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之推手问答
       太极问答是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微明先生所著,最早的版本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竖版,文字是繁体字。本人在阅读时感觉有些吃力,于是用现代简化汉字进行了编录,并试着做了文中标点及个别字的标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方便。

太极拳之推手问答

 :初学推手可用力否?

:不可用力。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掤捋挤按四字要分清楚。挤按坐前腿;掤捋坐后腿。先照规矩每日打数百手或数千手,则自然两腿有根,腰极灵活。一年之后再彼此找劲(找劲者,彼此不照规矩随意攻击化解)。找劲不可太早,太早则喜用力,成为习惯不能得精巧之意。

:掤捋挤按四字能包涵无穷之变化也?

:此四字内涵之意无穷。即:如一“按”字,有轻灵而进者;有重实而进者;有左重右虚而进者;有左虚右重而进者;有两手开之意而进者;有两手合之意而进者。如一“挤”字,有正挤者;有偏挤者;有加肘挤者;有换手挤者。而用臂之各点,又时时变换;如此点之中心已过,即改用彼点。节节是曲线;节节是直线。处处是黏劲;处处是放劲,所谓曲中求直者是也。又有折叠而挤者;或翻上折叠,或翻下折叠,均随敌人之意而变换之。如一“掤”字,或直掤,或横掤,或在上掤,或在下掤。粘住敌人之臂或手,随时变换方向。总之不要敌人在我臂上或身上得有一目的,而可以放劲。若敌人将得有目的,即立时改变其方向,惟须粘住不可丢离。若敌人丢离,速速打去。所谓逢丢必打是也。如一“捋”字,有向上捋者;有向下捋者;有平捋者。捋之中有撅,有机会则用;若用劲整快,则手臂或断矣。

:不动步推手与动步推手孰要?

:不动步推手,所以练腰。腰若灵活,化人之劲而有余,则可不用步。动步推手,兼练腰步;若敌人敏捷,则不得不运用步法,与之周旋。既有腰而步法又活,则变动方向更速,得机得势游刃有余。

:除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之外尚有他法否?

:闻尚有抓筋,按脉,闭穴,截膜,擒拿,嘣(原字是糸部右边崩)放,抖擞,切错诸法。余不过略闻其名,尚未知其用也。

:推手全不用力,若敌力太大直逼吾身,将奈之何?

:推手虽不用力,然练之数年,自然生一种掤劲。此种掤劲并非有意用力,而敌人之力自能掤住不能近身。初学者松开练习数年,使全身毫无僵硬之处;亦可练习掤劲捋手,虽用掤劲须随腰转,俗亦谓之老牛劲。

:太极拳推手之意以和为宗?

:自以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为宗;若违乎太极拳论之意者,则敢段言其错误。

:太极拳论之外尚有发挥精意者否?

;李亦畲先生之五字诀,发挥拳论之意亦甚扼要。茲录其诀如下: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按此数语,略有语病;应云:无论彼有力无力,我之意总在彼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凝,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务使气敛入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先天之呼吸之体,吸开呼合;后天呼吸之用,吸合呼开。)。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运气也。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数,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此系指自身之虚实而言)。虚实全然无力(:此力字改作意字佳),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而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尚有撤放密诀四句。一曰擎;擎开彼身借彼力(中有“灵”字)。二曰引;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三曰松;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四曰放;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以上乃 李亦畲先生所传,亦甚精要。

:二人比手之时,究以身壮力大为占便宜然否?

:二人比手,亦犹用兵,多算胜少算,无算者虽勇必败。比手则意多着胜,无意者败。盖彼用之力我知之甚悉,我用之意虚实无定,奇正相生;一意方过二意又发,二意方过三意又发。老子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喜用力者,必为力所拘,不能随时随处变化;用意者,屈伸自由,纵横莫测,机至发动,如电光之闪,炸弹之发。彼虽跌出,尚不知所以然。此意之胜于力无疑也。

:推手听劲(知觉对方用力之方向长短,谓之听劲)只用两臂,他处亦须挺劲否?

:听劲功夫,先练习两臂久而久之全身皆须练习。听劲粘在何处,其处皆有知觉,皆能懂劲;敌掌或拳挨近吾身,皆能化去其力,使之落空,方能谓之真懂劲也。

:粘住敌人,一动手彼即跌出是用何法?

:太极拳论云: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此三语最宜注意。所谓;诱之以利,攻其不备者也。孙武子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不备之意也。盖备前则忘后,吾攻前正所以攻后;备左则忘右,吾攻左正所以攻右,与兵法正同矣。

:不粘亦可听劲否?

:亦或有此理。内家拳不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种境界。若能练精化气,则体魄坚刚外力不入。若能练气化神,则飞腾变化意动形随。若能练神还虚,则人我两忘形神俱遣。至此境界,虽不粘而亦能制人矣。

:八卦掌步行圆式,移步换形变化无穷。不知太极亦有圆转之步法否?

:杨少侯先生曾教余二人右手相粘,由下往上画一圆圈,两人之步亦作圆形。向右旋转,右步在内,一起一落仍在原处;左步前迈步落地极轻,所谓迈步如猫形者是也。左手相粘,则左步在内。右步前迈向左旋转。此系二人粘手练习,听劲之意亦在其内;而移步换形步法之变法与八卦无异。

:黄百家内家拳法有应敌打法色名若干。如长拳滚砍,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异物投先,推肘捕阴,弯心杵肘,舜子投井,剪腕点节,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绾肘裹靠,仙人照掌,弯弓大步,兑换抱月,左右扬鞭,铁门闪,柳穿鱼,满肚疼,连技箭,一提金,双架笔,金刚跌,双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四把腰等名目,今之太极拳亦有之否?

