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和:王阳明“因地名县”的实践地

平和县城(朱连生摄)

县名犹如人之姓名,关乎形象,关乎文化。县名是县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其内涵丰富、外延盈阔,是一个地方历史的传承和区域文化的符号,演绎出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一个寓意深邃的县名,往往可以勾起一方百姓及其外出游子对乡愁的记忆,还可以因其含文量而提升一个县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平和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与一代旷儒王阳明[1]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500年前,王阳明受命巡抚南赣汀漳,领兵平靖漳寇之后,以“知行合一”的治世态度,“析划里图,添设新县”的政治智慧,两度上疏奏请朝廷,在闽粤交界的漳南地区添设了“平和县”。正像一个新生的婴儿需要起名一样,一个新置的县域,自然需要起个县名。正因为王阳明是平和的“立县之父”,“平和”县名的“起名人”理所当然就落在王阳明身上。王阳明在起名“平和”县名的过程中,同样也有一段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看,平和是王阳明“因地名县”的实践地。

平和县城(朱连生摄)

阳明奏请立县

明正德年间,在赣、闽、湘、粤四省交界连绵成片的崇山峻岭之中,先后掀起多股规模较大、影响甚远的山民暴乱,各自依险举旗占山为王,形成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当时,漳州的詹师富与广东的温火烧集聚了6000多名“山贼”,在闽粤交界的漳州南部山区(今福建省平和县的长乐乡、秀峰乡、芦溪镇,永定区的湖山乡、湖雷镇,广东省大埔县的大东镇、枫朗镇、西河镇)一带揭竿而起,点燃连天烽火,转战闽粤赣三省边界,致使“三省骚然”数载。

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阳明受命巡抚南、赣、汀、漳,肩负剿匪平乱之责,维护社会秩序。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十六日,王阳明莅赣开府就职,上任伊始,就采取“必以治内为先”[2]之策,行十家牌法,有效切断“山贼”与民众之间的辎重物资、信息情报往来。同时从弩手、打手、机快中,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的精兵,招募民兵训练,整肃军纪,打造一支围剿“山贼”的精锐之师。在王阳明运筹帷幄、排兵布阵、亲临督战之下,闽粤两省官兵从正月十八日打响他巡抚南赣首战——“漳南战役”,仅用两个多月时间的围剿,肃清了盘踞在闽粤交界山区数十年之久的山民暴乱,先后攻破了45座山寨(其中福建方面32座、广东方面13座),擒获斩首“山贼”2680多人,俘获“山贼”家属1490多人,缴获众多的牛马辎重;妥善安置1235名“山贼”和2828名“山贼”家属。[3]

“漳南战役”结束之后,无论是省、府、道、县或是布、都、按的各级各部门官员,还是当地的黎民百姓,甚至是刚刚得到安置的归顺朝廷“山贼”及其家属们,无不希望从此远离战火,结束颠沛流离的动荡不安生活。因此,析划里图、添设新县,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民众安居乐业,成为当时各级官员和民众的共识。因为之前朝廷也曾经调遣土兵、狼达到这里平剿山民暴乱,但匪患平判一结束,官兵也随之撤离,官府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生暴乱的原因,治标不治本,过不了几个月,“山贼”又卷土重来,聚而起事,以致乱乱相承,甚至出现正德八年(1513),因“时广东多寇,以漳临境,列能安戢防御”,[4]而“免福建漳州府知府罗列朝觐”[5]的现象。正如王阳明所说“立县等事,关系地方安危,远近人心悬望,恨不一日而成”。[6]

正是期许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南靖县儒学生员张浩然[7]等连名向漳州府恳求以漳平、永定为例开设县治。而后,漳州府知府钟湘向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呈报漳州府、南靖县官员和民众的意愿,提出请求添设新县的理由和建议,认为之所以产生民众暴乱的主要原因是,芦溪、平和(今秀峰坪洄)、长乐等这些地方,远离县治,政教不及,民众罔知法度,让“山贼”有机可乘,以致肆无忌惮地劫掠乡村,进而攻城掠地,酿成大祸。建议在河头处(今九峰镇区)添设县治,分割南靖县清宁、新安等里,漳浦县二三等都管摄,强化法治治理、伦理教化。同时将原设在河头(今九峰镇)的小溪巡检司移建到芦溪枋头坂(今芦溪镇漳汀村),再增加弓兵,点选乡夫,协同巡逻,便可起到“外足以控制饶平邻境,内足以压服芦溪诸巢”[8]的作用。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将漳州府、南靖县官员和民众的意愿转报给时任巡抚南、赣、汀、漳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阳明,并提出相应的意见。认为,开建县治可以有效控制闽粤两省边界的“山贼”再聚结造事,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加上军民皆乐从,应及时奏请,加以引导。

