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打造了一部战争机器,横行天下!可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机器之下……


何谓战国?

历史上,我们将春秋战国合称为东周时期

春秋与战国都是乱世,都是周王室衰微之时


春秋与战国来区别又在哪里?

春秋时期,人们所最追求的和所坚持的

是道义,是荣誉

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则是以互相征伐

互相争夺利益为自身的追求

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的战争,就如同贵族之间的游戏

即使是大胜,也很少会发生大规模的屠杀事件

连战争时间,都是很少有超过十天的


然而,一旦进入了战国时期,

论是战争规模,惨烈程度,还是时间跨度

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这样的危机影响之下

一个只属于战国时期的特色事物

便悄然的走入了列国之中


在这个事物的催化之下

华夏大地彻底进入了一个大争之世

列国相战,群雄逐鹿

胜者王,败者寇

没有道义,只有存亡

这便是战国

齐、楚、燕、韩、赵、魏、秦

史称“战国七雄”


而这个事物,历史上则称其为变法

何谓变革?为何要变革?

一句话,变得更强

强到可以征服所有的国家


秦国苦,秦国乱,或许在那个时代,没有哪个国家的苦难真正比的上秦国,连续遭遇数代的内乱,不仅将曾经那个称霸西戎的西部强国的元气彻底损耗殆尽,而且,秦人故土河西之地也尽被魏国所占,内外交困下的秦国,更是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一度有亡国之患。


公元前385年,流浪在外长达29年的公子连在秦国贵族的帮助下,重新回到秦国成为了君主,史称秦献公。由此,这个又弱又穷的秦国,便一步一步开始了其传奇的崛起之路。


成为秦国新君之后的秦献公

自知要想解决秦国危机

就必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否则,秦国休想崛起


第一步

废除活人殉葬制度

第二步

迁都栎阳,摆脱奴隶主贵族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

第三步

平衡地主和自耕农的关系,休养生息,变法图强


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献公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今韩城东南)。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献公死于少梁之战后的第二年,即秦献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


秦国之衰困,远非献公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恢复,但是,由于对于魏国长期占领故土河西之地的不能忍受,所以秦献公在秦国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时,就悍然发动了收复故土的一系列战争。


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连续发动了两场对魏战争。诚然,秦国是胜了,可是,要知道,秦是弱国,是穷国,而魏是强国,是富国,原本应该速战速决的秦国,很快便被魏国拉入了长期对峙的状态下。


如此很快,秦国的实力便迅速下降。的确,两场战役秦国都是大胜,可是却始终没有达到真正的战略目的,河西之地仍然牢牢的掌握在魏国手中,而更悲剧的是,年老的秦献公终于还是不堪重负,在少梁之战后不久,便阖然逝去。


而在失去献公后的秦国,却依然还是曾经的那副烂摊子,献公多年来的改革功效,在两场大战的急速消耗下,也就没有多少了,于是,秦国复兴的大旗,便自然而然的交在了年仅21岁的赢渠梁的身上。


这位名叫赢渠梁的年轻人,便是中国历史著名的一代明主秦孝公。


秦孝公刚刚即位之时的情况是,历经多年来的战乱,此时的中国大地,已经相继崛起了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大强国,同时,在此六大强国的夹缝之下,又有十几个相对弱小的小国,而作为曾经被周王朝封赐为中国西部诸侯领袖的秦国,则已经彻底衰弱成了被六大强国所鄙夷的小国,一度上,更是将秦国作为夷狄之国看待。


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一步走上绝境,年轻的秦孝公自然是焦虑不安,然而,饭总是要一口一口吃,刚刚成年的孝公所能做的便是重振朝纲,明定赏罚,但是,秦国之衰困,早已到了非常艰难的时候了,已经远远不是如此简单的整顿,就能改变一二的。


看着国家依然还是不能有多少好的改观,无奈之下的秦孝公,自知如果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真正复兴秦国,只会比登天还难,于是,困苦之下的秦孝公,遂在慎重思考下,下发了一道面向天下的招贤令。

