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其昌抄写《心经》思考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思考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一直以来,我们信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似乎人品与文品、人品与画品之间可以直接划等号。但当我们面对董其昌这个人的时候,却不得不推翻这种固有的认识。原来,一个恶人也可以有至高至雅的艺术造诣,也可以树立起一座文化高峰。

  对此,我们会陷入沉思: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董其昌(1555-1636)是中国古代书画界的一代宗师,是诗歌界的一个明星。套用今天的说法,便是董其昌的生命从来不缺诗与远方。但细察董氏的生活,他也同时不缺现实的苟且,不缺斯文扫地。

  由此,我们不妨瞧瞧董其昌的斑斑劣迹,让董粉看一看这位文化大师人性的复杂。

  董其昌早年出身寒门,而且真是相当的贫寒。他做学生的时候,家里瘠田仅二十亩。土地不多,还很贫瘠,一家糊口之难,可想而知。而他成名后,则富甲一方,“膏腴万顷,游船百艘”,堪称钻石级土豪。而且,这个董其昌除了是书画超群的艺术大师,还是是级别甚高的官员,最高官拜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文化部长。由此,名气、权威、财富融于一身,堪称名流中的名流。假若当时有报纸与电视,他的名字绝对时常登上头版头条。


  明代后期,阉宦及其附庸官僚控制朝政,再加上东林党人参与激烈斗争,官场一片败坏险恶,吏风沦丧至极,而董其昌却能游转于勾心斗角的局面,如鱼得水般自由自在;混迹于尔虞我诈的的环境中,从容立不败之地。常在河边走,竟能不湿鞋。这足可见董其昌的权术智商与公关能力非一般人所能及,他的字画就是无往不胜的公关利器。

  1606年,董其昌辞官回松江赋闲。居乡期间, 横行地方, 欺压良善, 抢男霸女, 在家中招致方士专攻房中之术, 甚至淫童女以采阴补阳。他生活骄奢淫逸, 曾用尽心思将一个同僚的孙女娶来做妾, 并强暴了小妾的妹妹。

  他家有良田万顷, 却极少向政府纳税。为了扩建豪宅, 逼迫附近百姓搬迁。为了牟利, 开设妓院。不仅如此, 董其昌还养了一群恶痞, 平时放债霸产、诱奸民女,可谓无恶不作。因其在朝廷势力很大, 百姓敢怒不敢言。但终于因为一件突发事件, 使积聚已久的民怨暴发出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事件。

  据载:在董其昌寿辰这一天,一个名为陆兆芳的生员差遣婢女绿英送礼给董其昌祝寿,董其昌则趁机强暴了绿英。绿英乘隙逃回陆家后,董其昌父子就命二百多名家奴冲进陆家破坏捣毁, 打散其家人, 抢走绿英, 并将其家资抢掠一空。陆生员喊冤无门,地方官府则不敢办案。


  消息传开后,当地人义贡填膺, 有人就把董氏父子的恶行编成话本《黑白传》, 在民间传唱。不巧, 有个叫钱二的说书人正在说唱《黑白传》时, 被董其昌的一个家奴路过听到, 把钱二捉起来, 严刊拷打。钱二受不了挨打, 随便招供, 就说脚本是生员范昶提供的。范昶被抓来, 遭受羞辱一番后,才放回家。而想不到的是,范昶回家后不久便死了。

  范加与董家有姻亲关系。范昶83 岁的老母冯氏依仗这层关系, 携范妻龚氏及三名女仆往董家分辨清白, 沿途边哭边骂。董其昌知道后, 先令奴仆将其乘坐的轿子砸毁, 后将范家婆媳及女仆带到家中, 闭门毒打后又将冯氏推入沟壑之中, 范妻和三个女仆则在惨遭强暴之后脸上被涂满污泥, 衣服脱光示众。她们上无蔽体之衣, 血流至足下, 下乏遮羞之布。观看者摩肩接踵,人人发指,,皆称董氏之恶可谓造极。

  董其昌的恶行终于导致民怨沸腾,几天内控诉的传单传遍各县, 明万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 民愤终于爆发了, 上万名怨民从四面八方赶来, 把董府团团围住。董家找来数百打手相助, 两方大打出手, 场面混乱。最后,堂堂董府被纵火,画栋雕梁、朱栏曲槛、园亭台榭、密室幽房,尽付之一焰中。而董其昌,则带着家人和奴仆连夜狼狈逃走,不敢有丝毫停歇。

