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第一课

做人贯穿着我们的一生,如何将人生过得更好,过得更有意义,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现在社会到处都是竞争,将来可能竞争还要激烈,青少年要想使自己将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干得出色,现在就必须全面发展,其关键是学会如何做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人生第一课,人生永远一课!

世上难事千千万万,最难还是做人难。做人真不容易吗?那为什么古人把“人”字造得这么简单?一撇一捺则可写成“人”字呀!其实做人并不难,你只要从“人”字悟出做人的道理! 

“人”是象形字,从甲骨文的人字结构可以悟出以下的道理:

1、象人曲身垂臂之形,示之敬孝,故“孝”为人德之本;

2、仅见一臂一胫,仁者人也,与“仁”通,故“仁义”为立人之道;

3、仅用两笔,象征阴阳,一撇表示善,一捺表示恶,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做人准则。

4、象人侧立,立在天地之间,天、地、人为三才,人既与天地同列,则当效法天地,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人之处世哲理。

你看,人字就这么简单,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不容易了。正是“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这就是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人是终生最主要的根本。因为一切成功来源于做人的成功,做人的思想端正了,那么做什么学什么就能自觉地去完成。如果我们一味地在文化知识方面追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其它的一概不管,那么将来就可能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管你有多么高的学识,也很难说是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发展,将来会受益终生。如果不会做人,这一生再聪明也休想有大的成就。

一、人德之本——孝

《孝经》说到:“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髓,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对生命的诚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忠于国家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忠臣出于孝之门”,说明了孝是一切的根本啊!一个人能够孝顺,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人。

“孝”为会意、形声字,上老下子,为子承老形,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本义是对父母,对老一辈的尊重和关爱。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故古语说“孝乃天经地义”。因此,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孝不分老少男女、富贵贫贱,是人人必行必做的。一个有孝心、尊长辈的人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进步,让父母、长辈少操心,也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温馨与幸福,所以俗话说:“子孝父心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是不可能敬爱别人的。所以,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师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孝的根本在于礼敬,孝的本质是通过礼敬来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才是更重要的。真正懂得孝的孩子应该知道自己要用功读书,不令父母担忧;会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顺父母心愿地从点滴做起;会爱惜自己的身体,起居有常,不使父母担心;知道在工作中敬业乐群,以请父母宽心。会和睦亲朋、尊敬老师、领导与同事;能自重守法,谨慎做人;有博爱大众,忠诚国家的人品基础。可见,如果真正培养起孝心,对我们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朱德总司令从小就懂得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他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沉重的家务累弯了她的腰。朱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他经常在母亲身边帮忙,当他八、九岁时,就能挑水种田分担母亲的劳动了。他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每天天不亮就费了很大的力气,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大家都知道,朱德后来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尽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平时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例如老师辛辛苦苦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我们,还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培养我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们每一步成长都渗透着老师的心血,所以老师值得我们尊敬。要尊敬老师,就要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学习。文化之旅中曾经有这样的一个节目,有“狂人”之称的李敖,去看望他小学时的老师,见到老师是单腿下跪的。这一跪,跪出了人性的高贵,跪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挚爱深情,跪出了尊师重教的传统。李敖的这一跪提醒了我们,敬师如父,不忘师恩是一种人文精神,是应该传承下去的。

孝,是教人的根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怎么实践孝心呢?在现代社会父辈与子辈之间增加了更多的社会空间和社会力量,减少了一些可以触摸的、物质化的内容。因此,现代人表达“孝”就必然更加心理化,可以通过表达依恋、尊重、关切、感激,以及成为父母期望的栋梁之材来体现“孝心”。当然,封建时代所讲孝的糟粕内容,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是应该批判的。

“孝”的崇高境界是爱国。尽忠尽孝是历代人们追求的崇高道德境界,从孝道的纵深来看,忠是孝的发展和延伸,如果说“孝”是对个人、对小家而言,则忠(爱国)是对祖国、对大家的孝。人们为了表达爱国之情,也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意思是爱自己的祖国就如爱自己母亲一样,多么贴切的比喻啊!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爱国主义情感是走人生正道的重要精神力量,爱国主义精神要代代相传下去。但有的人认为,爱国精神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只要把学习抓好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不妨想想,如果只是为了得高分、受表扬、升大学、挣大钱而学习,能跟我们的时代与社会发展合拍吗?纵观历史众多的志士仁人、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远大的报国志向,如果不是这样,他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吗?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只顾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达不到那种境地的,所以愿人人都有一颗爱国心。

