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业理论 |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简述格拉奇和埃利模式,肯普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学习内容: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这种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焦点,已有的教师学生课程计划,设备设施和资源都是进行设计的前提条件,设计的目的是解决教师在这些条件下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往往发生在学校教师想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时候,通常由教师自己来完成设计任务,这类模式的设计重点是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改编和应用已有的媒体材料,而不是从头开发。这种模式主要供专职教师参考使用,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和大学与学院的教师。

下面我们介绍两个具体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格拉奇和埃利模式。

格拉奇和埃利模式从开始便强调确定教学内容和阐明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根据目标内容对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分配时间和空间,以及选择合适的已有的教学资源。模式中将这五方面的工作并列起来,是为了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即一方面的决策会影响另一方面的可能的决策范围,所以设计师应该同时协调考虑和完成,接着对学生行为作出评价,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重新审查,特别是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格拉奇和埃利模式的优点在于,执行的教师很容易借助模式描述的过程来识别和确定自己的任务。缺点是它可能无意识地强化教师和管理人员保持现存的组织结构和资源的配备,而不会去重新检查学校赖以运行的整个基础。


2.肯普模式。

在肯普的早期模式中,它是用线条把各个要素顺时针连接起来的,但在他后来的研究与实践中,他看到教师和设计人员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实际的设计并不是完全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所有步骤的。因此肯普模式对原模式作了改进,提出了由十要素构成的椭圆结构模式。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了十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素采取的决策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决策。

b.要素之间没有线条连接,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考虑某一要素。

c.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在这种环形结构模式的中心,说明他们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归宿,各个要素都应围绕它们而进行设计。

d.表明教学设计是个连续过程,评价和修改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的活动,与所有其他要素相联系。

e.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从任何地方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通过肯普在模式中选用的词汇课题学科内容的可以看到,这一模式是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模式中寻找自己工作的起始点,按具体需要编排设计顺序,肯普对学科内容目标的确定和资源选择等方面的阐述,对教师很有吸引力,但他对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和修改的说明却不够详细。

学习总结: 

1.肯普模式由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组成教学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大致框架,并由此引伸开去,提出了一个教学系统开发的椭园型结构模型。

首先,肯普列出了10个教学设计的“因素”,而不称之为步骤,以表示它的整体性以及设计过程之弹性。

其次,肯普模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将“学习需要”、“教学目的”、“优先顺序”和“约束条件”置于中心地位,以强调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随机拿这几个因素作为参考的依据。

2.格拉奇和埃利模式从程序上看,它表明设计过程有四个环节:目标、学习者、策略和评价。关于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可以对模式中所有步骤重新审查,特别是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

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执行教师很容易借助模式描述的过程来识别和确定自己的任务。缺点是它可能无意识地强化教师和管理人员保持现存的组织结构和职员配备,而不会去重新检查整个学校的运行基础。

来源 | 教育技术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设计简介(2)——格拉奇和伊利模式与肯普模式
第二节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
第四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设计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