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了起跑线,真的很难领先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往往仅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说得好。我想,关键的几步中,肯定包括起跑线。

如果你觉得孩子输掉起跑线无所谓,那只有三种可能:一是你家境富足,毋庸加入生存竞争,你不要什么起跑线,像郑渊洁和李开复的家庭就是如此;二是,你听信了教育理论的忽悠,觉得未来某个阶段,孩子会奋起直追,后发制人——到时候你才知道,你家孩子奋起直追,人家的孩子也才快速奔跑,你家孩子很难超越别人,你会后悔让孩子在起步阶段没有紧跑几步;三是,你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想法,得过且过,你从来不会考虑到让孩子通过高考提升社会阶层。

 关于起跑线,教育理论的强调是,人生道路像漫长的马拉松,起跑领先的,往往没有后劲儿,最终还是要败下阵来。还有些人——像郑渊洁——的扯淡理论是,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也把人生的成长视为马拉松了,必须要有后劲儿。只有教育一线的老师才知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你一两年的懈怠,就有碍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你以为这一辈子,真的是漫长的马拉松吗?如果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努力到喷血也做不了教授和官员。很多现实不像大道理讲得那么冠冕堂皇。譬如,你在乡下奋斗一辈子积攒的财产,也许抵不上北京海淀区的一间学区房。不同的社会阶层,压根就不是在同一条路上竞争。有的乘坐高铁,有的坐客车,有的骑车,有的只能步行。你还以为这种竞争真的像马拉松比赛那样,考的是耐力吗?

 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候,往往是在青少年。校园生活里的那16年,分明就是一场激烈的短跑比赛。跑赢的就乘上了奔腾向前的高铁快车,跑输的就只能自己驾驶着手扶拖拉机。一个孩子,你只有16年的时候考拼搏来使命运发生质变。这16年,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时间。其间,你必须不停地奔跑,一旦输掉起跑线,就会疲于奔命。记住,竞争的结果不是你抢到了什么,而是你搭乘了什么交通工具。

 什么是起跑线呢?几年级算是起跑线呢?我把小学阶段视为起跑线,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就阅读而言,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强烈的阅读兴趣,那么,在整个求学阶段,都会面临着知识面窄、语言表达力差的窘迫。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平平,还有时间矫正,到了五六年级,一个班级的优秀生群体就相对稳定了。那些被老师和家长喜欢,被别人羡慕的尖子生,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你也许会说,有什么呀,还有初中三年呢,我们拿出百倍的拼劲来,难道不可能超越他们吗?有可能,从理论上,你们家孩子能成为天才级的黑马,能成为学霸、学神,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小学的成绩落后了,通往重点初中的大门就对你关闭。再聪明再用功的学生,到了一所懒散孩子成堆、学习氛围不浓的初中,即便是成为其中的优秀者,比重点初中的尖子生也有较大的差距。

 不要以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如今,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拼的不仅仅是他自身的刻苦程度,而是一个家庭的综合实力。那些对孩子学业在精力和财力投入较少的家庭,也往往容易输掉起跑线。看看那些陪着孩子出入各个辅导班的家长,看看那些熬夜学习但不喊累的学生,如果你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学业漠不关心,那么,你也许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让我们通过具体事例,看看孩子怎么输在了起跑线上吧。你家孩子握笔姿势正确吗?写字端正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输了起跑线。你家孩子阅读面宽吗?是不是每周都会读课外读物呢?阅读量小,他的语文基础、知识面就输掉了起跑线。你家孩子学奥数了吗?是不是经常写错题?此时,你家孩子的数学八成输掉了起跑线。也许你会咬咬切齿地激励孩子追赶,可惜,你家孩子用起功来时,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原地踏步。你一旦输掉起跑线,那就意味着距离有可能越拉越大。后进生逆袭的机会太少了。

 你家孩子写字端正吗?你家孩子能自主完成作业吗?你家孩子对英语、奥数辅导班满意吗?如果都不够好,那么,你家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慢慢地,你家孩子的学业会遇到更大的压力。输了起跑线,真的很难领先,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很多孩子已经有了教训。如果你真的相信了教育理论的忽悠,那么,吃亏的是自家孩子。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跑线,戳中多少中国家长“无解而疼痛”的软肋
从“孔融让梨”说说孩子教育的“起跑线”
童话大王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深度好文)
“起跑线”和“终点线”:幼儿园的“小学化”
为何总是让孩子抢跑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害死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