天下之人,不限国籍

如有能助秦孝公复兴秦国者

便可与秦君共享秦国,同分土地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在国内不得志的情况下,来到魏国服务于魏相公叔座,希望能够被公叔座赏识并重用。不幸的是,公叔座不久后便因重病而死,卫鞅成了待业青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卫鞅便听说了秦国国君秦孝公招贤纳士的通告,于是,踌躇满志的青年俊秀卫鞅,便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


当然,没有过硬的人际关系在什么时候都是行不通的。于是,来到秦国之后的卫鞅便结交了秦孝公身边的一个非常得宠的人——景监


在与卫鞅谈论之后,景监也被他的才华所钦佩。于是,景监便答应为卫鞅走后门,直接向秦孝公推荐卫鞅。当然,景监也不是个傻子,他知道此时秦孝公求贤若渴,一旦自己给他举荐成功一位得力的谋士和助手,那么自己也会受益良多。


在卫鞅的心里,秦孝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治国能手,秦孝公想走一个什么样的强国之路,他自己毫不知情。就连平日经常跟随在秦孝公身边的景监也丝毫不知。既然什么也不知道,那就多准备一些方案吧。


方案一:帝道……

商鞅第一次去见秦孝公,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


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


方案二:王道?

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方案三:霸道!!!!!!

有了前两次的试探,商鞅第三次去见秦孝公,又用“霸道”来试探秦孝公;秦孝公很感兴趣,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


卫鞅之所以最后才拿出这套方案,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帝道和王道的实现,需要很长久的时间,秦孝公等不及;霸道是可以速效的“强国之术”。


卫鞅之前的学业主要以法律为主,对于刑罚是甚为精通。但他又深知用刑罚来治国,有其利也有其弊。


利的一面就是

立竿见影

谁要是不听从我指定的刑法

就以刑罚来处理

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

普通老百姓肯定会乖乖的顺服


弊的一面就是

长期使用较重的刑罚来治国

国内的矛盾就会增加

有可能使民众产生对抗的情绪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商鞅开始实施“霸道之术”

打造一部战争机器


商鞅变法的内容可分成五个方面



什伍连坐,轻罪重刑


什伍为军队基层编制,商鞅将它应用于民间村邑,即将民众置于严密的军队式组织控制之下,并开乡村邻里间告奸连坐之先河,用轻罪重刑等严酷手段,有效地加强了对全体民众的专制统治。



奖励耕织,摧抑工商


主要是“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一举措不遗余力地摧残工商业,严重僵化了社会经济的运转机制,重农抑商遂成为此后统治者长期奉行的国策。



奖励军功,严禁私斗


主旨在以极大的诱惑力驱使民众去为国家作战卖命,并按军功调整贵族爵秩,大大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同时增收军赋,保障军需。而统一度量衡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国家田租、军赋的征收,以及军功赏赐、官员俸禄的发放。由于变法基本禁止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摧抑着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所谓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客观作用实在微乎其微。



推行县制,迁都咸阳


初步完成中央集权统治模式。并明确加强国家土地所有制,使它成为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下最可靠的经济基础。革除落后的戎狄风俗,也是要造就有利于专制集权统治的小农家庭基础。



焚烧诗书,禁止游学


极端地将农、战需要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生活取舍的标准,用“燔诗书”诸野蛮手段竭力摧毁当时优秀的文化成果,把君主专制统治和加强军事力量建筑在牢靠的愚民政策之上。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百姓已经失去了社会生活

百姓们都被控制在土地上

盲从地被征调去打仗

靠杀人立功博取更好的生活

秦国迅速强大

军力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从此,秦国开始向东方扩张

开始了兼并六国的进程


由于变法有功

秦孝公将公孙鞅封在商地

称为商君

这就是商鞅这个名字的由来


至此,商鞅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及的巅峰,他本人也成为秦国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大人物是容易自我膨胀的,更何况商鞅把秦国大变活人似的鼓捣成了一个大国,他更有自我膨胀的充足理由。


