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援建新中国“156项目”之——武汉市现存“156项目”工业遗存

“国家是不可见的,它必被人格化方可见到,必被象征化才能被热爱,必被想象才能被接受。”

***********************************

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武汉的 “156 项目”共计 7 项:武汉重型机床厂(简称武重)、武汉锅炉厂(简称武锅)、武汉钢铁厂(简称武钢)、青山热电厂(简称青山热电)、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肉联)、 武昌造船厂(简称武船)及武汉长江大桥(简称大桥),工业门 类涵盖钢铁、电力、机械、船舶制造、肉类加工及桥梁建设多种工业类型。

肉联厂是在中央对外贸易部与前苏联肉乳工业部签订《援建合同》及设备供货订单的基础上,由前苏联国立肉乳工业企业设计院负责扩初设计。

肉联厂规划结构

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由前 苏联电站部下属的火力发电设计院莫斯科分院承担。

青山热电厂规划结构

武锅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采用 了捷克的全部图纸及工艺规程,同时采用了前苏联当时新创造的几项先进工艺。

武重的扩初设计工作也由苏方承担,并于建成后选送武重的 80 名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到前苏联莫斯科红色无产者机床厂、提比里斯基洛夫机床厂、明斯克机床厂、 列宁格勒重型机床厂等工厂进行专业培训。

武锅、武重的空间规划结构

武汉“156 项目”产业布局的基本定位为:

其一,为将武汉建设成特大新型钢铁工业基地,需为钢铁工业配套电力工业,同时为全力支持钢铁工业建设与生产活动,需设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制造业辅助钢铁生产。

其二,为贯通京广铁路、方便长江两岸物资高效运输,以支持各项工业建设工作的展开,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迫在眉睫,因此联通长江两岸的武汉长江大桥列入其中。

其三,设立肉联厂用以赚 取大量外汇,为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换取建设资金和物资。

其四,利用武汉既有的船舶工业基础,快速发展内陆造船业。

武船沿江展开的规划结构

所以存在对多种资源、能源需求量大、对交通设施依赖程度高、同时用地需求规模大的共性特点。因此这类工业项目选址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其一,尽可能靠近生产资源、能源所在地; 其二,具备与生产资源地联系便捷的交通优势;其三,具备可供未来更大规模生产的发展用地潜力。

1951 年武汉区位图

出于对大规模工业用地的需求,重点工业项目尽量远离老城区独立成区,可以 减少对老城区的污染和干扰。其中武锅、武重选址于武昌旧城的近郊,与主城区之 间留有很大预发展空间;武钢由于生产基地规模庞大、污染重,因此被安置于武昌旧城远郊青山区。肉联位于汉口旧城远郊堤角地区、武钢的西北方向,其选址考虑到钢铁冶炼中空气污染问题,因此特意避开了城市主导风向(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由于上述各项目距离旧城较远,因此在建设初期,便在各工业区与旧城之间建立城市干道相连,以便于工业区在建设之中能够享受到旧城的基础设施及生活 物资供应。而这些都需要桥梁进行连接。

由于建国初期以工业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以及“选厂在前、规划在后”的工作机制特点,决定了武汉“156 项 目”的选址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规划格局。

由于这些厂区均选址于远离城市的郊区或是城市边缘,与城市联系不甚紧密,故有关生活服务设施全靠工厂自身解决。

武钢(左)、青山热电厂(右)的生产与生活区

“一 五”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将大量资源集中于服务工业生产活动,重点工业企业的配套工业聚落基本设施齐全,厂内职工能够享受到远高于城市生活的物质条件。

这一时期的工人作为时代的主人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尤其国有企业职工,被认为 获得了“金饭碗”,这一称号的背后隐含的是人们对于这种国家职工可获得福利资源的能力的羡慕和赞叹。

而这种由国家担负福利保障制度的主体责任、由所在工业企业具体实施管理的社会福利制度,除了具备极大的优越性外,还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也增强了职工对所在工业企业的依赖性。

