

2、合理采用直观教学手断

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尽量采用各种不同的直观教学手段,因为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生动形象和色彩,比对抽象事物要感兴趣。直观教学也就是利用直观实物材料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例如:上图形课时,经常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美工纸做成各种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可能性大小时,给学生准备盒子和彩色球,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猜一猜;学习方程时,可以拿天平做实验引出平衡的意识。

3、注重每节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快速、主动地进入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氛围中去,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开始,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她取出两面三刀颗大五角星,微笑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颗星——这是红色智慧星,这是黄色合作星,在学习中,老师将把红色智慧星奖给最爱动脑筋的小组,把黄色合作星奖给最能互相帮助、协作学习的小组,大家想要吗?”“想”“那我们一起努力吧”,学生的求知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诱发出来,人人处于兴奋状态,这时探索新知便会水到渠成。

(二)有效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的。教学要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找准数学的起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捕捉教学生长点,使数学目标切合实际。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就有了方向,才会在课堂中体现出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有效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教学情竟来实现,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情境呢?

第一种是创设实用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媒体,媒体也可以是一件件学生熟悉的实物,如苹果、鸡蛋等。通过猜一猜、掂一掂来感悟,让学生对两个质量单位具有感性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第二种是创设思维含量的教学情境。现在我们数学课堂倡导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这是对的,但却不能始终保留在生活这一层面上,应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用“分月饼”这个生活实例来认识“二分之一”,学生亲自到讲台来分月饼,活跃气氛,但当提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4份、5份……怎样分?有没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这时学生由生活表层的思考,深入到数学方法的探索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种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简洁的教学情境。有的数学课创设情境要简洁,不能过分渲染,不能沉迷其中,不能光依赖于绚丽多姿的动态画画,而是要靠教师自身调整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由表面上的平静状态,促使学生从心底掀起的波澜。也可以是老师寥寥数语,以此激发学生产生挑战的勇气与欲望。

(三)有生活

1、借助生活经验,学数学。教师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把握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

2、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学以致用,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摸球游戏”这节课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定、经常、很少、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学了“一分钟能干什么”后,让学生估计自己从家到学校大约要多长时间;学了“求平均数”后,让学生计算家中平均每人的月收入。

四、英语的语音教学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学习英语是哭着进来,笑着出去。要让学生体会英语十分有趣,备课时,细致找出一节课中什么地方能出现兴奋点,围绕这个点设计教学。课堂上,幽默感的语音语调和丰富的体态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轻松和快乐!当有新的欧美动画片出来时,上网找到,让他们观看;偶尔学习几首英文歌曲,自己根据课文创编些小剧本,自己编排。

方式多种多样:讲故事、设计比赛、开展课堂游戏等等。

1、创设真实的语境,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教师正确优美的语音、语调以及流利的表达,会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避免拖长腔的唱读,有利于学生提高听的能力,形成准确的发音。录音带的范读,学生模仿跟读也很重要,其中的Rap风格的说唱,也是营造语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英语语境中练习发音。

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语音教学是语言学习的第一关,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认读能力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而且操练方式也要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认读动物单词时,首先将图片和单词放在一起读;可以只给图片或只给模拟动物的声音让学生说出单词;最后只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在这三个环节里,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新知有所熟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刚学过的新知,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熟悉单词形式,培养认读能力。这样环环相扣,逐渐将要求拔高,学生的能力才能渐渐提高。

2、学生朗读课文时,我们常常是指读(用手指着读)为一种坏习惯,可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适当的指读很有必要,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候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开始了,他还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光跟着张嘴,心思没有投入进来。要求低年级学生指读,一方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认读能力,提高认读效率。当学生到一定年龄,朗读水平到达一定高度,指读就可以放弃了。

在小学阶段,语音教学不应以掌握语音知识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句子的重音、节奏和语调,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五、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很多的说法。由于学科的差异,地域的差异,班级学生组成差异,标准的差异,得出的结果也会一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无论怎样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好课的准备,都浸透着许多老师的汗水。

(一)学生有“真实经历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必须追求学生真实经历学习过程,不能作秀,不虚情假意的表演,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体现不同的观点、不同思想的争论、统一之中,体现在老师的真情实感的批评和表扬之中,体现在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机敏的对策之中,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精彩的课堂。

(二)学生学习方式科学有效

课堂教学要实在,该讲的就讲,该讨论的就讨论,该背的就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的探究,一味讲授,毫无价值的讨论。也就是该做的必做,不该做的不要做。

(三)教师一定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在陶醉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要看老师有没有一定的基本素养,比如组织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等。

(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该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判定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层次、可操作、师生共参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及时激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确定,要看学生的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看学生是否会交流合作。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教材”。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传统意识中,人们认为“教师要给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假设前提是只要教师的知识多了,学生自然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有人说,教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有人说,教师是翅膀,能让学生在天空翱翔。有人说,教师是奠基,构筑人才大厦万丈。我认为,教师是真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巨匠,他们用柔弱的双肩承载未来的腾飞与希望,传播着社会进步积蓄的能量。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控制不了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预知不了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态度决定高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元智能理论
有效的教学就是让教学更真实
少教多学”教学思想【专家言论】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方案研究-
高效课堂重在高效推进
教师应是一个导学者、合作者和促学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