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右手脉对比

左右手脉对比

左右对比按脉。《难经.十九难》曰“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李时珍《濒湖脉学》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是说男子阳气偏盛,理应左脉大于右脉,寸脉大于尺脉,女子阴血偏盛,理应右脉大于左脉,尺脉大于寸脉。如此为顺,虽病亦易治疗;反之为逆,治疗多较棘手。如成年男子见两寸弱而两尺滑盛,尤以右尺为著者,多患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多有小便困难、余沥不尽、会阴多汗、腰骶胀痛等症状;成年女子见两寸调和而两尺细涩者,每多月经不调,甚则闭经;其右尺脉微欲绝者,每属宫寒不孕,即使受孕亦难温养,易成死胎。此等疾患,治疗皆费时日,短期难见显效。
左右对比之后即可分布对比按脉。这是进行脏腑辨证的中心环节。两手用相同手指、相同力度分按左右同一部脉(其它两部的手指稍稍抬起),先寸,后关,再按尺,每一部均要举、按、寻,边仔细体察,边左右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患病脏腑,抓住病因病机。再以此为根据,确定治则治法,遣方用药。以慢性病毒性
肝炎为例:同属肝郁脾虚证,其脉左关弦盛而右关不足者,肝区胀痛常较突出,每因情志过激而加重,常伴心烦易怒,胸闷太息,卧寐不安,口苦厌食,其病机重点在肝,肝气郁滞而后乘脾,即《金匮要略》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郁是因,脾虚是果,其证多属实,治宜疏肝解郁佐以健脾,方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其脉左关弦细而右关细弱无力,或两关均弦细者,肝区痛多不重,或仅在劳累实施觉隐痛,常伴口淡纳差,腹胀便溏,面黄肌瘦,倦怠乏力,其病机重点在脾,脾气素虚,肝气相对偏旺而乘脾,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脾虚是因,肝郁是果,其证多属虚,治宜健脾益气佐以疏肝,方用柴芍六君汤加减。再如同属瘀血阻络型慢性肝炎,其脉左关沉弦而右寸有力者,肝区痛常伴胀闷不适,时作太息,多属气滞而致瘀,治宜行气散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脉左关沉涩而右寸关细弱无力者,肝区痛常较轻,常伴困倦无力,少气懒言,多属气虚而致瘀,治宜益气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其脉细涩,尤以左寸关沉细无力者,肝区刺痛昼轻夜重,常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手足不温,多属血虚寒凝而致瘀,治宜养血温经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可见,脉象反应出病机侧重不同,治法方药必随之而变。只有凭脉辨证,据理立法,才能避免实实虚虚的错误,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难经.一难》指出:“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能灵敏地反应脏腑疾病的邪正盛衰变化。许多疾病的演变,常先有脉象的转化,然后才有症状出现。若能细心察脉,对比辨析,每可早期测知,把握先机,防患于未然。例如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病人,右关尺脉沉细无力忽转浮大,按之柔软而中空,是为阴血暴脱、虚阳浮越之象,提示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已经发生,虽未见呕血便血,但出血积于胃肠之中,其病凶险,急当益气止血,并采用西医抢救措施。再如肝肾阴虚型肝硬化病人,左关尺脉沉细数忽转浮滑,尤以两寸为甚,是为下虚上实、风痰上扰之象,提示肝性脑病加重,昏迷行将出现或加深,震颤、抽搐将起,当急投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泻火解毒,息风开窍,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能逆流挽舟,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两手同时诊脉,先总按再左右分布对比按脉,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脉诊方法。较之两手先后诊脉的传统方法更为简捷明了,细致入微,并且易学易用。只要勤学苦练,认真体察,反复实践、检验,不断总结、提高,不难达到指下明白、心中了然的境界,使辨证论治的质量和水平更上一层楼,取得迅捷、显著的临床疗效。
两手比较诊脉法初探脉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病方法。萌芽于先秦战国,经二千多年来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必要手段。《素问.脉要精微论》告诫“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序言中强调“平脉辨证”,在正文中各篇皆以“脉证并治”为题,足见脉诊之重要。但是,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明”,“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加之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的普及,脉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不仅影响辨证论治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不利于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扬。