发扬中国“孝”道,共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中华孝心111工程组委会拟定自2005年起以后每年12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中华孝心文化宣传日”。旨在弘扬五千年的孝道文化之传统美德,加强民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以爱心感动世界,用孝心报效祖国,营造和睦家庭,共建和谐社会,携手世界大同!

二、立人之道——仁、义

易经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是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仁与义”的人道观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的必由法则,具有普遍的价值,对于维护今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样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仁、义”皆为会意、形声字。“仁”从“人”从“二”,是二人合而为一,有两者相容之象,即厚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亲如一体,讲究博爱,讲究相爱与团结,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义(義)”从“我”从“羊”,由“我”和表示善祥之意的“羊”组成,意为我善良,深深含着人性本善之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义”是与生俱有的德行,也就是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是讲究遵守纪律或规范。仁与义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反映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既要讲团结又要讲纪律。不讲团结,家庭、民族、国家之间失去和睦,争斗不已,人们就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不讲纪律,侵害他人、危害群体的行为泛滥,人们也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讲纪律也是为了维护团结和秩序。所以,“仁与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法则。人们的生活必须以社会为依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社会总是还要有家庭,有民族,有国家的,或者说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关系问题总是存在。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不讲团结友爱不行,没有一定的纪律和规范也不行。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群都有各自的利益,这是事实,如果你只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使人们的关系失去平衡与稳定,其结果往往是自己的利益也难以得到实现。

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只要人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团结的故事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看到了蚂蚁的壮举:突如其来的水包围了一小块陆地,那一小块陆地有许多的蚂蚁,是蚂蚁的家园。本来蚂蚁对水是很敏感的,因为它们不会游水。天将要下大雨时,它们总是能够预先知道,于是就能看到它们浩浩荡荡搬家的场面。天灾可以预知,但是对于人为之祸蚂蚁们就无法预知了,那个人挖开了沟渠,要浇灌他的菜园子。蚂蚁们爬出了洞穴,一阵慌乱,但它们很快聚拢,聚拢,聚拢成了一个大大的蚂蚁团,这时,水漫了上去,蚂蚁团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风的吹动下,蚂蚁团滚动,在水面上向前滚动。没有一只蚂蚁松手,那蚂蚁团好像向前漂得很轻灵。终于,他们抵达了陆地,它们分散开来,它们又一次开始重建家园。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蚂蚁不想在最外边想在里边安全着,还会有那紧密的蚂蚁团吗?假如有更多的蚂蚁这样想,还会有蚂蚁团吗?他的脑海闪现了一个词:团结。这是他因为目睹蚂蚁的壮举而创造的一个词!他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词啊!他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的子孙,临了总要说一句:“团结啊!”他的子孙把蚂蚁的壮举讲给他们的子孙,临了总要说:“这就是团结啊!”后来蚂蚁的故事传丢了,一代叮嘱一代:“团结啊!”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社会公德要求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促进社会进步。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我们还应想到,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吗?哪个群体里欢迎这样的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对自私自利都嗤之以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共产主义道德要从小开始培养”。他还指出:“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每年都会有一些同学用自己惨痛的教训来证明:上学时不遵守纪律,学习搞不好,走向社会后不守法,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可见学习与纪律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人们说“遵守纪律要从小事做起”,我觉得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如果连一件小事都遵守不好纪律的话,那么要做一件大事岂不更难?革命烈士邱少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执行一次潜伏任务中,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了,如果他在身上着火时立即滚向他身后的水坑,就可以把火扑灭,可是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严格地遵守纪律,紧皱眉头,咬紧牙关,扒住泥土,一声不吭,结果被活活地烧死了。多么坚强的战士,多么自觉的行动,多么伟大的牺牲啊!对照邱少云的英勇表现,大家有何感想? 