武船早期生产、生活区咬合,后期分区明确

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厂内外道路、铁路联络线及地下敷设管线均已修建完成,生产区基本建成投产。对应工业聚落已自成体系,具备基本生活配套、简单的医疗机构、有待完善的职工子弟教育系统、及有限的文娱设施, 除医疗条件方面需借助城市医院的技术力量外,基本能够做到不依赖于城市,而依靠自身体系自给自足。

这一时期的工业聚落已能够提供高于城市生活条件的多类空间,如专门保障职工基础教育的夜校;专门保障职工子弟基本教育的子弟学校;放映电影的俱乐部;开展文艺汇演、组织节日演出的剧院等。甚至出现城市资源不足时、需借助工业聚落的设施空间的现象:如厂区对外开放俱乐部、剧院以缓解城市 文化设施不足的现状;开放灯光球场、游泳池等用以举办体育比赛及训练;或是对 外开放属于城市稀缺资源的澡堂。

武汉长江大桥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了联络城市两岸公路及铁路交通 的职能,自建成起便属于城市的内在组成部分,与城市属于一体共生的关系。

武汉长江大桥及其附属工程(江汉一桥、江汉二桥)尚未建成前(1957 年前), 武汉三镇因长期被长江汉水分隔,沟通不便,从而三镇城区发展缓慢。

此建设长江大桥及其配套桥梁,不仅将武汉连为一 个整体,方便了城市资源沟通、商业及工作交流,同时将南北两岸的京汉铁路及粤 汉铁路连接起来,极大地加快了武汉与全国各地区的资源交流速度。

武汉长江大桥在建国后经历了先后八个桥址线方案比选。作为城市交通设施,其选址以发挥不同交通工具最大运输优势和效能、强化城市内部运能为依据,最终由地质结构、山体结构、路堤基础、及两岸距离综合决定。

由于长江两岸有“龟蛇锁江”的地貌特征,加之此处江面狭窄,能使建桥长度最短,故最终桥址起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山头, 择第五个桥址线方案着手建设。

《武汉长江大桥结构与施工》地形条件及大桥桥址线

大桥通车仪式

大桥沟通两岸

武汉 7 项“156 项目”中的厂区整体讲究古典对称的平面构图之外,位于中轴线上的厂前区辅助性生产建、构筑群,作为生产区的起始标志和厂区的门面形象,也均采用古典主义中轴对称的形式、富有前苏联建筑装饰特征、整体形象雄伟壮观极富纪念性, 用以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武重大门作为厂区门面

武重大门修缮前后

该类纪念性建筑群与内部气势磅礴的生产厂房一同强调着生产区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同时表现出厂区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宏大叙事风格,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色彩,也具有政治性的象征意义。

而对纪念性、象征性的注重,是反工业逻辑的,与生产工艺流程主导下 的工业空间布局原则相对立,但又恰恰是前苏联工业模式中的一大特色,反映着特殊的时代特征。

武锅、武重、武钢、青山热电厂、及肉联厂老厂区完全遵循前苏联模式中的纪念性构图布局原则。 唯有武船属自由构图形式,其辅助性生产建筑(如办公大楼、钟楼等)虽属于古典主义形式下的壮观纪念性建筑,但由于厂区没有典型的中轴线结构,所以此类标志性建筑均偏于主干道一侧,且正立面朝向均不相同,属于前苏联工业模式下的特例。

武钢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建设了一批典型的周边式街坊住区,最具 代表性的为红钢城七、八、九街坊。它按横平竖直的“棋盘网格”样式布局,由若干 个街坊组合而成,每个街坊的面积大约为 5200 ㎡左右。每个街坊单元围绕院子构 成封闭或是半封闭空间。