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四诊合参当以脉诊为中心,望、闻、问诊是脉诊的辅助手段。临证应先切脉,不宜先问诊。未问诊则无先人为主之虞,且一无所知,迫使自己虚心静虑、全神贯注去体察脉象。发现病脉之后,再利用望、闻、问诊来映证、补充和完善,从而取得辨证的依据,确立施治的准则。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是说比较鉴别、通常达变是辨析脉象的最佳方法。许多脉象都是相对的,浮与沉,迟与数,滑与涩,虚与实,长与短,洪与微,紧与缓,弦与濡等等,太过抑或不及,只要一比,自然泾渭分明,了然于指下。因此,两手同时诊脉,便于左右对照比较,不失为简捷明了、行之有效的诊脉方法。
诊脉之初先总按。病人正坐或仰卧,直腕仰掌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诊者左手持其右脉,右手持其左脉,两手同时用相同力度按脉。根据其左右三部九候的脉象变化,初步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某些现代疾病通过六脉总按亦可察知。如病人六脉皆洪大而欠柔和,重按两尺而两寸关仍搏指有力,甚至脉体状如绳索,则多患有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症。
总按取得初步印象之后即可左右对比按脉。《难经.十九难》曰“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李时珍《濒湖脉学》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是说男子阳气偏盛,理应左脉大于右脉,寸脉大于尺脉,女子阴血偏盛,理应右脉大于左脉,尺脉大于寸脉。如此为顺,虽病亦易治疗;反之为逆,治疗多较棘手。如成年男子见两寸弱而两尺滑盛,尤以右尺为著者,多患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多有小便困难、余沥不尽、会阴多汗、腰骶胀痛等症状;成年女子见两寸调和而两尺细涩者,每多月经不调,甚则闭经;其右尺脉微欲绝者,每属宫寒不孕,即使受孕亦难温养,易成死胎。此等疾患,治疗皆费时日,短期难见显效。
左右对比之后即可分部对比按脉。这是进行脏腑辨证的中心环节。两手用相同手指、相同力度分按左右同一部脉(其它两部的手指稍稍抬起),先寸,后关,再按尺,每一部均要举、按、寻,边仔细体察,边左右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患病脏腑,抓住病因病机。再以此为根据,确定治则治法,遣方用药。以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例:同属肝郁脾虚证,其脉左关弦盛而右关不足者,肝区胀痛常较突出,每因情志过激而加重,常伴心烦易怒,胸闷太息,卧寐不安,口苦厌食,其病机重点在肝,肝气郁滞而后乘脾,即《金匮要略》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郁是因,脾虚是果,其证多属实,治宜疏肝解郁佐以健脾,方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其脉左关弦细而右关细弱无力,或两关均弦细者,肝区痛多不重,或仅在劳累时始觉隐痛,常伴口淡纳差,腹胀便溏,面黄肌瘦,倦怠乏力,其病机重点在脾,脾气素虚,肝气相对偏旺而乘脾,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脾虚是因,肝郁是果,其证多属虚,治宜健脾益气佐以疏肝,方用柴芍六君汤加减。再如同属瘀血阻络型慢性肝炎,其脉左关沉弦而右寸有力者,肝区痛常伴胀闷不适,时作太息,多属气滞而致瘀,治宜行气散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脉左关沉涩而右寸关细弱无力者,肝区痛常较轻,常伴困倦无力,少气懒言,多属气虚而致瘀,治宜益气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其脉细涩,尤以左寸关沉细无力者,肝区刺痛昼轻夜重,常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手足不温,多属血虚寒凝而致瘀,治宜养血温经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可见,脉象反映出病机侧重不同,治法方药必随之而变。只有凭脉辨证,据理立法,才能避免实实虚虚的错误,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难经.一难》指出:“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能灵敏地反映脏腑疾病的邪正盛衰变化。许多疾病的演变,常先有脉象的转化,然后才有症状出现。若能细心察脉,对比辨析,每可早期测知,把握先机,防患于未然。例如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病人,右关尺脉沉细无力忽转浮大,按之柔软而中空,是为阴血暴脱、虚阳浮越之象,提示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已经发生,虽未见呕血便血,但出血积于胃肠之中,其病凶险,急当益气止血,并采用西医抢救措施。再如肝肾阴虚型肝硬化病人,左关尺脉沉细数忽转浮滑,尤以两寸为甚,是为下虚上实、风痰上扰之象,提示肝性脑病加重,昏迷行将出现或加深,震颤、抽搐将起,当急投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泻火解毒,息风开窍,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才能逆流挽舟,转危为安。