近些年,由于市场大潮的冲击、教育上的失误,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古人说“不仁者不义;不仁不义者鲜有礼;不仁不义无礼者,有智不如无智。”“无才无德不可怕,有才无德胜豺狼”,无仁无义的人最终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人,书念得多不多?宋朝时候,秦桧读的知识几个人比得上他,但是他的德行根基不够,不仁不义,越有才华、越有学历危害更大。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升心灵品质,树立“仁义”的人道观,讲究相爱与团结,讲究遵守纪律与规范,精进学业,促进社会祥和发展。

三、做人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上感应篇》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做人基本准则,对中国的道德伦理建设是功不可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说事无大小,只要有害于大众的便避免不作;只要有利于大众的便努力去作。行善必有福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奥圆通,真要持之以恒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是人人都应该做的,也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有很多人做一辈子也不见得做得圆满。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在任杭州太守时听说有一位得道的高僧鸟窠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八十岁的老翁也难做到啊!”高僧一语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点是知行脱节。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我们能不能做到?不能?至少你要学着、试着做到。首先学习“诸恶莫作”,做一个“不是坏人”,真正能够做到诸恶莫作,一切的灾难就渐渐的远离了,灾难消了,世界才会和平。然后“众善奉行”,做一个“好人”,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如果人人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定会社会和谐、国家安宁。经典《大学》说“止于至善”,“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做好事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做好事可以使他人感到自己的存在,使自己对世界不再感到陌生,使世界变得和谐。我们许多同学也很想多做好事,却苦恼没有机会去做。一说到做好事就想到在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爸妈洗碗,在思想上形成了一个狭隘的误区。实际做好事是在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生活学习中,时时刻刻都可能出现需要自己帮助的事情。比如,同学的橡皮丢了,在需要用的时候,你可以借给他;学校有活动,自己可以为班级争得荣誉等等。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至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可见善者,就是利人之心,利人之行。所以古人说:“人说阴德如何种,举念先存为众心。”

雷锋,一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40多年过去了,从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到现在,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有一样没有变,雷锋这个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内涵,始终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20世纪60年代,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20世纪80年代,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标志的学雷锋热潮,关注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现在新时期我们“学雷锋”,就是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发展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强化对雷锋精神的真正理解,摒弃为学而学的浮浅,从我做起,从当前学习做起,从身边小事入手,将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这是学雷锋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基础。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互相温暖式的思维更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比如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分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分出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平时常说“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类词,我认为自私未必自利,损人并不利已。自私将导致缺乏同情心,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自私是从自己即“我”出发,大家看看,“我”字的结构,左边是手,右边是戈,戈是干戈,代表兵器,手上拿着兵器的家伙杀气腾腾,一望就知道不是好惹的东西。一个“我”见重、“我”执深的人到处是不会受人欢迎的,所以自私、利已就是恶,利人才是善。利人损已对当前来说看似是吃亏了,但会受到了别人的尊敬,而且你这种行为会感化了别人。所以当我们念念替人着想,这个是理智,这个是智慧,命运将会越走越宽广,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假如是一念处处是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而不为人着想,那这个叫意气用事,就会与别人有很多磨擦、冲突。所以我们平时应多为别人想一想,把别人的事情放到自己身上设身处地地思考,多和别人换位思考。

我们必须经常检点自己的心灵宝藏,不要让里面缺少真诚与关爱!只要心中有别人,时时帮助别人,你的人生轨迹才能发生质变。许多人没有想到,世界上产生利息最高的是慈善与关爱。如大家愿意的听的话,我可以给您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个穷苦的大学生,为了缴付学费饿着肚子挨家挨户去推销货品。已经陷入了绝境,准备放弃一切时,一位女孩子看出来他饥饿的样子,于是给他端出一大杯鲜牛奶。他将牛奶喝下,然后问道:“应付多少钱?”女孩的答复是:“你不要付一分钱。母亲告诉我们,不要为善事求回报。”这个穷大学生听了,觉得自己的身体强壮了不少,而且信心也增强了起来。这个穷大学生后来成了美国华盛顿医院鼎鼎大名的朗格大夫,是女孩的慈善与关爱拯救了他。数年后阴差阳错,那个女孩突发重病情况十分危急,家人终于将她送进首都华盛顿医院。朗格大夫一眼就认出了女孩,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来使她康复,他特别观察她的病情。经过一段漫长的奋斗后,朗格大夫终于帮她摆脱了病魔,可以出院回家了。此时,医院将账单转送到女孩的病房里。女孩不敢打开账单,因为她确信,那一定是一笔需要她一辈子才能还清的医药费。最后,她还是颤栗地打开了,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善事的利息比任何银行的利息都高。一杯鲜奶足以付清全部的医药费!签署人:朗格大夫。”美丽姑娘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这个故事这说明做了善事,自然就会得到善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贵在诚意、贵在量力而为,也贵在随缘。我们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恶小而为之。能适时付出点点滴滴的爱,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易行,人人能行,行一日得一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人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确实不易,这是真功夫。

