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和儒家,关于名和利不同的观点

在盗跖这篇中,盗跖和孔子的对话多不清晰,逻辑混乱不堪。子张与满苟得的辩论可谓是相当精彩。

下面两段要讲明的是信义和名利,子张和满苟得的观点。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

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

此段对话主要是两家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儒家的仁义不等同于名利,名利只是仁义外带的附加品。以名利为附加品则可,以仁义为名利则不可。

道家满苟得的“天道”,乃是自然而然,顺天而行,视一切从自然而外的社会文化都为虚假,都为名利而产生。

因此在满苟德的心目中,一切都必须跟从着“我”心目中的“天道”走,如果不跟从“我”心目中的天道走,那其他的都是假的,都是为名利而逐。显然在满苟德的心目中已先有定见,故不见其他价值观的存在。

因而他的心目中除“自我认同”的“天道”外,其他的都必不为从道而生。然则,儒者的仁义与道者的逍遥自适皆是不同于名利的存在,甚至两者皆是超现实价值(名利)的存在。

不必非此即彼,而至于对本派哲学价值的认定,则是自我选择的面向。而需要注意的是,仁义的目的非为成就名利,天道的目的亦非为成就名利。

儒者若为成就名利而为,其道德力量与价值观内在便等而下之,不称其为真儒。

道者若故意标榜本派哲学价值而否认其他哲学价值存在的必然性,因自我假饰自身为庄子派哲学的大成者,便掉入名利的坑陷之中。少了一分真性情,洒脱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道德经
也谈《易传》的学派性质
浅谈《易传》的天人观
谁知道天道为何?
千古一圣说老子(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