王阳明接到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的呈报时,正好还在上杭、南靖一带督战,处理战后事宜。王阳明也认为建立县治虽是御盗安民的长远之策,但担心战事刚完,就上马实施建县这样浩大的工程,恐怕民众负担不起,引起民怨沸腾。于是,亲自深入到百姓当中访询,问计于民,得到的是“众口一词,莫不举首愿望,仰心乐从;旦夕皇皇,惟恐或阻”[9]的答案。同时,王阳明还是担心民众的真实想法被属下官员所蒙蔽、歪曲,暗地里又派人到河头大洋陂一带察看真相。暗哨回报:尽管官府还没有行令建城,但当地百姓已自带干粮,着手伐木畚土,开工建设,盼望早日建县。这些,让王阳明深切体会到,这里的百姓长期饱受盗贼掠夺之苦,无不盼望建立县治,从此过上和谐安宁的日子。于是,在班师上杭、回军赣州的不久,就上疏朝廷,奏请设县。

五月二十八日,王阳明在赣州军门拟制了《添设清平县治疏》,既将漳州府钟湘、福建按察司兵备佥事胡琏上报陈请的事由转呈奏报朝廷,也从巡抚之责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乱乱相承”的主要原因是“县治不立,征剿之后,浸复归据旧巢”[10]。建立县治可以收到“抚其背而扼其喉,盗将不解自散,行且化为善良”[11]的功效,是“人心冀望甚渴,父老相沿已久”[12]的“散盗安民”之策。加上2000多名“山贼”及其家属安置在河头,若人心一散,恐难以再凝聚起来,后患无穷。为此,恳请朝廷“俯念一方荼毒之久,深惟百姓永远之图”[13],建议割南靖清宁、新安等里,漳浦县二三等都,添设一县。同时认为“河头者,诸巢之咽喉;枋头者,河头之唇齿”[14],小溪巡检司移于枋头坂,是势必相须,也应同步实施。

收到朝廷批文后,王阳明当即下令漳南道、漳州府要顺应民意,动用银两开工兴建。随即,漳南道兵备佥事胡琏、漳州府知府钟湘、南靖县知县施祥等官员根据巡抚王阳明的要求,亲自到河头大洋陂、芦溪枋头板等地分别进行选址踏勘,谋划、筹建县治、巡检司等具体事宜。当时,在“山贼”刚刚被征剿的特殊时期,要在一个闽粤交界的偏僻山区建设县城,应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必须谋划周全,来不得半点疏忽。建设资金先由漳州府及其所属县分的财库罚没款、缴获“山贼”赃银中支付,若有不敷,再从其它渠道筹集处置,但绝不允许出现克扣动用军饷钱粮或向民众摊派、集资等现象。建设县城的工程,由漳州府下属的南靖、漳平两县知县分工负责,实施开建。

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初九日,漳州府知府钟湘、南靖县知县施祥、漳平县知县徐凤岐等府、县官员莅临河头,告祀社土,伐木兴工,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城工程就此拉开帷幕。历经近一年的紧张有序施工,城郭于正德十三年(1518)九月建成完工,县堂、衙宇、明伦堂、城隍、社稷坛等县治衙门于正德十三年(1518)十一月建成完工。至此,一座崭新的县城矗立在闽南粤东的交界处,开创了平和县近500年的辉煌历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使原本“远离县治,政教不及,民众罔知法度”的穷乡僻壤,变成“百年之盗可散,数邑之民可安”的美好家园。

阳明起名平和

对于县名,王阳明最初在明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向朝廷奏请《添置清平县治疏》[15]时,所起的县名并不是“平和”,而是“清平”;到了第二年(1518年),再度向朝廷奏请《再议平和县治疏》,鉴于“照得县名须因土俗,本职奉委亲历诸巢,询知南靖县河头等乡,俱属平河社,以此议名平和县”[16],才将县名起为“平和”。从中可见,“平和”县名的起名之意是因为县治所在地“平河”的谐音而得。之后,王阳明在江西南安、广东惠州剿贼平寇之后,也分别奏请添设了崇义、和平两个新县,在拟起县名过程中,王阳明借鉴了起名平和县的经验,无不依“县名须因土俗”之律,直接以“崇义里”“和平峒”起名崇义县、和平县。并始终得到朝廷的认可。王阳明在《立崇义县治疏》中载明:“及查得横水议建县治处所,原系上犹县崇义里,因地名县,亦为相应”;在《添设和平县治疏》中载明:“及照得建县之所,地名和平,因地名县,以为得宜”。也就是说,崇义县、和平县的起名,是因他们的县治所在地分别在崇义、和平。与平和县名的起法,如出一辙。因此,“县名须‘因地名县’的土俗”在当时是起县名的普遍方法。假如王阳明没有“平和”县名起名的实践,江西省崇义县、广东省和平县的起名也许也要有所反复斟酌推敲的过程。