综上所述,两手同时诊脉,先总按再左右分部对比按脉,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脉诊方法。较之两手先后诊脉的传统方法更为简捷明了,细致入微,并且易学易用。只要勤学苦练,认真体察,反复实践、检验,不断总结、提高,不难达到指下明白、心中了然的境界,使辨证论治的质量和水平更上一层楼,取得迅捷、显著的临床疗效。

龚廷贤双手诊脉第九代传人——龚洪海。

其实“双手号脉”,就是医者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同时,双手把脉可对一种微妙的所谓“阴阳脉”即时做出诊断,即患者的左手与右手的脉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古代名中医多是从读书人转行而来,确实是“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
前人把脉象分为 28 种,现人归纳为 6 纲脉即 6 类脉,其中浮脉类包括浮、洪、濡、乾、革 5 种;沉脉类包括沉、伏、弱、牢 4 种二数脉类包括数、疾、促、动 4 种;退脉类包括迟、缓、涩、结、代 5 种;实脉包括实、滑、弦、紧、长 5 种;虚脉包括虚、细、微、短、散 5 种。服胃双手把脉,就是医者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左却可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
明万历二十一年(巧 93 )冬,鲁藩王的妃子突患重病,胁下疼痛,腹胀咳喘,坐卧不宁,苦不堪言,经御医多方施治都没有效果。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有人向鲁王举荐了龚廷贤。龚廷贤运用双手号脉的手法,明确诊断鲁王妃患的是胸痹之症,也就是冠心病。对症用药不久即得痊愈,龚廷贤从此名震天下。
当时治疗鲁王妃龚廷贤也只运用了两味中药,这两味药其实很简单,药店我们都能够买到,一个叫淫羊蕾。它的性味辛甘无毒,它是温性的,治疗阴萎矍伤, L 以口小便不利,益气,争执,它效果很好,现代医学研究它有淫羊霍酮,对冠心病治疗非常好。小偏方圳门虚火牙疼,牙根有炎症,淫羊蕾为粗末,煎汤漱口撇于了,三五分钟吐出来要大效,效果非薄籽。第二昧药,叫太子参,性甘微苦无毒。主治气虚肺燥,辛卜脾气,利棚中,它主要是,一个是辛卜脾的元阳,因为后天之本在于脾,这个药就是补脾的元阳,止渴,止汗,生津,定虚,虚悸,小偏方,小儿就体虚多汗,拟门用它五六钱,就是煎水喝,如果汗出的多了,盗汗,自汗,圳门加点浮小麦,这个加五钱,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 素问.疏五过论 》 指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是说比较鉴别、通常达变是辨析脉象的最佳方法。许多脉象都是相对的,浮与沉,迟与数,滑与涩,虚与实,长与短,洪与微,紧与缓,弦与濡等等,太过抑或不及,只要一比,自然径渭分明,了然于指下:因此,两手同时诊脉,便于左右对照比较,不失为简捷明了、行之有效的诊脉方法。
左右对比之后即可分部对比按脉:这是进行脏腑辨证的中心环节。两手用相同手指、相同力度分按左右同一部脉(其它两部的手指稍稍抬起),先寸,后关,再按尺,每一部均要举、按、寻,边仔细体察,边左右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患病脏腑,抓住病因病机。再以此为根据,确定治则治法,遣方用药。以漫性病毒性肝炎为例:同属肝郁脾虚证,其脉左关弦盛而右关不足者,肝区胀痛常较突出,每因情志过激而加重,常伴心烦易怒,胸闷太息,卧寐不安,口苦厌食,其病机重点在肝,肝气郁滞而后乘脾,即 《 金匿要略 》 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 肝郁是因,脾虚是果,其证多属实,治宜疏肝解郁佐以健脾,方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其脉左关弦细而右关细弱无力,或两关均弦细者,肝区痛多不重,或仅在劳累时始觉隐痛,常伴口淡纳差,腹胀便洁,面黄肌瘦,倦怠乏力,其病机重点在脾,脾气素虚,肝气相对偏旺而乘脾,即 《 素问.五运行大论 》 所谓“其不及,则已所不胜海而乘之”,脾虚是因,肝郁是果,其证多属虚,治宜健脾益气佐以疏肝,方用柴芍六君汤加减。再如同属寮血阻络型漫性肝炎,其脉左关沉弦而右寸有力者,肝区痛常伴胀闷不适,时作太息,多属气滞而致癖,治宜行气散癣,方用血府逐寮汤加减;其脉左关沉涩而右寸关细弱无力者,肝区痛常较轻,常伴困倦无力,少气懒言,多属气虚而致癖,治宜益气化痪,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其脉细涩,尤以左寸关沉细无力者,肝区刺痛昼轻夜重,常伴心悸征忡,失眠多梦,手足不温,多属血虚寒凝而致癖,治宜养血温经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可见,脉象反映出病机侧重不同,治法方药必随之而变:只有凭脉辨证,据理立法,才能避免实实虚虚的错误,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龚氏医学创立人龚廷贤,不仅继承了家传诊疗经验,还特别注重博采各医家之长,兼收并蓄。双手把脉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他在长年行医实践中借鉴藏医的诊疗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创立而成。龚洪海从医几十载,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沉淀与积累的医学造诣使他在心脑血管方面大有突破。