靠近武钢生产区的蒋家墩一带成规模地建设起 红钢城

红钢城周边式八、九街坊规划结构

然而周边式布局的住区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当时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时代背景 下,过度追求中轴对称的平面形式,反而造成:其一,浪费土地。其二,牺牲了住 宅的实用性需求:忽略了武汉这个夏热冬冷地区对建筑朝向、日照、通风的需求, 牺牲了一部分使用功能,如,位于转角的房间私密性差,还可能成为终日不见阳光 的“死角” 。

有鉴于以上弊端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红钢城(武钢及青山热电厂住区在一起)建设的住区均为因地制宜的行列式布局形式,尚且保留主轴线方向上的中轴对 称。

红钢城行列式五、六街坊布局及结构

而武锅、武重、肉联的住区规划均以实用为主,普遍为适应朝向布局的行列式、 或是周边式的变型,已不讲究完全的对称构图及完整的街区形象,从而实现了内部居住合理性。

武锅、肉联厂行列式住区布局

武重生活区外周边内行列式布局

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时期国企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分担就业任务,养活一大批人。为了减 负自救,大量国企改制,企业重组引发职工“下岗潮”。

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已经被包围在城市中心的重化工企业在造成城市污染的同时, 阻碍着城市经济转型,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机械制造等,逐步走向衰退。

随之而来的城市“退二进三” 及针对旧城、旧厂、旧村的“三旧改造”促使曾经依靠国家享受着优厚福利待遇、生产生活一体化、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独立厂区开始解体。

在已公示的 2013 年《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及 2016 年的武汉市第 二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中,共有五项“156 项目”被列入保护名录,分别是武重大门及厂房、肉联厂、武钢的青山红房子及武钢配套一冶机关大院与一冶重件码头、武锅厂、武汉长江大桥及其附属工程江汉一桥与中铁大桥局办公楼。

一、武汉钢铁厂目前的状态

武钢于 2016 年对职工分流,减去 4 万名钢铁部门的员工,并与宝钢集团重组,整体划入宝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由于始终处于持续生产状态,且设备及生产线得到及时的更新,在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上 的生产线如焦化、烧结局部,通过企业革新升级先进技术如生产硅钢产品工艺之后, 目前武钢整体生产区仍保持着基本完整的生产线。

目前武钢持续生产,生产区保持完整状态

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为建设武钢而成立, 简称“一冶”。1956 年一冶机关大院建成,其后便用于给援建武钢的前苏联专家居住。 武钢建成后,一冶机关大院又作为武钢机械厂职工宿舍和工人俱乐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冶机关大院作为武钢机械厂办公和单身宿舍使用。

本世纪初,一冶机关大院被出租给武汉利加房地产公司,成为利加华庭展示中心,成为一处地产售楼部。之后作为附近楼盘施 工工人的临时住所使用。武汉的“退二进三”又使其成为市土地储备中心的拆迁项 目。2006 年一冶机关大院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并于 2010 年开始闲置,一度未 再对其使用。2016 年一冶机关大院被列入武汉市第二批工业遗产名录。

一冶机关大院由围墙及大门与城市空间划界

二、武汉青山热电厂目前的状态

由于始终承担着向城市供电及向武钢供电供热的职能,故除了规模有 所扩大、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增加现代设备外,仍保持整体生产空间相对完整。

目前青山热电厂持续生产,生产区保持完整状态

武钢及其配套企业中国第一冶金建筑公司、青山热电厂的工业聚落属于同期规 划、一同建设,整体工业聚落于青山分布甚广,包括红钢城及工人村。目前仍可见包含了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今多个年代的职工住区。武钢第一批多为简易工棚搭 建的工业聚落“工人村”早已不存。

武钢及青山热电厂工业聚落对比

青山红房子建筑群形态最具特色的周边式布局的八、九街坊,及行列式布局的 二、三、四、六街坊

青山亮点片区文旅游线

至于未能入选保护名录的其他街坊,则去留未定。其中,五、六街坊早已成为 闲置遗产,目前被拆迁办用围墙围起,等待被拆除的命运。而红钢城一、十六、十七街坊受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开发侵略,于 2016 年被全部拆除重建,由高层及超高 层的新型住区所替代。

