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点】中国与东盟各国间跨境民族之由来与现状


摘要:中国与许多东盟国家有着漫长的陆路国境线,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国家政体与国际关系的变化,形成了许多跨境民族这一特殊群体。跨境民族的问题对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间的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讨跨境民族的历史由来与现状的认识,对处理好跨境民族问题,对边境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境民族 东盟各国 国际关系

中国与东盟十国中有的由陆路边界相连,有的是临海边界相连,跨境而居的民族众多,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家政体和国际关系都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其中不少变迁又直接导致了跨境民族的社会待遇、经济地位随之而变化,以至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跨境民族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经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此系统的讨论中国与东盟各国跨境民族的由来及现状对认识中国与东盟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所谓跨境民族就是指地域相邻,属世居或规模迁徙形成,一般在边界线两侧或附近地区,在族源、语言、文化特征等方面有相同或相近的认同感.而在国家归属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认同要求,被现有政治地理(领土)边界线所分割。分属于不同国家政治实体的同一文化民族或族群。[1]由于这样的民族在文化上同属一个民族,但在国籍上却分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因而在政治待遇、经济地位方面又会呈现出富有区别的状况,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特殊人群。相关国家处理好跨境民族的关系不仅影响到本国社会安定发展还会关联到与领国的和睦友好关系。因而在政治人类学中将跨境民族作为独立的问题加以研究。

一、中印半岛的地理背景与人文背景

中印半岛是在亚洲南东三大半岛中靠东的一个半岛。该半岛与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山水相连,自然地理与生态地理相同程度较高因而生息在边境地带的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但这些民族的分布即是适应于生态环境的后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这些民族在今天成为跨境民族则以中国与东盟相邻国家国界的划定直接关联。值的一提的是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之间边界并非一定划定,而是经过了多次的调整,每一次的调整都会牵动一些民族成为相关国家之间的跨境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之间的边界还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并因此而导致新的跨境民族的产生。在分析这一过程时需要牢记的文化人类学观点在于每一个民族的分布区是文化适应与历史发展的复合产物,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两个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定与调整边化的速度和频率就要快得多。因此跨境民族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概念而是一个国际政治概念。

当前,中国与东盟中的缅甸、老挝、越南之间由陆路边界跨境而居的民族有30多个,经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大致可以区分为三大类型,即藏汉系统民族、马来系统民族和马来南岛系统民族。属于藏汉系统的民族均是出自古代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通过历史相关资料显示,新石器时期氐羌族分布区域中,其西南部包括了现在云南省的西北部,新石器时期后期,羌人就已经出现在了缅甸的东北地区。公元前4世纪以后,今青海东部的一些氐部落开始南下,汉代见于《史记》记载,活动在今滇西一带的“昆明”和“寓”,就是南迁羌人部落的一部分。[2]南迁羌人与当地土著羌人逐渐融合,成为近代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先民。以后羌人及其后裔,又向云南的南部与东部进一步扩散,并进入贵州和广西。[3]其中包括克钦人、掸人、泰人、苗人、哈尼人、克木人等。属于南岛系统的民族有孟人、高棉人、德昂人、卡洋人、傣人等,中国学者认为,孟人和高棉人最初居住在中国的西南部,即今云南省南部与中南半岛相邻的地区。[4]之后,孟人和高棉人开始南移,孟人就在现在的缅甸和泰国建立国家,而高棉则在现在的柬埔寨和越南的南部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后居住在缅甸的孟人大部分降服于缅族,现在泰国地区的孟人被泰族征服,因此,居于这两个地方的孟人被各自的征服者同化。另外,没有进行迁徙的就一直居住在云南的南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北部的孟人同高棉人,则长期保留自己的特点,演变为今天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与克木人。[5]这些民族定局于边境的时间由来以久,据汉文《史记》记载,掸人和泰人定居在澜沧江中游已有近20个世纪,克钦人定居于三江并流的丛林地带至少延续13个世纪,中国和外国典集记载苗族、瑶族定居于中国与越南、老挝边境地带至少延续了5个世纪以上。这些民族定居于现有的生息地绝非偶然,克木人分布在山地丛林,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利用这样的丛林进行刀耕火种为生。而泰人定居在伊落瓦底江和澜沧江中游是因为这样的地带适合种植稻米,而稻米是他们生活的必须品。总之各个民族现有的分布区域是以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直接关连。