脉症合参,察“独”知机

去年曾留言:“我三十年才悟出了诊脉的道理。”其实,这是开了个小小的玩笑。1976年从师学医,先师让我背诵的第一本书就是《濒湖脉学》。在几十年的临床探索中,我遵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关于“独”的脉诊论述,简化了脉诊的内容,形成了临床“详细问诊,双手察脉,脉症合参,以独测机,择方选药”的诊疗特色,验之临床,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患者众多的临床医师或师承带教,简化了脉诊的内容,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

我在临床诊治时注重问诊,通常每个患者的问诊时间不少于十分钟,望、闻二诊贯穿其中。在前三诊做出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双手同诊,左右同位对照,以左右同位大小不等者定为病位,将其与前三诊的初步判断合参,分析病机,为选方择药提供依据,对病位、症状有较大差异者做进一步分析。

因为每天有众多患者(我是全科传统中医 ),容不得你仔细诊脉,再说,即使有时间诊脉,对多数医者来讲,你诊脉也未必就比患者叙述的准确、全面。这种方法简便易学易用,快速准确,同时,可使从师学习中医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辨证要点,有利于推广,普及,故不揣愚陋介绍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兹举几例说明。

例一。张左,65岁。患者自18岁起便溏,日排溏便3~4次,无腹痛,多食则欲呕,胃脘不适,口中和,尿等待,苔薄黄。曾用乌梅丸,肾着汤,半夏泻心汤,五苓散等无效。用双手同诊法,据其右寸独大,考虑病位在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膀胱气化相通,肺因邪郁,宣肃失职,故症见便溏,尿等待。

仲圣有“太阳与阳明合病(太阳为表,肺主皮毛亦为表),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之训,喻嘉言有'逆流挽舟’之法,故解表亦为治泻之策,所谓“表解者里自和”也,改用人参败毒散而泻止。用方要点在右寸大。其后又遇一年轻腹泻患者,先用胃苓汤,半夏泻心汤等不效,后据右寸脉大(指寸脉大于关脉并大于左寸),用荆防败毒散而愈。

例二。王右,65岁。溲时痛,尿浑浊气秽,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口稍干,苔薄黄,质暗红,二寸大于关(正常脉象应为关大于寸,寸大于尺)右寸大于左寸。用越婢汤合导赤散加味,7剂而痊。

30多年前亦曾治一双下肢浮肿者,前医曾用健脾、温肾、利尿诸法不效。据二寸脉大,右寸脉又大于左寸脉,用越婢汤宣肺清热而愈。辨证思路:右寸肺与膀胱气化相通,左寸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与膀胱为同名经,流注次序相衔,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贮水之府,右寸大乃邪实致肺气郁闭,水湿下溜而为肿。用越婢汤亦后世“提壶揭盖”之法也。

