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存世360年的城墙往事,只有真正的“老上海”才知道

存世360年的城墙往事,只有真正的“老上海”才知道

1950年,上海进行过一次人口统计,结论很惊人——96%的人口原籍都不是上海。所以,魔都有种流传已久的“怼人”叫,往上数三代,你也不是上海人”,多数时候都很有效,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人,往上数八代都是上海人,他们是那4%的上海人的后代;这些人的老家,极有可能在“老城厢”,那是曾被老城墙及护城河围合的“上海县城



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上海曾有一道城墙,有一条护城河,毕竟这道城墙已经消失了103年,有幸亲眼见过的人如今更是凤毛麟角。所幸,我们还有残存30多米的大境阁,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老西门、老北门、小东门……这些,都是那段历史与故事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465年前,上海曾傲娇不建城墙


古代多战乱,所以大多数县级以上的城镇都会修筑城墙,用来抵御外来侵略。但上海却偏偏是个例外。从1291年建县后的262年间,上海(当时还叫“壮县”)却一直没有城池。


明嘉靖年间的上海县全图,红色为上海县城


一来上海作为滨海城镇,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困扰;二来居民大多是以航海为生的船户,筑了城墙反倒不方便。因为即使有人提出过修筑城墙,也没有人采纳。毕竟多数人认为: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啊!——直到1553年。



被袭5次,3个月筑4500米城墙!


1553年,世界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上海县一朝暴露在外。那年农历4到6月,上海连续5次遭到来自东海倭寇(海盗)的侵袭。倭寇强抢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县内几乎成了废墟,连县丞(相当于副县长)都殉了职。


这时候大家终于开始明白了城墙的重要性,于是上海官民全体开始奋起筑城,短短3个月时间,就筑起了一座周长达九华里(4500米),高二丈四尺(8米)的城墙。


1796-1820年间的上海县城图


城墙最早的时候主要以泥土版筑,设了6个城门:朝宗门、宝带门、跨龙门、朝阳门、仪凤门、晏海门。也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老西门和老北门。并在朝宗、宝带两城门上各筑敌楼一座。


大境阁明代古城墙



此后,上海走向“固步自封”


这次筑城全部为民间集资,期间发生了些感人的故事。比如提议筑城的官绅顾从礼捐了4000石(75.5万斤)大米;比如陆深(当时已去世)夫人梅氏,不仅捐田500亩,更拆去了陆氏祖室数千楹作为小东门的建材,而她并不居住在城内。


英文版上海历史书籍中的上海县城地图(上南下北)


然而再多动人的故事,也没能掩盖明代官僚在筑了城墙以后,不顾世界已经打通,以海禁中断民间刚刚开始萌芽的“国际贸易”的事实。这个时候的“上海”,已经与“海上”为敌,开始进入自我封闭的状态。


此后上海县发展极其缓慢,60年仅多了一条名为“租家湾”的街巷。这种状态直到清初才有所改善,1685年,康熙废除海禁,海上贸易逐渐恢复,上海成为东南方贸易中心,到了道光期间,上海已“人烟稠密,几于无隙地了”。


清末时期的大境阁和老城墙



十里洋场兴起,老城墙成发展阻碍


当然,让上海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是1843年上海正式开阜之后。被城墙围合的那个“上海县”实在太小了,上海的发展开始在外围发展。先是北门城外成为了租借地,继而发展成了新兴的城区。


到了19世纪70年代,新兴城区聚集了世界各地新鲜洋气的好东西,一到晚上,福州路、南京路灯红酒绿,人们流连忘返。直至深夜12点,北门外仍聚有近千人,可以说闹猛得不得了。


1907年破烂的小城墙


十里洋场兴起,上海县城渐衰,这时候6点就关的城门,对于人们(特别是经商者、银行、钱庄等)而言,成了一个巨大的阻碍。越来越像臭水沟的护城河,因年代久远而变低矮的城墙,狭小的城门,终成了上海经济发展的障碍。



存世359年的老城墙,终被拆除


1905年,城墙早已失去防御能力,阻碍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个名叫姚文坍的地方绅士带头提议拆除围墙。1909年,政府担心拆了城墙租界会向老城厢侵入,最后决定“不拆城,增辟门”。


大境阁边新开的拱辰门


于是,城墙上便又多了尚文门、拱辰门、福佑门三道门,也就是现在的小西门、小北门、新东门。到了这个时候,上海县城墙便有了10个城门。



新北城内街景,已经十分局促


然而,新增的三个城门,却丝毫未能解决商民进出拥挤、车马堵塞的状态。如此3年之后,姚文坍等人再次呈文请求拆除城墙,态度可谓决绝,说“商埠的兴盛非拆城不可”,结果第二天民政总长就批准了。



城墙拆除景象


1912年1月19日。县城正式开工拆城墙筑路,1914年东,拆围墙以及筑路工程全部完工。存世359年,象征封建统治的城墙终于在上海消失了,旧城和租界及城外华区一起融成了近代上海新城。



上海唯一一条环线公交的城墙之旅


城墙消失了,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拆除城墙的过程中,大境阁下的三十米城墙因为与关帝庙的基础息息相关,得以幸运保留。而曾经的那些城门,也以地名的形势保留了下来。


大境阁城墙


围墙原址,修筑成了一条环形道路,这条道路以方滨中路为界,南半是中华路北半是人民路。这里还有上海唯一一条环线公交线路11路,车牌上写着'老西门─老西门'。


这是一条绕着上海旧城墙跑的公交车,坐上公交,绕一圈七千米,也就是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把百年前的那个上海县城墙给绕完了,如果徒步,大慨两小时也能回到原地。一段封存在历史长河中的旧时光,或许看不见,但它永远在那里……


来自:绝对海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城墙的兴与废
【记忆】上海也有城墙?来回顾从兴建到拆除的城墙旧事吧
谁说上海人排外?
上海县城城墙的沧桑(上)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62,上海老城厢,墙和门
上海滩历史人文系列问答参考 (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