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物 | 铜镜:奢侈品平民化



人类最早认识自己的容貌身形,是通过水面的镜像反射,但水面无法随身携带,铜镜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铜镜透明度不高,镜像清晰度远不及水,但它体积小,方便携带,又不易毁损,可以长久保管。公元前3000年,埃及出现了用于化妆的古铜镜。用金属作镜子,似乎是中西方古人惊人的默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征战的女将军衣锦还家,端坐窗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这里的镜子,说的就是铜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也有女史对着铜镜梳妆的画面。


中国古人将镜的发明归功于轩辕黄帝。相比之下,郭沫若的推断更有道理:“普通人用陶器盛水,贵族用铜器盛水,铜器如打磨得很洁净,既无水也可以鉴容。故进一步,即由铜水盆扁平化而成镜。铜镜背面有花纹,背心有钮乳,即是盛水铜器扁平化的遗痕,盛水铜器的花纹是在表面的,扁平化后则变成背面了。钮乳是器足的根蒂。”


今天,镜面材料已被优质玻璃替代,要看古人日日使用的铜镜,只能去博物馆了。2015年3月,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铜镜展开幕,86件汉唐铜镜首次展出;紧接着,扬州博物馆汉唐铜镜展安排在清明小长假;远在俄罗斯的一场名为“中国古代铜镜魅力”的展览同样引人注目,30多件中国近代铜镜均为该国滨海边疆区境内考古发掘成果。只要留心近几年的文博资讯就会发现,陕西、安徽、深圳、武汉,全国不少博物馆都举办过馆藏铜镜特展。传世铜镜并不多见,各馆馆藏很多为考古发掘成果,藏品分布如此广泛,可见铜镜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重要性。



【六朝时期·铜镜】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从理容妆到降妖精

就目前考古发现成果,最早的铜镜出土于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尕马台齐家文化墓葬。1975 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中发掘出一面素镜。这面素镜与1976 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出土的七角星纹镜都是齐家文化的代表。齐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学者们认为,它的下限应与夏王朝接近。

铜镜诞生初期,资源开采量小,铜料非常珍贵,成品价格昂贵,普通人家难以拥有,这种技艺经过商、西周、春秋,到战国时发展成熟,清代以后逐渐被玻璃取代。铜镜背面可由内到外划分为钮、钮座、内区、中区、外区、圈带、铭带、边缘等部分。镜的背面装饰通常都为一个主题纹饰,这是决定一面铜镜的名称和时代的主要依据。


战国铜镜以圆形为主,纹饰繁密,题材丰富,包括禽兽纹、几何纹、山字纹等等,其中山字纹镜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是战国铜镜的一大特色。铜镜已不限于贵族赏赐之物,在市井中也能购买到,但是价格昂贵。铜镜用来照容貌,与生活密切相关,通常被放在墓主人的头顶或胸侧,表示为主人生前的日常随身物。有些铜镜被放在漆盒里,旁边放有木梳和木篦,有的铜镜周围还有丝织物痕迹,推测最初为丝织品包裹,足见当时人们对铜镜的重视。


汉代铜镜已十分普及,仍以圆形为主,像战国铜镜那种抽象的装饰纹样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草叶纹、星云纹等。从沈阳故宫馆藏的9件汉代铜镜可以看出,西汉铜镜多以铭文与纹饰搭配装饰,铭文内容有吉文和祝福、相思、祈求富贵等。纹饰多采用高浮雕手法,突出了立体观赏性。汉代升仙思想盛极一时,铜镜中出现了大量的仙人。铜镜成为“趋吉避凶”的工具,悬挂于门首或置于厅堂,作为“镇宅之宝”、“降妖驱魔之宝”。这个功能被日益放大,在很多古装武侠剧中,铜镜是捉妖道士手中的重要法宝。



