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实修手册陆第三章



基础修定篇

 

第三章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禅修业处:既可以是观呼吸,也可以是观腹部起伏,还可以是观心跳,更可以是观色身展现的酸、麻、胀、痛等现象。

禅修精髓:精进不放逸,坐禅、立禅、行禅不间断观照,让观智生起。

 

 

一、 禅修开示:

以死之心,断除烦恼

按照缅甸的历史传承,佛陀出生、发誓成佛、获得涅槃以及入灭都在同一月同一天的满月之日,缅甸语叫做Kason,中文音译为歌颂。

这是东南亚的热季,由于天气干燥,印度、缅甸的佛教徒都会在歌颂日给菩提树浇水,忆念佛陀的功德。

2500多年前的今天,伟大的佛陀老师出现于人世间,帮助众生解脱。佛陀用清凉的水熄灭众生的烦恼,众生因为贪、嗔、痴的杂染而燃烧身心。

佛陀说,他知道苦、集、灭、道的四圣谛,他也要让众生知道四圣谛。苦谛和集谛是一组,灭谛和道谛是另外一组。

我们要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看清楚身体里面都是苦,这是苦谛。麻、胀、痛、酸出现的时候,这是身体展现苦谛的时候。我们此刻是想伸展自己的身体以舒缓不舒适的感受,这是在贪爱自己的身体,这就是集谛,也就是苦产生的原因。要想将苦除掉,就需要精进努力。

禅修时,不要有一点痛就动,一动观察的心就跑掉了,就不能断除苦。在世间,钱能够买到一切,但是修行的成果你就是拿金山银山也买不到一丝一毫。

佛陀为了除掉苦从晚上十二点坐到早上五点。没有用功,就不可能有收获。

佛陀在世时,苏拉拉达尊者一年四季除了托钵外,都在树下禅修。第一天修习坐禅,第二天修习立禅,第三天修习行禅,风雨、烈日、严寒,都不放逸。他告诉弟子,害怕死后进入寒冰地狱,害怕死后进入烈火地狱,所以精进禅修。一年后他证悟,获得涅槃,地狱的大门从此对他关闭,他安全了。只有精进禅修,有信念才会到达苦熄灭的终点。妙乌尊者二十七岁独自在缅甸的原始森林里禅修整整三年,只带着三衣一钵,露宿在树下。雨季时,有时候雨太大,不能坐禅,只能立禅。尊者经常一站就是一昼或者一夜。有时,风从北边吹着雨水打在身上,尊者就站在树的南边禅修。三年时间,尊者以不怕死为代价换来苦的熄灭,断除烦恼。

禅修的时候,要少欲知足,吃少点,睡少点,对衣、食、住、药要知足,要学会忍受痛苦和同住之人的干扰,修习忍辱。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从来都是先苦后甜。

禅修想获得成就,就不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要有牺牲自己生命和身体的决意,才可以获得涅槃,彻底脱离轮回的苦。禅师有时候在森林托钵时,只得到一勺饭,加上盐,加上水就是一餐。

 

有五种人无法证悟

佛陀住世时说过,有五种人无法获得证悟:

1、太过于爱着这个色身,舍不得让这个身体经历禅修的痛苦的人。

2、虽然听闻佛法,但是没有导师教导的人。

3、不努力精进的人。

4、色身比较虚弱,生病,年纪太大的人。

这次禅修营里有一位年纪很大的女性出家师父。因为身体太衰弱了,每次禅修都在瞌睡,无法继续,只好离开禅修营。她要离开,陪护她的女儿也要被迫离开,虽然她的女儿很不想走,但是她的母亲需要陪护。所以年纪大了,色身不健康了,不但影响自己,给自己带来了苦,也给别人带来了苦。你们现在还年轻,身体还没有病,现在还可以禅修,你们要珍惜当下精进禅修,早日证得涅槃,关闭地狱的大门。

5、没有办法舍弃邪见的人:断见和我见。认为自己的命运被神掌握;或者认为有一个不灭的我;或者认为人死如灯灭等等这些邪见不是佛陀的教导,因为佛陀是根除了贪、嗔、痴的人,不会教导我们执着身体。除了佛、法、僧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皈依和依靠的。

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是因为他为了获得解脱,吃了我们吃不了的苦:放弃皇宫的娱乐,去森林修六年苦行,瘦到皮包骨头,最后找到中道,以中道获得涅槃解脱。

