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首先要澄清:二十四节气不是按照阳历来定的。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步形成的,至迟在殷商时代,已经有了夏至、冬至的概念。成书于战国前的《尚书,尧典》仅讲到四个节气。以昼夜变化依次命名为“日中,日永,霄中,日短”,即后来定名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简称“二分二至”。在稍后成书的《管子,轻重已》中增加了“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有了八个节气。成书于秦代的《吕氏春秋·十二纪》,对节气已有了较为详实的规定和描述,有了二十二个节气,尚无小满和大雪。到西汉,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天文训》中补充了小满和大雪,二十四节气至此完善,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什么变化。在此之前节令之名不太一致。

请注意,西汉时期,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就已经完善了,那时候还是“公元前”,当下的这种阳历还没有产生,所以“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这种说法肯定不对。

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用阳历来定的,那为什么节气又和阳历的日期那么接近呢?下面继续

在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由圭表测影来决定的。自周以来,许多古书都载有二十四节气的日影长度数值。这说明二十四节气是太阳视运动的一种反映,属于阳历的范畴(注意:是范畴而已,但并不等于阳历,阳历有好多种,当下用的阳历是其中一种。),通俗的说就是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有关。下图古代圭表。

我们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却可以看到太阳在星空中的运动,一年中正好运转一周,我们将太阳的这种运动称为视运动,把它所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

黄道是一个大圆圈,圆周为360°。二十四节气就是把黄道等分成24段,每段15°。太阳通过每等份的时间大致相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比如清明每年都在4月5日左右,冬至每年都在12月22日左右。

也就是说,节气是24等分圆周,是个几何的概念。而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365.2422天,如果分为24份的话,要大于15天,因此节气经常会与阳历有一两天的出入,但不会差的更多。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却很不固定,这是因为农历的历年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从而造成同一个节气在某年的日期要比前一年晚11天左右。而遇到闰年,农历年长384天,比回归年长了19天左右,结果下一节气的日期又要提前19天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之前我们用的是什么历法?那是如何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段?
24节气是按农历还是阳历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019年二十四节气精确时间表新鲜“出炉”了
话说二十四节气
说说农历:阴阳历、朔望、节气、两头春、闰月、干支、生肖和年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