【唐·海马葡萄纹铜镜】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赏赐馈赠佳品

唐代是铜镜发展的巅峰时期,除了圆形,还出现了葵花形、菱花形、四方委角型,铸铜工匠们还把金银平脱、镶嵌螺钿和银背鎏金等工艺结合在铜镜制作上,尽显大唐气派。为保证国家钱币的制造,政府一直严格执行禁铸铜器的法令,但从未禁止铸镜。唐代,即使再贫穷的家庭,铜镜也成为生活必备。


虽然在民间普及,但工艺复杂的装饰铜镜依然是皇帝赏赐的稀罕物。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在自己的寿宴上赏四品以上官员金镜,珠囊等。官方制镜作坊每年都会大规模生产铜镜,以供赏赐或配给使用。千秋节铜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铸千秋铭文,二是纹样多为龙纹或鸾鸟衔绶纹,但也有特例。玄宗为了笼络安禄山,在天宝九年的千秋节时,赏赐其一枚宝钿镜,以酬其忠孝大义。安史之乱后,皇帝大规模赏赐活动减少,“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的千秋节场面不复存在。


通过皇帝赏赐,原本在宫廷使用的工艺精良、纹饰特殊的铜镜流入官宦手中,再通过交换和买卖,进入普通人家。唐代盘龙镜采用千秋铭文和云龙纹,是玄宗千秋节赏赐给四品以上官员的物品。唐诗中提及此镜“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迄今为止出土的盘龙镜有3件,除一件墓主人身份不明外,另外两件都出自官员墓葬。一件来自唐代李景由墓,一件出自张九龄墓。张九龄为玄宗时期朝廷重臣,拥有皇帝赏赐的盘龙镜并不奇怪,但李景由身份是猗氏县令,其子官为左武卫骑曹参军(正六品下阶),家中并无人能够享此殊荣,李家获得此镜应当是通过其他途径。


铜镜作为日常用品,既有实用价值,市场价格也较高,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很合适,唐代男女之间甚至男性友人之间常赠送铜镜,作为表达爱情或友谊的信物。白居易有诗云: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宋·缠枝花纹铜镜】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浓厚的商品气息

宋代中国铜镜整体质量无法与前朝相比,但已广泛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铜镜出现了铸有商标字号的铭文,最负盛名的是浙江湖州镜。湖州镜上常见明码标价和广告词,如“炼铜照子每两六十文”、“无比炼铜每两一百文”等,从字面可以看出,此时的铜镜买卖是以重量来论价格的,而标有价格的一般都是质量上乘的好镜子。


明代铜镜铭文更明确提出了自有品牌意识,像“薛思西造”“湖州薛茂松造”“仰桥自造”等等,内容还包括纪念和产地。当然也可以刻上买主要求的文字,如“古泉记”。明代仿古镜制作达到高峰,所仿年代有汉、六朝、唐,仿汉代铜镜数量最多。这些仿古镜都刻有年款或工匠姓名,可见制造者并不想以假乱真,而是纯粹是摹古膜拜。清代也有不少仿古铜镜,乾隆皇帝是古铜镜收藏爱好者,内务府造办处生产的铜镜精致典雅,常配以镜座、镜套和镜盒,而一般民间制造则粗糙很多。


12—13世纪,西方出现了背面涂有金属的玻璃镜子,14世纪,精明的威尼斯人戴尔加洛兄弟发明出背面涂有锡箔和水银的玻璃镜子,并得到政府颁发的20年专利权。这种昂贵的穆拉诺(威尼斯附近的玻璃器皿制造中心)镜子被欧洲抢购了近两个世纪。16世纪初,一面镶有精美银框的威尼斯镜子价格为8000英镑,几乎是当时拉斐尔绘画的3倍。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是这种高清镜子的忠实粉丝,不断从威尼斯订购新款。随着工业化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现代反射材料被广泛应用,玻璃镜子也不再是奢侈品了,和当年的铜镜一样,走入千家万户。明末清初,成熟的玻璃镜子大量出现在中国,铜镜市场萎缩,再无起色。



