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濮阳历史人物: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县人,家境贫寒,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起,郑板桥任范县县令,历时五年,在任期内,政绩卓著,他刚直不阿,不逢迎官长,不巴结上司,办事公正,同情人民疾苦,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受到范县人民的敬重,至今范县一带仍有“郑板桥是清官,不图银子不爱钱”的民谣流传。

范县地处边陲,地痞流氓、恶棍豪绅欺压百姓,横行乡里,前任地方官不敢招惹他们。这些家伙听说新到一位“梗顽不训”的县太爷就去“窥测”虚实,见郑板桥从街上走过,他们聚伙寻衅,故意将街旁卖粥老汉的粥罐撞破又诡称老汉被石头绊倒,冒犯了县太爷的尊严,要求治石头的罪,郑板桥设计把他们诱进公堂,大板重责,直打得他们受刑不过,纷给予掏钱求饶,郑板桥将坏人撵出去后,把钱人全部给了卖粥的老汉,以资抚慰。自此,范县一些流氓、恶霸气焰顿减,社会秩序安全许多。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郑板桥身为县令却讨厌“喝道排衙”,而常常便服鞋问俗民间。他在《范县署中寄舍第墨弟书》中说:“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绵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尤其是在灾荒年,他更是“不遑居居”,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据《范县县志及有关材料记载:每至表夏,黄河水暴涨,郑板桥常日夜巡堤,有时甚至和百姓共住芧庵,固堤防患。由于他勤政爱民,偏辟的范县“囹圄囚空者数次,”“绝苞直、无留牍。”出现了短期相对太平、繁荣的景象,人民也得到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乾隆12年(公元1746年),闞板桥调署潍县令,乾隆十八年(公元753年),辞官归田,隐居扬州,以卖字画为生。

    郑板桥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但他在绘画、书法、诗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在画、书、诗三个方面都造诣很深,被称为“三绝”。“三绝”相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了其真气、真意、真趣的特色,他尤善画兰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又工诗词,不拘体格,头之所致,挥毫而就,直抒肺腑,无论言情叙事,都娓娓动人,他的书法,融合隶楷行草为一体自称“六分半书”,随意挥洒,园润古秀,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颂师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八:江苏兴化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考了23年科举历经三朝才取得功名,太悲催了!
才子县令郑板桥 (转)
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郑板桥
郑板桥的潍县岁月
郑板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