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年轻老师自我“审课”的两点建议
对年轻老师自我“审课”的两点建议
——来自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来信(23)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话题是青年教师可以如何进行“自我审课”。

  写这封信的缘起是这段时间听年轻人上课的机会非常多。而且,遇到的都是一些很有才华很有理想的年轻人。他们上完课后,按照惯例都有一个自我介绍自我评价的环节。要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啊,课堂目标啊,达成情况啊等等。于是我就我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应该如何“看自己的课”,“评自己的课”。说了半天都在自己的课的外围绕,不太知道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和中心到底是什么。

  所以,2019年1月2日,我在汕头潮阳实验学校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的时候,就趁评课的机会为两位优秀的年轻人梳理了一下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理清“如何看自己的课”的问题。我现在整理出来,可能对更多的年轻朋友有帮助。

   当然,“自我审课”的方式很多,我这里讲的,只是最基本的一种,也是最基础的思路。掌握了这个最基本的方法,你就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再创造了。但如果自己的教学经验还比较的缺乏的话,可以用我这个方法试试,起码可以保证自己在发言的时候言之有物,而不是离题万里。

  自我审课,不外乎审“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教学内容。二是自己的教学程序。

   先说如何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方面,最基本的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自己“有”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问题吗?难道一堂课都上完了,我们还能说它“没有教学内容”吗?回答是当然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和最大的困境都在于教学内容不是现存的,而是需要我们老师自我开发的。这就造成了“生产”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有能力的老师获得了无限大的创造空间,而内存不足经验不足老师经常面对文本一筹莫展。我们听课,经常听到一些课,或者内容稀薄,或者南辕北辙,给人的感觉就是上与不上对学生没有什么影响,甚至不上似乎更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发现语文教学的奇特现象:我们不讲课,学生只是读书。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成绩不降反升。这就是一种警告:我们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聊胜于无,还不如学生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吸收的效果好呢。

  这次潮阳实验学校的两位优秀的年轻人,小纪老师和小吴老师,无疑在这方面都是做得不错的。我完全可以感觉到,两位老师围绕着自己的教学主题,都有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内容开发。小纪老师思维开阔,纵横捭阖,大量地占有和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小吴老师对学生作品的精深研究,准确引用,都显示出了她们很好的课程素养。

这是教学内容的“有”的层面。

   教学内容的第二个层次,则是“准”。

  “有”了还不够,还要合宜,还要精准。上完课后,我们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课感”,追问自己:我的教学内容合宜吗?精准吗?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两位年轻的老师便都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小纪老师教学文本是《最后一次演讲》,但从内容比例上来看,针对《最后一次演讲》这个演讲文稿的文本本身的内容发掘就远远低于外围内容。小纪老师最出彩的,是进入文本之前的各种铺垫和文本学习结束之后的拓展诵读。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看这个课,虽然激情洋溢大气磅礴,但还是总觉得两头重中间轻,主体部分弱,延伸部分强,整个课堂重心有点儿失衡。

  造成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小纪老师自己对《最后一次演讲》的文本解读还没有够火候。我提出的建议是,继续对《最后一次演讲》进行比较深度的研究。其实,闻一多的演讲之所以感人,除了“短句、人称”等造成的澎湃的激情之外,还有逻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小纪老师再往前走一小步,在语用和逻辑的方面稍作更多一些的开掘展示,学生除了收获热情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对演讲稿的理性认识。至于课堂开启部分和拓展部分的那些资料,则可以适当删减,它们确实已经喧宾夺主了。 

  小吴老师的课题是《把情味写浓》,这是一堂作文升格课。我帮她梳理了一下。小吴老师想解决学生作文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情味写得太抽象,情味写得太淡薄,情味写得太肤浅。吴老师对学生作文的前期诊断是很到位的。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来看,我觉得第一个部分非常有效——用经典名篇选择意象表达情味做示范解决抽象的问题。第三个部分也比较有效——用学生优秀作文的结尾来做示范引导学生对意象进行哲理思考。我觉得可以调整的是第二部分:吴老师一股脑儿地通过经典名篇的分析,想要告诉学生,要解决情味写得太淡薄的问题,需要“突出修辞的寓情特色”“凸显句式的表情特征”“突出词语的感情意蕴”等等。

  我提醒小吴老师从三方面进行自我追问:一是是不是“修辞”“句式”“词语”就真的能够解决学生写作的情味淡薄之困?学生感情的“淡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二是选择《安塞腰鼓》作为典型示范文本是不是最恰当的?我个人觉得《安塞腰鼓》语言表达的极度个性化诗意化恰恰是学生很难模仿的,极容易模仿得走火入魔的。这个文本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常规化的表达了。另外,经典语段的选择和教师的归纳概括是不是符合逻辑的?比如吴老师所举的《春酒》的句例就我自己来看,就很难推理出“词语的感情意蕴”的结论。三是教学内容是不是过多过密?