例三。仲右,86岁。患者尿频夜剧,轻度失禁,便溏,心悸,气短,舌有齿痕,手心热,汗多,喜凉,苔薄质红。初诊虑其年高,先用地黄饮子,肾气丸等补肾固下不效,后据右寸大,右关尺微,结合症状,辨为阳明湿热兼脾肾阳虚(脉大当清、泻,脉小宜温、补)处葛根芩连汤合附子理中汤,果效

辨证思路:右寸脉大,邪在肺(表),脉大(当然是有力之大)为热,六经辨证属阳明病,汗多,不恶寒,手心热,舌红为明证,气短如同“喘”,便溏可归属“利遂不止”。右寸大,心悸如同“脉促者表未解也”。仲圣有“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其右关尺微者,夜尿多,失禁,当是年高脾肾阳虚之故,所以用附子理中汤兼护其阳。从上述医案也可看岀:所谓“方证对应”的实质,应是方剂与病机病位的对应。

细脉,弱脉,弦脉,滑脉,濡脉

脉象三要素

痛泻要方*

   【来源】 《丹溪心法》

 【命名】根据作用与症状命名

  【组成与方解】 

     炒白术----补脾燥湿               君

     炒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臣

     炒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佐 

     防风----疏肝舒脾,胜湿止泻       佐使 

痛泻之成因颇多,本方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泻后痛减。多见于脾虚肝郁而性情急躁的病人,每因情绪影响而发作。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相互协调,则气机通畅,运化自如。若脾气虚弱,肝郁不达,肝脾必不和谐,则脾之升降,运化,小肠之受盛,大肠之传导均失之以常。脾虚故泻,肝郁故痛,肝脾脉在两关,肝脾不和,故其脉两关不调,弦主肝实缓主脾虚;舌苔薄白,亦为脾虚之征,除痛泻外,有时并见食欲不振,脘腹微胀,大便中挟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均由脾虚肝实所致。痛泻由肝旺脾虚所致,病机为肝郁脾虚,挟有湿邪,治疗当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方中重用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是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故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健脾和胃,为佐药。尤妙在防风专入肝脾二脏,辛能散肝郁,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香能舒脾气,且为脾经引经药,其性升浮,能胜湿止泻,故兼具佐使之用。四味相合,使脾健肝舒,气机调畅,痛泻自止。有补缓之中寓有疏散的配伍特点,方主痛泻之治,故以“痛泻要方”名之。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土虚木乘之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脉左弦而右缓为证治要点。

  2.随证加减  久泻者,脾气虚馁,清阳下陷,可加升麻以升阳止泄;舌苔

黄腻者,湿久郁热,可加黄连以清热。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八个中医药妙方,大公开!

1.六神丸粉

配方:六神丸 1 盒 制法:取小粒,研磨成细粉,装瓶,备用。主治:寻常疣,鸡眼。用法:患处消毒后,用镊子将花蕊状乳头样小棘拔除数根,或用手术刀将表面角质层刮破,取六神丸细粉,敷疣顶,外贴胶布固定。3 天 1 次,一般 3 ~5 次即可结痂脱落而愈。

2.六神丸醋糊

配方:六神丸 60 粒 米醋适量制法:取丸研粉,醋调成糊,待用。主治:带状疱疹。用法:外用,每天 3 次。

3.六神丸纳肛剂

配方:六神丸 1 盒 制法:取六神丸 6 一 8 粒,化水待用。主治:蛲虫病。用法:取六神丸纳肛, 2 一 5 岁用 2 一 5 粒, 5 一 7 岁用 5 一 8 粒,另用已配的六神丸水涂洗肛门,每天 1 次,连用 5 一 7 天。

4.当归六黄汤

配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

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为清热剂。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5.六一散

配方: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为祛暑剂。

主治: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

6.六味地黄丸加减

配方:熟地黄40g,山药(炒)20g,山萸肉20g,丹皮20g,茯苓15g,枸杞子15g,知母(盐炒)log,麦冬(去心)15g,玄参15g,当归15g,白芍15g,荆芥穗5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10g重,每次l丸,每日早晚各1丸,温开水送服。

