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教育与个体发展

4.教育与个体发展

2014-06-19 1251次阅读

4.教育与个体发展

4.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弗洛伊德)     (2)外铄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洛克、华生  )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4.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①顺序性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②阶段性(反面:一刀切,一锅煮)

③不平衡性(发展速度:身高体重、生理方面。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④互补性(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

⑤个别差异性(男女性别、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4.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作用: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其次,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有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二)环境: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三)教育: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2019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过关要点
教育学宏观之教育与个人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件事危害民族根基,危害家庭,必须引起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