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金海:印谱出版的喜与忧

编者按:本文最早发表在《书法导报》(1990年7月4日),现收录于《金海印谭》(2017年12月,西泠印社出版社),作者苏金海老师。
1977—1988这十二年间,各地出版部门陆续重印和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印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和西泠印社这两家专业出版社,不负众望,以其出版数量多、质量高、速度快而著称于世。这些已出版的印谱,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古代印谱。如《古玺汇编》、《十钟山房印举》、《古图形玺印汇》、《二百兰亭斋印谱》、《秦汉鸟虫篆印选》等;二是明清流派印谱。如《明清篆刻流派印谱》、《汪关印谱》、《西泠四家印谱》、《赵之谦印谱》、《黄牧甫印谱》等;三是近人印谱;四是今人印谱其中《古玺汇编》、《古图形玺印汇》、《秦汉鸟虫篆印选》、《明清篆刻流派印谱》等一批印谱尚属首次出版,填补了我国印谱史上的空白。据笔者初步统计,这十二年间各地出版的印谱当在120种以上。这些印谱的出版,为考古、艺术研究者和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大大推动了印学研究和篆刻艺术的创作。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印谱的出版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之处。

忧虑之一:厚古薄今。在我们所见到的印谱中,占绝大多数的大概要数古代作品了,其次则是已故篆刻家的作品,至于当代篆刻家的作品(个人印谱),那真是少得可怜。事实上,我国有很多优秀的篆刻家辛勤耕石,往往奋斗一辈子也未能出版一部印谱。我们再看看这几年举办的《国际书展》、《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全国第三届书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等大型展览,试问:有几位老篆刻家还在选送印作?有几位老篆刻家还能够展示新作?老篆刻家情状如此,中青年篆刻家情况又如何呢?能够出版个人印集的也只有那少数几位有“能耐”之人。



难怪有一些颇具才华、即将形成自家面目的中青年印家有感于篆刻艺术地位低下,因而被迫改行。他们有的转攻书画,有的弃艺经商,有的则漂洋过海,远走高飞。

忧虑之二:良莠不齐。一些编者在编辑明清印家的印谱时,由于偏重于考虑增加作品的汇集数量,而忽视了对作品的严格筛选,将一些艺术水准不高、甚至有篆法错误的作品也编入书中。今人的印谱,同样也有质量平庸者。如《红楼梦印谱》、《论语箴言印谱》等便是例子。这大概与出版社讲究经济效益有关。只要你有钱、有后台、有关系,哪怕是水平再低,错别字再多,也能给你出印谱。



印谱的出版工作,关系到篆刻艺术的盛衰。我们不要被目前印坛表面的、暂时的热闹所迷惑,而要看到一大批中青年印家的创作热情正在消退。如果我们的主管部门不在提高篆刻艺术和篆刻家的地位上做一些实事,恐怕这门古老艺术的前景是不会美妙的。

(原载1989年6月21日《书法报》)


作者简介
苏金海,1952年生。江苏南京人。字博生,号河西外史。室名坦易楼、盋山精舍、长虹唫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顾问、江苏甲骨印社社长、郑州大学篆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海印谭(六):金文印创作简论
苏金海:姓名印创作杂谈
温州人在上海 | 马公愚·方介堪·方去疾篆刻三人行
印人|韩登安:别样印人别样能
清代篆刻家丁敬篆刻讲堂九十九
篆刻入门:篆刻出现在篆书之前?何谓章法篆法?市场现状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