这些民族现有的分布区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结果,比如今天泰国以清迈、老挝的掸帮和中国的西双版纳,在历史上泰国和缅甸为了领土之争,围绕清迈王国领土的归属发生了不幸的战争。战后泰国控制了清迈、缅甸占有了掸帮、西双版纳也就是车里和老挝则变成了中国治下的土司。1895年,法国军队占领了西贡。此后,又经过一系列单独对越南发动的战争,占领了越南南部地区,并最终于1883年迫使越南统治者签订条约,越南从此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6]这就导致了古代清迈的居民变成了跨入四个国家分布的跨境民族。这个实例表明探讨跨境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对研究现在的跨境民族非常重要。总而言之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跨境民族和各分布地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而他们稳定居住在现有地区各民放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最少的也有了3~5年之久,至于他们有时成为跨境民族则和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边界划定直接关联。

二、近5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与中印半岛

16世纪时中国正处于明朝,当时的中印半岛国家众多,缅甸、泰国、越南、占泊等。这些国家中有的与中国保持着朝贡关系如越南、有的在当时还属于中国的领土如老挝、有的国家则归顺于中国。有的国王受中国的诰封如缅甸。17世纪后中国发生了改朝换代,清朝取代了明朝而明朝的残余势力则较长时间活跃于中印半岛之间,与清朝政府发生过长期的战乱。直到18世纪初清朝政府才最终稳定了中印半岛各国间的关系。其中越南继续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老挝则继续作为中国治上的土司而存在。缅甸、泰国和高棉的国王则接受中国清廷的诰封,但中印半岛各国王则接受中国间的过界都发生了重大的变迁,越南在灭掉了占泊后将领土扩展到了湄公河下游、缅甸和泰国则刮分了原清迈王国的领土。但中国与缅甸之间存在着大片的各独立部落区,这一地区生息着多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的与中国关系密切、有的则自立为王、有的同时接好与中国、缅甸、泰国。老挝由于是中国治下的土司,因而边境相对稳定。

而要指出的是,到1884年中法战争前为止,中国与中印半岛各国之间,并未划定过双方都接受的正式边界。跨境而居的各少数民族实质上享受多重国籍待遇,而这样的待遇经常发生变动。个人在选择国籍待遇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机性,各民族之间的人口迁徙在当时并不看成越境行为。因而在这一段时间内讨论跨境迁徙的历史事实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慎重对待。

这里讨论3个争议较大的跨境民族问题,其一是苗族移民东南亚的时间考定。关于这个问题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意见存在较大的分歧。一些外国学者认为,苗族进入老挝和泰国北部最多不过2个世纪,他们于19世纪初进入老挝再迁入越南境内,法国学者恩保羊调查后认为,中南半岛的苗族,大部分是1819世纪从中国去的。[7]根据越南学者琳心的研究认为,苗族迁入越南经过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7世纪到18世纪这些苗民主要定居在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县境内,以陆、江等姓氏的居多。[8]第二次迁徙是在1796年到1820年间。最大的一次迁徙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以后,这次迁徙持续了67 代人,也是历史上苗族迁入越南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迁入的苗族有的来自贵州,也有的来自云南和广西。[9]老挝、泰国外交部门对此进行过磋商,老挝方面认为这些人不可能是从老挝迁去的,而是从缅甸和泰国北部迁去的。估计还有2万老挝苗族等待着越过老泰边境进入泰国。[10]但中国有的学者认为苗族进入上述地区时间应当更早。理由是1804年以前越南与中国之间的边界尚未划定,苗族又定一个国际移动性很大的民族,既然老挝在被占领之前就已经有苗族人生息,已成为老松人(意思为山里人),还有少部分缅甸苗族,原居老挝会晒地区,以后则沿着泰老边界南迁,渐次移入泰国的帕府、开诺山区。[11]那么就没有理由认定他们是19世纪初才进入老挝的。

中国学者秦钦峙认为苗族迁入越南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次是17世纪中部清朝的顺治年间,这一时期,有尤、项、李、杨四个苗族宗族的两千余众,为躲避战乱,由贵州、四川、广西、云南迁到中越边境越南一侧的山区。第二次是18世纪中后叶的嘉靖年间,这一时期主要是贵州的苗族迁入越南北部。第三次是19世纪后期,由贵州、四川、广西、云南各地的苗族分批迁入越南。最后一次是鸦片战争后不久,这一时期,有约万人以上的苗族民众,从中国贵州、四川、广西、云南的广大地区,多批次、长时间地迁入越南北部广大地区,这也是苗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向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迁徙。[12]事实上隔着南溪河在中国境内今天生息的苗族,据他们自己追忆和前辈学者们的著作与调查资料证明,他们居住在南溪河北岸,至今已经历了4个世纪,仅一河之隔的老挝境内苗族在去定居老挝的时间应比这些学者的估计长的多了。