  另外,我还对小吴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建议她思考:最后朗诵的优秀学生作文,我认真听了,几乎都是同一风格的,属于诗化和哲理化的表达风格。这种风格,属于极有文学才情的学生才能做到的。但其实,解决“肤浅”的问题,朴实一些的文字、甚至尖锐理性一些的文字,也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我们老师在选材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囿于于自己的审美爱好。我们是可以更开放更包容一些的。

   我想,如果两位年轻人如果也能学着我的思路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就更能够实现自我的更好发现的。

   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层次,则是“新”。

  什么是“新”,可能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就青春语文现阶段的研究,我认为的新,就是“打通教法和活法”,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探索生命幸福之道”。

  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小纪老师和小吴老师都是有自觉的追求的。她们都没有停留在“仅仅语言讲语言”,“仅仅写作技巧讲写作技巧”上。小纪老师的自己深深感染众人的家国情怀,小吴老师氤氲在课堂中的故乡之爱,都很动人心。

   当然,“新”也有不少层次。打通教法和活法,里边的奥秘还多得很。今天不多谈。要开发出全新的教学内容,是需要不少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知识的。没有这些功底,我们很难在文本中发掘出能够和现在的中小学生成长现实接轨的教学内容出来。 

  我们的视野,我们的高度,决定着课堂的视野和高度。或者说,我们的生命审美进入到哪个层次,我们的课堂就必然停留在哪个层次。想装,也是装不出来的啊。

  自我“审课”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审查自己的教学程序,教学思路。

  一堂课上下来,成败与否,自己是多半能够感觉到的。特别是教学程序是否合理,四十分钟之后,一般老师都能心中有数。所以,我们要在课后做及时的反思沉淀,把成功和失败的感觉都提炼为下一次课堂实践的理性养料。

  上课和悟课,如果都只停留在“朦朦胧胧”的阶段,是资源的浪费啊。

  审视自己的教学程序,也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的教学环节是不是眉清目秀的?也就是说,我的各个教学板块是不是相当清晰的。不仅自己知道,听课老师知道,最后学生也是知道的。对这个问题,有些老师不以为然。总觉得教学“越无痕”越好,在“缄默”中推进更好。我对这样的观点,也不以为然。其实,哪怕是所谓的“无痕教学”,也是需要有清晰思路的。“打到哪算哪,西瓜皮滑到哪算哪”适合茶馆聊天,不适合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我更是建议他们备课上课要有清晰的板块划分,要有明确的课堂建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一节课上下来给人混沌一片的感觉。

  其次,我们还可以继续自我审问:我的课堂的基础环节有几个?他们是并列的关系呢,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呢,还是逐步融合的关系?我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我的课堂思路?我的课堂板块的时间划分是否合理?课堂板块的前后顺序安排是否合理?我的课堂环节有没有不是必须的可以去掉的环节……

  我就这样帮助两位年轻老师梳理她们的课堂。小吴老师的课,直到最后阶段才把三个板块的总结拿了出来。也就是说,我到最后才知道她这堂课的架构,于是听课过程中的对于环节之间关系的诸多疑惑才开解。我建议,她其实可以最开始就亮出她课堂要解决的的学生的三个问题,然后依次打开,这样就眉清目秀了。

  小纪老师呢,上完课后她自我感觉总是“不太得劲儿”,好像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淡,到最后也没有被真正激发。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前面说到的文本逻辑奥妙还开发不够,课堂理性浓度就不高,不能深入刺激学生的智慧,他们就兴奋不起来。二是环节安排的不恰当。激情导入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趁胜追击”,现场模拟演讲,情景再现,课堂气氛自然被点燃,之后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些。可是小纪老师在长篇的激情导入之后,却戛然而止,让学生“默读全文”,进行归纳演讲内容等方面的训练。这样的做法,阻断了学生刚刚被教师点燃的学习火苗的氧气来源,实在是一个明显因为教学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啊。

  另外,小吴老师的课堂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也有一些遗憾,这些遗憾都是我们年轻时候经常“忍不住”要造成的。其共同特点是繁杂和花哨。比如最后阶段,让学生朗读优秀作文结尾是很好的设计,但同时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作诗就几乎是作秀了。一是学生做不到,二是也对这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毫无帮助。我想起自己当年,也是常做这样似乎好看时髦但却无效的事情的。

  课堂教学的手段要追求丰富和变化。但绝不是越丰富越好,变化越多越好。凡事说到最后,还是需要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指路啊。中庸中庸,那个“恰到好处”,就是我们的修炼目标。

   当然,自我审课的维度还很多。今天我讲的,只是最最基础的一步。更多的维度,我们以后再慢慢聊。

   我是王君老师。这是来自清澜山学校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第23封来信。

  谢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你的朋友:王君

2019年1月12日

分享:

0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86) 评论 (0)收藏(0) 转载(4)喜欢打印举报
发评论
教之苑四维 :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课了学生还静不下来?这位特级教师的妙招值得借鉴!
读《给孩子上文学课》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与反思
备课不是简单地抄写
四大天王谈备课
让拓展性阅读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