佛陀教导我们禅修时要耐心,当痛出现时,是身体的三十二身分在展示苦,我们要了解这是苦谛。

身体有四大元素:地、水、火、风。火大是冷、热感受,呼吸进出是风大的作用,呕吐和小便是水大,感觉骨头的硬和地板的软是地大。

四大是色法,色法是不停变化的。所以在行、立、坐、卧中,四大不停展示变化给我们看,这就是苦谛。

因为我们贪爱这个身体,所以才有这些苦,这是有这些苦的原因,这个就是苦集。我们在修行时,贪爱这个身体,舍不得这个身体,那么苦就在轮回中,不停回到这个身体。集谛就一直跟随。

现在的禅修者有吃有住,但是过去的圣人们禅修时,是在森林中的树下或者洞窟里,衣服和粮食都不方便。

在缅甸有很多尊者是在森林里证悟。所以我们禅修者生活要越简单越好,你的烦恼和杂染就少,这样容易证得涅槃。吃东西时,有时不符合口味,不要在乎,只要物质有营养,能维持色身活命就好。禅修时,要不停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观照清楚身体每一秒都在生灭,你就走到苦灭的终点。

 

佛陀出世

禅修者用耳朵听开示的同时不要放逸,用智慧观照身体的生灭变化。

    2500多年前,在人间出现过的佛陀,为了让世间人感受到法的光芒,教导我们禅修方法。

    佛陀圆满波罗蜜成为佛后,本可以享受涅槃之乐,但是他为了众生如同他一样脱离苦海,不去恶道,所以四十五年一直开示四圣谛。就在2500多年前,佛陀在月亮还没有落山,太阳已经跃出地平线时成为佛。

佛陀成佛后,拥有三明:

    第一智慧是天眼通,天界、地狱、人界都能看通透,知道三界众生造下何业,死后依业投生何处,知晓未来世界;

第二智慧是佛陀能够记忆起无数劫前的过往事,以及知道那一世的细节;

第三项智慧是漏尽智:通过证悟阿罗汉断道智,灭除所有烦恼。

    Kason(歌颂)这个月的月圆之日的早晨,佛陀从下半夜到清晨时分根除了所有的烦恼,拥有了漏尽智。所以这天是人界庆祝佛陀成佛的殊胜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众生有了皈依的所在。

    佛陀成佛后,很高兴,念诵了如下的句子:

    “经多生流转轮回的寻找,究竟不能得见此屋的建造者。生生都是痛苦。啊,造屋者,你已经被发现,你将不再造屋。柱已被折断,栋梁已毁坏。心证无为,爱欲灭尽。”在缅甸给佛像开光时,就是诵这样的经文;给菩提树浇水的时候,也会诵此《种种生》经。

    四圣谛的第一谛是苦谛,苦谛我们必须要了解:构成身心的名法和色法的生灭就是苦,看到苦才能了知苦。

    禅修者在观察身体的时候,名法、色法都在不停地不断地变化,我们的身体一直被折磨,禅修者能如此了知就是有了解苦的智慧。禅修者要了解苦谛,佛陀也是在2500多年前的今天才发现真谛。

    佛陀除了教导出家人还教导梵天,一定要了解这个苦,否则你们只能继续轮回,不得解脱。

    了解四圣谛,要先了解苦谛。在修行时,我们禅修稍微久一点,身体就难受,这个就是苦。你们重复看到苦,就不会想要这个身体了。只要看到这个身体的苦,想断轮回的心就会比较强烈。很多次看到身体的不净,看得越多就越不想有生。修行的目的是要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没有身体的,有身体就有苦。有钱人不管有多少财富,拥有权势者不管拥有多大的权势,包括梵天也一样,只要执着身体,就有投生,有投生就有苦。

    前辈高僧大德们为什么修行,那么劳累还是要坚持,就是他们看到身体太苦了,他们想到达苦的终点,获得涅槃。

    贪爱的存在就会有劳累,就是苦。不是为自己的身体而烦恼,就是为了与这个身体有关系的一切而烦恼,比如因这个身体而来的儿女,财产和政治地位等等。

    身体的本质就是苦。相比身外的烦恼,自己身体烦恼最多,身外的烦恼还少一点。身体会老、病、死,这就是现在正在体现的苦,本来就有苦。

    有了现在的身体,贪、嗔、痴烦恼持续不断地出现,既有身内的苦也有身外的苦。我们都哭过,忧伤过,不止是一个人,也不止这一世。只要是有身体的人,都有这些苦。现在修行是想要脱离这些苦,修行是要解脱身体的劳累和心的劳累。

    如果不修行,只是为身外的事情烦恼,临死时会后悔。所以不要让这个后悔发生,现在就要尽量去修行。

    心很重要。想努力了解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这个心,想在佛陀教导下生活也是这颗心。听佛陀教导来生活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有安静的生活。但是只有了解法的滋味的人,才知道除了这个法的滋味,世间是没有任何好的滋味能够超越它的。