其二,关于壮族的跨境分布问题。公元10世纪末居住在今天越南境内的一个壮族领袖侬智高归顺于当时的越南,为抗击交趾侵扰,保护边民安危,依智高向宋王朝要求内附.但宋王朝为应付北方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不顾南方边境安全,不但拒绝智高内附,还派兵监视。[13]于是侬智高举兵反宋,建立了大南国,其领土包括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国境内的广西、广东两省。大南国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所引发的历史争议却十分激烈,一些人认为侬智高是越南人而他与宋朝的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另一些人则认为侬智高是壮族,他建立的国家是建立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他与宋朝的纷争是国内的民族问题。当然,也有人认为侬智高的大南国既不是中国问题也不是越南问题而是一个新的政权。

上述争议之所以激烈原因在于研究者没有意识到跨境民族是现代国家关系中的政治概念,在历史上相关国家和政权并不使用这样的概念。侬智高确属壮族成立的地方政权。大南国政权与宋朝和越南之间既然末建立过明确的归属关系,就不应当强行认定他是中国国内问题还是越南问题。

其三,关于刘永富的国籍问题。刘永富是中国民间家教团体天理会的领袖。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后,天理会与太平天国意见不合,就将自己部下带到了今天的中越边界。种地自给自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该团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他即接受了越南阮朝政府的锆封也接受了清朝政府的招安,并在1854年的中法战争中屡建战功,一度进兵河内打败了法国军队。中法条约后刘永富率部下回到中国,被清廷派遣镇守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中刘永富又领导台湾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战败后只身逃回福建。刘永富领导的军队既有中国各族群众又有越南的各族群众,其中不少人的民族归属就与今天的跨境民族相似。但问题在于当时中越之间并没有划定过明确的国界,今天越南境内的某些土地当时归属中国云南管理;即现在中国境内的某些村庄又归当时的越南政府管理;有的则是双方共同管理。既然当时的国际政治用语中没有明确的跨境民族的概念那么对刘永富及其部下的归属问题没有必要强行认定他们是跨境民族。使用跨境民族一词应当相关国家划定正式边界并在处理边民事务时正式使用跨境民族才具有认真讨论的价值。

三、边界划分与跨境民族的变迁

1885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兰西政府经过反复谈判约定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越南的阮朝政府正式脱离中国的朝贡关系成为法国的殖民地。然而中国与越南之间在此之前从未定过边境条约,边境地区的各民族居民习惯上向哪个政府登记户籍,他们的居住地就被视为那个国家的领土。这样一来一些居民同时拥有两种国籍;有的边民则根本不知道是哪个国家公民,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边界将如何划定。,从1886年到1897年,中法按照《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划定了中越陆地边界,并根据条约在边界上树立了300多块界碑。从此,中越陆地边界从弹性边界、模糊边界改变为现代意义的条约边界。[14]在此期间法国又从清政府手中接管了老挝,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边界一直是很模糊的,中国对于西南边疆的统治,也因中央王朝的强弱而变动不定。[15]并由此引发了中老边界的划分问题。事实上直到清朝灭亡,中老、中越边界还存在着诸多的争议没有最终划定边界。

就在法国占领越南和老挝的同时,英国政府占领了缅甸,并逆伊落底瓦河北上深入到中国的云南边境。1876年中国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条约中允许英国人在中国内陆及边疆传教,于是有的英国传教根据条约进入了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教;也有的英国人从缅甸出发进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传教。但是在当时绚甸并没有完全统一,英国因而也没有实际控制与中国接壤的缅甸领土,中国与缅甸在当时还没有定过边界条约,这一问题在19601月签订《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时,才使迁延60多年的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16]以致英国人在边疆地区的活动引发了众多的争端与冲突,并在所属地区发生过几起重大的军事冲突,由于边界不明确这此争端往往是不了了之搁置下来。边境地区民族的国籍归属也与中越、中老边界相同,无国际间明确条约作为依据加以处理。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府灭亡。云南、广西两个边疆省份落入了军阀手中,当时的中国政府忙于国内事务,无暇顾及边界纠纷的处理。法国与英国则乘虚而入吞食不少中国政府长期统管的边疆村寨和城镇。边疆问题又再次激化,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对有争议的地段做出裁定树立界碑,其余地区却长期搁置下来。二战期间越南、老挝被日军战领,二战后期又占领了缅甸。边界的冲突在连续的战乱中被掩盖起来,直到二战结束后中国国民政府对重新与法、英划定边界但无果而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着睦邻友好的愿望,在50年代分别与缅甸、越南、老挝勘定了边界勘测办法。这才最终基本划定了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间的边界问题。