变法之初,商鞅为了让他的新政得以推行,对太子的老师毫不留情。当时,还有一些普通贵族和平民,也对变法说三道四,商鞅同样采取了从重从快的处置方式,其中一次处死的反对派就多达数百人。正是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商鞅的改革得以推行。


很荒谬的是,对反对变法者,商鞅无情打击;对为变法唱赞歌者,商鞅同样也不放过:有些原本说过变法坏话的人,大约是从变法中得到了好处,于是转而歌颂变法。商鞅没有像常人想象的那样,对此感到高兴。他的处置是“尽迁之于边城”,也就是把他们全都下放到偏远地区。


商鞅的理由是:“此皆乱化之民也。”对国家政策,民众既不能反对,也不能赞美,这种奇怪要求的本质就是政府不希望民众对国家政策说三道四,你们只能像机器一样,不打折扣地认真执行。你们反对或支持,都表明你们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大多数时代,独立思考都是一件令统治者睡不着觉的事。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享年43岁。秦孝公死后,其子公子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没错!他就是芈月的丈夫!


太子的两个老师,早年因反对商鞅变法而被商鞅杀鸡骇猴,等到太子继位,他们终于熬出头了。第一件事,就是报复商鞅


公子虔和公孙贾联名举报商鞅,宣称他谋反。秦惠文王立即认同了这种说法,并派兵抓捕商鞅。


商鞅尽管贵为拥有十五个封邑的商君,但在他自己悉心制订的严苛的秦国法律面前,也只能仓皇出逃。商鞅的出逃堪称黑色幽默。


在逃亡途中,商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旅馆。他的改革措施中有一条就是废除旅馆,这家还在营业的,估计是经过政府特许的。旅馆服务员不认识商鞅,要求商鞅出示身份证--那时候叫做验。但如同丧家犬的商鞅压根儿就没把验带在身上。服务员于是非常严肃非常正确地警告商鞅:按照商君制订的法律,如果接纳没有身份证的客人住宿,我就要负连带责任。商鞅听罢,仰天长叹:没想到新法的弊病,竟然把我弄到这般田地呀。后来有个成语叫“作法自毙”,就源自于此。

商鞅逃出都城后,向东边一路狂奔,想去投奔他曾经服务过的魏国。但是,魏国人鄙薄他以友情为陷阱的可耻行径,拒绝他政治避难。他又向魏国提出,只需借道魏国前往他国。但魏国仍然不答应,坚持认为这个曾带兵攻魏的家伙,乃是不折不扣的人民公敌。


商鞅无奈,只得逃到他的封地,组织手下门客造反,这反倒坐实了公子虔等人的指控。这支仓促之际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当然抵挡不过每战必须砍下额定人头数的秦国政府军。商鞅束手就擒。


商鞅遭到了最为惨烈的处罚——车裂

至于完全无辜的商鞅的家人

也只有死路一条

一人犯法,全家抵罪

这条法令,也是商鞅亲手制订的


商鞅曾经信心满满地自认是秦国人民的大救星,是他使得这个西部边陲的弱国,摇身一变为头号强国。但是,对商鞅的惨死,秦国人民的反应是:不怜。虽然没有拍手称快,至少还有幸灾乐祸和冷眼旁观的成分。


商鞅变法,成功地把秦国改造为一部“耕战结合”的战争机器,赋予秦国内在的巨大扩张动力,秦国能够统一中国,商鞅有功。但是商鞅无视人性尊严的恶质也深藏在秦国的法令中,这也是导致秦国速亡的根源。


文:彭伟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先后以帝道王道霸道游说秦孝公,原来全部都是投石问路
深度解析丨一篇文章让你看懂商鞅变法的底层逻辑!
「四维中国通史」第十五讲:“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在秦国成功?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
商鞅的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
秦孝公:敢想敢做,成就秦国并吞天下基业的一代雄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