    如果不想让这些苦存在,只有修行才可以做到。在世间,物质方面的富裕只是暂时而已。出世间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现在修行就是因为我们看到这个苦。所有的阿罗汉,包括佛陀,他们都害怕这个苦和身体,所以他们精进修行得到涅槃。

 

证到初果,地狱之门关闭

    对我们来说,今生最殊胜最好的就是可以证初果,得到初果就没有疑问和邪见,是今生最好的结果。

    邪见就是不如法的认知:我在痛、我在酸、我在麻、我在胀;这是我的女儿、这是我的儿子,不如法地执着五蕴和五蕴的集合体。

    现在修行是为了获得初果,为了关上去地狱的门。得证初果,就不会再去恶道了。禅修者没有执着,没有“我”与“我见”的时候,哪天有这样的体会,哪天就是关上了去地狱的门。

    邪见是不如法的心及对所缘的执着。打坐时,纠结为什么我这么酸这么痛,这个就是邪见。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和“我”无关,只是色法而已。这里面没有“我”或者男、女。在痛痒的时候跟“我”以及男、女没有关系,这是身体的本质而已。

    看这些变化的时候,如果我们足够专注,我们会看到:在观照的每个瞬间都有很多的生灭。禅修者看得多了,会越来越了解生灭的本性,是自身的东西,不是身外的东西,对佛陀不再有怀疑。有这样的了解,就相信佛陀说的话,对佛对法对圣贤僧都没有怀疑,信心会增强起来。

    对佛教徒来说修行的目的就是涅槃,就是看清楚无常、苦、无我。越是用功,本质就越看得清楚,就越会如法地修行,不远的将来就会有机会证到初果。证到初果,地狱的门就关上了。证到初果,你们就不会有邪见和疑问了。

 

 

 

二、禅坐提示:

 

1、佛陀是最有规矩的人,僧团是最规范的,出家人的戒律有几千条之多,作为出家人要遵循戒律生活,佛陀也只喜欢守规矩的人。 

修行人要持戒禅修可以获得一果到四果的成就。禅修者不守戒律,参加一千次禅修也不能成就,守戒修行,禅修才可以看清楚这个苦。希望根除贪、嗔、痴,根除集谛,就需要有正念地去修行。禅师希望你们可以尽快证悟涅槃。

 

2、心是比较容易跑出去的,它会经常跑。有时候是没有办法了,要投降了,没办法观照下去了,也会有这样的状况。所以,在散乱的时候也不要觉得太沮丧,想放弃。散乱的心出现了,观照的心要跟着它去观看,要标记:“散乱”、“散乱”,“妄想”、“妄想”,之后把注意力拉回到主要的目标上去,要重复这样做。

 

3、现在坐禅的时候,禅师也经常提醒你们保持正念观照主要所缘,我们要跟着警示来调整自己的心。禅师每一座这样带着修,就是要让你们有持续的正念。禅师提醒的时候,按照禅师的话观察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失念了,还是心跑出去了。要是心已经跑走,就要把它拉回来。

禅师现在不管自己的身体如何疲劳,每一座都引导禅修者,是因为想你们尽快地培养定力。禅师是在调整你们的心态,在调整你们心态的时候,你们要知道、要接受才可以。

    如果只是禅师一个人在努力,禅修者们听而不闻,或闻而不动,禅修者们没有去做也没用。禅师在说:需要这样去做,需要那样去做,你们做得不对。有这样的提示的时候要马上改。如果听见禅师的声音,觉得自己是需要调整的话就调整一下,这样不断地去调整的话,就会走到正路上。

 

4、禅师修证的法的成果,无法直接交给禅修者,禅修者要想获得法的成果,自己要努力修行才可以,有很强的精进力的人才会到达目的地。

    别说我们这种一般根性的人,像佛陀有这么多波罗蜜的人,他都要修六年的苦行。我们的波罗蜜比较少,所以要更加地精进,更加地努力,应该这样的。禅师不停地在提示,怎么做,怎么修,听从禅师指示做的话就会有戒、定、慧三学的培育。最主要的就是要不停地管束自己的心,长时间地不间断地观照以培养定力。

 

5、禅师看到某位禅修者在一个小时的行禅中,并没有从头到尾都在行禅,行禅可能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之后就东张西望的,没有认真行禅,也不会有什么定力的。所以坐下来的时候也没法观照。

    行禅的时候,比较专注地去观照的话对坐禅是有帮助的。因为行禅的定力是很强的,要把它一直带到坐禅中去。有很多禅修者没办法起观,就是因为在行禅的时候没有认真去做。禅修者身体的行动要细腻,不要粗糙,要有正念,走动要很慢。不间断地去观照,持续地去观照的话,他的动作会比较细腻。一旦你观照的心比较细密,禅修者会有变化,看上去会比较稳。心若没有定,身体也没法定下来。

 

 

三、禅修答疑:

 

1、禅修者:苦受是一成不变的吗?