王阳明在起县名过程中,之所以采用“平河”的谐音“平和”,而不直接用“平河”的原因。主要是,王阳明精通儒、释、道,深知其精髓,了解中国的儒、释、道思想中都含有“和”, 更是因为王阳明以其心学的理想追求,希望民众能够时时处处“致良知”,用“平和”的县名警示自己,和谐相处,不起纷争,和平安宁,不涉战祸。正如湛若水在《阳明先生墓志铭》所云: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躬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所以,王阳明在起县名时,以“和”取代“河”就顺理成章。可以说是阳明先生不假思索,瞬念而成的。“平和”也因此成了王阳明实践心学,倡导平和的试验第一地。

平和县城(朱连生摄)

阳明平和内涵

王阳明最初在起“平和”县名的那时,仅仅是依“因地名县”之俗而为,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赋予县名更多的内涵。到了明嘉靖年间,也就是置县10年左右,平和知县王禄[17]建造《平和县碑》,并请“闽中王门”代表人物马明衡[18]撰写《平和县碑记》。马明衡在《碑记》中对“平和”县名的诠释为“寇平而人和”,告知民众,拓兹新邑平和之艰辛,祈祷平和太和瑞气,兴旺发达。今天,许多人早已忘记了王阳明起名“平和”的初衷,更多的是将马明衡“寇平而人和”作为县名的解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和”是“平和”县名的关键所在。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和平、和睦、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和传承的精神理念,“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处世典范,“家和万事兴”是一切华人代代秉承的共同家训。没有“和”文化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趋同凝聚;没有“和”文化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可以说,“和”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

儒学之“和”,内涵丰富,始终贯穿“和而不同”这一主线以及“仁爱”的儒家贵和哲学灵魂,倡导泛爱万物、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人类观,政通人和、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厚德载物、多元一体的文化观,诚信正直、义利统一的道德观,慈孝恩义、家道和顺的家庭观,成己成物、崇德广业的人生观。

佛教之“和”,蕴涵着“一团和气”,氤氲着一股“和风”,追求内心的“净和”,尊崇“以和为尚”,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

道教之“和”,无论是老子的“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还是庄子的“太和万物”,都有和谐、和睦、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慈爱和同、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而常通、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致太平”的社会理想,追求“以和为贵”,倡导以德为行、抑恶扬善,敬老恤孤、怜贫悯疾,助人为乐、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

“和”字,于平和人来说,更是一种核心价值的体现和安身立命的实践。无论是王阳明的从“清平”到“平和”,还是旧志中的“和”邑,或是近代“靖和浦”、“饶和浦”中的平和简称,“和”始终是平和县名的最关键字,寄托着“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扬和风”的美好愿景。可以说,“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最本质,也是平和核心价值和精神之所在,更是平和文化的全部。置县500年来,平和人始终弘扬“和”的传统文化精髓,心平气和与人相处,和睦相助与邻为善,做到“行旅世界,心归平和”。真可谓:守仁崇义,人心平和;阳明智慧,世间和平。

注 释

[1]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公元1472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余姚,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大余,享年57岁。因早年曾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筑室读书,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号文成,从祀孔庙。

[2]〔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第645页。

[3] 张山梁著,《心灯点亮平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第85页。

[4][5] 薛国中、韦洪编,《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武汉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1页。

[6]〔明〕王阳明著,《王阳明全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849页。

[7]〔明〕张浩然,正德十五年岁贡,河源训导。

[8]〔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第389页。

[9] [10] [11] [12] [14]〔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第390页

[13]〔明〕王守仁著,王晓昕 赵平略点校,《王文成公全书》,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第391页

[15]平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平和县志》,群众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973页。

[16]〔明〕王阳明著,《王阳明全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285页。

[17] 王禄,号一溪,江西新城人。举人。明嘉靖五年(1526)十月至十一(1532)年八月担任平和知县,历时近六年之久。 

[18]马明衡,字子莘,莆田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嘉靖初官监察御史,初受业于王守仁。黄宗羲在《明儒学案》更是声称“闽中自子莘以外,无著者焉”。

作者简介

张山梁,男,1967年1月出生,福建平和人。“闽中王门”学者、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理事、福建省地方志中青年学术研究骨干、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县直某机关单位。出版《心灯点亮平和》论著,主编出版《平和年鉴》《阳明平和》4部,曾在《福建文史》《福建史志》《闽南风》《福建日报》《厦门晚报》《闽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

责 编 | 周艺桂 审 核 | 朱国文

监 制 | 罗小雨

来 源 | 平和县广电新闻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平和的实践
据说此事与平和“立县之父”王阳明有关?
林下讲古 | 万字长文带你走近400年前的官陂
【风行漳州】寻味平和老牌坊
芗城因芗江而得名 | 漳州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林语堂品白芽奇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