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游龙门石窟访白园——豫鄂自助游(13)

9月11日一早,天还下着小雨,坐公交车赶往龙门石窟游览,属重游。上一次游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印象已渐渐模糊。门票90元,老伴半票,我免票。进景区就觉得变化颇大,有点令人兴奋。


01  这块“龙门石窟”巨石,是新添置的,所谓“新”,是相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说。


02  这座“龙门博物馆”建筑,上次来没有看到,也是“新”的。


03  从这里进去参观,当然,这座唐代城门式建筑也是“新”的。


04  伊河水面宽阔,波光粼粼,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上次来伊河水小,不起眼。


05  这道“龙门”,以前好像也没有见到。

龙门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回想起来,四大石窟中麦积山游得最早,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游的;游龙门石窟是八十年代初的事,为其次;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都没有相机,只留下一张黑白照片,记忆已逐渐模糊。现在人人都能用相机手机拍照,云冈石窟是2010年5月游的,莫高窟是2017年9月游的,留下了许多数码照片,记忆犹新。另外,麦积山已于前年重游了,今又重游龙门石窟,实在是人生一件乐事。


06  第140窟,又称宾阳中洞。

北魏(500-523年)营造,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来由于宫廷发生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即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的。


07  在石窟前,老伴礼佛。

值得一提的是,宾阳中洞内,有一幅著名的碑文,史称《伊阙佛龛之碑》,亦称“褚遂良碑”,贞观十五年(641)刻于宾阳中洞内。所谓“伊阙”, 是因为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唐以后,改称龙门,沿用至今。《伊阙佛龛之碑》通高约5米、宽近2米。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三十二行,计一千六百余字。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其母亲长孙皇后逝世后做功德而开凿,都是一些歌功颂德话。洞壁上的碑文,像我这样的普通游客站在护栏外是看不到的,也看不清。特从网上下载一张碑文拓片,以飨读者。


08  《伊阙佛龛之碑》的拓片之一。

褚遂良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兼官员,《伊阙佛龛之碑》是其早期传世的代表作。为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之最大者,字体清秀端庄,宽博古质,是标准的初唐楷书。此碑虽说是碑,实际上却是摩崖刻石。摩崖书法,因无法近观与精雕细琢,于是便在气势上极力铺张,字形比碑志大得多,舒卷自如,开张跌宕。褚遂良的《伊阙佛龛之碑》,正是具备这样一种典型的摩崖书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除褚书外,还有龙门二十品”,也是久负盛名。指选自古阳洞和慈香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书法魏碑的精华,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二者分别是唐楷和魏碑体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09  大卢舍那像龛,又称奉先寺,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672),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675)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唐代雕琢的卢舍那大佛,融入了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并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我还想说,东方雕塑的卢舍那大佛与西方雕塑的维纳斯女神有的一比,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审美情趣,产生的伟大的艺术作品竟如此不同,你不为世界的多姿多彩而赞叹?


10  在卢舍那大佛前拍一张,请注意,这张照片特点是老伴的手与大佛的手重合,含虔诚接佛、佛光普照之意。


11  身后的雕像是英武雄健的天王与咄咄逼人的力士。


12  嘿!碰到老外,许多白种人也来龙门石窟参观游览。


13  龙门山上布满了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五代等多个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14  站在高处看伊河,一艄画舫正在河中游弋。青山绿水,好一幅天然图画。


15  从桥上过伊河,可参观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


16  在伊河的东岸,看龙门石窟。


17  拉近来看龙门石窟最精彩的“大卢舍那像龛”。


18  这是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的东山石窟,主要洞窟有大万伍佛洞、看经寺等。

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其中,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的禅宗窟,顶上所刻莲花周围的环形饰带内,雕有坐佛、伎乐天、金翅鸟和琵琶等乐器,恰如极乐世界中万籁齐鸣、天花乱坠的奇妙景象。


19  沿东山脚下继续前行,就是香山寺,这是香山寺一角。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唐垂拱三年(687),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大和六年(832),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此外,白居易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846)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


20  香山寺规模不小。


21  在香山寺临伊河的长廊里,老伴正在吃自备的午餐。长廊的廊柱上有幅楹联: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楹联的意境,透出悠闲、潇洒与浪漫。


22  离开香山寺,继续前行,就来到白园。

白园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龙门东山又称香山,山谷名青谷,青谷把香山北坡分出了一座山峰叫琵琶峰。白园就沿青谷而入,绕琵琶峰而建,占地44亩,错落有致,犹如世外桃源。白园有不同于其他景区的三大特色:第一,寻找白居易生前踪迹,拜谒诗人墓地,品味高洁人生,欣赏不朽诗文。第二,园内明山秀水,花木树石,亭台楼阁,碑碣廊庑,无不体现出诗人的性情、大唐的风采,并与大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第三,园内的石刻、楹联含义隽永,尤其是白居易诗廊和日本碑廊集古今中外百家之长,与龙门二十品等石刻艺术隔河相望,相映生辉。


23  拜祭白居易墓。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晚年在洛阳定居十八年,大概在65岁时写下了《忆江南》三首。

凭吊白公,在墓前吟诵他老人家的不朽诗篇《忆江南》三首以作怀念: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在白居易墓前,吟诗告别,就下山了。别了,白园!别了,香山寺!别了,龙门石窟!下午还有时间,赶紧去关林游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约了二十年的旅行(十)——千年龙门,凝固的诗篇
龙门石窟介绍
中原河南:再访龙门石窟(叶平)
女皇武则天到底长啥样?来洛阳龙门石窟!看看这座大佛像就知道了
“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有多美?
龙门石窟景区讲解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