禅师:目标是分段的变化,不是永恒不变。开始是痛,后来变成痒,最后是麻。我们仔细观苦受是不一样的:痛、痒、麻感受不停在切换。这些苦受都变化不定,一个观照的心和另一个观照的心不一样;一个被观察的目标和另一个被观察的目标也不一样。

 

 

 2、禅修者:痛可以看到吗?

禅师:身体没有一样是不变的,不是按照我们想象和要求来进行,这个就是苦的本性。痛苦的不是男的女的,是名法和色法而已,只是心在感受痛苦。没有办法将痛拿出来,只是心的感受,这个心是摸不到的,生灭是它的本性。我们需要深深了解色法和名法的生灭,生起是名法和色法在生起,灭去也是名法和色法在灭去:一个生起一个灭去,生灭都是同时发生。生灭不是人,生灭只是本性而已。

 

3、禅修者:站禅时如何观呼吸?

禅师:坐禅结束后,要像一个病人一样慢慢起座。两脚与肩同宽,站稳后,要闭上眼睛。站禅的时候和坐禅一样,可以将呼吸设置为主要目标。要正念专注呼吸。在观呼吸的时候,不是用心去默念呼吸或进出鼻腔,而要觉知呼吸的流动。在观呼吸的开始阶段,因为定力不够,没办法持续观照气息进出鼻孔的过程,可以用分解为三个阶段的方式观照呼吸:

    例如,吸气时,首先感知气息进入鼻腔;其次,感知气息进入胸腔;最后,感知气息进入腹部的肚脐处。用心观照气息游走的三个地方。

    例如,呼气时,首先觉知气息从腹部的肚脐处开始出来;其次,觉知气息到达胸腔;最后,觉知气息到达鼻腔。用心观照气息游走的三个地方。

    立禅也可以观呼、吸、站、触此四点。观站的时候,觉知身体在站着;观触时,觉知脚和地板的触点。禅修者不用在心里默念站、触、呼、吸,而是用心觉知就可以。

    立禅时,觉知到脚底下有很多的感受,感受也在不停地变化,有麻、胀、酸、痛等现象在生灭。

    想要有观智生起,就要看清楚生灭的微细变化。

 

4、禅修者:末法时期,有禅修吗?

禅师:修行四念处的机会是比较少的,只有佛陀出现,有佛法在才可以。虽然佛陀有出现,但是没有得到教导的人也没法修,就等于没有佛法。如果没有佛陀的教法,也没有修行人的话,就是末法时期。

    所以,现在要有这个决意:现在有佛法在,有禅师指导,还可以修行;修行了,就有机会脱离苦海。

 

5、禅修者:十天可以修出观智吗?

禅师:修出观智需要一段时间。因为累世的造作,在我们身上是有很多很厚的不善业存在,所以就算要把这颗心安定下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获得刹那定至少也要修五天或者七天,才会有最基本的定力。所以禅修者不要在刚修两天,观不到所缘时就想放弃。

    我们要不停地不间断地持续地观察身体,从行禅到坐禅到立禅要连续地观下去。要有耐心,要有正念,最终禅修者会发现身体是不停地在变,所以要耐心地去看。不要只看这个疼、胀、酸、麻等苦受,要看它的变化,它的减轻和加重,还有移动。禅修时,要不停地观自己的身体,观清楚身体每一秒都在生灭,你就获得观智,就会走到苦灭的终点。

 

6、禅修者:坐禅时,我发觉身体很僵硬,内心很冷漠?

禅师:心要放松,心要快乐起来,活跃起来,心在安乐的时候,才会培养出正定,充满正能量的定力。

    禅修是要在很愉悦的心态下修行,禅修者可以作意:我现在身体健康,佛法还住世,有禅师指导,我有机会修这个法。

    禅修者必须培养喜,要作意喜,喜欢禅修、喜爱观呼吸,而不是觉得无聊,这样能对治昏沉呆滞,住于正定。

    禅修者要注意这点,以一颗紧绷的心修定,出定后心感觉压抑,容易发怒或者反应慢半拍,这样的心无法观照清楚身体展示出的麻、酸、胀、痛等现象,以及藏在背后的无常、苦、无我的本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天 何为刹那定?何为观智?
《心的训练》|第二部分之1
不要追忆过去,也不要妄想未来,安住当下修行,也许明天死亡就会降临……
正见与邪见
一切烦恼都缘于自己的心
戒定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