逐渐衰落中的红钢城工业遗产社区

三、武昌造船厂生产基地目前的状态

位于武昌区内的武船生产基地由于城市的扩展早已由建国前城市的边缘地带, 变为如今的城市中心。目前的武船已上市进入“中国重工”,是一个大型现代化综 性企业。持续的生产状态使其仍然保持生产空间的完整独立,生产区内大部分厂房已更替为现代厂房面貌,厂前区尚留有一处上世纪 50 年代的苏式古典主义办公楼, 同样处于正常使用中。

武船生产区内的苏式古典主义办公楼

武船厂区整体变化

武船工业聚落内的工业遗产

四、武汉肉联厂目前的状态

2007 年肉联厂与武汉万吨冷储重组为新肉联,成为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冷储 企业。冷冻储藏成为厂区的主要工艺,而生猪屠宰及原料加工工艺则被淘汰,由此导致由生产工艺主导下的相关生产空间停产闲置、或是另寻他用。由于肉联于 2013 年被列入武汉市第一批工业遗产名录,故闲置已久的厂房及生产设施得以完整保留,并保持生产区整体空间格局完整。

肉联生产区工业遗产现状

五、武汉锅炉厂目前的状态

武锅、武重自 2000 年已进入武汉市中心区,身处城市黄金地段,地价上涨及资源成本的提高,迫使武锅于 2006 年开始自市区整体搬迁至市区外缘的经济发展区。 厂区拆除过程中,一座 403 双层硫酸车间被开发商改造为艺术中心,并于 2013 被列入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7 年厂区拆除完毕,原址上建起高档楼盘百瑞景。曾经的工业聚落仅余 403 艺术中心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武锅厂区消亡,仅留 403 厂房一座

武锅唯一工业遗产:403 厂房变 403 国际艺术中心

403厂房:休闲区(左)、过厅(中)、室外连廊(右)

六、武汉重型机床厂目前的状态

造成城市重污染的武重于 2007 年开始厂区的全面搬迁,2011 年完成厂区整体拆除工作,同时向城市释放 120 公顷 的土地面积。此后武重原址上建设起复地地产的高档住宅区。

在转型城市住区的过程中,保留了原厂区主要路网结构、轴线景观、及串连于轴线之上的部分工业建、构筑物,并被 赋予了各种城市功能,这些成组的、有序的遗存在转型后共同构成了城市住区关键景观及重要公共空间。

武重厂区融入城市整体

武重主轴线景观延续

武重工业景观遗产

武重吊车梁桁架空间适配于网球场

七、武汉长江大桥目前的状态

大桥主要的两个配套桥梁工程:汉水铁路桥及汉水公路桥,均发挥着沟通汉阳与汉口两岸的重要作用,并同大桥一样,已成为城市景观、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

大桥主要工程初始环境示意

桥下公共空间设施的完善

武昌段上下桥联系空间位置

大桥局办公楼工业遗产

~~~~~~~~~~~~~~~~~~~~~~~

驾驶着小鹏纯电动车,绿色智驾穿行在武汉这个美丽(魅力)的城市中!

春暖花开,我们出发吧!

#春日生活打卡季##武汉人的身边事##精品长文创作季##小鹏G6邀您 春暖花开去智驾##30万级纯电SUV就选小鹏G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老照片】--4628--九十年代末湖北武汉,龙头企业武钢厂区,彼时的青山街景
武钢曾长期是武汉纳税第一大户,而青山区曾是武汉最富的新区!
心心念念话 “桥史”
青山,不怂!她沉睡了50年即将苏醒!身份证420107开头的武汉人进来!
老厂房旧改|20个最新老厂房改造设计
青山和光谷,最不像武汉,却又最能影响武汉的两个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