功效:滋补肾阴,清头明目。

主治:肾虚引起头痛。

杏林讲坛
杏林讲坛,中医大讲坛。分享中医知识干货、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智慧、免费领取中医电子书籍等。每周公开课等你学习。弘扬传统中医知识,交流中医文化~

7.六神散

配方:茯苓60g,扁豆60g,人参30g,白术30g,山药30g,炙甘草21g。

用法:捣为末,每服3g,开水调下。

主治:小儿腹冷痛夜啼。

8.六神蓝根糊

配方:六神丸 10 支 板蓝根针剂 10 支

制法:丸研细粉,入针水调糊,待用。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外搽,每天 3 一 6 次,4天为1疗程。

古代十大名方

通幽汤

【组成】炙甘草、红花各2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升麻、桃仁、当归各12克。

    【功效】养血清热,润燥通便。

    【主治】幽门不通,胃气上冲证。证见大便难甚或便秘,或腹痛,噎气,咽干口渴,脉细涩。

    【点评】本方以大便难行,噎气,脉细涩为辨证要点,方证提及幽门不通,也并非解剖上所说的绝对性的说法。用本方可治疗幽门梗阻,习惯性便秘。

四磨汤 【组成】人参(6克),槟榔(9克),沉香(6克),天台乌药(6克)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肝气郁结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古籍论】本方治证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证候。肝气郁结,横逆在胸膈之间,所以胸膈胀闷;若上犯于肺,肺气上逆,则气急而喘;若横逆使胃失和降,则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此病之标虽在肺胃,而病之本则在肝。证属气滞兼有气逆,治疗宜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方中用乌药行气疏肝解郁;沉香降气逆平喘;槟榔行气导滞除痞满;三药合用,行气疏肝消痞满,下气降逆平喘急。然而人以气为本,破气品易耗伤正气,所以又用人参益气扶正,使郁开而不伤气,并且与沉香相配有温肾纲气的作用,增强平喘的效果。四药合用,共奏行气降逆,宽胸散结的功效。

    【点评】

    1、本方主治肝气郁结的重证。以胸膈胀闷,上气喘急为证治要点。

    2、若体壮气实气结较重,大怒暴厥,心腹胀痛,可去人参,变为加木香、枳实增强行气破结;大便秘结,嗳气,腹满或胀痛,脉弦,可加枳实、大黄通便导滞。

    3、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属气滞兼有气逆,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药物使用。

通窍活血汤

【组成】麝香0.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3克,川芎3克,老葱3根,生姜9克,大枣7枚。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身体消瘦,咳嗽潮热,以及妇女干血成痨。或小儿疳证,腹大青筋暴露,毛悴肉消,午后潮热,尿如米泔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活血祛瘀、通关开窍之主剂。因瘀血致病,表现多端,瘀血内留,血行不畅,气机阻滞,百病丛生。方中麝香芳香开窍,窍开则气机畅亦行。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血祛瘀,瘀散则血行通畅,血行气亦行。另外,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老葱、黄酒协同麝香,通阳开窍,温经散寒等等。(图为林麝)

    【点评】此方是主治闭经之方,但对于脑血栓、多种皮肤病、多种顽固性疾病,只可以试服。。 

达原饮

【组成】槟榔12克 厚朴6克 草果仁3克 知母6克 芍药6克 黄芩6克 甘草3克

    【功效】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邪伏膜原。证见憎寒壮热,发无定时,或昼夜发热,头疼身痛,烦躁,胸闷泛恶,舌白腻或 垢腻,脉弦数。

    【点评】本方以憎寒壮热,发无定时,胸闷泛恶,苔垢腻,脉数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疟疾等

七星剑

组成】野菊花、苍耳子、豨莶草、半枝莲、地丁草各9克 麻黄3克 草河车6克

    【功效】透邪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疔疮初起。证见疔疮初起而伴见憎寒发热,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或痛或痒,心烦躁乱,甚者昏愦,苔白或黄,脉浮数。

    【点评】①本方证以疔疮初起,憎寒发热,躁乱,恶心呕吐,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于治疗败血症。

神术散

组成】苍术10克 藁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炙甘草各2克 生姜10克 葱白15克