  在中国,文人被抄家,实在是小菜一碟,不足为奇。有皇帝的年代,衙役来抄;无皇帝的年代,红卫兵来抄。但像民抄董宦这样的事件,由民众自发而起,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破坏之重、情绪之高亢,恐怕是登峰造极了。而就是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却留下了诸多书法、绘画与诗歌的经典,不断被后人膜拜与学习。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心经》。

  董其昌的这幅行书《心经》,写于崇祯六年癸酉(1633),当时,他已78岁高龄。通观整幅作品,墨迹带有明显的米芾笔法,笔致清秀中和,风格恬静疏旷。这种疏朗柔和的笔墨,与其说体现的是散淡飘逸的气质,毋宁看成是一种“禅家心态”之流露。

  少年时,董其昌的毛笔字写得并不好。17岁那年,他与别人一起参加考试,学识首屈一指,但因为字写得太拙而排名第二。受了这次挫折后,董其昌便暗下决心勤练书法,终获书艺的成功。

  综观董其昌一生的书法,以楷书、行书、草书为主,其中以行草造诣最高。他早年从颜真卿、虞世南入手,上溯魏晋,又从怀素、杨凝式和米芾等前贤妙墨中获得灵感,养成清逸散淡的优雅气息。他在50岁之前为勤学期,不离二王的影响。在50至70岁时,才逐渐形成个人风格。70岁后,融诸家为一体,质朴自然;寓变化与简淡之中,自成一家。


  在明末清初,董其昌的字备受推崇,论影响力无出其右者。康熙、乾隆皇帝都对董其昌的书法大加推崇,以董其昌的字为帖,反复揣摩练习。康熙皇帝称赞道:“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非诸家所能及也……”康熙的书法字形几乎完全出于董其昌的路数。乾隆也常临摹董其昌的书法,至今仍有存世作品。

  但质疑董其昌书法造诣者,也不乏其人,最著名的要数康有为了。他在《广艺舟双楫》中直言:“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董其昌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画禅室”,希图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禅意,但在实践中却将禅的意味转向文人美术的语义。在他著名的《画禅室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多少个伶俐汉, 只被那卑琐局曲情态,耽搁一生。若要做个出头人, 直须放开此心。令之至虚,若天空,若海阔;又令之极乐,若曾点游春,若茂叔观蓬。洒洒落落, 一切过去相、见在相、未来相, 绝不挂念。到大有入处,便是担当宇宙的人,何论雕虫末技了。

  这段话,足见董其昌对于禅机的心印之深。而事实上,一生优游于心学与禅道哲学的董其昌,也的确创制了自己绘画风格的“无相法门”,在空灵阔落的妙悟中,来展示山水的真性与生命的真实,树立起一座中国山水画的高峰。

  但翻阅中国美术史,禅宗与书法、与绘画的紧密关系,实在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佛法东渐,给中华文化带来一股无比蓬勃的活力,而于绘画一途,尤其彰著。汹涌澎湃的禅学洪流,冲击画坛,产生了诸多划时代的大师,即首者便是创泼墨山水的王维。苏东坡谓:“细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细观其画,画中有诗。”其画中之诗,非他,无非禅境。王维秉禅宗影响,为美术开一新境界,后世因而尊之为南宗始祖,文人画之开创者。


  宋人标出“墨戏”,明人始唱“画禅”。画与禅确乎不可分割。故禅宗兴,则绘道昌;禅宗式微,则画坛冷落。而到了晚明董其昌这里,他拈出绘画“南北宗”论,以石破天惊之势,惊觉画坛。《画禅室随笔》卷二有云:“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他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此论虽有矛盾之处,但影响深远,至今仍为时人论画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一个是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师,一个是八面玲珑、危害一方的恶霸;一个是信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文人雅士,一个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奸佞之徒。这两个完全对立的方面,你如何将此放在同一个文人身上?对此,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说,中国文人品性的两面性,最甚者莫过于董其昌。


  艺术创作与文化品格在云端之上,生活作风与品性修为则在污泥之中。这便是真实的董其昌,这便是真实的人性。当然,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人性的时候,还是多以宽容的心态待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人设大崩塌?17世孙为其反转?
董其昌书法绘画上的修养不容否认,“南北宗...
“三品”董其昌
张继刚——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天下艺术】国画:南北宗论
董其昌《勤政励学箴》楷书精湛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