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支型室速的电生理机制、标测和消融-PART1

  • 偏窄的QRS波的原因是心动过速发生在希普系统中,传导速度很快;

  • 因左后分支的解剖位置较低,故下壁导联负向为主;

  • 偏窄的QRS波的原因是心动过速发生在希普系统中,传导速度很快;

  • 因左前分支的解剖位置较高,故下壁导联正向为主;

  • 因起源点靠近His,所以QRS波非常窄,和SVT的QRS波很像;

  • 可以通过电生理检查和SVT鉴别出来;

  • 因左后分支较短、分叉较早,故窦律下左室间隔面先激动;

  • 窦律下V1的QRS波图形为rS,原因就是心室除极的两个不同阶段造成的;

  • CT Merge+三维标测证实左室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 最早V波不是His

  • H波/P电位和V波的关系

  • 类比慢-快型AVNRT

  • P2前传和逆传的时间相同,证明P2前传逆传的速度是一致的,无缓慢传导

  • P1和P2在远端相接,近端未直接相连

  • 折返的证据:融合波

  • PPI=TCL

  • P1拖带时的激动顺序和室速发作时一致,说明缓慢传导区顺向激动    

  • S1S1减少20ms,S-P1从355ms变为395ms,说明缓慢传导区的递减特性

  • 第三跳为融合波:心室激动由窦房结下传和心动过速两部分组成

  • 近端P2的激动改变未能影响心动过速,说明这部分左后分支不参与折返

  • 测量到V波时PPI=TCL

  • 测量到P2时PPI<TCL,不符合理论,故这部分的P2不参与折返

  • 诱发之后的第一跳P2激动由近到远,同上图

  • VV间期的改变带动了P1P2的改变,故间隔面的心室肌参与折返

  • 通过RS2刺激把间隔面的V波提前了,从而重整了心动过速,说明间隔面心室肌参与折返

  • A:长P1,HV很负

  • B:短P1,HV≈0

  • C:未记录到P1,HV为正

  • 和LPF桥接位置的高低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读经典(十九)----室性心动过速
【热点课件】刁青:临床表现左、右束支阻滞两种型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4.8 宽QRS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临床心血管系统: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读图解析】室速还是房速?
【中国原创】左后分支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靶点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