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是这样的,那段难忘的记忆

回顾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珍惜现在,憧憬未来

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我们生活在河北的农村,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穷困潦倒,物质匮乏,但这段时光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让我们如今的生活更加珍贵,也激发了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回忆起那段时光,仿佛是昨天。那是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农民们常在稻场聚会,分粮、分柴、开会。稻场不仅是劳动的地方,更是我们生活的指望。柴禾是那个时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稻草、麦草,甚至红薯藤等各种柴禾,它们不仅用于烧柴,还喂牛、作屋顶、铺床,多功能之柴。

尤其是芝麻杆、油菜杆、棉花杆、麻杆、豆杆等秸杆,它们数量有限,但在做饭菜时最受欢迎,易烧,火旺,灰少。芝麻杆的香味弥漫,让人忍不住食欲大开。这些柴禾是我们生活的支撑,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能温暖地度过。

然而,我们生产队人多地少,每个人都没有一亩地。山岗、田坎、坡地的草木也日渐减少。柴草不够,于是大人和孩子们每年四季不辞辛劳,努力寻找柴禾。春夏之时,草皮刨、晒干,秋冬之时,拾落叶、捡拾椿树等树的叶杆成了家常。有的家庭甚至用微薄的收入购买柴禾,确保冬天有足够的热源。

那时,冬天一到,山岗、田坎、河滩等地的柴草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光秃秃的土地到处可见。北风咆哮时,尘土飞扬,人们不得不在户外晒太阳来取暖,因为柴禾不够烧,家中冰冷刺骨。

我当时在河北插队,我们的情况与农村的兄弟姐妹们一样。物质匮乏,贫穷至极,哪有多余的粮食和柴禾。我记得,冬天到来时,家中只剩下个裤衩,无法承受寒冷。每个冬天,我们只能在院子里晒太阳,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柴禾,难以维持室内温暖。

在建国前三十年,不仅是农村,我们生活在省会城市里的家庭也面临严峻的困境。煤炭供应匮乏,每户按人口凭票供应煤炭,5口人的家庭每月只有一百多块蜂窝煤。为了保证足够的取暖和烹饪煤炭,家庭必须小心翼翼地规划,常常是未到月底就用完了,接下来就陷入了取暖和做饭的困境,冬天寒冷也不敢浪费煤炭取暖。

我那时只有十几岁,每天不论天气如何,都要走三百米的路程挑水,刮风下雨刺骨的寒冷也无法阻止。开始时挑半桶,后来硬挺挑一桶,肩膀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我们还得背粪框捡粪,劈柴砍柴,打猪草,这一切劳动伴随着贫困和艰辛。

如今,回首过去,我们看到了艰辛和贫困,但也感受到了坚韧和团结。这段充满回忆的时光,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解决柴草问题,如今的农村不再忧心柴禾不足,山岗、河滩等地充满了生机,自然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从六七十年代的贫困和艰辛中走来,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如今,我们不再担心取暖和烹饪的问题,柴禾充足,家庭温暖如春。这种幸福生活不仅在农村,也在城市逐渐实现。

然而,我们不仅要回顾过去和珍惜现在,还要憧憬未来。我们希望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充满幸福和希望。我们期待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更好的农业政策和支持。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农村地区生态的恢复和农村社区的繁荣。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和挑战。回顾过去,我们珍惜那段时光,它塑造了我们的性格,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如今,我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但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知道它来之不易。

在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憧憬着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希望农村发展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幸福。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割草
亲人们卷一奶奶
【乡村记忆】难忘的拾荒岁月(二)拾柴禾
温暖与照亮童年的柴禾(原创)
煤球炉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公社,生产队社员生活劳动珍贵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