;此皆用法之名。太极拳用法听人之劲,随机应变,本无定法。昔时以形之近似而假以名,历时既久,未敢强解以说,然其用法未必尽失其传也。其要为:敬,紧,径,劲,切五字;敬者,时时留意不敢散漫也;紧者,即粘连逼紧之意也 ;径者,近也,用最近捷之法也;劲者,坚刚之意,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切者,相密切而不丢离也。

:太极拳必求其柔,柔之利益何在?

:求其柔者,所以使全身能撤散而不连带也。假如推其手,手动而肘不动;推其肘,肘动而肩不动;推其肩,肩动而身不动;推其身,身动而腰不动;推其腰,腰动而腿不动;故能稳如泰山。若放人之时,则又由脚而腿,而腰,而身,而肩,而肘,而手连为一气;故能去如放箭。若不能柔,全身成一整物,力虽大然更遇力大于我者,推其一处则全身皆立不稳矣;柔之功用岂不大哉。故能整能散,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虚能实,乃太极拳之妙用也。

:太极拳不用抵抗力,何以推不能动?

:太极拳虽不用抵抗力,然不用力而练出之掤劲极为圆满,不但两臂有之,全身处处皆有;故功夫深者,彼虽有时不用化劲,而亦推之不动;其抵抗力实为极大。此非有意之抵抗,所谓重如泰山者是也。

;有时用力推之,而觉无有何也?

:此即是化劲。能不丢不顶,其长短缓急,均与来者适合;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看是甚轻,而不知乃是提起全付精神运用腰腿;所谓轻如鸿毛者是也。

:推手之拿法如何?

;太极之拿,并非用大力按住使之不能动也。其原理有三。一;所拿之直线方向能背住对方之力,不能用力翻过。二;对方之力虽大,我不与抵抗,略随之起转一圆圈,则彼力自断,复随我之曲线而转至原处不能翻过。此皆含有几何及力学之理。三;内劲充足,虽轻轻粘住对方,亦不能动。一二法也,三劲也。知法而无劲,有劲而不知法,皆不能拿人,皆不可缺者也。

:太极拳论云:舍己从人,岂自毫不作主张乎?

:论,所谓舍己从人者,即老子所谓:与之为取也。随彼之长短,则视我之功夫之大小;功夫小者,则随之必长,必俟其力尽后,方能回击;功夫渐大者,则随之亦可渐短,俟其力之半途断时,即可回击;功夫愈大者,则随之极微,彼力已断即可回击。有时粘住彼力,竟不能发出;即可放劲,则不必从人,而自作主张矣。

:放劲时,沉着松静,专主一方,是否全身之劲皆去?

:是全身之劲去,故放之必远。若只两臂之劲则有限矣。太极放人之劲极长,而功夫愈大者则其动愈短,有时不见其动,而人已跌出。盖其动虽短,其劲仍甚长也。

:太极拳论云:动中求静,静犹动。如推手之时动中如何求静?

:推手与人相粘,随人转动,动之中须有静意;如动中无静,是为流动,则动必不能稳;假使敌人乘我之动而放劲,流动必为人放出。动中有静意,随时能听劲变化,不易为人放出。静之中须有动意,如静中无动是为死静,则静必不能活;假使敌人乘我之静而放劲,死静必为人放出。静中有动意,随时能听劲变化,不易为人放出。此最精之理也。

:推手掤捋挤按,用同一之法,有施之甲而能放出;施之乙不易放出,则又何故?

;此各人身体刚柔动作之性质不同也。有臂软而腰硬者;臂硬而腰软者;有臂腰俱软者;有臂腰俱硬者。故用同一之法,而效则异。比则须舍其活动难放之处,打其不动易放之处。舍其活动难放之时,打其动完易放之时。则每发必中矣。

:何谓难放易放之处?

:譬如;甲此处甚活,彼处不活,即打其不活之处,易放之处。何谓难放易放之时?:譬如甲正动之时方向已变,不得中心,是难放之时。此中心将过得第二中心,彼来不及变动,则是易放之时。

:何谓退中求进?

:假使敌人进迫我不能不退,然有时手臂粘住之处,随彼之进而回屈者;而同时身步反往前伸进,彼力完时我手随腰放劲,则彼跌出更远。

:太极拳最要是不丢不顶,假使对方能听劲二人不丢不顶,则永远不能将人放出。将如之何?

:假使对方两臂均能听劲,不能得其机会,而身上尚未能听劲;忽然乘机丢断速往身上放劲,亦有时能将对方放出。所谓劲断而意不断也。

:前言不粘之时亦能听劲,其情形如何?

:粘住人不能将我打出,是能听粘住之劲。不粘住人既能将我打出,是不能听不粘住之劲。不粘住之劲亦要能听,无论不防之时人不能将我打出,则是功夫纯到而能听不粘住之劲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什么叫化劲|沈寿
谈 “化劲 蓄劲 发劲”
谷主微言 | 浅聊懂劲前后
太极拳的撒放密诀:擎字诀
太极拳~沾、粘、连、随
什么是太极拳的起承转合?怎样起承转合?提纲:1.起承转合是接化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