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式太极拳的身法

 身法,诸家拳术之本,和式太极拳自然亦以身法为重。身法者,其精微妙非手、眼、步法所能及也。太极走架打手,身体的起落进退、姿势的端庄中正,乃身法所求也。故曰:“拳谋于心,力源于脊,攻守不败,全系于身”。<身法八要>云:“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起为横。落为顺,进步低,退步高,反身顾后,侧顾左右。敛如伏猫,放似纵虎,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与三节相宜。”在太极运化中,如能够把“中正舒展”、轻灵圆活”、“进退闪挪”等身法变化有机的结合,是练好太极拳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式太极拳身法之特点。

        一、中正舒展轻灵圆活

        立身中正,并非仅指站立时身体中正。在一招一式的运动变化中,都要求中正舒展。“身法端的脊中正,先求尾间在正中”。和式太极拳之训练对身法的要求是从头顶经躯干至会阴一般始终保持一条线,不管向何方运转,变化,皆要躯干顺直,守于正中,保持督脉畅通。练拳打手时,各个骨胳关节亦不做死转硬抹,尽其腰胯或脚落点摆顺当,不别扭,体现出“恬静肌松态自然,腰脊中正虚领顶”。全身关节肌肉放松,增强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举动轻灵,招式圆活,太极拳是各种弧形、曲线运动,练起来轻灵圆活,舒展大方,衔接和顺,如倒撵猴一式,周身走圆,手云大圈,退步弧圆,内劲滚圆,轻灵圆活自然协调配合,就能避免动作直来直去、呆板、僵滞。

        二、身备五弓  蓄发相间 

        诸家太极拳在谈到身法时,都注重一身浑劲,蓄发相问,收放相变,这是太极独特的身法。“五弓”是指身驱犹如一张弓。两手为两张弓,两下肢为两张弓,五弓合一,即为太极拳的全身整体的形状姿态,蓄如“伏猫”、发似“纵虎”。能蓄能发,滔滔不绝。

        “身弓”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劲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是在直立姿势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身如弯曲时,腰弯前凸度变小,其他二个弯曲发生相应变化,四肢也相继发生位移,同样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对运动或跳跃时所产生的震动起缓冲作用。‘身体形成五弓形,同时表现出“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沉肩坠肘”等身体表现特征,维持胸、腹内压平衡,和保持重心稳定,保证身体内外轻松舒展,气血畅通使胸腹部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等处犹如磬壁微躬。总之,“身弓”如能做到恰到好处,自然会出内劲含多而力,功夫日久,腰脊为气力之源,两足变得充实有力。举足投步,下盘稳固,安如泰山。

        “臂弓”以肘为弓把式,两臂从颈椎两侧的锁骨经肩肘至腕部,自然形成弓形。从生理上讲,肱骨同挠骨,两骨平行排例,形成一个自然弧形,同时松肩沉肘,气贯掌心。故和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和庆喜师云:“肩松气沉稳中活,臂绵如蛇怀抱斗,肘坠微曲似豌豆,环连心会不可丢”。

        “腿弓”以膝为弓把,胯骨与足跟为弓梢。臼与股骨头在提肛敛臀的情况下。外旋移,形成弯曲,同时,膝、内外踝关节相应发生变化形成弓形,足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连结,在纵横方向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有利于身体的平衡和运动,负重时起到重要的弹力缓冲作用。人体重心自然下沉,两腿蓄劲,足跟同五趾抓地,使腰腿之劲贯到足跟,使周身之劲相聚、相依、相顺、相随。

        总之,五弓合一,是太极拳身法训练身体各部位表现特征。松肩坠肘、岔胸拔背、松腰敛臀、气沉丹田是太极拳运动所求和重要表象。符合拳理:“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三、诸身之变合乎法规

        在太极运动中,身躯多有起落进退之变化,如能训练得法,乃会事半功倍,走架打手。其身法繁多,现择其重要的作用做一浅谈。

        进身:进步宜蓄身,进人要进身,步随身进步过人,身催步起步逼人,使对方失去重心尤如悬壁束手,然须进步进身相伴相随。如指挡捶,野马分鬃、十字手等式。

        退身:退身起步后移、如有扶势之感。一可避开对方锋芒、缓化其力、又可诱敌深入,打其措手不及。如倒撵猴。

        起身:高则扬其身,力源腰脊,意于领顶劲上提,使四肢随着起身而有增长之义。如闪通背、回头看画。

        蹲身:蹲身蓄力,得机而发,即“蓄而有余”特点是脚足下曲而不僵死,劲而内蓄、用之可速暴发。如海底针,跨虎。    

        伏身:随对方下移而下行,引化其劲,伏身而力不散,伏身不能低头弯腰,使力无头。如跌岔、砸七星。

        翻身:身左右翻转,以四肢维持身平衡,借腰脊之力而旋翻灵活。如鹞子翻身。

        转身:前后转身,以腰为轴,旋转以击敌,四肢皆打人,如转身揽插衣,转身进步平心锤。

        纵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纵跳,趁敌不备,纵而击之。如玉女穿梭。

        闪身:侧身以避敌之劲力。闪后即进,至速至猛,令敌防不胜防,多在打手而灵活用之。如,闪通背、白蛇吐信等式。

        太极拳之运化,身法之多变,可谓变中有变,其精微妙,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总结。今习练太极者,只要天天坚持锻炼,勤学苦思。日久必豁然贯通,举手投足均含太极身法之规则,动之蹈之自然会随心所欲。

       四、闪战腾挪、轻灵敏捷

        “闪战”指侧转身子,进退、左右动作迅速、敏捷。当对方进攻时先辟开其锐力,然再给对方措手不及的还击。《太极拳就释》云“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进一步说明了动作灵巧,身法变换至多至疾。同时也说明了闪与进,攻与守的内在联系。太极拳同诸家拳术一样,都包含着“攻”与“守”的辩证关系。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犹如“闪战”也体现了守中有攻、攻中有守、攻守兼备的特点。

        在推手时,两手搭手后,棚捋挤按、上下进退、运用“闪战”避实击虚把对方打倒,这就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把对方劲力之方向、角度、力点使其转变并变为背势。并给迅速还击,从而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小力胜大力。如赵堡和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和敬芝(公元1853—1928)先生《手决》云: 往来挤按须放松纵擒权谋跟彼动  虚退诱进惊炸取避实迅雷身手应。

        腾挪:即腾腾挪挪、忽高忽低,转动幅度大,其特点腾挪颤抖,灵巧紧凑,转换运劲。以柔促刚,动作遒劲活泼,促步碾脚,咔咔有声,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快速利落。

        总之,在走架或打手时,必须在沉稳的动作中含有轻灵圆活,快慢相间,错综复杂的变化不失于身法的规则,在闪战腾挪中,特别注意避免动作迟滞、呆板、不灵活,“意向如发志必取,情活神足助虚灵”,一语道明太极真谛,把太极拳气、神、理、意、情等集于一体。既锻炼了功夫,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故在太极拳运动中,中正舒展,身备五弓,含胸拔背,松肩沉肘、闪战、腾挪等身法的要求,凡是太极拳爱好者或专业训练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习练太极拳者一定要体现太极拳的优越性,使太极拳真正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和威力。(文章来源于网络,2016-02-16 世界太极拳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太极拳盘架子的要点讲解---刘晚苍
吴式太极拳老架散手歌诀5
杨式、吴式两家太极是怎样一步步偏离《太极拳谱》而走进旁门的?
[转载]浅识太极拳的松沉
陈龙骧:李雅轩先师传授的太极步法
李光昭老师讲授 太极拳道-太极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