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医药8:巧用乌梅防肿瘤

    《中华医药》20181027《巧用乌梅防肿瘤》讲到,一个传承了两千年的药方《乌梅丸》,曾被医圣张仲景用来治疗蛔虫病。今天,却被中医主流专家用来治疗癌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的冯利主任一直致力于古代经典方剂的传承与创新。30年的临床实践,冯利与他的中医同事们惊奇的发现,现代肿瘤疾病与古代蛔虫病都属于寒热错杂之症。而经典方《乌梅丸》恰恰能够平调患者内部的寒热不均,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乌梅丸最早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历代中医大家用它治疗咳嗽、皮肤瘙痒、呕吐、胃痛、口腔溃疡、高血压等疾病,而现代中医主流专家们是中医用这个经典方剂治疗肿瘤的呢?《中华医药》邀请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及国家癌症中心医科的冯利主任做客中华医药讲堂。

    医圣张仲景认为青梅具有止渴、止咳、止泻、止血、止痛五止的功效,后发明了经典方乌梅丸,就是利用青梅来熏制成乌梅作为主药,来治疗当时的蛔虫病。但如今,现代中医大家们却用它治疗肿瘤。

    2000年,家住北京望京的五十岁的董淑琴因为腋下经常疼痛,被诊断为乳腺增生。但三年后,被诊断为乳腺癌。于是,她到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五年后的2008年,她又诊断为肺癌。当董淑琴被推进手术室,准备切除肺部这个4厘米左右的肿瘤时,医生却告诉她和家属:因为肿瘤离心脏太近,不能手术。之后被迫又缝合上胸腔,只能依靠化疗来治疗癌症。即使这样,医生告诉她:最乐观的生存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董淑琴很灰心、失望、无奈。她说,她的亲弟弟、亲小叔子、老伴的侄女也死于癌症。

    董淑琴化疗后出现的各种反应,使她觉得离死亡是那么近。她每天不停地干咳,钻心疼痛,同时,还伴有胸闷和气喘,头上冒虚汗,腿脚长年冰凉,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人体要阴阳平衡。一旦失衡就会有病。董淑琴身体的寒气很重,特别是她的脚经常冰凉,而她的上半身却经常燥热,连冬天都会大汗淋漓。这一复杂的病竟然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针对这种病症,张仲景给出的药方是《乌梅丸》。乌梅丸由黄柏、乌梅、入参、当归、干姜、制黑附子、黄连、细辛、肉桂、蜀椒组成。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乌梅最宝贵的是一个敛字。张仲景在乌梅丸中把极寒的黄连、黄柏与极热性的细辛、干姜、附子、蜀椒通过乌梅的黏合来平衡阴阳,这是乌梅丸的精华所在。中医认为,乌梅丸既能补肝又能敛肝,而且毫无邪性,既可以多用,又可以独用。

    董淑琴吃了冯利主任开出的乌梅丸方剂以后,咳嗽慢慢好了,喘也慢慢好了。从2003年患乳腺癌到2008年诊断出肺癌,再到2009年开始使用中药扶正,董淑琴开始变得大大咧咧的,不再纠缠病情的发展,带瘤生存。主治医师曾经预言:她不到一年的生命期,但她到今天已经整整过了十五年。董淑琴创造了一个癌症人生的奇迹。张仲景当年关于乌梅的记载,虽然描述的是寒热错杂现象,却主要指如何治疗蛔虫病,而董淑琴得的是恶性肿瘤。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冯利主任医师说,张仲景把蛔虫病描述成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这与肿瘤表现非常相似。肿瘤肿瘤容易出现转移,出现流动,比方心中疼热,不想吃饭,上热夏寒等等。蛔虫一般在肠道,受寒之后,它受不了,就往上走,于是出现心中疼热、气上撞心等现象。肿瘤也一样,擅于走串,转移到不同的地方,就会出现我们中医说的气机不相顺接,就会出现有的地方寒,有的地方热,上面热下面寒,里面热外面寒,出现这种表现,那么为什么选乌梅这味药呢?其实乌梅丸它是一个寒热并用的这样一个药,它里面有寒药,有热药,加上乌梅这个酸。最早张仲景怎么来用这个治疗蛔虫呢?中医的机理认为,这个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就是说这个蛔虫首先酸让它安静下来,然后它里面有一些辛的药,就是辣的药,辛辣的药,比方说细辛、桂枝这种辛辣的药以后让它伏在那儿,用苦的大剂量的黄连苦药把它打下去。后世的医家把这个方子也很多的时候用在肿瘤的治疗上,也产生了非常好的疗效。其实,中医讲究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中医治的是症而不是病。只要病症相同,都可以用异病同治的方法来治疗。

    白粹昭医生研究中医二十多年,对于《乌梅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异病同治应该是不同的病,相同的症(一个症),相同的病机。这样,就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来对治。为什么用乌梅丸对喉,或者咽喉,或者肺,同时有效果呢?因为乌梅丸是入肝经的,是沿着肝经走的,从下它是经过肺部,经过咽喉的后面,就是它在同一条经脉上,就是这个药力沿着肝经走的时候就影响到了肺,能够影响到咽喉。从阴阳、从寒热来讲的话,不管是肺癌,还是咽喉的癌,它都是一个寒热错杂症,就是说肿瘤的这些部位一定会产生一些热毒、一些阳毒,但它本质上这个肿瘤一定也是一个寒邪,阴寒凝滞的一个东西。从这个方面理解,就是说,虽然是不同的部位,我们可以用同样用这个药来治。

    冯利主任医师说,乌梅丸组方非常严密,恰到好处,不能随便变更药方。中医认为,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所以能开胃通胆、生津止渴。从冯利主任医师给董淑琴开具的乌梅丸组方来看,热性的药(细辛、肉桂、干姜、制黑附子、蜀椒)明显多于寒性的药(黄连、黄柏)。可见董淑琴的体质还是以虚寒为主。中医认为,70%的癌症患者是虚寒体质。冯利主任医师2014年4月份还治疗过这样一个病例:患者患胃癌,八十七岁。在治疗中出现并发症,出现心衰、呼衰,必须吸氧,但还是达不到血氧饱和度(正常的血氧饱和度要达到95%以上),高压一百五、二百,低压一百、一百二,心率一百二、一百五,意识不够清醒,非常危重。已经抢救了一个星期,生还的希望渺茫。于是,用桑菊饮和麻杏石膏汤(混再一块)救急。奇迹真的产生了。当天吃上药,第二天,呼吸、心率都平稳了。三天以后,基本上恢复正常,患者能够下地走路。后来,还用到乌梅丸治疗。之后,患者又活了五个月。

    乌梅丸主治:蛔厥证,久泄久痢。

    组成: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用法: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功用:温脏安蛔。

    特点:酸苦辛并进;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基本主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基本方论: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应用: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痢疾、慢性肠胃炎、结肠炎等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9年7月2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息肉、失眠、肿瘤、腹泻、痢疾,张仲景:一个奇效方,经典永流传
中华医药20181027,冯利,巧用乌梅防肿瘤,乌梅丸,抗癌经典方
此方剂是张仲景所创,有收有发,攻补兼施,和水火而顺阴阳
伤寒论 第338条诸家解说
糖尿病,有张仲景:乌梅丸,调和寒热
治蛔虫乌梅丸,为啥能治寒热错杂型顽固口疮,博士深度整理,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