由于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的边界划定时断时续的拖延了几十年。致使跨境民族的认定长期悬而末决,并且随着每一次边界的变动都会迸发、产生新的跨境民族及其身份认定问题。然而由于当时的中国政府正在实施民族识别而东南亚各国正在投入印度支那战争或民族独立运动。因而也未将跨境民族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直到1999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并开放了云南、广西边界,边民往来日趋频繁,边民的活动对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跨境民族身份的确认才引起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条例,于是跨境民族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全面展开。

四、结论

综上所述,跨境民族成为一个认真对待的国际民族的问题,仅仅是在中国与缅甸,老挝边界划定后,国与国的双边关系趋于正常化的背景下才开始认真对待问题,因而不能将跨境民族这一概念不加区别的往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延伸。当前中国与缅甸,越南、老挝之间按中国政府民族识别的标准,大约有20多个民族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民族,处于跨境民族的依据必须以正确的理解跨境民族的含义入手,跨境民族应当具有如下几种特征:1、跨境民族的分布区应先于国境划定并已经常期稳定国境划分时恰好穿越了这分布区。2、边界划定后,居住在边境两边的同一民族分别在不同国家取得了国籍。3、国境两边的同一民族成员,始终保持着民族内部联系并得到相关国家政府的认可。按上述条件原则,这些众多的跨境民族中具体情况不十分复杂,因而有必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去展开具体的研究,至于边界划定后由于移民而导致的同一民族跨境居住而跨境居住者又持有相关国家的护照,这样的现象不应当视为跨境民族。值得注意之处在于,跨境民族是文化人类学的民族概念与国籍概念的复合,界定跨境民族时,应兼顾双方不能偏执一端,否则会使跨境民族这一概念失去严格的学术意义,也就无从深入探讨了。


参考文献:

[1]李树燕.国家建构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基于云南跨境民族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论月刊.2011

[2]明茨洛夫著,马曼丽译.秘而不宣的使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M].鸟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

[5]何平.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9

[6]已布可夫.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7]何平.苗族向东南亚迁徙简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37-141

[8]()琳心著,赵建国译.苗族的迁徙史及其族称[J].东南亚,1984,(3).

[9]黄兴球.老挝、泰国跨境民族形成模式及跨境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0] 秦钦峙.赵维扬.中南半岛民族[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11]侬鼎升.侬智高是壮民族英雄——与万揆一先生商榷[J].广西民族研究,20023):115-120

[12]李桂华.齐鹏飞.中越边界问题研究述略[J].南洋问题研究,2008

[13]朱昭华.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基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划定[J].探索与争鸣,2009



[1]李树燕.国家建构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基于云南跨境民族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论月刊.2011

[2]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

[3]明茨洛夫著,马曼丽译.秘而不宣的使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M].鸟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5]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

[6]何平.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9

[7]已布可夫.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8]何平.苗族向东南亚迁徙简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5251):137-141

[9]((越)琳心著,赵建国译.苗族的迁徙史及其族称[J].东南亚,1984,(3).

[10]黄兴球.老挝、泰国跨境民族形成模式及跨境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1]秦钦峙赵维扬中南半岛民族[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12]秦钦峙赵维扬中南半岛民族[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13]侬鼎升.侬智高是壮民族英雄——与万揆一先生商榷[J].广西民族研究,20023):115-120

[14]李桂华.齐鹏飞.中越边界问题研究述略[J].南洋问题研究,2008

[15]何平.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9

[16]朱昭华.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基于中缅边界问题的划定[J].探索与争鸣,20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谐边疆】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与特点
中国境外苗族的分布与变迁
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 · 中国民俗学网
「peb yog hmoob」海外苗族分布:你知道海外哪些地方有苗族?
东盟十国联合发行邮票今年主题:服饰
东盟主席国轮值顺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