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业内容

对“有效教学”的思考

郝希明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教学真正具有有效性,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使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对于这样一个长期困惑的问题,我也做过一些艰难的探索,我自从教以来进行深刻反思,发现对于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多年以来,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 单位时间,也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越多,教学就越有效。

观点二: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有效教学,或者升学率高就是有效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通过对新课程相关内容的认真学习,特别是去年参加市学科带头人去北京培训,聆听专家的报告,使我对教学的有效性认识有很大的提高。

我认识到观点一是不科学,它是把学生作为“容器”,任意填塞外部规定的有一定量的要求货物(知识)。教育应当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是使受教育者“顿悟的艺术”,是促进教育者自觉“生成”的一种方式。“教育即生成”,就是要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课堂上,教学手段主要是依靠“输灌”,教学内容完成了事,那么教学的有效性也一定是“理想化”的,是违背人的认知规律和培育全新人才宗旨的。

对于教学有效性的第二种观点,是非常盛行的,是许多教师教育领导者所持有的观点,这种基于学生成绩或升学率的“有效教学观”不仅违背了教育的信念和正确价值观,还违反了新课改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都明确规定了培养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创新与实践,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的能力……”对照培养目标及其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我们所谓“有效教学”窄化到如此的地步,对于培养未来人才,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是有害的。

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我通过学习认识到: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这是因为,从现代教育的本质上讲,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有效无效的终极判断,只能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或别的什么东西。以较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如果学生发展得不到保证,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讲,违背了教学宗旨,自然不可能称之为“有效”。当然,如果学生发展能得到充分保障,以较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则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对于学生发展,应确立新的“发展观”,即应以“学生幸福成长”为本。因为从“人”的角度讲,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同样,对于教育事业,也应把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作为最根本和终极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动手要求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于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过去那种只追求升学率,学生成绩的做法,实际造成了学生的不快乐,不幸福,学习成绩是提升了,升学率是提高了,但其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实际上学生已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违背了人才成长规律。

对于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应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教学规律的过程和方式,只有真正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过程及方式,真正体现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才是正当的,合理的、有效的。

有效教学的话题也是伴随教育始终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应有一个底线,这一底线应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

 

精读书目

1】《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教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曾经对《纲要》的建言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转载]推荐:“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思考与徒步前行
样卷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