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囊团】刘慧:生命教育在很多学校就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对不起,好理念你必须要做明白!


刘慧,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小学教师教育。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一起4名儿童服食农药自杀身亡,其中一名儿童留下遗书中写到“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

 

2015年3月31日,新疆乌鲁木齐一名10岁的女孩自杀身亡。

 

2013年10月,四川成都一名10岁男孩从自家住宅楼上坠落身亡,临终前在语文课本上写下“老师我做不到”……

 

频频爆出的学生自杀事件,一次次地挑战着人们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就如同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般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他们当中有的阳光聪明、活泼开朗,有的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和同学喜爱,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鲜活的生命过早地凋零,选择以这样的方式迅速与世界告别?

 

一桩桩,一件件案例表明,我国急需在校园内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一词,自1999年在我国教育届中出现以来,至今已有18年的时间,虽然推行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引发了国人对生命的普遍思考以及媒体对生命教育的特别关注。这18年里,很多学校都在提生命教育,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生命教育,怎样实行生命教育才最有效?可能很多学校对此都比较模糊;而刘慧教授对于生命教育的剖析与实践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与借鉴。

 



刘慧教授提到的生命教育是什么?

生命教育在中国内陆发展已有近20年了。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有很多,刘慧教授所认为的生命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另一部分是遵循生命的教育。

 

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有关生命之真、善、美的教育,亦可称为狭义的生命教育。


遵循生命的教育是以生命的角度重新审视、明确教育与生命的关系、学校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亦可称为广义的生命教育

 

刘慧教授所理解的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本,关爱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潜能实现、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在其自身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目标是使其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最优质的自己。

 


那么我们怎样将生命教育应用于我们的工作中呢?

 刘慧教授给出了答案。

 

(一)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理念,营造适合生命健康成长的学校文化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回到生命之中,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生命道德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生命教育不是为了生命之外的何物,而是为了生命本身,为了生命的健康成长。

 

所以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若要真正做到关爱生命,就必须基于对生命的科学认识,对生命之道的遵循,回到个体生命之中,关注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感受、体验与感悟,实施适合的教育等。因此学校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理念,那么学校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办学者必须树立从学生生命出发,以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为目的教育意识与观念。


其次,要意识到生命教育就是要为生命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精神能量,助力生命成长。


再次,学校要为每个个体生命提供适合的教育亲近生命。


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心、用情在体验中认识与理解生命。

 

(二)以生命叙事指导德育工作

 你的学校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课堂上让学生讲话。可是,学生讲的话却不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而是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官话”“套话”“成人话”“教材话”。


有些学校教师为完成德育目标,设计了一些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却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远,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标,而且还可能闹出笑话或令学生冷眼旁观。

 

那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缺乏生命叙事。所谓生命叙事模式是指在生命德育论的支配下,以学生道德学习为主线,借助学生的生命叙事,在真实的情境中,讨论真实的道德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模式。


在生命叙事中,强调学生自我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潜能。它所讲述的故事具有事件性、过去性、意义性。


在成功的中小学德育活动中,在精彩的德育课堂上,我们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师生的生命叙事。但是任何教育教学模式都有其限定条件,生命叙事模式也不例外。对此模式而言,要完成既定的目标,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教育智慧。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

 

1.敏感性地捕捉主题

捕捉主题是设计情境的第一步,没有一个明晰的主题,设计也就无从着手。捕捉德育的主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如北京小学的一堂《品德与生活》课:“妈妈的手”,其主题的确定一是源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孩子杀害母亲的现象,二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的德育目标。将这两者“搭界”,产生了适合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主题。


2.开放性地设计情境

德育课一定要有设计,设计是为了通过一定的程序,用一定的方式、将内容带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设计是预先的,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生命叙事模式中,德育过程至少有一个设计性情境与生成性情境所构成的两个环节。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把握的一个总原则就是,能将学生带入“有话可说”的情境,带入生命感动的状态。需要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情境的能力,更要有善于促成生成性情境形成的能力;不但要具有较好的想象力,对设计性情境可能引起的学生反映、带来的现场状况等,设计时就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想象的图景,而且要对学生的生命状态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要生命有爱,做一个有心人。

 

3.灵活性地调度过程

生命叙事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动”的状态中,让学生的情感、思维、语言、身体都动起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在回忆、述说、聆听、思考、再述说等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道德。包括根据德育过程的具体情境,教师自身的情感状态、语言特色等的调度;依据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与选择学生的座位、合作小组、讨论形式、活动形式等的;德育过程节奏的调度,如适度的“留白”、“创造性等待”等。

 

(三)绘本教学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

绘本教学是引导小学教师尽快“走进”生命教育,认识、理解、感受、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绘本教学中,我们要学会“三步曲”:


1.走近绘本:感受故事的魅力

所谓走近绘本,是指从感性层面来感受绘本,主要是教师通过绘声绘色、师生角色扮演讲、问题引领式等方式讲述绘本故事,使儿童“接近”绘本,了解、感受故事情节、人物经历、情绪情感、感受,并通过移情、联想、想象等抵及绘本。


2.走入绘本:理解故事的意涵

“钻入”故事内部,分析图文,解读绘本,品味故事意涵,达到理性认知,为“走入绘本”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儿童对绘本的认识与理解,走入绘本的世界之中,围绕生命之真、善、美主线,通过故事具体内容的分析,理解、体悟绘本中所蕴含的生命之真善美,以此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正确对待生命的原则、方法等。


3.走出绘本:创作自己的作品

绘本教学不仅使儿童“走近”“走入”绘本,还要让他们“走出”绘本,即引导儿童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创作自己的作品,比如用图画、文字、拼图、行动等形式,并给他们展示的时空。儿童感悟的创作表达与展示,使儿童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孩子们爱上绘本、理解人生。


如今太多的人都在说“生命教育”,头顶着“生命教育”的官帽,但是却没做出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生命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观念,有些学校试图进行生命教育,但是却又感到无从下手,仅停留在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刘慧教授的生命教育理论内容宏大,我们也只是择其要者为您呈现,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



我要约课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约请专家



来源:校长会(xiaozhangclub)以上图文,贵在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教育创造有温度的德育
关注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题
和病毒亲密“接触”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文化积淀路径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