【清】黄花梨五屏风式镜台,长52 厘米,宽36.5 厘米,高60 厘米

镜台雕工复杂精细甚为罕见


工艺符合现代科学

铜镜作为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始于春秋战国,依照装饰和制作风格可分为北方和南方。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因为是日常用具,铜镜一般都较小,直径大多20厘米以下,也有40厘米-50厘米的大铜镜,个别直径达1米的也见诸史料。唐代时中宗曾令扬州制造过一件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并在镜中。


铜镜制作采用的是先制模具,再浇铸铜液的方式。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熔点高达1083℃,纯铜中加入延展性好的锡,熔点便会降低,硬度增加,更有光泽,再加入比重大的铅,可以减少溶液中的气泡,镜面更均匀。考古发现,战国时铜镜合金的比例尚不固定,铅的含量不一,铜镜质量也参差不齐。到了汉代,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合理的配比,制镜工艺门槛降低。


浇铸成型后的铜镜并不能使用,要让它光亮照人,必须再打磨。从战国到西汉,打磨开光镜面采用的都是黑色铅粉。铜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反光度减弱,需要时常打磨,宋代有专门从事磨镜的技师。打磨镜面用水也十分讲究,唐代贡品“江心镜”便是取扬子江江心水打磨而成。明清铸镜大师薛惠公,本来是杭州人,因铸镜需要使用湖州水,专门移居湖州铸镜。


以上只是普通铜镜的制作过程,如遇一些特种工艺镜,则更费时费力。铜锡合金含锡量30%-36%时,颜色最洁白,硬度也比较高。色洁白镜面更光洁,便于映照;硬度高研磨时就不容易留下划痕。唐镜成分配比和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完全相符。



“明逾满月”跑兽镜,纹饰端庄华丽,动物形态栩栩如生,铭文环绕一周:“明逾满月,玉润珠圆,惊鸾钿后,凤舞台前,生菱上辟,倒井( 影) 澄莲,精灵应态,影逐妆妍,清神鉴物,代代流传。


铜厂不爱要的“破烂儿”

铜镜诞生之初价格昂贵,是有钱人玩的奢侈品,随着工艺成熟逐渐成为平价商品,到了近代,竟成了论斤称的“破烂儿”。金石专家贾文忠儿时在北京南城居住,闲暇时到琉璃厂的文物商店见过不少古代铜镜。他回忆说,“文革”时,铜镜被当成废品论斤收购,一毛两毛甚至几分钱一斤,实际就是卖个铜价。一大麻袋宋元明清的铜镜,统共称完就卖200块。


北京文物管理处专门设置了一个拣选组,负责到各废品收购站、铜厂、造纸厂拣回被当成破烂的文物。贾文忠经常看见青铜器鉴定专家程长新捡回青铜文物,著名的班簋就是他捡回的。铜镜不被重视,只偶尔挑选重要的拣回,程长新的《铜镜鉴赏》一书中收录的铜镜很多都是捡回来的。


20世纪70、80年代,国家退回查抄文物,很多收藏家的子女不爱好这个或是心有余悸,纷纷出售,同时期北京各大古玩市场逐渐形成。当时铜镜有几元钱变现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可以卖到上千元了。在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唐代龙纹葵花式铜镜以400万港元成交,价格是估价的十倍。


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推出关祖章铜镜专场,开启中国铜镜拍卖市场先河,全场55件铜镜仅流拍一件,拍品多在几万元价位成交。短短十几年过去,铜镜拍卖价格已经扶摇直上,2011年中国嘉德春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上出现的一件“明逾满月”跑兽镜,以897万元高价成为拍卖史上的“铜镜王”。究其根本,铜镜只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一个小小分支,相对很多大型器皿,其铸造技术并不很复杂,但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之紧密,奠定了它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唐代魏征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句,把梳妆打扮上升到国家兴亡的高度,铜镜这种古代奢侈品的政治地位瞬间就提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氏”龙虎镜
铜境为何价值连城?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
深圳博物馆馆藏铜镜欣赏
孙一琼:铜镜映无邪(1)|骨董时光微讲堂第71期
描容之器——国博[镜里千秋]观展
铜镜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