    【功效】解表发汗,散寒化浊。

    【主治】四时瘟疫.证见头痛项强憎寒发热,身体疼痛,鼻塞声重,咳嗽,苔白,脉浮紧。

    【点评】 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身体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②本主可用治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

八解散

组成】人参、茯苓、灸甘草、陈皮、白术、藿香、半夏各5克,厚朴10克(左图为半夏入药前后)。


    【功用】散邪化痰,兼益气健脾。

    【主治】四时伤寒。证见头痛壮热,恶风多汗,骨节酸疼,饮食无味,行步喘乏,面色萎黄,倦怠少力,咳嗽呕逆,恶心虚羸,胸膈不舒,以及劳伤过度等。

    【点评】第一,本方证是以发热恶风,骨节疼痛,胸膈不舒,恶心,虚羸为辩证要点;第二,用本方可治疗慢性肠胃炎、胃肠型感冒等疾病

九宝散

组成】大腹皮、肉桂、甘草、干紫苏、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各3克 麻黄、陈皮(炒)、干薄荷各5克 乌梅2个 生姜10克

    【功效】温宣肺气,化痰平喘。

    【主治】痰喘不得平卧,遇冷则甚者。

    【点评】 ①本方证以咳喘痰多,倚息,脉浮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

消风百解散

【组成】荆芥 白芷 麻黄 苍术 陈皮各6克,炙甘草3克,生姜5克,乌梅1个。

    【功效】辛散风寒,化痰止咳。

    【主治】四时作寒.证见壮热恶寒,头疼项强,身体烦疼,四肢倦怠,或咳嗽,动则气喘,鼻塞声重,痰涎壅盛,气急满闷,舌淡苔白腻,脉浮者。

    【点评】 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身体烦疼,咳嗽,痰涎壅盛,脉浮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泻青丸

组成] 当归12克 龙脑(冰片) 川芎 山栀子仁 大黄 羌活 防风各10克(图为羌活)

    [用法] 蜜丸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1/2量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 清肝泻火。

    [主治] 肝经郁热。证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热盛抽搐以及小儿急惊风。

    [按语] ①本方证以目赤肿痛,烦躁,尿赤便秘,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聚星障,花翳白陷,蟹睛证,风轮赤豆,逆经目赤等属肝经郁火者。

3个中成药,活血化瘀通络,抗动脉粥样硬化,从根上改善冠心病和脑梗

高血脂引起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或栓塞等,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之一。而由高血脂所引起的头晕、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也屡见不鲜。

相对来说,西药成分单一,往往只作用于单一的靶点发挥一种功效,而中成药可以多角度、多靶点改善,这在病因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中独具优势。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能活血化瘀通络,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瘀阻络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有脂必泰胶囊、银杏叶片、血府逐瘀丸。

脂必泰胶囊

脂必泰胶囊由山楂、泽泻、白术、红曲组成。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的功效,主要用于痰瘀互结、气血不利所导致的高脂血症。患者往往表现为头晕、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尽量避免高脂饮食,如肥肉、禽肉皮、内脏、蛋黄等。

动物实验证明,脂必泰胶囊可预防和治疗大鼠和家兔的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可促进和提高脂质代谢水平,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改善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还可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银杏叶片

银杏叶片,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浸膏,内含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症候者。

银杏叶浸膏对整个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毛细血管都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恢复大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大脑和外周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和血眼屏障。另外能改善细胞代谢,尤其是对颅神经、神经感觉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整体改善患者心、脑的供血供氧,消除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府逐瘀丸

血府逐瘀丸,由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瘀血内阻引起的头痛或胸痛,内热憋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适用于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丸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促进血小板解聚)、抗炎、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等作用,并能复活肝脏的清除能力。能够明显改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容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

动物实验证明,血府逐瘀丸能够明显扩张肠系膜动脉和静脉,打通更多的毛细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滚动及堆积等现象,消除血流停滞。畅通血管,增加组织器官的供血供氧,改善一切与瘀血相关的临床症状。

总之,这3药均有降血脂的作用,均能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络,尤其适合血瘀阻络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脑梗、脑外伤后遗症等,从根源上畅通血管,有效改善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 28讲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肝郁气滞,体寒肢冷
方剂小课堂第五讲-逍遥散
张胜兵《攻癌救命录》连载之附:鼓胀
带下病古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