四、处世哲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思想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句名言不知造就了多少伟人、造就了多少科学家、造就了多少有识之士。所以清华大学亦以此为校训,其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下一代变革创新,奋斗不止。

“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前进、奋发向上的阳刚秉赋;“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强调以德处世,以德为人的阴柔品质。“人”字一撇一捺,表示做人要具有阴柔品质与阳刚秉赋,“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样阴阳共济,刚柔并存,才是完善的人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疑是先人们对于人生态度的完美解释,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谁都希望一生平安,顺利成功,然而,挫折却常常伴随着人生。挫折注定与人的成长相伴随,更重要的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算是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走向成熟,因此,耐挫折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心理品质。挫折从来是人生走向成熟、成就事业的催化剂,是磨砺意志和毅力的砂轮。超越一次挫折,你便获得了一份自强不息的精神元素,人格也由此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然而我们有的同学依赖性太强,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和老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会做;有的同学没志气,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整天疲疲塌塌,学习不见起色;有的同学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总是知难而退;有的同学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一坐下来读书就无精打采,作业潦草、胡弄,甚至厌学、逃学。现在大多数同学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想上进,想成为好学生,却又付不起辛苦。许多同学由于受家庭等方面的遮蔽,少有挫折训练,一旦面临挫折,往往手足无措,经不住挫折的压力,有时简直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不能无上进之心,在这个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作为一名学生,只有辛勤的付出,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自强能在学习工作时勇往直前,自强能面对别人怀疑眼光时的淡定从容,自强能坚守立场的铮铮铁骨。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自强与你我同行。

平时我们都说“人要凭良心做事”,这个良心那就是“厚德载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道理兴许大家都懂,但有的同学就是下定决心,不希望将来成“宰相”。觉得“善良是要吃亏的”,心中善良的成分就会越来越少,心地偏狭,偏狭必然产生宽容心的欠缺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淡薄。学习生活上斤斤计较小利得失,时刻想着要让别人吃亏,自私自利,不讲奉献,很难与同学和谐共处,不把自己的个人价值融入整个集体的荣誉之中。要知道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那样承载万物、哺育万物、生长万物,所以在做人处世时要心胸开阔,意志高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够关心人,爱护人,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学会宽容,它会使你受益无穷。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我国老一代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和宋庆龄主席,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周恩来总理非常尊重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一次,服务员不小心把茶洒到了总理身上,总理的衣服脏了,服务员头上顿时汗珠滚滚,总理却面带笑容地说:“没关系,衣服脏了,洗洗就行了!”说罢,便脱下衣服,让秘书拿回自己的房间。宋庆龄担任国家副主席,据警卫员回忆,她在院子里散步时,一个战士不小心撞到了宋庆龄,宋庆龄客气地说:“没关系,不知撞了你没?”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没有责任感,不能与人搞好团结,精诚合作,不会关心他人,对于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直至个人事业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

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易传》一方面讲自强不息,一方面讲厚德载物,就是表示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时又要有宽容的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愿此语与所有追求进步的朋友共勉!并恳切希望大家同学真正懂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将会受益一辈子,拥有灿烂的一生。长大才能勇于奉献,担当社会责任,才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战而胜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三宝
相逢 的 做一个有德之人
以孝为先,百善皆开
[人生感悟]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图] - 一个人的精彩359的博客 - 同...
人生感悟
日行一善推广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