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科普:定势思维,是如何限制一个人的人生?

  01

  为什么这道题,只有小孩子才知道答案

  最近看到一个蛮好玩的故事,据说只有小孩子才知道答案。

  讲的是,一个警察在路边和人聊天。

  突然有一个小孩跑过来对警察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在吵架”。

  路人就很好奇啊,问警察:“这孩子是你什么人”?

  警察说:“这是我的儿子”。

  现在问题来了,小孩子口中吵架的两个人,和警察是什么关系?

  据说在当时的心理实验中,找了100个人,只有两个人答对。

  并且其中有一个小孩,他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警长是个女的,她丈夫和孩子的外公吵起来了”,也就是小孩口中的你爸爸和我爸爸。

  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成年人想不到这样的答案呢?

  成年人一时想不出来民警和两个吵架的人是什么关系,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一个接近固化的信念,那就是“说到警察,一定是个男人”。

  但在孩子的思维中,他们对于职业与性别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化的信念”。

  而成年人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思维定势”。

  02

  什么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指的是一个人的信念,局限在已有的认知中,走不出来。

  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解决,在我们的认知中,曾遇到过的问题。

  但也会束缚我们的想法,导致我们只有常规的思维去面对所有的问题,出现失误。

  关于思维定势,有一个知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先找来同等数量的蜜蜂和苍蝇,装在瓶子中。

  然后放平瓶子,瓶底朝着窗户的一边,观察蜜蜂和苍蝇的情况。

  结果,蜜蜂只是一个家的在瓶底找出口,因为那是光亮着的方向,一直到饿死在里面

  苍蝇就不一样了,它们在瓶底找了几分钟出口一直找不到,立刻就选择往另外一个方向找出口,结果成功逃生。

  可以看出,蜜蜂的逃生失败,就是因为它们的思维定势,它们认为出口当然是在光亮着的地方,哪怕寻求无果,也不愿意改变策略。

  而苍蝇,它们不会只朝着一个方向死磕,而是四下乱飞,最终“碰巧遇到”了出口。

  其实人很容易和蜜蜂一样,思维定势很容易把我们的思维模式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面,让我们走进“迷宫”。

  但这也不能完全否定思维定势的意义。

  比如,在某些地方,思维定势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背下九九乘法表,就能得知1~9彼此相乘的解;走在马路上会遵循“红灯停,绿灯行”……

  所以,思维定势,既有弊又也有利。

  我们要做的是,警惕思维定势的陷阱,在无形中限制我们创造其他可能性。

  03

  我们很容易因为定势思维,限制自己

  我们很容易忽略,思维定势在生活中,对我们产生的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婚姻中,常有很多的“我以为”,导致两个人产生猜测和误会。

  邻居张姐有一天回家,看到门口放着大件快递未搬进门。

  于是气匆匆的朝屋里的丈夫李哥,发了一顿脾气。

  “你一个大老爷们,看到门口放着这么重的东西,也不知道帮忙搬一下,还等着我来搬吗”?

  结果李哥也很委屈,“我手受伤了,怎么搬”?

  “你手受伤了,我怎么不知道”?

  你一句我一句的,两个人就翻了以前的旧账,一下子就吵了起来。

  原来,李哥认为“妻子张姐就是暴脾气,如果和她说因为坐哥们摩托车摔伤了手,肯定免不了一顿骂,索性不说”。

  但正如李姐说的“你越不说,我越不知道,争吵越多。如果我知道你的事,我们今天也不会因为搬东西这事吵架”。

  定势思维在婚姻中的体现是,我们很容易对另一半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TA就是“不懂风情”、“太抠门”、“脾气暴躁”……

  当你固定用这种想法去看待另一半的时候,就会导致你永远只是用“猜测”,就去认定对方会出现的反应,而失偏颇。

  而在我们和小朋友的相处中,

  也很容易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太小不懂事”、“只会调皮捣蛋”……

  有这样一则公益短片——《语言暴力》。

  讲的是一个男孩打碎了杯子,还没等小男孩开口解释,妈妈当下就开始责骂。

  小男孩一害怕,就只能哭,妈妈看到他哭就表现得更生气。

  这一幕,真的像极了无数中国父母与孩子相处模式的缩影。

  直到短片最后,艺术处理让时光倒流。

  小男孩打碎了杯子,

  妈妈没有责备,而是温柔地说:“没关系,妈妈来收拾。”

  这个时候,小男孩有了解释的机会。

  原来他是想:“妈妈,本来是想给你喝的。”

  不要因为定式思维,遇到事情就着急责备教训,硬生生错过了解孩子真正想法的机会。

  试着,给孩子和你多一点点时间,去倾听真相。

  还有,在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因为定势思维,限制自己的发展。

  我的朋友小王工作了5年,还是拿着底薪。

  每次上司给他一个新的工作安排,或者朋友给他介绍新工作,他总是说:“这个我没接触过,我做不来的。”

  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第一次,没有去尝试开始,你永远都不可能拥有“经验”。

  当你认定“我做不到”、“我不行”“那个职位太高了,难度太大”……

  你就真的永远也无法胜任。

  一个人敢于争取某个职位,往往是TA拥有升职机会的第一步。

  04

  能把你限住的,只有你自己

  能限制你人生无数可能性的,只有你自己。

  如何觉察这种隐形的“定势思维”,并且及时做出改变呢?

  这种定势思维的负面影响,在NLP心理学上,也是限制性信念的一种。

  NLP认为限制性信念,其实就是把我们的行为模式,困在一定的框架里。

  信念不改变,在行为上你可能只会是重复旧的做法,得到旧的结果。

  如何破除这种限制性信念,首先是觉察。

  然后最重要的是,学会破框,跳出框外,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在NLP心理学上,就有几个常用的换框法,可以帮助我们破出原有的框架,看到问题更多的可能。

  比如:意义换框法、内容换框法、环境换框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破框法的详细内容,欢迎继续关注实用心理学分享平台“智慧行学院”。

  愿心理学能帮助你,做自己的“破壁人”。

  —END—

  作者:小璇。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wisdom-bank)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NLP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思维
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抱怨我不会飞翔
智慧的语言(2)
《韧性思维》精读分享19:如何拥有信念(三)挑战你的思维定势
如何通过理解的六个层次提升人生格局
改变你的“定势思维”,才能真正的自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