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伤寒-221(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二十一条

原文:陽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注:①愦愦:烦乱。愦,昏乱。

  ②怵惕:心惊而有恐惧貌。

  ③舌上胎:此处指舌上有黄白薄腻苔垢。胎通苔。

释义:(陽明热证误治的各种变证以及下后热留胸膈的证治。)

      陽明病,脉象浮而且紧,咽中干,口味苦,腹部胀满而气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体沉重。如误用发汗,就会心中烦乱,反而言语谵妄;如误用温针,就会怵惕烦躁不得安眠;如误用泻下,则胃气损伤,邪热扰于胸膈,引起心中懊,若舌有黄白薄腻苔,可用栀子豉汤主治。

      “陽明病,脉浮而紧”,与太陽伤寒之脉相似,但从“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之证可知,此并非太陽表不解,而是陽明表里热盛的反映。脉浮紧多见于太陽伤寒。今陽明燥热亢极,与正气相搏,邪实正实,也见脉浮紧,当主邪热实。浮脉一般主表,而陽明之浮,则是燥热充斥内外所致。故其脉轻取有余,按之亦有余也。此与太陽之浮紧不同,太陽脉浮紧,轻循固为有余,而按之略呈衰减。然亦必观其证候所合,方可断为太陽或陽明之浮紧脉。属太陽者,必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属陽明者,必见燥热之象。热蒸于上而津伤,故“咽燥口苦”;热壅于里而气机不利,则“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陽明外证,由燥热逼迫津液外泄所致;邪热充斥于内外,经气不利,则“身重”。本证属于陽明热证,则非汗、下之所宜,当用清热之法治之。

  若误将脉浮紧、发热等辨为邪在表,而用辛温发汗法治疗,则犹如火上添薪,必燔灼津液,酿成坏病。热扰心神,神失濡养,则会导致躁扰、昏乱、谵语等。躁者,躁扰不安;愦愦者,心烦意乱,更兼语言谵妄,咸由辛温之剂,助长邪热,心神被扰所致。若误用温针之法以发汗,是以火助热,内劫心神,故有心惊恐惧,烦躁不得眠等证。

  若用攻下,是诛伐无过,徒伤胃肠,无形之邪热乘虚而入,扰乱胸膈,故曰“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热邪既扰于胸膈,必心烦懊,舌上生苔,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治宜清宣胸膈郁热,以除烦侬,栀子豉汤主之。

  太陽篇亦有栀子豉汤证,多由表证误下而致热扰胸膈引起。本条乃陽明经热证误下,胃中空虚,热留胸膈所致,其来路虽与太陽篇的栀子豉汤证有内外之别,而基本证候大体一致,故治法相同。

辨证论治:

主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上苔(舌苔薄黄)。

成因:热扰胸膈。

治法:清宣郁热。

方药:栀子豉汤(肥栀子、香豉)。

己亥年八月十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21条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浓,舌上胎者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221条
脉浮而紧的阳明病最易误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219】【220】【221】
伤寒论 第221条诸家解说
程门雪评柯韵伯《伤寒论注》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