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即有效的高效的课?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领会新课标最重要的精神与理念。

对于语文教学,国家教育部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精深的指导。

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给语文课程下了定义,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极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课标说: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段话,阐释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着力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点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标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段话,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段话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进行都应该关注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的来说,新课标反复强调、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算是比较好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换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好课”,一定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一定应该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课。

    日常教学要达到如课标所说的要求,困难较大、难以做到,但必须而且应该做到。多年来,大面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沉迷在一种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虚假分析之中,即大多数的语文课都是靠语文教师非常多的细碎提问来进行推进。教师到处问,学生随口答,课堂教学好像很生动很热闹,好像“分析”得细腻周全,其实所问与所答大多是学生已经读懂的东西。这样的教学,基本上脱离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基本上脱离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所以,“好课”的设计,需要我们改变教学习惯,精致利用教材,简化教学形式,落实语言学用,关注学生活动。最大的“秘诀”在于:大量减少教师的碎问,大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下面从阅读教学的角度,例说“好课”的设计。

所谓“好课”,是精致利用课文、突现语言学用的课。如:

《赵州桥》 (课文略)的教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活动设计:画出关键句,学用一组词,背读一个段,学用一个句。

    训练过程:

    1.全班同学默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下,用“每段选一句”的方法,画出全文的关键句。(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对课文进行“文意把握”,初步感受“提取关键句”的阅读技能。)

    2.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一批字词:汝河、隋朝、桥墩、创举、雕刻、缠绕、回首、遗产。(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认字识词,这样的活动必须落实,除了读一读,还要写一写。)

    3.朗读课文第3段,读清楚这一段的层次,读清楚这一段的句式,读背这个段落。(此次活动的目的,朗读训练,读背积累,让学生初步感受段的“层次”。)

    4.朗读课文第4段,学用句式写话或说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此次活动,既是语言学用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学生在写句或者说话的过程中需要辨析“历史遗产”的内涵。)

所谓“好课”,是关注精读训练、关注技能训练的课。如:

《黄山奇松》美段品读教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创意:文意把握训练,精段细读训练。

    活动之一:

    文意把握训练:课文朗读,认字识词,请同学们用“写”的方式概括《黄山奇松》三个段的大意。(此次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意耙握训练、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教师要组织“集体训练”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动笔。)

    活动之二:

    精段品读训练。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品析课文的第二段: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

    1.课文朗读。2.画出文段的关键句。3.分析这一段的层次。4.举例品析本段文字语言的表现力。5.分角色演读。(此次活动,既引导学生细腻地品读课文最精美最重要的部分,又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安排背诵活动。)

所谓“好课”,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如:

《杨氏之子》的教学。

    教学时间

    教学创意分,积累丰富。一个课时。课文趣读;活动充

    趣读活动之一:朗读——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和教师的补充注释自读自讲课文内容。(此次活动,着眼于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集体活动,自读自讲,人人如此,个个受益。)

    趣读活动之二:识词——用成语印证的方法证明自己懂得了课文中某个或某些字词的意思。如——甚:不求甚解,自视甚高。学生们独立活动,小组交流,对字词的认读与成语的印证越多越好。(此次活动,因为有趣、因为有美妙的角度而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在“语言学用”方面大有收获。)

    趣读活动之三:填空——用“填空”的方法理解句意,理解文意:

    梁国杨氏(  )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  )乃呼儿出。(  )为(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次活动,重在语言训练,有巧妙的形式设计,能够让学生跃跃欲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味。)

    趣读活动之四:译写——用“译写”的方式进行“课文写作”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课文译文:

    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他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摆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此次活动,照应本课的第一次趣味活动,是文言文译写能力的训练,又让每位学生都深人细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对每一位学生而言,都达到了“落实”的境界。)

所谓“好课”,是进行集体训练的课、是进行动笔训练的课。如:

《威尼斯的小艇》的读写训练教学。

    教学创意: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设计学生集体参与的读写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之一:朗读课文,进行课中微文写作。(时间约 20分钟)

    教学过程: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

    教师安排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教师进行示例: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小船,乘着它,可以饱览这座“水城”的全景。

    教师再进行示例: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一种美丽的风情。

    同学们各自独立地写作,写作的时间5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出示美句,请同学们读背:

    在威尼斯迷人的夜晚,乘坐风格独特的小艇,缓缓荡去;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

    (此次活动,运用“课中微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笔进行了写作,既进行了文本信息提取的技能训练,又进行了语言学用训练,还要求学生进行美句读背,一举多得,学生收获非同一般。)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之二:朗读课文,进行课文精段美读。(时间约 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读出“情味”感,读出“动静”感: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

    教师安排学生用“美点欣赏”“课文批注”的方法进行读文实践,默读、批注、写出品析心得的时间约 5分钟。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的课中交流活动。

    教师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这段文字——好在从特别的角度描写了威尼斯风情,好在由人及景层次分明,好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好在简笔勾勒意境优美……

    (此次活动,运用“美段细读”的方式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同时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动笔”。学生在活动中既进行了课文朗读的技能训练,又进行了美点品析训练,还积累了课堂学习笔记,同样收获丰富。)

所谓“好课”,是让学生真有收获的课,是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如:

《颐和园》的课堂阅读教学。

    教学创意:一课三学

    学习活动一:用“撷取提纲的方法”知晓文章大意。

    学生活动方式:选几个句子读一读:

    (首)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景点一)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景点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景点三)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教师课中小结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此次活动,既有阅读技能的训练,又有写作知识的点拨。)

    学习活动二: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熟悉段的写法。

    学生活动方式:选一个段落析一析: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学生交流:

    (总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一层)(往下看),葱郁的树丛……(第二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第三层)(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教师课中小结——二学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此次活动,既有对“段”的展开顺序的观察,也有写作知识的点拨。)

    学习活动三:用“字词品析的方法”了解语言运用。 

    学生活动方式:选几处词句品一品。

    1)根据课文读出下面词语前面的“修饰语”:

    宫殿———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树丛——葱郁的树丛;屋顶——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杨柳——数不清倒垂的杨柳;石桥——长长的石桥。

    2)根据课文读出下面词语后面的内容:

    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肪——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教师课中小结——三学语句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此次活动,指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规律。)

    教师进行课堂学习小结——《颐和园》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

    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语句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短短的一个课时,利用课文训练阅读的技能,利用课文点拨写作的规律,容量饱满,学生真有收获,学生大有收获。   

 

《语文教学通讯C》2014-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试论自学能力的培养
余映潮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学语文主题教研
语文教学研讨课活动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